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罗斯柴尔德家族才能凭借一个人员并不算多的犹太家族掌握了英国经济、文化、军事、政治、外交的方方面面,既然他们可以绑定贵族利益,也决定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不敢和贵族体系翻脸,所以,同为贵族、甚至比他们拥有更高地位的苏睿只要找他们帮忙,那么他们帮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可能做些什么。
想到这个,苏睿再一次想到了对付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办法,瓦解他们的利益链条。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兼并之路】………
第二百一十四章兼并之路
PS:今天同学聚会,喝得有点多,下午睡了觉,刚才才醒,头还是很痛,确实写不下去了,今天就先一更吧,希望理解。
在和英国那边的莱斯顿家族、温莎家族和斯图加特皇室联系好后,苏睿也算放下心了,对于英国宇航公司的这次收购恐怕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解决完这件事后,苏睿突然想到了其他的一些兼并收购案例,在86年到89年正好处于历史上的第四次兼并浪潮,而接下来的90年一直延续到未来21世纪的第五次兼并浪潮,大大小小的数千公司的兼并收购让整个世界的资源越渐集中到了某些优势企业手中。
每一次的兼并收购浪潮也会产生一些著名的巨头,像是发生在188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第一次兼并浪潮,最终产生了杜邦、标准石油、通用电气、柯达公司等巨头。
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6到1929年,诞生了通用汽车公司、IBM等公司。
发生于60年代的第三次兼并浪潮,产生了美国国家电话电报公司等。
而发生于现在的第四次兼并浪潮则主要是美国东部财团兼并美国西部的公司。
最后的第五次兼并浪潮,则是产生了许多跨国巨头,像是旅行者集团和花旗公司合并建立了花旗银行集团、埃克森石油和美孚石油组成了埃克森美孚,原本兼并了阿莫科和阿科的英国石油也坐上了世界石油界的第三的交椅。
而第四和第五次的兼并浪潮正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跨国资本在全球影响力急剧增强。
当然也正是接着90年代大行其事的经济全球化理论,这些兼并收购尽管很多都会被打上反竞争、不民主、让社会和政局混乱的标签,但是却并未受到过多的制约,甚至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还在其中充当了保护者的角色。
而据苏睿所了解的,现在的联邦交易委员会主席正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也难怪在美国石油、银行、通讯等领域能带来巨量的兼并风。
想到了这些,苏睿开始上心了,因为未来的欧洲经济想要控制世界,必然要伴随极大的规模来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运转,而前世的现在,欧洲的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竞争力上比之美国远远不如。
就拿银行业来说,现在欧洲排名世界前五的银行只有两家,比之前面两位的美国银行还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世界,影响力都很小,而投资公司或是投资银行就更是如此了。
苏睿犹豫了一下,要不要现在就开始欧洲的企业的兼并整合,诞生一批世界性的巨头呢?
要知道依照现在的形势欧洲企业如果能在世界各地兼并,比起九十年代美国兼并浪潮风起云涌后再来兼并,优势不是一点两点,不仅能壮大欧洲企业,更能在世界市场抢占先机。
更何况,现在参与进跨国大型兼并收购中,还能趁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反托拉斯法执行的不力,放任自流,打进美国市场,收购一批美国的大企业。
虽然兼并收购也会带来许多的问题,但是苏睿相信并不完全意义上是为获利而壮大的欧洲企业,在许多的问题处理上绝对会比美国那群信奉金钱至上的家伙好得多。
想到这些,苏睿也对接下来的欧洲企业峰会有了一定的准备,他的话题也明确了。
很快达到了伯尔尼欧洲企业峰会现场的苏睿再次被惊讶了一番,法兰西银行、德意志银行、西班牙银行、比利时国民银行、巴黎国民银行、巴黎巴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瑞士银行、第一米兰银行等等银行代表齐聚。
同时道达尔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英国石油公司、丹麦马士基石油、埃索石油、埃尼集团等石油公司也群聚于此。
接着又是家乐福、戴姆勒公司、安盛公司、德国安联、大众、宝马、荷兰国际集团、西门子、意大利忠利保险、富通公司、意大利伊利集团、德国电信、法国标致、麦德龙、瑞士雀巢、荷兰皇家霍华德、德国慕尼黑再保险等等一大批世界前列的巨头早已等候多时。
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厅不仅坐满了,甚至还有的人站在最后面,等待着主人公的到来。
准备登台的苏睿吸了一口冷气,对着身后的麦罗问道,“这样不会泄露身份吗?”
“呵呵,殿下不必担心,”麦罗摇了摇头,笑着解释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家族的人,还有少量的是老坎佩斯陛下之前安排的人,他们值得信任。”
“哦,”苏睿放下心来,想不到这里竟然就聚集了家族上万的精英,着实让他咋舌。
“殿下,可以开始了,”麦罗看到大厅内人头攒动的场景,提醒道。
“嗯,“苏睿点了点头,吸了口气,登上了前台,前台上主办方特意准备了一个和苏睿身高正好适中的演讲桌,大频幕也在苏睿上台的一瞬间,出现了她的身影。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诸位探讨关于欧洲企业未来发展问题,相信诸位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所以我也不再过多的介绍??????????”简短的开场白引出了苏睿的主题,接下来,他需要向在座的人传达他的意思。
“在过去的几年内的美国接连发生了数十起交易在10亿美金以上的兼并收购,想必应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横向的合并让这些企业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据美国某调查机构的调查,过去的两年内,美国的部分兼并的行业的集中程度由过去的35%提升到了37%-39%,有的甚至达到了50%以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集中的趋势将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这些集中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在市场占有率也不断上升,尽管在兼并中也可能存在竞争减弱等后果,但是从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全球竞争将成为主流,所以,兼并垄断后的企业实质上也开始着与国外竞争的可能性,所以,竞争丧失的问题也将减弱,但并不是不存在????????”
“我希望欧洲企业能做大做强,能在不断的竞争中发展壮大,也希望欧洲能抢占先机,打造一批在世界居于最前列的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收购、整合,让欧洲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抢得大片‘经济殖民地’。”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北欧风云】………
第二百一十五章北欧风云
就在苏睿正在伯尔尼参加欧洲企业峰会时,此时的北欧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风暴。
早在多日之前欧洲共同体国家便召开会议,商讨上次发生于西欧各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会议得到一致结论,怀疑上次的事件是来自北欧国家瑞典。
据欧共体六大发起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合调查,发现这些袭击者多来自瑞典,众所周知,瑞典是北欧人口主要输出国,有数十万的人分布在法国、荷兰等国,这些袭击者就是通过瑞典进入西欧各国的。
对此,欧洲共同体会议正式决定对瑞典施加压力,要求瑞典政府大力打击这些极端组织。
但是,这些决议随后遭到瑞典政府的严厉抗议和拒绝,瑞典政府声称这些指责都是没有根据和凭证的,没有任何迹象显示那些袭击事件是瑞典人所为。
然而,面对瑞典的反驳,随后,欧共体向媒体提交了一批可疑人员的名单,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人逃到了瑞典,并收到瑞典政府的庇护,并且将怀疑扩大为,是否可能是瑞典政府故意想要做这些来挑动欧洲秩序混乱。
接下来,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关于瑞典包庇袭击者的新闻,让整西欧各界反映强烈,随后各地民众开始进行**示威,要求瑞典交出这些人,并且向欧洲各国道歉。
这些活动顿时让瑞典陷入困境,如果这些民众仅仅要瑞典要出人,那么也许瑞典为了平息西欧各国的怒火,会交人,但是要瑞典道歉,那么也就承认了是他们指示了这次的恐怖袭击,那瑞典肯定不会同意。
接下来,欧共体联合调查组开始针对瑞典的行为进行制裁,随后欧洲理事会也决定联合起来对瑞典进行制裁,制裁决议如下:
政治上,暂停与瑞典的外交关系,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鼓励欧洲,不排除于近期撤出各国在瑞典的机构。
经济上,对瑞典通过丹麦、联邦德国、荷兰、英国、法国的船只进行严密检查,对于过往船只征收高于过去100%的关税,决定逐步减少对瑞典产出的矿产、木材等的进口,直至完全杜绝与瑞典的经贸往来,同时对于瑞典开设于各国境内的如宜家、沃尔沃等公司进行严厉检查,同时征收高达50%的惩罚性税收。
文化上,断绝与瑞典文化交流,终止与瑞典的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一切活动。
军事上,法、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四国对波罗的海进行封锁,检查一切过往的瑞典船只。
············
随后,欧洲理事会再次开会,在不排除可能有挪威、芬兰参与的情况下,决定将这一决议扩大到挪威、芬兰,正式宣布一旦获得欧洲议会通过将对三国表示严厉制裁。
欧洲理事会的决定让整个世界沸腾了,欧共体要惩罚北欧三国的消息让世人目瞪口呆,而且看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