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农民-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政和哑然失笑,半响说到:“我们算是半机械化了,打谷机有电动机,收割谷子有收割机,所以感觉种田不难。过去全都是人力,插秧插的腰酸背痛,脚踩打谷子踩的脚抽筋,一家人种个三四亩,累的人要蜕皮。”

    薇娟说道:“社会在发展,农民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了不少,我看啊,杨帆家是先富裕起来的代表了,什么都配套了,卫生间,洗澡间,厨房,最初我还以为农民挤在一间房子呢。”

    周政和说道:“那是过去了,不过村中还是有这样的贫穷的人的,你看杨帆家有两间洗澡间,两间卫生间。别的家庭还是男女共用一个卫生间,更有甚者。还是用茅房,看着恶心,其实这是合乎道理的。粪便是农家肥中最好的肥料,用水冲去的确浪费了。”

    薇娟点点头,刚来村里的时候,的确有些不习惯,天一断黑,四周黑灯瞎火的,无处可去,甚是无聊。地上都是泥土,一下雨不敢出门。由于作息时间的改变,精神饱满起来,空气的清新,朴实的人们,风景的自然,那种平淡的幸福还是极有趣的。

    这是风停了,杨老头四处望望,呜呜呜地低声叫了起来,不一会儿风又徐徐而至,杨老头大喜,连忙举起簸箕筛谷子,只见秕谷和饱满的谷子,干净地区分开。

    薇娟十分不解,笑问道:“杨老头呜呜叫,是什么意思?”

    周政和看着杨老头直笑,对薇娟解释说道:“这是恳求风快来的意思,过去等风不来,急躁了就这样,低声吼叫几声。后来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不过这样叫几声,有益身心健康,不信你吼几声看看。”

    薇娟狐疑地看着周政和,看是否骗她在开玩笑,想看她的出丑。不知怎么的自从周政和回到家乡,甜言蜜语多了不少,更有时喜欢搞一点小乐趣,取闹一下她。

    杨帆这是走过来说道:“阿姨,周叔叔哪敢骗你呢,其实这有科学根据的,虽然老百姓说不出来,但是千百年的实践,总有一定的道理的,迷信并非完全迷信。比如我爹现在吼叫几声,开始有急躁的心理,可是吼叫几声,急躁的心情得到疏解。用科学的话来说,在空旷的田野大声叫几声,肺部的污浊空气得以排除,自然有益身心健康。”说完,猛的吸进一口空气,大声在空阔的原野,呜呜呜地欢唱开来。

    杨帆的话在理,有理有据,不由薇娟不信。周政和也轻轻叫了几声,附近的农民听见了也跟着呼叫着,一个田野都在呼唤,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就是秋收丰收喜悦的声音。薇娟这时,也被粗矿的激情感染了,但是自持身份,有些放不开,仅仅低声叫了几声,可也顿觉身心舒畅不少。

    薇娟掠了垂下的发丝,说道:“这真还有意思,开始我总觉的农民和我们工作人员一样,早出晚归,甚至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饭睡觉,如此了了,现在看来,他们也有他们一套的休闲方式,一种别样的文化。随时随刻都可以,比如说扭秧歌,唱山歌……”

    周政和点点头说:“是的,农民只是没有钱,没有什么地位,其实说来他们……”

    杨帆截嘴说道:“叔叔,阿姨,莫要长篇大论的,那是我们不能探讨完的话题,说来说去,无非没有主动权,没有权势,归根结底,三个字没有钱。”

    周政和笑而不答,算是承认杨帆的说法。

    大家热火朝天忙了一阵,倒是一个好的锻炼身体方法,眼到手到,弯腰,起身,相互配合需要默契,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加了彼此的感情。

    黄昏,天渐渐地黑了,蝙蝠的翅膀织满了天空,晚霞满天,夕阳西下,鸟雀归巢。

    杨帆把稻草堆积起来,点起了一把野火,活熊熊地燃烧了起来,照亮了整个田间天空。稻草里没有脱粒干净的稻谷,在火中劈里啪啦,响动开来。

    杨帆,小孟,杨立三人,在火堆附近,顾不得烈火的炽热,寻觅着爆米花,吃的满嘴焦炭,黑糊糊的。杨帆甚而背着杨老头,故意去偷几把稻穗,在火中烧烤爆米花,爆米花炸开来,胖乎乎的,白白嫩嫩的遍地都是,三人笑呵呵地满地寻找,左手一个爆米花,右手一个,那时的童趣,笔墨不能形容它的万分之一。

    杨帆家的三亩田,仅仅用三天便收割脱粒干净,晒好藏进了仓库。本来许多人要过来帮忙的,可是看见杨帆家都已经半机械化了,人手又足够,就招呼了一声不过来了。

    杨帆家的收割机成了热门,许多人过来借用,排起了长队。乡里乡亲,怎能不借,也不能厚此薄彼,杨老头要他们自个商量去,谁先用谁后用,他不管,但是希望大家爱惜工具一点。借的人太多了,有的甚至晚上作业,开着收割机收割稻谷。别人还以为偷盗呢。

    杨文强家杨帆也去帮忙了,两家算是村里最先收割完的。小明也过去了,倒是和杨文强不说话,冷淡的很,犹如陌生人一般。杨文强失望之余,却又包含希望,一日夫妻百日恩,小明岂能忘记了过去的情缘,不怕她故作冷淡,只怕她熟视无睹。



………【第五十一章房屋设计】………

    家里未曾养猪,无需多种植红薯,大豆,白菜萝卜。更主要是扬帆的阻碍,那些东西太过于便宜,多了,丢在地上,也未必肯花力气挑回家。因此,杨帆家仅仅种了几分田的萝卜,白菜,管够一家人冬天的蔬菜即可。

    由于秋收比较早,田地里也忙完了,杨帆他们一家早早进入了冬歇期。闲的无事,自然要拿房子说事,冬天即将来临,要趁早修葺房子,扩大院子,增设房间。

    在山间,觅得两棵槐树,其直径有少女的蛮腰,虬枝斜生,亭亭如盖,弯曲多姿,只等来年春分,斩其树叶,便可移植。

    杨帆家门前有块极大的空地,那是一块自留地,用于修建房子,以备建房不时之需。村里各家各户都有这样的地,只须上报,一个审批,交付几百块钱,便能建设房子。杨帆家门前之地阔有两亩,墙角早下。由于杨帆和杨永考上大学,未来不一定回家,建起房子也无用,因而建房之事,不了了之其上种植了水桶木,几年过去早已怀抱般大,木材不结实,仅仅能够做一些小家具。水桶木下沙石堆满了一地,孩子们在里面掏洞,藏东西,变成孩子游乐的园地。

    杨帆并不想把地全部圈起来,那样无异于闭关自封,和地主老财没有多大的分别。因而,需要一亩地的面积作为院子,增加房屋,便绰绰有余。另外一亩地便可作为草地,种植花木。

    在农村,只要你有想法,便可以付出实践,无需担待多大的责任,即便想出空中楼阁,并把它实现,也未尝不可。在城市里,你住的也许是顶级建筑师的设计房子,也许你也参与进去,但你的想法未能够贯穿始终的。另外,农村的建筑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沙石,树木,遍地都是,只要你敢想,也敢做。

    也许在城市,一百万你都未能买下一套阔绰的房子,但是在乡间,十几二十万完全可以建设一栋小别墅了,当然需要你的点缀。

    杨帆为此信心膨胀,亲力亲为,博取众人的意见,集百家所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画了不下一百张草图,既不能跳出老房子的建设布局,不伦不类。也不能死板硬套,没有自家特色。说是容易,其实很难。大家几十日的辩论,无不充斥着杨帆的头脑,更何况电脑上千奇百样的古建筑图,历历在目。

    几十日下来,杨帆都觉得自己成为了建筑大师,理论一套一套的,什么天人合一,少就是多等等。用杨帆的一句话说:“我去搞建筑,建筑师都没有的饭吃。”

    建筑设计草图摆在大家面前,只见,草地在边,车库在草地前,房屋在中间。上几步台阶可入门厅,门厅前是照壁,右转是穿廊,左转是花苑。穿廊几十步,进一个假山穹顶门,直达老房子。老房子上下两层,架设一外楼梯可上二层,房间有四间,一客厅,两卫生间。从假山穹顶门过,有一平台,下几个台阶,便是老房子的第一层,布局和第二层一致。老房子又有房子,仅仅一层,用于休闲娱乐。

    花苑前是另一建筑,配合老房子,矮上几米,青砖磁瓦,古色古香,可也不乏现代气息,琉璃开窗,干净明亮,适合年轻人居住。

    花苑中种植两棵槐树,种植一些花木青竹,有小桥流水,假山异石,石桌之属。

    流水里放养几条金鱼,成天游来游去,不时冒个泡儿。风微微吹过,竹叶簌簌声响起,风景应该独特淡雅,别具一番姿态。

    众人当初对建筑的认识,可谓是目不识丁,可是经过几十日的耳濡目染,大体都能了解,听杨帆说的头头是道,建筑设计也算是中规中矩,没有矫揉造作之嫌,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也不乏闪亮之处,拥有一股古典园林之美,众人无不颔首赞许,至此方案算是定下来了。

    大体估算一下,建设起来,还是破了一百万,所以杨帆说有一二期工程,需要两年才能完善,目前迫切的是建设房子,扩大院子,花费不大,穿廊假山留待后年,一切宽裕了再说。

    小明却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杨帆在说什么,一下子假山,一下子流水的,不过那感觉应该不错,想象中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心里一个劲的感慨,见过世面的人,无论如何生活质量比别人高,这种生活的追求也并非说钱就能买来的,需要一种内在的修养。以前认为大鱼大肉便已足矣,谁知道进了杨帆他们家,做起了做饭的工作,每天的菜肴都有七八种,花样百出,每盘菜一叠一叠的,量少而精致。幸亏有电磁炉,不然忙的人够呛。小明才算明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品质的追求。

    小明在杨帆家,经过几十日的静养,肤色渐渐好转,原本枯涩的容颜,温润有了光泽。

    周政和异彩历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