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经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特别经历-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运动形成的冲击和影响,很自然地会在以青年人为主的青年军中产生反应。8月的一个夜晚,蒋经国喊醒了正在熟睡的贾亦斌,对他说:“北平青年军夏令营中,青年军和三青团间矛盾闹得很大,已经无法开课了,请你以讲学的名义走一趟,恢复那里的秩序。”
  贾亦斌立即从南京飞往北平,他经一番调查,了解到这陷于僵滞的争执,表面上由青年军发了毛毯,而三青团未发毛毯引起,实际上是早转入对国民党统治评价的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辩。
  他召集双方开会,首先要求营员复课;并要求营员在毛毯问题上,发扬先人后己和谦让美德;随后表明他个人倾向对国民党统治弊端持批评态度的进步营员们的观点。
  夏令营的讲课恢复了,贾亦斌离开前,北平夏令营训育组长要贾亦斌向蒋经国反映,有几个营员有亲共倾向。他提到的人,正是对国民党统治弊端持批评态度的活跃分子。贾亦斌替他们辩护说:“这几个人不错,就是心直口快,爱发牢骚而已。”随即在私下里,向那几个活跃分子打了招呼,要他们注意。
  回到南京,贾亦斌在国防部看到有三个复员的青年军的学生被关押。他们被怀疑与“五二○事件”相关,在嘉兴的青年军夏令营被捕,但并没有是共产党的确凿证据,只是对现实不满,屡发牢骚。
  在向蒋经国讲述北平夏令营的情况时,贾亦斌说:“北平的问题,是进步学生和保守学生的争吵。如果有些做法不易辙改弦的话,国民党非亡不可。”
  对贾亦斌突如其来的断言,蒋经国听了一怔:“为什么?”
  “时下国民党用人政策是‘喂猪驱虎’,用钱政策是‘肥强瘦良’。”贾亦斌讲道:“只要口头上反对共产党,明摆着是庸人,也看作忠贞之士,进爵加饷,这是喂猪;再有才干的人,只要对当局稍有不满,发点牢骚,就被当作共产党、或民盟,视为老虎加以驱赶。这不是‘喂猪驱虎’是什么?”
  见蒋经国盯着自己一言不发,贾亦斌继续说:“再看那些横行霸道的贪官污吏、大贾富商,个个肥得流油;而那些奉公守法的好人,却捉襟见肘,形销骨立。这不是‘肥强瘦良’吗?这样的政策风行,能不亡吗?对此你、我都不满意,都发过牢骚。若发牢骚者皆以共产党论处,那你、我不都成了共产党?”
  “我在国防部看到三个青年军复员的学生,年纪轻轻,就因为对现实不满,发了几句牢骚,便被关押起来了,难道不该马上释放他们吗?”贾亦斌一直说到这儿才停顿。
  “你把这些意思写个书面材料吧,我送到领袖那儿去。”蒋经国说。后来他将贾亦斌写的东西转呈了上去,并下令释放了那三个被关押的学生。
   。 想看书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11、柏宁克议案,含有削减压抑蒋经国用意/蒋经国偏巧学过功夫,顺势将美军哨兵摔翻在地/“洋太子(孙)与土太子(蒋)之争”渐趋公开化/柏宁克接连叫喊出几个“NO!NO!”/他的结束语意味深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今日岁已寒矣!”
  1947年9月的一天,美军顾问团参谋长柏宁克准将主持召开“中美军事联席会议”,国民党军的参谋次长林蔚,陆军副总司令余汉谋、孙立人,国防部的6个厅长,都出席了会议,国防部所属8个局的局长列席,刚代蒋经国当局长的贾亦斌亦在其中。
  会上,柏宁克提出了一个事关青年军的“议案”,主要内容有二:取消青年军作为培训预备军官的训练计划,全部调往前线与解放军作战;降低青年军待遇。林蔚、余汉谋随之附和。
  贾亦斌觉得,柏宁克的议案,在事前根本没和他这个直接负责官员磋商过,是对中国有关当局的藐视,而这一议案的实施,将迅速使广大学生士兵成为内战炮灰;同时其间也含有削翦压抑蒋经国用意。
  蒋经国与美国人的抵牾由来已久。在华美军顾问,趾高气扬,发号施令,几同太上皇,引起许多中国官兵的不满。而蒋经国更是个性倔强,惯于我行我素,不喜如影随形的人。加之他长期在苏联学习生活,又加入过共青团,其思维行止常带有一时抹不了的影响痕迹,分明地显露出与国民党大多数官员不尽相同的特色。
  他到重庆不久,就同美国兵演了一出全武行。那是他奉父亲命,到美国空军志愿援华大队(即飞虎队)见队长陈纳德。美军哨兵见是中国军官,便阻其进入,争执中美军哨兵耍蛮首先动起手来,而蒋经国偏巧学过功夫,顺势将美军哨兵摔翻在地。此后,蒋经国对美国人更显冷淡,深怀戒备。
  美国人感到蒋经国难于控制后,对蒋经国势力的膨胀,更抱猜忌、压抑态度。青年军初创时,蒋介石为了鼓励青年从军,给予青年军比较特殊的地位和待遇;蒋经国则通过政治工作体系,迅速掌握了这支由知识青年组成的武装,故时人有“太子军”之称,而美国人由此联想到的却是蒋经国身上的苏共影响。
  1945年春夏之际,美国拟装备国民党60个师,组成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远征军,赴印度、缅甸作战。本来这60个师包括青年军,但当美国人发现“太子军”的事实,便将青年军排斥在外,不予装备。
  美国方面还有意扶植西点军校毕业的孙立人,以遏止蒋经国在军中的进取势头。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不经国府应允,就把孙立人邀到欧洲战场观战3个月。蒋介石参出了此间蕴意,当孙返回,蒋介石连连诘责:“你是美国人的部下,还是我的部下?”蒋经国心里明白,分外恼火,“洋太子(孙)与土太子(蒋)之争”渐趋公开化……
  贾亦斌停止了浮想,站起身来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指出议案未征询直接负责部门意见就匆匆通过是不合适的。
  柏宁克向来傲慢自大,从不把中国军人放在眼里,又见只有贾亦斌一人持异议,遂专横地打断贾亦斌的发言,说列席代表没有发言资格。
  但贾亦斌并未屈于他的威势:“讨论中国的事务,我们中国人当然有发言权。中国人对中国的事务比美国人更了解,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我们中国人!”
  也许是因为在中国还不曾遇到过这样强硬的顶撞,柏宁克接连叫喊出几个“NO!NO!”想迫使贾亦斌停下来,会场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贾亦斌则想:既然已经顶撞起来,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豁出去了,中国的军队,不能总让美国人指挥得团团转,今天就为中国军人争这一口气。
  于是,当柏宁克吼叫时,贾亦斌就把喉咙放得更高,会场被两人的争吵淹没,议案无法继续讨论。最后,柏宁克只好悻悻宣布散会。
  走出会场,孙立人赶到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亦斌兄,你今天总算为我们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啊!”贾亦斌没想到,像孙立人这样受美国人青睐的军官,也会向他表述这样的感叹,可见自己的举动维护了国家和军队的权益,是得到多数与会者内心支持和同情的。
  会后,贾亦斌立即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在叙述了与柏宁克的争执后,他愤懑地写道:“中国人长期受日本人的气。经过八年抗战,牺牲了无数同胞,好不容易刚刚把日本鬼子打垮,却不料‘前门驱虎,后门进狼’,我们又要受美国人的气了,我实在难以忍受!”
  蒋经国很快就给贾亦斌回了信,丝毫未加责备,反露激赏之情,特别是那段结束语,意味深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今日岁已寒矣!”贾亦斌感觉到,这字里行间含有某种寄望。
  

同蒋经国的争吵日渐增多
  12、第一任校长袁侠民,因贪污学生给养,被学生轰下了台/ 学生们感到二任校长吴宝华亦有贪污之嫌,驱赶之声又起/天天喊反贪污,反腐败,你的学生贪污了,你就不反了
  就在收到蒋经国的信后不久,蒋经国来找贾亦斌,要他立即去杭州的青年中学一趟,“学生闹###,随便赶校长,这还了得,你去调查处理一下。”
  青年中学创建于青年军复员之际,全国共有7所,后归属预备干部局。杭州的这所,学生皆为青年军209师复员士兵。该校第一任校长袁侠民,因贪污学生给养,被学生轰下了台。
  二任校长吴宝华,是三青团中央团校一期学员,较早进入蒋经国体系,深得蒋经国信任。他初上任时,聘用了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学生对其印象尚佳。可一段时日后,随着他独断专行作风的显露,渐招引不满。1947年暑假后,由于伙食质量下降,该发的蚊帐等用品未发,学生们反响强烈。吴宝华对学生粗暴压制,导致矛盾激化,继而学生们感到吴有贪污之嫌,驱赶校长之声又起,南京遂得到消息。
  因在南京即看到有关###的材料,故贾亦斌衔命到杭州后,便组织人清查帐目,同时分别召学生代表和教职员座谈。教职员因慑于校长权威,座谈气氛压抑,但同情学生的倾向还能感觉得出来;而青年学生则无所顾忌,在列举吴宝华有贪污嫌疑事实后,情绪激愤:
  “蒋局长曾来校宣讲‘一次革命,两面作战’,本身包括反对国民党的贪污腐化,我们反对校长的贪污行为,是响应蒋局长的号召,可现在却被指斥为‘有意煽动闹事’!”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自己内部的贪污问题,都不能解决,这不违背蒋局长为官清廉的倡导吗?”
  “蒋局长在赣南大反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老百姓尊敬他;如今他若仍像当初那样支持我们反对贪污,同样会受到我们的尊敬!”
  很快,帐目清查的结果就出来了,吴宝华确有贪污行为。贾亦斌感到事实都调查清楚了,对###的起因和性质,对如何处理,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便返回南京向蒋经国复命。
  “杭州青年中学学生闹事,起于校长贪污,事实已查清。因此,我认为应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