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归去。巫师念完经后,要把马的身子洗干净,然后让主人牵着马在村子里走一圈。
次日就可以进行火葬了。这天清晨,家属要牵着驮着死者衣物和随葬品的马,围绕棺材逆时针绕三圈。之后死者的家属、亲友开始披麻戴孝,男的戴用麻布做成的白帽子,女的在发辫中编一些麻丝,然后所有人开始痛哭。接着,主人请四个人抬棺材,并鸣枪或放炮三声,开始出殡。
在去坟地的路上,巫师和喇嘛走在棺材前念经,送葬的亲友哭着走在棺材后面,死者的直系亲属背着为死者准备的供品和陪葬品。到了坟地后,喇嘛开始念点火的经文,然后由主持火葬的喇嘛打开棺材,把尸体放在木头堆中央点火焚烧。点火后,亲属把孝帽和孝麻,以及死者的衣服投入火中烧掉。在焚烧尸体的过程中,亲属还要向火里不断洒酥油,喇嘛和巫师则不停地念经。
火化结束后,家属用一个口袋去装骨灰。拣骨灰时,要先从脚部开始,按照从身体下部向上部的顺序拣,最后拣头骨。骨灰拣好后,由两个人背着送到死者姓氏的坟山里,且这两人在路上不能说话。到了坟地,他们找一个山洞或者树洞,把骨灰放进去,并解开布口袋,据说这样死者能早日升天。然后他们中的一个对着骨灰说自己去找水,另一个说自己去找柴,再朝不同的方向走,离开坟山。至此,火化仪式结束。在死者去世后的第一百天,家属还要请喇嘛来念经,超渡死者的灵魂。
八、摩梭人朝山节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居住在泸沽湖一带的摩梭人都要朝拜格姆山,摩梭语称这个节日为“格姆刮”,意为“转女神山”。据说朝山节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定居在此的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的传入和摩梭人长期的母系氏族生活,在这里演绎出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其中摩梭人就把格姆山神看作是最重要的女神,关于她的传说世代流传。
传说在很早以前,泸沽湖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格姆。她不仅有出众的容貌,而且多才多艺,能吹悦耳的竹笛、唱动听的歌,还会制作漂亮的裙子。她的美名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远近村寨的很多小伙子都赶来向她求婚,天上的一位男神也喜欢她,并用旋风把她卷走了。结果,附近很多人都在后面齐声呼叫追赶,男神在慌乱中把格姆丢开了。格姆摔死在地上,身子化成山峰,灵魂变成一个女神,保佑着这里的摩梭人,使他们五谷丰收、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后来,这个女山神还被认为是主管爱情和婚姻的主神。所以人们特别崇拜格姆女神,而格姆山也成为摩梭人顶礼膜拜的神山。在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人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在山南麓的神庙里祭祀格姆女神。
每年这天清早,各村寨的青年男女衣着盛装,携带着供品和饮食,老人们拿着转山时使用的经幡和供品,附近的东巴巫师和喇嘛拿着法器,成群结队地入山朝拜。到了山脚下,人们把准备好的三角旗拴在树上;东巴巫师诵念祈祷山神的诗歌;喇嘛们坐下来吹响长号和锁呐,开始念经;众人则面对大山叩拜。然后,在东巴巫师和喇嘛共同主持下,德高望重的年长女性向格姆女神敬献美酒、佳肴、水、牛奶等供品。在喇嘛的念经声中,朝拜队伍绕祭坛及女神庙转三周,并到女神庙里焚香,献上自己带来的供品,叩头祈祷。这些礼仪结束后,喇嘛们打着法器,口里念着转山经,众人则跟在后面绕格姆山转一周。
转完一周后,人们在草地上围成很多圆圈,燃起篝火,煮酥油茶,进行野餐。野炊期间,人们会欢跳凤凰舞。鼓声响起后,两个装扮成凤凰鸟的人开始欢快地起舞,很多身穿百褶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环在他们之间来回穿梭。除此之外,人们还唱调子,举行赛马、狮子舞、摔跤、打跳等娱乐活动。晚上,人们来到泸沽湖边就地露宿,点燃篝火跳锅庄舞,欢庆他们一年一度的节日。
第一章 古老传说(1)
所谓传说,就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事件、古迹、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虽然传说的主人公大都有名有姓,不少还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可这些故事并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这些人物也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这些故事和人物却折射出人们的企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云南就是一个诞生古老传说的地方,那里的传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值得回味。
一、虎跳峡的传说
虎跳峡
虎跳峡也称虎跳涧,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东北、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金沙江到此急转北流,两岸高山对峙、峭壁耸立,山岭高出江面达3000米以上,江面仅宽60—80米。因江心屹立巨石,俗称“虎跳石”,峡谷由此得名。峡谷段自桥头镇至火坝镇间,长约16公里,落差200余米,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
上虎跳距虎跳峡镇9公里,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谷的江心有一个10多米高的大石——虎跳石。江流与巨石相互搏击,发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从上虎跳沿江北上5公里,便到了中虎跳的主要景点“满天星”滩。江水从上虎跳流到这里,跌落了近百米,因为江里礁石密布好似满天星斗,所以被称为“满天星”滩。在这里,江水往复跳跃,并出现江水回奔倒流的奇特景观。两侧雪山高插入云,身处峡谷就能看到一线天的景观。过了中虎跳,水流直下3公里就到达了下虎跳的“飞行滩”。站在滩头的望峡台,可以看见两岸峭壁形成的天然石门,江水在这里夺路奔腾而出,卷起十分壮观的层层波浪。整条虎跳峡礁石林立,险滩很多,在短短的一段距离就有险滩21处,以及高达数十米的跌坎七处。
关于虎跳峡的形成,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是五兄妹。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这三姐妹长大后,相约外出为自己找中意的女婿,这样一来可把她们的父母气坏了。父母就派儿子玉龙、哈巴去追赶妹妹们,要把她们捉回来。小哥俩接受了父母的命令后,哥哥玉龙带着13把剑,弟弟哈巴挎上12张弓,抄小路提前来到丽江。
哥俩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面对面坐着轮流守候,并约定谁要是放过三个妹妹,就要被砍头。轮到弟弟看守时,哥哥玉龙睡着了。后来,金沙姑娘来到这里,发现去路被两个哥哥挡住了,闯是闯过不去的。聪明的她想起哥哥哈巴爱打磕睡,于是边走边唱,一下唱了18支歌。那婉转动人的歌声很快使哈巴听得入了迷,他渐渐睡着了。
金沙姑娘瞅准这个机会,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地冲了过去,然后笑着飞奔而去。哥哥玉龙醒了,看到这个情景,十分生气。很快,他又感到非常悲痛,由于哈巴贪睡,放走了金沙妹妹,虽然哈巴是自己的亲弟弟,但是他不能违反约定,于是拔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然后,自己在一边大声痛哭,两股泪水化成白水和黑水,而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变成了虎跳石,他的12张弓则变成了虎跳峡西岸的24道弯。
二、金马碧鸡的传说
只要是老昆明人,一定不会对金马碧鸡的传说感到陌生。相传很久以前,在滇池中有匹能发金光的神马,经常活动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如果它和凡间的马*,就能生出日行500里“滇池驹”。在昆明的西山上有一只碧玉般的凤凰,它悦耳的歌声在数十里之外都能听到,展翅后能发出缤纷眩目的五彩光,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它是凤凰,因而把它叫做碧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古老传说(2)
再后来,人们把出现金马的东山称为“金马山”,把出现凤凰的西山称作“碧鸡山”,并在两座山的山脚下分别建了“金马寺”和“碧鸡祠”。再后来昆明城中还建了金马、碧鸡两座牌坊,其所在街道也取名金碧路,城外的东西两面还建过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据说昆明城内最负盛名的金马、碧鸡二坊最早建于明代,后来两次毁于战火,光绪年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重建。重建后的坊为木结构,高大挺拔,雕檐彩绘,金碧辉煌,并与忠爱坊形成“品”字型的三坊结构,南边还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特定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特景观。这个奇景是指在某一天太阳将落未落的时候,夕阳所发出的金色的余辉照射到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此时月亮也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在金马坊,它的倒影投到西街上。就这样,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形成互相交接的“金碧交辉”。据说这是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不同才出现的奇景,而且60年才能出现一次。清道光年间,有一年的中秋节正好是秋分,天气很晴朗,傍晚时有许多人在三市街口看到了两坊影子落在街面上,并逐渐靠拢相交,此后日落月升,交辉的奇景也就消失了。
三、筇竹寺的五百罗汉
昆明西北有座玉案山,那里是昆明的佛教圣地,山上有著名的筇竹寺,寺院里有闻名天下的彩塑五百罗汉像。这五百罗汉是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和6个弟子历时7年完成的,它们分别陈列在大殿两壁、天台莱阁、梵音阁里,分上、中、下三层。
筇竹寺一角
关于这寺院里的五百罗汉,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当年,筇竹寺的大和尚圆泰和住持梦佛老和尚闲聊时,无意间扯出一个话题:筇竹寺是昆明的名刹,这里风景佳绝,香火也很旺盛,但是缺少一点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说到这里,住持梦佛就说:“据传在南诏时,鄯阐侯高智、高光兄弟在玉案山中狩猎,看到一匹九色鹿,可它很快就消失了。不久,云中现出五百罗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