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有一次,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临阵上场替代指挥他自己的歌剧《女妖》(Enchantress,俄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之后便开始常态性的从事指挥工作。克服与生俱来的舞台恐惧症之后,他逐渐开始习惯在舞台上指挥自己的创作,并常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结识不少当时的音乐家。
1*1年,柴可夫斯基受邀至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当年的五月五日,他在卡内基大厅的开幕仪式中指挥纽约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演出。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着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莱的恶评,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阁迟迟未演,未料在美国首演却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柴可夫斯基的招牌。
1*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有些音乐学家(如MiltonCross及DavidEwen)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死亡早有觉悟,而第六号交响曲正是他写给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题之后紧接着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以及强而有力的和声,随后出现的常号旋律和前后的旋律都没有关连,此种突兀插入的乐段(nonsequitur),一般认为是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典型的曲式。
三一场灾难性的婚姻
柴可夫斯基*的倾向很早就为人所知。尽管证据都在苏俄时期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性向对于自身的生活以及作品影响甚钜是无庸置疑的。有些历史学家仍认为他是异性恋,但是大部分学者根据他的仆人苏佛努夫(AlekseiSofronov)以及外甥大卫朵夫(Vladimir“Bob”Davydov)的证词,相信他最亲密的伴侣都是同性。其他的证据大多可见于书信、日记及其弟马戴斯特(Modest,亦是*)的信件中。
在法学院的学生时期,柴可夫斯基曾经暗恋过法国女歌手狄希耶·雅朵(DésiréeArtocirc;t)但在女方结婚之后,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一名偏执的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AntoninaMiliukova)以大量情书攻势疯狂倒追他,扬言非他不嫁,甚至以死要胁。其实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但是女学生相当坚持,不断持续写信。当时柴可夫斯基迷上普希金(Pushkin)的诗作《尤金·奥尼金》(EugeneOnegin),正打算改编成歌剧。由于诗作中的主角尤金年轻时拒绝了塔琪安娜以致后来终生活在悔恨当中,入戏太深的柴可夫斯基将自己想成尤金,认为自己不应回绝这段感情。两人于1877年7月18日结婚。
蜜月还没结束,柴可夫斯基就后悔了,在两人于7月26日回到莫斯科时,他已经濒临崩溃。周遭的朋友们都看得出来他的状况很不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严重性。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斯科河中自杀,但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
他的哥哥安纳托利(Anatoly)到圣彼得堡火车站接他时,几乎认不出面前那个一脸憔悴、濒临崩溃的病弱男子就是自己的弟弟。安纳托利火速将他送到邻近的旅馆,发作了一阵之后,柴可夫斯基昏迷了整整两天。这期间他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除了安纳托利之外大概就只有精神医师知道。医师建议柴可夫斯基彻底改变生活形态,要他不要想要尝试改善自己的婚姻,也不要再见新婚妻子。自此之后,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着。
此后的几年,柴可夫斯基很害怕安东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安纳托利试着说服她去办理离婚,安东妮雅却不肯离婚,也不愿配合对外宣称两人婚姻破裂的理由是因为柴可夫斯基有外遇。商尤尔金森(PyotrI。Jürgenson)费尽唇舌为柴可夫斯基争取离婚机会却始终未果,却在1880年的夏天发现安东妮雅另结新欢已有半年,还生了孩子,都被丢到孤儿院。安东妮雅在1*6年被诊断出有精神病,并于1917年病逝。
至于柴可夫斯基,他并不将自己的精神崩溃归咎于安东妮雅,而相信那是命定的悲剧,是对于他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惩罚。尽管结婚的经验像是一场梦魇,身为*的柴可夫斯基对于婚姻的憧憬却从未消减。当安纳托利订婚时,柴可夫斯基写了一封感人的信给他,信中提到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能够被一个女人温柔的触摸与疼爱。我常幻想被一个慈爱的女人所拥抱,我能够躺在他的腿上亲吻着她……后世的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对于妻子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只是想借由婚姻来取回早逝的母亲罢了。
四一个及时的女恩人
一个对柴可夫斯基更有影响的是一位有钱的寡妇,名叫NadezhdavonMeck。她和柴科夫斯基于1877至1*0年间互通的信件达1,200封。在她的坚持下两人从未见面。但在机缘巧合下他们在两个不同场合下偶然地碰上,不过他们没有交谈。她不但提供了一年6000卢布的赞助,亦表达了对柴的音乐事业的关注及其音乐的赞赏。可惜的是这段关系于13年后结束了,原因是她自称破了产。
有人认为她停止资助的原因是因为她发现了柴可夫斯基的*身分,而不是因为破产。不过,她的二女Alexandra(她意外地以文字把她的父亲吓死…她写了一封信告诉父亲说姊妹Milochka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在母亲开始资助柴的时候,已经告诉了她柴是*,所以VonMeck应不会因此而停止资助。VonMeck聪明地及极度勤奋地发掘有关柴的一切。有说她对柴可夫斯基一生的感情生活中并不会有女性的存在感到满意。
据说柴可夫斯基被她的突然终止赞助大受打击,更一路消沉。终其一生他亦未能了解VonMech终止赞助的原因。他所不知的内情,只在VonMeck家族内流传。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在死前未能解开所有误会。VonMeck的财政状况比她向外发表的还要差:她的女婿Shirinsky勒索她,威胁要公开他妻子Milochka父亲另有其人的秘密;儿子Vladimir过度挥霍,要求母亲更多的资助。VonMeck的病情益发严重,她她染上了结核病,而病毒已经感染到了她的喉头。在柴过身三个月内,她亦因窒息而去世。
另外一个使误会不能解开的原因是VonMeck的手臂萎缩,使她不能写信。
五去世
柴可夫斯基死于1*3年的11月6日,正好是第六交响曲首演后九天。他的尸体被运至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TikhvinCemetery,坟墓就在相熟的作曲家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Borodin)和穆索斯基(ModestMusssky)的附近。
大部分当时的学者都认为他死于霍乱,起因是因为喝下受到污染的自来水。但是近几十年来,另外几种理论逐渐流行起来,一般都相信他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法学院校友会对*的抵制运动导致。
音乐史学家亚莉珊卓欧洛娃(AleksandraOrlova)在他未的柴可夫斯基点滴(TchaikovskyDaybyDay)一书手稿中,口头证词做为证据来支持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的推论。他认为柴可夫斯基服用砒霜自杀,所以死亡日期和尸体处理才会遮遮掩掩,产生前后不一的说词。然而,欧洛娃的论点缺乏书面上的证据,因此受到多方质疑,至今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还是个未解的谜。
英国籍作曲家麦克芬尼希(MichaelFinnissy)以柴可夫斯基生前的最后几天与死亡为题,作了一部名为《羞耻罪衍》(ShamefulVice)的歌剧。
………【第三十一章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
拉赫玛尼诺夫生平
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诞生于*的谢苗诺沃(Семёново/Semyonovo),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其母充当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НиколайЗверев/Nikolai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
10岁时的拉赫玛尼诺夫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2年,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后来经了解,由于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于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