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布衣刘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根皇帝:布衣刘邦-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宗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鉅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也。殷事己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也。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也。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也。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燕、魏、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客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返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疆,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6)
以上是说,汉军困急之时,郦食其向刘邦提出急封六国旧诸侯为王,以掣肘项羽的不合时宜的错误建议。好在其后张良及时赶来,向正在吃饭的汉王晓以大义,劝阻刘邦销毁印信未予实施。刘邦明白之后十分生气,“辍食吐哺”,怒形于色,于是就高声责骂郦食其“竖儒”。
  然而,事过之后便很快风平浪静,沛公对郦食其依然十分尊重,两人仍情同手足。汉王对郦生如此,对其他贤者基本上也是如此。所以郦食其等儒生对刘邦及其创立的大汉王朝也一直是忠心耿耿,均为其建功立业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影响。
  5。刘邦的人格魅力和弱点
  不可否认,刘邦的嫚而侮人,甚至时而骂人,也确实招来了后世之众多非议。仔细阅读《史记》你会发现,在太史公的笔下,刘邦个性独特,形态可亲,其性格惊人地坦率,时而得意洋洋憨态可掬,袒露之情令人捧腹。应该说,刘邦这种从不掩饰和不留余地的坦白,也是其性格光明的一面。但是,他那时而过分的率直,又令群臣难以接受,尤其是故作道貌岸然的儒生。
  刘邦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善于掩饰,对人、对事的情绪往往一泻无余地表现出来。位极人主之后,对于骂人之弊,刘邦本人自然更难以有所认识。但他发脾气后,往往又能很快和风细雨,对臣属示以尊重,甚至装憨卖傻,开开玩笑。臣下自然而然不能不表示恭敬屈从。
  只是刘邦的这些直率无心的做法,又可能容易示弱于反对者,使之有机可乘,敢于反悔攻击,流言蜚语也易于存在,甚至也不必担心遭受如后世帝王设立文字狱那样,给以致命性报复打击。而且,司马迁记述这些故事的本旨,恐怕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自然会为某些反对刘邦的人留下口舌。在史界对于刘邦的这种人格特点的众多评论中,安作璋教授所述较为客观中肯:
  刘邦的主要大臣中,大概除了张良之外,包括萧何在内,几乎没有不被他斥骂过的。魏王“豹”在归附刘邦一段时间后又叛离而去,当郦食其劝他再次归顺刘邦时,他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嫚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对“执子胥礼甚卑”的赵王张敖,他也是“萁踞骂詈”,因此几乎遭到贯高等人的暗算;而忠心耿耿的娄敬,就因为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直率地陈述了自己正确的但却不合刘邦心意的意见,就被刘邦骂为“齐虏”,还讥讽他是“以舌得官”。刘邦的动辄使气骂人,完全是封建帝王为所欲为的霸道作风。人们倒可以由此看出,在刘邦身上还没有罩上温情脉脉的纱幕。……在老父及群臣面前搞笑等近乎恶作剧的事情,恐怕也只有刘邦能做出来。司马迁委婉透露的刘邦 生活性格的侧面,乍一看是其缺点,但在刘邦身上表现出来,却并不给人以面目可憎的感觉。原因大概就在于,这种性格透出浓厚的人情味,说明刘邦虽贵为皇帝,但在他身上还没完全除掉来自社会基层的质朴和坦诚。同时更应指出,刘邦这些看起来仿佛是缺点的东西,并不掩盖他性格中另外一些讨人喜欢的内容,……刘邦性格的另一面在群臣中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之如同磁石般地把灿若群星的英雄豪杰聚拢在一起,不计成败,义无反顾,群策群力,共逐一鹿,终于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③ 。。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7)
安教授关于刘邦的“性格”,“……如同磁石般地把灿若群星的英雄豪杰聚拢在一起,群策群力,共逐一鹿,终于赢得伟大胜利” 的定位是十分公正和确切的。应当说是刘邦的“人格” 而不仅是“性格”的主流是正派的,特别是其率先于“丰西泽纵徒举义”的行动,亦肯定在深受暴秦压迫的人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正面影响,所以他才能得到地下反秦志士,如萧何、夏侯婴等基层官吏乃至旧贵族张良等广泛的尊敬和追随;也才能在包括樊哙、王陵、周勃、陈平、吕公等各阶层人士乃至像王陵母亲那样的广大基本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换言之,将“平民刘邦” 归属在“流氓、无赖” 行列,无疑是有失公允的。
  6。“汉初布衣将相集团”的历史贡献
  话说回来,古今君父、三军统帅,就其“性格、脾气” 而言,又有几人不曾蛮横无理,使性骂人?这种情况大家在新近的影视中也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集君主、统帅于一身的刘邦有这种不拘小节的随和及亲和力,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汉初丰沛布衣将相统治集团”(史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之同心同德除暴兴汉的局面。千百年来,汉初这种局面备受推崇。人们将“丰沛”尊奉为“帝王之乡”,把刘邦作为值得敬仰怀念的明主。此情此景,在数千年帝王统治史上也并不多见。诚如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在《齐敬皇后哀策文》中称颂云:
  怀丰沛之惆廖兮,背神京之弘敞……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别张十三建封》曰:
  尝读唐实录,国家草味初。刘裴建首义,龙见尚踌躇。
  秦王拨乱姿,一剑总兵符。汾晋为丰沛,暴隋竟涤除……
  试问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又如何,虽然有“兼听明君”之名,但在文坛仙圣眼中,他也不过只是一位“行比汉高祖刘邦”的贤君罢了。
  说到“汉初丰沛布衣将相之局”,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其成因及事功做一简略介绍,并藉此探索汉初“帝王刘邦”与“平民刘邦” 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秦灭汉兴的几十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政坛上出现了独具魅力的“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尤其是在刘邦的军事###生涯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鲜明。汉军、汉朝,从至尊天子到雄踞一方的异姓诸侯,从权倾朝野的丞相、重臣到威震三军叱咤疆场的统帅和将军,绝大多数出自社会基层,其中多数来自闻名的“丰沛”地区,故尔,历史上又称之为“丰沛布衣将相集团”。《丰县志》和《沛县志》等均收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之《丰沛怀古》(《沛县志》作《过沛怀古》)诗赞云:
  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
  至今尚想见,龙光照人寰。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
  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
  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
  卢王旧封地,今日设函关。
  多数学者在盛赞“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千古功业时,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对该局中重要成员,尤其是其统帅刘邦的平民出身,却持不屑的态度。如清代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在论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及汉初诸臣如张良、张苍、叔孙通、萧何等出身时称道曰:
  ……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至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 想看书来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8)
但他却又说:
  其君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
  可见,赵氏仍然无法摆脱儒家门阀观念。在刘邦集团中,张良、萧何等口碑俱佳,自不必言;对于所谓亡命之徒说,试问,立志替天行道以武力打天下者,有谁不将生死置之度外?
  说到底,古往今来,“打天下坐江山”的开国元首,哪个不曾用过流落街头之“贱民”及“愤世嫉俗之士”乃至前朝所谓“盗匪、死囚”等亡命之徒?所以,赵翼之说未免失之偏颇。
  近些年来,随着弘扬两汉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关刘邦事功的研究硕果累累。学者们对“布衣将相之局”的认识逐步趋于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