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000人,接近于其他七国部队的总数。战争期间,日本还将军舰集中于厦门、福州一带,并在厦门登陆,企图侵占福建全境。但日本当局很快判断出沙俄占据东三省对日本从朝鲜半岛向中国大陆的扩张战略非常不利,“日本国内对于俄国在满洲之行动十分不安”(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希德语),就竭力进行抵制。当时,日本虽然已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经过了近十年的扩军备战,但估计单凭自身的军力和财力还是难以对抗沙俄,就寻求英国和美国的大力支持,三国一拍即合。
英国向俄国提出强烈抗议:“该两国军队间之紧张程度,业已趋到彼此相见以兵之可能。” 日英两国公使还警告清廷:“中国此时与某一国定某项条约,允某国独享利益,又允某国壤土之权,即与中国之安全大局干碍。现为中国计,一切条约,必须与各国共同商办,才能保全中国。”亲英日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也联名上疏反对与俄国定约。
于是,杨儒拒绝了慈禧和李鸿章的催促,坚持非奉明旨不能画押。【杨儒拒签卖国条约,在大是大非上有大功。】
由于各国干预和内部反对,清廷最终在3月24日宣告拒绝与俄国签订协约。
俄国随即以此为由拖延撤兵,并发表声明:“现各国既因此约与中国大相为难,俄廷虽意欲次第撤退满洲俄兵,不克立即办理。故该处全行交还中国一事,应俟中国事定,京都立定,自主政府力量稍强,保不致再有去岁之患,方可再提。”
1902年1月31日,英日在伦敦签订了一项针对沙俄妨碍两国侵华利益的同盟条约。双方约定当两国海军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允许一方海军在另一方的港口停泊,并决定各方在远东维持超过任何第三国的海军实力。2月1日,美国政府也给沙皇政府发出一份备忘录,反对其独占中国东北。
为应对日英美干涉同盟,俄国与自己的传统盟友法国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将来俄法两国在远东的特殊利益或因第三国之侵略行动,或因中国发生扰乱而受到侵害,两同盟国政府应保留会商采取保护利益之手段之特权。”【1。 瓜分中国分赃难均,战略失衡,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2。 孙:西方重商主义下的国际关系,唯利是图,道德是次要的,中国的军阀政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宁愿卖国求荣。但中国文明本身的外交理念却是本分而好客的。】
这时,对两大阵营命运至关重要的德国,一方面怂恿沙俄政府积极向东方扩张,一边对日本保证,一旦日俄开战,德国将保持“善意的中立”。
鉴于国际形势对自己相当不利,1902年4月8日,沙俄不得不与清廷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在重申沙俄在东北特权之后,表示在18个月内分三期撤完在东北的军队。同年10月,俄国按约进行第一期撤军,撤走了在辽河以西的俄国军队。
但在原定的第二期撤兵期限结束之前,沙皇政府秘密照会清廷,提出企图独占东三省的七项撤军条件:
1。中国不得将东三省之地让与他国或租赁与他国;
2。自营口至北京的电线,中国宜许俄国别架一线;
3。无论欲办何事,不得聘用他国人;
4。营口海关税,宜归华俄道胜银行收储,税务司必用俄人,并予以税关管理检疫事务;
5。除营口外,不得开为通商口岸;
6。蒙古行政悉当仍旧;
7。俄军撤退后,俄国所得利益,不得令有改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2)
俄国的七项要求被日本驻华公使探悉,立即对外公开,舆论哗然。英美两国立即向清廷提出警告,不许签订该条约。美国更是直接向沙皇政府提出抗议,指责其破坏“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国民的拒俄运动也随即爆发。首先是上海爱国人士###抗议,致电外务部,“我全国人民万难承认”,“即使政府承允,我全国人民万不承认,倘从此民心激变,遍国之中,无论何地,再见仇洋之事,皆系俄国所致。”北京、武昌等地,也出现学生###抗议。【上海拒俄,非常积极,与对义和团运动的“东南互保”之举判若两端。个中微妙,在抗日战争中进一步凸现。】
由于日本政府的助长,中国留日学生更加慷慨激昂,召开了500余人的抗俄大会,会上一致通过组织“抗俄义勇队”(后更名为“学生军”)。他们在《学生军缘起》中宣示:“宁为亡国鬼,不为亡国人”,“头可断,血可流,躯壳可糜烂,此一点爱国心,虽经千尊炮、万支枪之子弹炸破粉碎之,终不可以灭”,甘“为火炮之引线,唤起国民铁血之气节”。学生军每天操演,并派代表回国,要求政府出兵抗俄。
迫于国内外强大的压力,清廷声明拒绝俄国要求。
日本见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更直接出面与俄国交涉。1903年8月12日,双方在彼得堡谈判。日本企图在加强对朝鲜侵占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进,只把中东铁路沿线区域留给沙俄。沙俄则坚决反对日方进一步插足东北,双方谈判僵持。
此时,俄国国内正处于列宁领导下的无产阶级大革命前夜。在内忧外患之下,为转移国内革命压力,沙皇政府决定对外战争。当年8月任命关东军司令阿列克谢耶夫为远东大总督,加强战争准备。【近现代中国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时,往往剿内让外。欧洲各国和日本则大不相同,都是竭力向外转移危机。】
日本见国内国际局势对俄国政府相当不利,而沙皇政府态度强硬,便决定抓住机会,悍然发动对俄战争。【日本很注意把握对外战争的机会。】
1904年1月13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保全中国“满洲”领土,承认朝鲜在俄国利益范围之外。若犹迁延不决,恐于日俄两国均大不利。
俄方于2月3日做了一个回复。但复文还没到达日方,日本就于5日单方面宣布中止谈判,断绝与俄国外交关系。2月8日夜,日本派出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俄军军港,不宣而战。2月9日,沙俄对日宣战。10日,日本正式宣战。【注意:日俄是战端一开便立即宣战的。】
双方首先争夺制海权。日方先后在旅顺港口沉船17艘,将港口基本封闭。沙俄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洛夫中将率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前往增援,4月10日在旅顺近港水域触上日军水雷,包括马卡洛夫在内的600多名官兵丧生。
12日,清廷发布上谕:“现在日俄失和,非与中国开衅,京外各处地方,均应照常例安堵。本日业经明降谕旨,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所有各执省及沿边各地方,著该将军督抚等加以严防,慎固防守。”并划辽河以东地区为交战区,辽河以西地区为中立区。日俄战争同时在中国领海和领土上展开。
沙皇政府担心舰队被消灭在旅顺港内,决定向海参崴突围,行动被潜伏在旅顺的日本间谍得知,日军在黄海部署歼灭战,获取了制海权。5月5日至13日,日本陆军第二军在金州貔子窝(今普兰店市皮口镇)登陆,经过南山争夺战,又从陆路将旅顺俄军困住。
在此之前,日陆军第一军一部,已于1904年2月16日,在联合舰队掩护下登陆仁川,主力部队于3月11日在平壤西南登陆。俄方则将东满支队万人部署到九连城(今丹东市东北),企图凭借鸭绿江天险阻止日军。
1904年四五月间,日军强渡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5月1日,日俄陆军第一次战役,日军攻下九连城,并迂回到俄军左翼将其击溃,又乘胜追击到凤凰城。随后兵分两路,南攻旅顺,北攻辽阳。9月4日,双方在辽阳会战。日军以伤亡万人的代价,打死打伤俄军万人,夺取了辽阳,威胁俄军远东部队的防御核心——奉天。当月,俄国从欧洲抽调的5个军陆续到达东北前线,兵力增至近22万人、火炮758门。日军也将兵力补充到近13万人、火炮648门,于10月初向沙河推进。双方随即在沙河地区的60公里战线上展开激战。到20日前后,俄军阵亡万人,退守沙河右岸。日军也由于阵亡2万人,弹药、兵力不继,丧失了进攻能力。于是两军隔河对峙。
日军随即集中全部后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攻取旅顺,组织了3次猛烈攻势,于12月5日占领旅顺全城和港湾至关重要的203高地。203高地血战空前激烈:“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炸药与尸臭之间的斗争。”当日军以数万人伤亡的代价夺下该高地时,阵地上只剩一个活着的俄国人。攻占203高地后,日军用大口径榴弹炮轰击俄军阵地和港内俄舰。由于港外被封锁,俄第一太平洋舰队无法突围,大部主力战舰被炮火摧毁。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向日军请降。
旅顺惨败,促发了彼得堡工人的反政府示威。尼古拉二世下令镇压,打死工人1000多人,伤2000多人,激发成俄国革命。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沙皇政府,非常急于以胜仗体面地结束日俄战争,便增调大量陆军,并调波罗的海舰队绕道好望角,穿过马六甲海峡,从海上救援旅顺舰队。
日军也投入陆军兵力五个军约27万人,部署奉天战役。1905年2月,双方援兵赶到,战线绵延数十里,规模之大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为罕见。由于俄军主帅库罗帕特金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战方向判断失误,致使损兵折将,于3月9日弃城败逃。在奉天战役中,日军伤亡约7万人,俄军损失约12万人。
不久,前往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也在对马海峡覆没。日军大获全胜,并夺取了库页岛。
日俄战争完全在中国境内进行,双方军队的铁蹄在中国领土上肆意践踏,交战地区“纵横千里,同为赤地”。当时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的文章称:“吾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