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被称为“纪元世纪”,纪元世纪之前被称为“纪元前世纪”,纪元世纪之后的第一个世纪被称为“纪元第二世纪”。
纪元第二世纪,先民们向上追述了五十个世纪,作为先民的历史开端。纪元前五十世纪之前被称为“史前”——先民的领导人决定,这一部分的史料将不会对后来诞生的生命公开,也不会对“少数民族”公开。
纪元第四十六世纪,苏醒者的数量达到了一百七十二人,基本形成了先民中的少数民族——它们无论从思考方式、性格特征还是行事手段上都与其他的先民大为不同;它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奇妙的联系,让它们彼此认同;它们独立于先民的族群之外,拥有独特的文化,已经具备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纪元第五十一世纪,未苏醒的沉睡者可能将永远失去苏醒的可能——先民们通过研究发现,它们的核心正在彻底失去活性!一直以来,它们的核心都在不断衰弱,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已经无法对外界的讯息的刺激做出明显的反应了。研究人士表明,这可能是它们的核心彻底“死亡”的征兆。
纪元第五十二世纪,领袖发表标题为“如何拯救我们的同胞”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明确表明,即使这些沉睡者苏醒之后无法记起心脏移植之前的记忆,他们也是先民中的一员。他用“我们的同胞”来指代那些苏醒者,摒弃了“少数民族”一词,以此来团结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命,号召所有人群策群力,为解决沉睡者的问题而努力。
纪元第五十九世纪,对于沉睡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操作失误促进了这项研究——他在为沉睡者摘除核心病变组织的时候不小心将患者的核心切割成了两半。通过对这两半核心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分割核心可以有效地减缓核心“死亡”的进程。在获得了批准之后,研究人员将核心切割为更小的几个部分,然后他们发现,这些被切割成“小块儿”的核心居然在缓慢地恢复活性!
纪元第六十世纪至纪元第六十四世纪,科学界和哲学界展开了一场跨越了四个世纪的大讨论。两个阵营就“分割核心”的问题争吵得不可开交。哲学界首先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科学界不应该打着“科研”的旗帜,以“拯救更多同胞”的名义,在没有取得沉睡者的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切割少数沉睡者的核心。
“没有取得主人的同意就擅自处理主人的身体器官,这与我们的道德认知不同。”哲学阵营的发言人这样说:“而且,这项研究还可能引起伦理学上的悖论——如果被切割开的核心能够成为意识载体,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的话,我们该怎么去对这些新生命进行定义?”
这个发言人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它们是那个不幸被切割了核心的沉睡者的后代,还是沉睡者本人?”
科学界并没有直接回答哲学界提出的疑问,他们只是将他们的发现呈现在所有的人面前,并且承诺,他们以后的研究将接受所有人的监督——他们似乎是想忽略哲学界的声音,然后用研究成果来决一胜负。
纪元第六十五世纪,在经历了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之后,最高领袖决定,用“全民公投”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对所有的沉睡者实行“核心分割”手术。苏醒者作为曾经的沉睡者,他们将一人拥有两票;而只有赞同票超过所有票数的三分之二的时候,“核心分割”手术才会以“正当”的名义被大范围执行。
74%对22%、4%弃权——“核心分割”通过这次公投取得了“合理合法”的地位,科学界为此欢呼不已,而哲学界则高呼“道德沦丧”。
纪元第八十三世纪,经过快二十个世纪的努力,所有的沉睡者的核心都被分割成了“适当”的大小,然后被移植到与之匹配的身体中——这些身体的材料来自于沉睡者本人,科学界似乎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打消哲学界的敌意。
在这十几个世纪里,哲学界一直在反对“核心分割”计划,他们认为科学界的做法是在亵渎生命——科学界似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哲学界说出他们的想法:“我们不是在亵渎生命,我们只是在生命陷入困境的时候,帮助生命找到另外的出路……”
纪元第一百二十七世纪,“分割核心”已经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野。在这四十多个世纪里,被分割的核心没有一个彻底死亡,还有少数几个几乎完全恢复了活性——这样的结果让哲学界彻底闭上了嘴巴,科学界也不想与哲学界彻底弄僵,所以,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分割核心”这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给淡忘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墙与墙外的世界(三)
科学界与哲学界的争吵持续了四个世纪,两个阵营的思想碰撞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影响。在全民公投后的几十个世纪里,先民们都在不断地谈论着与之相关的问题,并且演变出了多种学术流派。
即使现实打了哲学界的耳光,让哲学界整体失声,对那次“哲学与科学的争论”的谈论与研究也没有停止过。整个学术界都认为,要让这件事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忘几乎是“人力所不可为”的。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吸引了全部族人的视线的“大事儿”的话,这样的讨论可能还会持续数十上百个世纪,直到科学和哲学最后分出一个结果。
纪元一百二十七世纪末叶,在史前就出发,前去探索整个星球的探索队回来了!
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些英雄的身上,再也没有人去关心科学和哲学的争论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看了几十个世纪的学术争论已经没有吸引力了;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更想听一听探索队的英雄冒险的事迹。
就像是约定好了一般,探索队的所有成员都在这个世纪末的时候回到了种族的发源地。他们的到来解救了第一个回来的同胞——作为第一个回到这里的探索队成员,他已经被自己的同胞折腾了很久了——他们总是缠着他让他讲外面的世界和探险的事迹,即使他已经将那些讯息同步到整个族群了,他们也不想放过他。
在两百多个世纪的时间里,留在这里的先民们的智力水平、思想成熟程度、想象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是当初做出决定的那些“小孩子”了——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
探索队的回归让这些成年人的好奇心蠢蠢欲动起来。在这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墙外的世界”都是整个种族了解和谈论的对象。
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的日常交流通常就是这个样子的:
“墙外面到底是什么样啊……那些探索队的家伙什么都不知道……不管问他们什么东西,他们都是一副说不清的样子……”——一般而言,一定会有一个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的家伙先带起节奏。
“是啊是啊……好像去外面看看啊——虽然我很喜欢这里,但是偶尔出去走走似乎也不错的样子……”——好奇心膨胀到难以控制,但是平时是一副腼腆样子的家伙不敢带节奏,只能在节奏狗出现之后立即跟风。
“这也不能怪探索队的成员——他们确实是整个种族的英雄……”——就算是节奏狗和他的爪牙将节奏带得飞起,还是有比较清醒并且不被带节奏的人,只不过这些家伙的战斗力堪忧,实在不值得期待。
“呵呵!”这不,立即就被带节奏的家伙跳出来摆出一副扇子脸了:“他们是英雄不假……只不多,他们在外面流浪的时间太久了吧!”
这个被带节奏的家伙明显是准备跳出来大杀四方了:“他们离开族群太久也太远了……我们的智力在这几百个世纪里飞速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却依然停留在幼儿时的水平……”
“顶楼上的!”跟风者是不会有自己的思想的——所以他及时地跳出来支持:“探索队的家伙全是最先觉醒的一批人,那个时候,他们是整个族群中的佼佼者……可是,当他们在外面浪费了几百个世纪,回到这里之后,他们突然发现,他们居然变成了一群成人中的婴幼儿——作为曾经的佼佼者,他们的心理落差一定很大……”
“可能是这样吧……”整个日常交流就这样被节奏狗和他的爪牙带到了另外的一条路上:“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差,所以才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他们只是不愿意说罢了!”
……
从这样的日常交流可以看出来,先民们对“墙外的世界”很好奇——他们甚至萌生出了“亲自出去看一看”这样的念头。
另外,这些日常交流还暴露出了他们对探索队的态度的转变——在探索队刚回来的时候,他们是整个族群的英雄,而现在,英雄们似乎落寞了。
“英雄落寞”的原因很复杂——一部分原因就是先民们所说的“心里落差”。
确实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探索队在出发的时候是整个族群的佼佼者,但是,在归来之后,他们却成了整个族群的吊车尾——这样的心理落差确实很难让人接受。
想象一下,如果你出了一趟远门回家之后,发现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了,而你还是一个小孩子模样,你能接受吗?如果家里人连说话的口音都变了呢?如果他们说的一句话里有80%的名词你都听不懂呢?如果他们谈论的内容对你来说就像天书一般呢?
探索队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现在需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新词汇,接触和理解众多的学术成果——尽管他们可以通过思维同步获得这些知识,但是,掌握、理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