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味文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滇味文化-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殿、堪布(主持)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的内外都有雕塑、唐卡和精美的壁画。此外,寺院内还有强巴佛殿、护法殿、如来殿、佛塔殿、白伞盖母殿、藏书院、印经院、万万咒轮堂等。

第一章 天然仙境(8)
茨中天主教堂位于德钦县茨中村中央,是一座法国天主教堂,最早修建于1867年,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地发生的驱洋教焚毁教堂的运动中被烧毁。后来法国得到清政府的赔款,于1909年开始重修教堂,历时12年完工。现在保存完好的茨中教堂建筑群以教堂为中心分布,包括大门、前院、后院、地窑、花园、葡萄园、菜园等。整个教堂坐西向东,是一个典型的砖石结构哥特式建筑,其整体呈“十”字形,在门廊上砌有高20米的三层钟楼,楼顶是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内外柱间还有石栏杆。教堂的正殿进深22米,面阔约13米,殿内由方形石柱承托屋脊,内部设有净身、更衣室等,教堂的屋面全部用琉璃瓦覆盖,教堂建筑不但富有异国风味,而且还有汉族建筑的部分特色。现在,每到周六和周日,茨中村附近的汉、藏、傈僳、纳西族信教群众,都会到教堂里诵经和做弥撒。
  六、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城五华山西麓,原称菜海子。在清初,藩王吴三桂曾经填去菜海子的一半作为新府,后来这里被改称为“承华浦”。因为在湖的东北有眼九泉,泉水汇集成池,它又名九龙池。元朝以前,因为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只是城外的小湖湾,明清时期在湖的四周和湖心修建不少建筑,到民国初年,这里被开辟为公园。
  翠湖现在的面积为21公顷,水域面积为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把全湖一分为四。其中南北走向的湖堤叫“阮堤”,它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监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的;东西走向的湖堤为唐堤,它是民国时期唐继尧所建。两堤交接的地方就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翠湖的中心景区。在湖心岛上有一个亭子,名叫“碧漪亭”,它是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所建,此亭飞檐黄瓦,外型十分美观。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花禅院和放生池,这里是有名的观鱼处,现在禅院已经不存在了,放生池被改建成一座水上园林,并且建有观鱼堂,楼前有黄奎光所题的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在湖的西南角有“葫芦岛”;西北角有“来爽楼”;东南角有由三个半岛连成的花园,其名为“水月轩”;在东北角还建造有“知春亭”。
  湖堤上遍植垂柳,湖内植有荷花,在春夏两季景色十分迷人。如今的翠湖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在从头一年11月到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每年如此,从不间断。成群的红嘴鸥在湖上嬉闹戏水,争抢食饵,为翠湖又增添了很多情趣。
  七、玉 龙 雪 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15公里处,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山脉。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山势由北向南,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高山雪域基本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的面积为960平方公里。玉龙山主峰位于山的南麓,当地人称它为“拖斯般满动岩”,意为卜松毛卦峰,它在纳西人心中是一座神山。从从远处看,它像是一座竖立起来的银柱,近处看又像一把白绫折扇,所以它又有扇子陡和雪斗峰的名称。卜松毛卦峰海拔为5596米,为玉龙山十三座山峰之最。
  巍峨的玉龙雪山
  整个玉龙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并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景观。在雨雪过后的大晴天,山上的雪格外白,树木格外绿,如果在走动中观看就会发现雪不是白色而是绿色的,这就形成了“绿雪奇峰”的奇观。玉龙雪山气势磅礴,它的冰川类型为悬冰川和冰斗冰川,它们大多随着节令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雪山景观因此交替变幻,形成了著名的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茏”、“六月云带”、“晓前曙色”、“螟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甲生云”、“金沙壁流”、“白泉玉液”。这十二个景观也从不同角度、不同节令,描绘出雪山景色的变幻与千姿百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天然仙境(9)
在玉龙雪山除了能欣赏到著名的十二景之外,还能看到这里的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以及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及宝山石头城等景点。玉龙雪山中还有大面积的雪海,它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据专家考察论证,这里是世界上最长、最温暖的滑雪场。在这里不但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体验滑雪运动带来的刺激和快乐。
  八、路 南 石 林
  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是我国喀斯特地貌较集中的地区,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石林风景区是由形态各异的石灰岩岩溶地貌组成的,石林面积约为3万公顷,其中精华的游览区约为100多公顷,游路有几千米。按区内风景点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八个游览区,其中大石林区为主景区。
  在大石林景区的入口处有一个石林湖,湖中有几柱石峰如同出浴后的少女。由石林湖一直向南,就可以直接进入大石林主景区。大石林景区内景观奇特,主要的景点有石屏风、石林胜景、剑峰池、莲花峰、且住为佳、极狭通人、象踞石台、双鸟渡食、凤凰梳翅、望峰亭等。“剑峰池”是一弯碧水藏于石峰之中,在崖峰之间建造有桥梁,在池中有一个突起的山峰,它像一把宝剑,这就是剑峰,而这个水池就是剑峰池。由池边小道而上,过一个天桥就能到达莲花峰的峰顶,在峰顶上横卧着上翘的巨石,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名之为莲花峰。“且住为佳”是它附近的一个崖洞,环境十分幽雅,游人可以在这里休息片刻。从莲花峰而下,就要经过“极狭通人”,这里的石径曲折起伏,景象纷繁变幻,在沿途还能看到“鸳鸯戏水”、“象踞石台”等,由“象踞石台”往北,攀援可达“望峰亭”,在这里可以环顾远近石林的美景。
  小石林景区与大石林紧密相连,这里的石林相对疏朗一些,这里有最著名的阿诗玛石峰,此外还有咏梅石、石簇擎天等景点。外石林景区在大、小石林之外,有著名的狮子山、狮子亭、五老峰、望夫石、观音石、骆驼骑象、母子偕游等,其中在环石林公路西南,还有一棵“万年灵芝”,它高约12米,形态十分逼真,令观者叹为观止。
  在外石林西南有大叠水瀑布,瀑布的水源为南盘江的支流巴江,瀑布落差近百米。在洪水季节,瀑布气势磅礴,声震山野;干旱季节,飞瀑则分两股下泻,如同银链垂在空中。在外石林东还有长湖,它是一个岩溶湖泊,湖中有蓬莱岛,湖底布满参差错落的石笋、石柱。
  在大石林西北5公里处有紫云洞,它是一种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主要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猪耳朵洞组成。奇风洞位于大石林东北约4公里处,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组成。在每年的8至11月,喷风洞就会呼呼地喷出大风,并伴有流水声,几分钟之后,风声和水声就停止了,数分钟后又会再次喷风。
  九、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也叫“东方大峡谷”,它比世界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长。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不过440公里,而怒江大峡谷的云南段的长度就有600公里。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不足190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度在2000米以上,有的地段则有3000米,所以它曾号称世界第二大峡谷。

第一章 天然仙境(10)
怒江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的又一处地理奇观。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进入贡山后,它由北向南纵贯云南的怒江洲、保山市、临沧县、德宏州后,流入缅甸。云南段的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的山岭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这里的河道比较狭窄,所以水急浪高。经过多年的水流撞击,此处形成了一个山高谷深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峡谷中最险要的地方是齐那桶峡谷,它位于怒江上游丙中洛至齐那桶的那恰洛一带,全长65公里,而且在这里找不到一块平地。在峡谷的两岸是直立的石壁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在江东与牙关河之间还有一些壮观的瀑布。由于怒江大峡谷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所以气候比较温湿。但是由于地理落差大且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这里又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在峡谷内,经常是河谷地带茂林葱绿,天气炎热如同夏天;山坡地带则绿花如茵、山花烂漫,景致如同春天一般;再向上草木稀少,好似秋天;而峰顶则是冰雪世界,一派寒冬景象。
  怒江峡谷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完好地保留着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尤其是生活在独龙江峡谷内的独龙族人,他们的与世隔绝更为这里增添了神秘色彩。
  十、勐仑植物园
  勐仑植物园又称热带植物园,全称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热带林海中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当地人称勐仑植物园。
  长势茂盛的热带植物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带领很多年轻的植物学工作者创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