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俄罗斯名人的那些事儿-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的第一次全会上,谢列平被选举为中央书记。这为其在党内平步青云奠定了开端。他在克格*工作的时间不到3年。在他离开克格*主席岗位两周后,他的朋友和同事谢米恰斯内就任该职。谢米恰斯内此前是阿塞拜疆*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

    谢列平一下子得到了好几个职位。他还是政府首脑,即赫鲁晓夫本人的副手,党和国家统一的监察委员会的主席。这几项职务集于一身使他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赫鲁晓夫对任何人都没有这么信任过,也从未像提拔谢列平那样快速地提拔过任何人。第一书记信任谢列平,重视他的工作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交付他,其中包括选拔党的干部这种工作。

    二与*列日涅夫有了嫌隙

    为什么19*年恰好又是以谢列平为首的“年轻人”反对赫鲁晓夫呢?赫鲁晓夫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能耐很大却未能充分施展的人。但不高的文化水平使得他经常弄出一些让全国上下当笑料的不理智的和愚蠢的新花样来。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身边的人不赞成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批判斯大林,庇护索尔仁尼琴和特瓦尔多夫斯基,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产。党中央的几位书记都有不喜欢赫鲁晓夫的个人原因。他们渴望平静与舒适,而赫鲁晓夫却不断地进行人事变动,把中央委员像小孩子似地呼来呵去。一批党的领导,其中包括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商定*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并没有引起国内的不满。相反,人们感到很满意。出现了更新和改善生活的希望,出现了年轻的、让人愉快的面孔。除个别人以外,党的老一代领导人都不太得人心。

    谢列平后来回忆起,在赫鲁晓夫被打发退休的那次全会结束后,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和他告别。大家站着,赫鲁晓夫走过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当走到谢列平面前时,他说:“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说不定更糟……”

    起先人们都把*列日涅夫当成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因此人们认为,*列日涅夫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的领袖——谢列平。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谢列平对他的看法也是这样。*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而不是个大国的领导。他头脑简单,把两三种观点归纳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理论知识微乎其微。所有发言都需要别人事先写好……”

    谢列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得到了提升,*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谢列平与*列日涅夫不同,*列日涅夫从未对工作有太大的热情,而谢列平对工作却是全身心的投入。

    *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之间很快有了嫌隙。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刚开始*列日涅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这个人要拥有打开克格*这把锁的钥匙,还要把他当作党和国家的领袖来支持。组成了*列日涅夫——谢列平式双驾马车。但后来*列日涅夫开始留意起谢列平。而且好事者很多,他们对谢列平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有几个月谢列平被提拔到二把手的位置,*列日涅夫让他负责组织部,人事工作是最重要的。谢列平管起了这摊工作。后来*列日涅夫把人事工作交给了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卡皮托诺夫,并把他笼络到自己身边,让谢列平负责轻工业、食品工业以及财政方面的工作。”

    这并不单单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党内这帮*了赫鲁晓夫的年轻领导很快发现,*列日涅夫同样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期望在政治、经济及个人命运方面能有更大的变化,结果却是,他们打倒赫鲁晓夫仅仅是为*列日涅夫享受权力打开了方便之门。

    谢列平周围团结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忠实于他的人。党和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他。

    在谢列平关照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团干部出身的人——确实占据着国家的一些极其重要的职位。*机关、内务部、电视台、塔斯社,这些单位到处都有谢列平的朋友。*列日涅夫或许因而产生了不祥的念头:他们会不会突然搞掉我这个新的第一书记,就像搞掉赫鲁晓夫那样?

    老朋友私下里都开诚布公地表示,*列日涅夫不适合当国家领导人,当第一书记的应该是谢列平。团干部出身的少壮派骄傲地宣布:我们的“铁腕人物舒里克”正在成长,他将替代*列日涅夫。

    那谢列平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一把手呢?

    人们认为,谢列平的弱点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是直接从团的工作转到克格*的,随后*中央委员会。他从来没有领导过某个地区,没有处理过国民经济问题。

    “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列日涅夫开始排挤谢列平,破坏他的亲信的声誉。关于共青团出身的干部企图篡党夺权的说法不胫而走。*列日涅夫外表显得淳朴善良,他用自己所特有的*列日涅夫式的计谋赶走了所有人。

    *列日涅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理由解除了谢米恰斯内克格*主席的职务,打发他去了乌克兰。后来谢列平的亲信中又有30至40人被打发到各地,大部分被派到小国当大使。尼古拉·叶戈雷切夫去丹麦当大使。尼古拉·梅夏采夫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差回来后在机场被告知:您刚刚被撤职了。梅夏采夫被派往澳大利亚当大使。

    最后轮到谢列平本人被*列日涅夫赶出党中央。1967年9月26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这个光杆儿司令中央书记的职务。他仍是政治局委员,但被调任次要职位——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精力充沛、有声望的谢列平当工会的领导,这仍无法让*列日涅夫心满意足。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他同*列日涅夫的关系已完全恶化。他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工作期间所提的全部建议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否决。谢列平在自己的手下面前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他在努力地工作,但他的设想一个个全泡了汤。*列日涅夫要打击他的权威,使他沦为一个普通的官员。”

    *列日涅夫依旧视谢列平为竞争对手。同谢列平保持密切关系成了一件危险的事。刚想借助工会为塔斯社的职工建一座疗养院,塔斯社社长扎米亚京就立刻被紧急召到巴尔维哈见*列日涅夫。总书记直截了当地对他说:“谢列平身边所有的思想家都已被我们打发到国外或其他地方。现在他正在意识形态这块阵地上寻找新人。看来,他还没有抛弃自己的理想。所以,你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第十章 叶利钦】………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首任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叶利钦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

    叶利钦生平

    一平民出身实干起家

    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斗志)。叶利钦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倔强好斗的性格。

    1955年开始在建筑行业工作。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使他步步高升,直到担任建筑局局长。1968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部部长,后升为州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198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二政治生涯起伏跌宕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对叶利钦十分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7年10月,叶利钦因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而被解职。

    1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1990年5月29日,叶利钦以微弱多数险胜俄共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6月12日,又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

    当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了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三经济政策照搬西方

    1992年开始,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进行了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的市场化制度转轨。以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其初衷是以短期的经济下降为代价,换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但“休克疗法”的实施实际上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导致长期经济衰退,国力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严重贫富分化,寡头实力膨胀。这样的情形直到1999年普京执政后才有所转变。

    四外交政策两次转身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苏联时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

    随着国内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