《靖康国殇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议并没中断,还是委曲求全争取和平解决吧,打什么仗啊。于是,以前制定的本可扭转乾坤的二月初六反攻计划也从此被束之高阁。
  自从被迫即位以来,钦宗经历了十分痛苦的心路历程,他信奉的原则是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到周围的树上都试几次。从投降派忽然转变为激进派的宋钦宗赵桓,又忽然转回到投降派,并且成为了坚定的投降派,从此只想着花钱搞定金军了。
  钦宗下令:停止一切战争准备和战争行动,坚决议和。如果说钦宗很蠢,这个我同意,但是你不能脑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呀。坚持议和也要做好战争准备,这样配合议和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钦宗这种愚蠢的做法,只能让敌人更加嚣张,这是使亲者痛仇者快,如果宋太祖、宋太宗的在天之灵能够知道这个,估计也会被气得大骂“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呀”。
  宗望也没有闲着,在打败了姚平仲的夜间袭击以后,立即把宋朝的人质康王赵构和太宰张邦昌叫来质问。康王赵构表现得很镇静,面对宗望疯狗一样的嚎叫,赵构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不言不语,估计当时的样子很酷。张邦昌却是吓得屁滚尿流的,一个劲儿磕头道歉。
  宗望无法预知后事,不知道他面前的这两个人将来都是皇帝的命,只不过张邦昌做的是谁也不耻的傀儡皇帝。康王赵构的冷静表现救了我们这位南宋第一个皇帝的命,宗望认为赵构不是软弱可欺的宋朝皇帝家族的亲王,估计是个冒牌货,强烈要求宋朝必须送一个货真价实的亲王来,令人啼笑皆非。
  宗望立即派出使者质问钦宗为何在谈判和议的时候背约,并且要挟要进攻京城。钦宗听了此言,立即吓得腿肚子转筋,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立即连连道歉:“那全是李纲、种师道和姚平仲要打,我可不想打啊。现在姚平仲已经逃跑了,我把李纲、种师道撤职了吧,请你们多多包涵啊。”堂堂大朝天子,竟然说出这种没有骨气的话,天谴之,天谴之。

第十一回 宋钦宗忍辱签协定  二太子回师功劳成(2)
钦宗铁了心走投降路线,下诏书罢免了李纲和种师道,赶忙又派出使者赴金营解释夜袭金营并非皇帝本意,钦宗皇帝还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好皇帝,都是手下骄兵悍将擅自出兵。并且准备把中山府、太原府、河间府割让给金国,地图也全部带来了,你要的金银财宝也正在积极准备,破坏和平的李纲和种师道我也全部给免职了,你就大人大量消消气吧。
  这个时候,带领太学生铲除“六贼”的学生领袖陈东站出来了。
  陈东和李纲素不相识,但是李纲坚决抗战的行为令他十分钦佩。因为身微言轻,再加上心地高傲,李纲的工作也很忙,没有机会结交李纲。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并准备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于二月初四连夜写好了奏折,二月初五黎明召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陈东等人在给皇帝的上书中写道: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自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窃闻邦彦、时中等尽劝陛下他幸,京城骚动,若非纲为陛下建言,则乘舆播迁,宗庙社稷已为丘墟,生灵已遭鱼肉。赖聪明不惑,特从其请,宜邦彦等谗嫉无所不至。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
  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十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这样的奸贼,一下子眼都红了,纷纷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有的还拽他的头发,扯他的衣服,拧他的耳朵,向他身上吐唾沫。
  李邦彦吓得抱头鼠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钻进了一顶女人乘坐的小轿子,赶快逃进宫去,据说连鞋子掉了一只,他都浑然不觉。李邦彦在当时名声很不好,自称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被讥讽为“浪子宰相”,如今李邦彦带头走投降路线,自然会激起人民群众的一致愤恨。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外面太学生以及群众闹了起来,知道自己干的事情犯了众怒,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与种师道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等到金人稍退,肯定会让他们复职。”

第十一回 宋钦宗忍辱签协定  二太子回师功劳成(3)
这样的虚伪答复是骗不了人的,群众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还推倒了宣德门外御街两边的栏杆。打倒投降派、复用李纲、种师道的呼声震天撼地。
  开封府知府王时雍(包公曾经干过的岗位)赶来,质问太学生为何要要挟天子,要求太学生回去上课,不要干预国事。陈东等太学生理直气壮地驳斥他,我们以忠义要挟天子,难道不比那些奸佞之臣要挟天子要好吗?王时雍一时间被问得哑口无言,见到愤怒的群众也要像教训李邦彦一样教训他,吓得灰溜溜地逃走了。
  抗议的太学生和群众堵塞了御道,群情激愤。禁卫军将领王宗濋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恐怕激起民变,进宫奏请宋钦宗答应群众的要求。宋钦宗左右为难,既不能镇压,又怕惹出民变,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圣上已经宣旨要李纲进宫。”宦官朱拱之宣李纲进宫稍微迟缓了一些,立即被群众剁成了肉酱,随从的几十个宦官也死于愤怒群众的拳打脚踢。
  朝廷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任命李纲为京城四壁守御使,又恢复了种师道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请求必须面见种师道,钦宗立即召他进城。种师道乘车匆匆赶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太学生的请愿终于得到胜利。
  李纲复出后,出东华门至右掖门安抚军民,此次爱国运动终于平息下来了。他重新部署东京的防务,整顿人心惶惶的军队,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是保卫自己家园的战斗,一时间阵容整齐,士气高涨。
  城外的宗望看到李纲和种师道复职,宋军军威大振,而且宋军城内加上城外勤王的军队,数量上三倍于己,在城外跟宋朝慢慢耗也于己不利,便有点害怕。既然软弱的钦宗已经同意割让河北的三地,那个不知真假的人质康王赵构也已经换成了货真价实的肃王赵枢,也就不好坚持以前的赔款数量。金军得到了宋朝交来的第一批赔款之后,便匆匆撤军北还。
  软弱无能的钦宗皇帝和李邦彦见到金军撤兵,大喜过望,根本不考虑李纲和种师道提出的趁着金军北渡黄河之际在河南河北前后夹攻的建议,恐怕送出的瘟神又回来找麻烦,从而痛失了一次打败金军的良机。
  经过耻辱与妥协,宋朝暂时地逃过一劫。按照常理推断,此时君臣上下应该是励精图治,抓紧来之不易的时机,积极地准备迎接下一次金军的入侵,毕竟豺狼的胃口还是很难满足的。但是,以钦宗为首的宋朝君臣似乎一点不记打,如果多吃鱼可以补脑让人变聪明的话,那么这些人至少得吃一对儿鲸鱼。金军第一次入侵的惨痛教训根本没有吸取,反而加紧时间继续坚持以前的官僚集团的内部斗争。
  在当时,流传着一首“十不管”的歌谣,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迟志强的囚歌《十不该》,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宋朝统治阶级的腐朽###:
  “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山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这首歌谣生动地描绘了金兵撤走后宋朝的君臣荒唐的政治生活,国家的安全不关心,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倒是继续保持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特性。金兵退走后,作为河东重镇的太原被金兵包围已经几个月了,危在旦夕,但是当权者却无暇顾及;金兵刚刚解围退去,朝廷就开始追究京城“###”的责任,忙着收拾那些为李纲和种师道上书的太学生,甚至把为首的陈东开除出了太学。
  金兵准备在秋天河水少时进行第二次入侵,朝廷不做任何的准备工作,却下诏书要求继续学习《春秋》,还根据祭酒杨时的奏章把抗击金兵失败、割地赔款的责任全部加到了神宗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死后被封为舒王,可以在宋神宗的庙里设立祭祀)的头上,说王安石的改革导致了宋朝的内政###、军备松弛,但是对于在金营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