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姑爷”的俗语。在白族人的社会风俗中,入赘男子的社会地位和不入赘男子是一样的,而且还会受到女方家庭成员、亲友和邻里乡亲的尊重,并享有继承女方家财产的权利。当然,他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需要承担赡养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的责任。
白族男女青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如果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女方就可以要求男子到自己家上门,而且男子自己也愿意到女方家上门。他在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后,两个人就可以举行定婚仪式。在举行仪式时,女方的家人要把男子及他的长辈和亲友全部邀请到自己家里,还要准备宴席宴请他们。这时,女方的家长要当着亲友的面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改姓。从此,他就随妻子的姓,不再使用原来的姓氏,而且按女方在家中的长幼次序获得排位。自此,男子结婚后就是女方家庭中的一员,女方家的同辈人和他以兄弟相称,不再把他称作姐夫或妹夫。
六、白族贺新房习俗
在白族人的生活中,盖房盖屋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而贺新房习俗与祝贺歌在盖新房中占有重要地位。贺新房一般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仪式,并按一定的仪式和进程吟唱祝贺歌。盖新房先要选择一个好日子,然后动土砌好石脚。石脚砌好之后,大多要隔几个月后再选择一个吉日开工造房。建造房子时,必须唱祝贺歌。祝贺歌一般由“上梁歌”和“封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的时候吟唱。
房屋上梁时,木匠师傅就要唱“上梁歌”。在唢呐、锣鼓和一片祝贺声中,木匠师傅的领头身披红彩,抱着主人准备好的大红公鸡开始步出堂屋,唱道:“大红公鸡雄纠纠,它在家中报五更,遇着主人造金屋,它来报佳音。吉日良辰放声唱,四邻好友贺新房,良辰喜庆大家唱,日子天天新。”他边唱边走,爬过脚手架登上用柱子临时搭好的阳台,面朝四方各拜一拜,并高声唱道:“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庭,三点龙身立天地,四点年年好年景,五点代代出贵人。”唱完之后,两个泥工师傅从院里抬起一根染红的梁走过来,两人同时唱道:“中梁中梁好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主人喜庆造金屋,让我选你做大梁。”
两位师傅唱完后,唢呐和锣鼓就吹奏起欢快的“龙上天”乐曲,两人再沿着脚手架上到阳台。这时乐曲四起,鞭炮声大响,两人各拿一把大木锤,在领头木匠师傅指点下一边敲木头一边唱:“右边敲三下,主人大发财;左边敲三下,满屋生金光。”随后,领头木工师傅接住主人递上的一大箩包子,站在梁上准备丢包子。白族的风俗是丢包子图喜气,增添上梁的热闹气氛。他在阳台上唱道:“上大梁,上大梁,包子丢给大家抢,你争我抢真热闹,众人日子好又长。”然后,他挑出一个大包子给所有在场的人看,接着高兴地唱道:“这个包子蒸得好,主人说是专给我,大家不要多心眼,让我把它收藏好。”他一边唱,还一边笑眯眯地把包子藏进自己的挎包。随后,他分别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唱颂歌、丢包子,而底下的众人则急着抢包子,整个场面十分热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白族文化(5)
房屋建造完工后,还要封龙口、唱祝贺歌。封龙口也叫“合龙口”,就是在屋脊上由师傅盖上最后一片瓦。在这一天,主人为了感谢泥工师傅为建造自己的新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还要单独为他们摆席。泥工师傅也不忘木工师傅的劳动,他们会相约到这里进行祝贺。这一天的封龙口歌,则是由泥工师傅的领头吟唱。仪式开始后,领头接过主人递来的大红公鸡,大声唱道:“接到主人一只鸡,身穿五色凤凰衣,吉日良辰点吉礼,点幸福根基。大红公鸡生得好,恰似凤凰来祝贺,今日借你开金口,幸福自来朝。”上面的师傅在唱,底下的看客则发出“好”、“好”的祝贺声。领头走上屋顶后就顺着屋脊开始滴鸡血,然后又唱道:“良时良辰合龙口,谷米满仓金满斗,今日盖下大金屋,钱粮样样有。”接下来,他还要面朝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唱祝贺主人的歌,并进行一些风趣的即兴表演。封好龙口后,他就爬下脚手架来到主人面前,把公鸡交回给主人,接着唱道:“一座楼房已建完,鲁班弟子来归交,祝贺主人再创业,幸福财源大无边。”然后主人设宴款待泥水工师傅,酬谢他们的辛劳,整个盖新房仪式和吟唱祝贺歌就此结束。
七、白 族 丧 葬
在云南白族,当家中有老人快要咽气时,子女便要给老人口中含一粒“断气果”,在白语称“尼期”。“断气果”是用银子作外壳,内装有荔枝和桂圆肉,放它的目的是让死者到阴间后不缺衣少食。
老人死后,还要举行一个送魂归祖的仪式。然后,家里人才向亲邻报丧,孝子为长辈净尸,并把尸体停放在正房中,杀猪祭灵。碧江的白族在晚上还要围绕尸体跳舞、唱挽歌。明代以前,由于受到佛教习俗的影响,白族比较盛行火葬。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白族人大多改为棺木土葬。男子死后一般进行装敛,妇女死了还必须等娘家人看后才能入棺。入棺仪式要请村里的老人主持,木匠师傅要点血开棺,主持人以言语安慰灵魂。接下来是设灵堂,夜晚以歌舞送灵。
出葬前一天的下午,人们用五色彩纸扎成八角或十二角的“彩球”、“摇钱树”,由家里的孝男孝女哭着把它们送到大门外,竖立悬挂起来,意思是丧葬正式开丧,亲友都可以前来悼祭。出殡之前,按白族葬俗还要举行一个“鉴点”仪式。在进行家祭鉴点时,先要在供桌上摆好果酒和佳肴,由两位司仪引导所有的孝男孝女在灵前下跪,鉴点主持人在长子的食指上扎一针,把血滴点于亡者的牌位,然后安放在神龛上。
出殡时,一位长辈在前面走,引导死者的灵魂回到祖先处。棺木下葬入土时,墓穴底部中央要安放一个海底罐,罐里要装一些水和活鱼,并用红布封口,这称为“活水养鱼”,表示死者是安葬在吉祥之地。出殡结束后,垒好土坟,在死者头部的方位竖一根长粟木棍,并挂一些土锅、麻布衣裳等祭物,而且要把死者生前所用之物一并烧掉殉葬,表示悼念。在下葬后,死者的“灵魂”还要重返家中,所以人死后第一、三、七、三十日各送魂一次,在第一百天时送最后一次。送魂时,要准备酒宴请村邻亲友守夜,为死者送魂。白族人认为只有这样做,死者的魂灵才能到达阴间。
八、白族板凳戏
每逢结婚、竖房子、火把节、本主会,白族人就会围拢在一个地方,不需要戏台和化妆,只要吹起唢呐,敲起锣鼓,就可以演出传统的“板凳戏”。板凳戏以清唱滇戏为主,有时也穿插演唱一些白族调子。滇戏主要采用京胡和打击乐伴奏,白族调使用龙头三弦伴奏。板凳戏的演出程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唱三出首(财神、赐福、魁星),是由一个德高望重、夫妻偕老的年长者唱财神:“吾乃财神老爷,今日前来庆贺,魑魅魍魉远遁,违者用鞭诛之。天启三阳开泰,地肥五谷丰登,农耕三春花柳,财发万万金。”接下来由年事较高、大家较喜欢的人唱福星:“吾乃天官赐福,今日前来庆贺,妖魔鬼怪快避,违者决不饶恕。天空红霞万朵,地上五彩缤纷,人间吉祥如意,幸福万万年。”最后,由知识比较渊博的乡间秀才唱魁星:“吾乃魁星射斗,今日前来庆贺,不让白丁再现,攻克文化堡垒。天上星斗拱月,地上文人荟萃,敢与李杜比美,勤奋出天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章 白族文化(6)
三出首唱毕,第二阶段就由大家轮唱。轮唱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唱滇戏、白族调、一字腔、吹吹腔。至于这些唱词大多都是照搬照套,所唱的内容也是喜庆吉祥和欢乐风趣的传统唱段,如:“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缘相合,夫妻和好比蜜甜。”即兴创作的内容大多围绕祝愿新婚夫妇互敬互爱、兴家立业、白头到老,说一些祝愿的吉祥话。比如在结婚的时候唱:“山上蝴蝶对对飞,河中鱼儿双双游,人间佳人配成偶,永远不分手。不学霜露一清早,要学松柏久年青,男耕女织勤劳动,发财致富靠双手。”在本主庙会上祈祷唱:“国泰民安迎本主,天赐良机吉昌久,祈求风调和雨顺,保得粮食大丰收。”在盖房子的时候唱:“紫气东来气象新,上梁竖柱闹五更,千秋大业从今起,今后更上一层楼。栋宇维新重后裔,芝兰挺秀耀后人,堂开端日金莺鸣,春风玉燕带喜来。”
如果是办喜事、竖新房、祝寿,唱的这些戏就叫“喜庆戏”。天黑下来的时候,吹奏者和唱“板凳戏”的民间艺人坐在长桌前,主人摆好一长排桌子,上面摆满丰盛的糖果和烟酒,供唱戏者享用。当《迎宾调》、《仙家乐》等白族乐曲吹响后,村里的乡亲们就会前来听艺人唱戏。白族人办丧事时,也会邀民间艺人来唱戏,这时候唱的都是“伤情戏”。如果是老人病故,大多唱当地的《五更曲》、《灵前哭父(母)》等曲目。唱词以白语为主,用唢呐伴奏,使用或高亢嘶裂,或如泣如诉,充满无限悲哀气氛的白族吹吹腔的哭板,以此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惋惜和惦念,让后人不忘父母深恩。
九、白 族 门 楼
自古以来,白族人就从事水稻生产,因此也是定居生活的民族之一。而且,白族人很注重居住条件,当时在一些地方就有这样的俗语:“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说,白族人节衣缩食,建造结实舒适的住房;客籍人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但是在吃饭的问题上却毫不马虎。
白族民居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风格上来说,与中原地区的民居建筑有很多相同点,但是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