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夏五月,方宁娶吕布之女吕绮以为妾室,又大肆的分封诸有功将领。整兵勒马,却也是准备着要大干上一场,开始真正的进入这个角逐的游戏。
至秋七月中,正天苍地渺芒,满地一片金黄之时,兖州之地,却忽有蝗虫四起,蝗灾一时肆虐。说起这蝗灾来,却是要从那刘岱手上说起。
《尔雅?释地》载:“济、河间曰兖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载:“河东曰兖州。”
兖州,因靠着济河与黄河,自古便是个土地肥美之地,然而,自黄巾之乱后,刘岱接手这兖州,却是刘岱无才德,只让这若大一个兖州,民不聊生死气沉沉,直至田地逐渐荒废,而兖州之民,却宁愿跑入泰山之中,随了藏霸造反当黄巾贼亦不耕种。
如此情况之下,直至去年藏霸领着上百万的兖州黄巾贼,入寇兖州。
其结果便是刘岱死,而曹操接手整个兖州,这一转,却又是一场大战。
之后,曹操与方宁二人平分了藏霸的黄巾贼,然而,曹操却并不让这些人归本还农,却是把他们编为兖州兵,随着曹操打公孙瓒,斗刘备,讨袁术,最后更是杀进徐州,一月间连下徐州三十六城之多,待得曹孟德在徐州捞够了粮草,回过头来,就准备把个青州给吞下肚子里去。
且说句题外话,若不是后来从中出了吕布这档子事,估计,此刻的曹操已经身兼青,兖二州的两个州牧了,到时候也就没方宁什么事情了。
言归正传,确说,兖州经得刘岱,曹操二人这般一折腾,又碰上这么一个不好的年景,又刚经历过吕布的这一场大战,还没来得及让曹操停下来歇上一口气,这眼着着就要入了八月,正是可以粮食丰收的时候,不想这一会蝗虫又四起,今年,整个兖州,将会颗粒无收。
士卒若是少给,或者不给军饷,却是仍然有人来给你打仗,这年头人命太不值钱,有口饭吃,就有人来当兵,可是如果你连饭都不给吃,那很报谦,那你就真的没有一个人会愿意来为你卖命的。
可是,如今,曹操却就碰上了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如今,却又喂蝗虫去了。
没粮,就没兵,没兵,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确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这几天,曹操的眉头,却是从来就没有松开过。做人难,做人家老大更难啊。
“嘶……”却吸了口冷气,却是此刻的曹操,又感觉到了头上,那丝丝的疼痛感传来,最近也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年不过四十的曹操,每每想到一些比较深层的事情的时候,却总是感觉到头微微的抽搐,就有如是有人拿那尖尖的针状物在扎他头一样。
大力的拍了拍又有点微微犯疼的脑门,曹操却正自在苦恼着,这个冬天的粮食,却需要从哪来。
求一下收藏,金砖……嘿嘿,一会再弄章上来,不过是回答某位书友关于“婶童”这么个事件的。请那位广东g友一定要收看一下,不然,俺码了那上千个字,白废功夫了,嘎嘎!!当然大家也可以去看看,给个评论啥的
………【回答书友关于年龄问题】………
嗯……先来上一句:请各位有关于主角年龄太小的疑问的朋友,请认真看完这一段文字,谢谢!!!
好吧,我老实交代,在写这一段文字之前,我却想着先向各位书友们说一件事情,曾经的我,也是一位整天留恋于各大书库网站的书虫,只是后来,因为看某部大作,写得正爽的时候,那作者突然告诉我们说他要TJ掉了,卧槽,当时就怒了,哥们正要到高潮呢,他却告诉我说他不行了。
凡此总总,后来又经过几次如此这般烦人的事情后,才在大怒之余,自己急急忙忙的买了个本本回来,自己动手开工,写一本,只当是自娱自乐的意思。
至于那位“广东g友”说主角的年龄太小,做出的一些事情,总是如“婶童”般,让人怕怕。
呵呵,在这里,我却是要大大的谴责一下你了,无可否认,大千世界里,无奇不有,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天才,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总是如最耀眼的星光一样,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别处我也不去说了,就说三国这个年代吧。
翻开整本三国志,共六十二卷,几百号人物,自魏武帝曹孟德开始,到吴人华覆结束。这其中,又有多少幼年“神童,”我便一一为你举个例子。
沛国夏侯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这也是“婶童”?
荀攸,少孤,从祖父昙,及昙卒,有故吏张权请为守墓,攸疑之,不允,时年方十三。
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儿,却能在荀家八龙这种大才云集的士家之地,独领着一支偏房,还能出人投地,跟荀彧混在一起,这却又是需要怎样的一种心智?难道这也是“婶童”?
钟毓,钟繇子,年十四,明帝拜为散骑侍郎,难道,魏明帝也是位“婶童”不知道这位才十四岁,或者,是钟毓靠着老父余萌,上得台面的?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请自己去看三国志里关于钟毓的列传。
再比如温恢,年十五,举孝廉,以为禀丘长。算是管一县之地。这也是位“婶童”?
再比如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为黄门侍郎,司徒府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却招一位年方十七的少年为郎,这又是“婶童”?
常林,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一个七岁小童,就有如此之智,这又算是“婶童”?
还有最有名的邓艾,年十二,尚知何以为志,什么叫“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这又是位“婶童”?
司马朗,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答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羞愧而自避之,年十二,试经为童子郎,这又会是一位“婶童”?
陆逊年十岁从祖从康,后来,孙策破庐江城,陆康身死被害,陆逊以十二岁之身,独领陆家于江东,支撑起整个陆家,这又是一位“婶童”?
鲁肃,生儿失父,却能独立支家于江淮之地,闻名于江淮之间,这又算什么?
吕蒙,年十五六,便随姐夫邓当,入孙策军上阵以杀敌立功,这又算“婶童”?
还有马……
等等等等……这三国,这天下,这英杰,多如牛毛,试问,那问“广东g友”你又记得几个?何况,本书主角我设定的本来就是位二十几世纪穿越过去的人,虽身小,但心智早熟,虽手段稚嫩,但这也是一种成长,何来“婶童”之说。
又何必如此大惊失色的大喊“婶童”的美名。
说了这么多屁话,呵呵,也只是问了告诉你一个件这么破得不能在破的破事儿,嗯,看书要收藏地哦,哈哈
………【158 引蛇与惊蛇】………
“主公!可是在烦恼这蝗灾后粮食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郭嘉却是突然之间的出现在了曹操的房间内。
郭奉孝,可谓是天下少有的大才,而他跟曹操配合,却就有如孙策配周瑜,刘备配诸葛亮一样,那是绝对的绝唱。在这天下间,纵观整个大汉朝里,想要再找出一对与他们这般相配的人来,估计已经是没有了。
每每郭嘉之言,总是能说到曹操的心里头去,就比如现在。
“唉,唯奉孝知我心耶!”看着眼前这位风神朗俊的青年英杰,曹操亦不由得大叹自己命实在是好,竟然能让他在有生之年遇到一位如此知已。
没错,就是知已,如此娇子,岂又不是我曹孟德的知已良朋。
轻抬起头来,却是颇有些无力的看着郭嘉,在曹操的双眼内,此刻却充满着深深的疲惫,或许,还夹杂着一些淡淡的无奈吧。
有的时候,天不从人愿这句话,真的很能应景的。就如此刻的曹操,他的内心之中,却已经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可怕。
当初讨董卓失败之后,曹操便一直窝在陈留老家处,再后来,因为董卓为了安中原众诸侯之心,便借着圣旨名义大肆分封天下诸侯,其中,曹操这位反董的头号头子,董卓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更是不吝赏赐,直接把个曹操给提拔为一地太守。
再接下来,刘岱死,曹操经得陈宫引见,入主兖州之地,只是这充州这块地儿,浑水却也不是一般的深,可谓是士家林立,以曹操的性格,想要有所作为,那是非要大开杀戒不可。
只是,这样终归是不行的,曹操明白,在这么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没有士家的支持,那么曹操可能会是一事无成。没有谁能比曹操更了解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那些士家们到底具有着什么样的力量,更没有人能比曹操更清楚,士家他们所代表着什么。因为曹家,本身就是兖州的士家大族。
但是,曹操势必要入主兖州,以兖州为基业,兖州,就算是曹操的老窝所在,这是他的基业所在,以曹操枭雄心性,自是不会让兖州乱起。想不让兖州乱起,士家,则必须收服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能杀,又不能放纵,可是又必须切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曹操,却是想出了一条绝毒的妙计来,却也是最简单的计谋来,引蛇出洞。
其实有的时候,最简单的计谋,若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运用起来,却是比什么高深的谋算都要来得更绝,更毒,更狠。
就比如这一次。
曹操从与方宁联手打退了藏霸并收服了藏霸的二十几万兵马后,便领着这二十数万的人马,东征西讨,先是参加了袁绍与袁术二兄弟之间的战斗,斗公孙瓒,败袁术,再结着东征陶谦,到得来年开春后,却又马不停蹄,出兵青州。
这些,却是为何?当然不光是为了造势给兖州的士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