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传-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出偶然,这天正好是朱十老的祭日,秦重上坟回来,正好遇到花魁娘子的尴尬模样,就把她送回妓院,妓院老妈子殷勤留客,好茶好酒,热情款待。花魁娘子更是对卖油郎重新评价,他的地位在自己心中日益提高,于是尽展情怀,殷勤侍客,一夜缱绻。花魁娘子在床上枕边对秦重说:'不管布衣鞔食,她这一辈子跟定秦重。'卖油郎自然是欢天喜地。

  花魁娘子拿出积蓄赎了身,选择了良辰吉时,与卖油郎秦重完婚,轰动一时,自然也认出了失散多年的父母。

  多事文人在后来吟诗说;

  春来处处百花新,蜂蝶纷纷竞采春;

  堪笑豪家多子弟,风流人及卖油人。

  《中国历代名女》——名妓卷……张怡云母女皆风流

  张怡云母女皆风流

  元朝灭宋之后,将所有宋室王亲国戚打入底层。男人被罚去劳役,女人则全部发往教坊,充当乐妓。

  这乐妓之中就有一位宋室的公主,叫王莲,丈夫是宋朝的一名武将,在南来临安沦陷时,自刎身亡。留下妻子玉莲公主和幼女张怡云。

  这位王莲公主,自幼精于音律,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入了娼门之后,人称张四妈。她自认为陷于风尘是命中注定,只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因她是以金枝玉叶的旧公主身份沦落风尘,俗话说:“布烂了骨子在,”自然身份有所不同,因而来往接纳的都是元朝蒙古族的高级官员,这叫识风转航向,适应潮流,也是一种生存的适应智能。

  这位公主虽然沦入娼门,但她姿容出众,风流媚态,对异性极其诱惑,因而问津造访者源源不断,然而她对那些造访的宋室降臣,则不屑一顾,纵然敷衍接待,也总是睛转多云,嘻笑怒骂,弄得这班人面红耳赤而去。由于她出身皇室,挥金如土,豪饮两三斤山西汾酒,都不在她的话下。

  她的幼女,名叫怡云,在母亲的薰陶下,也工于文词,精于音律,谈笑诙谐。又颇机智,到了十六七岁时,正是妙龄春色,自然超过她的母亲,成为芳名遐迩燕都名妓。

  当时的著名画家赵松雪、商正叔、高房山三人合作,专门为她画了一幅“怡云图”,画的是一位浪漫天真的少女,斜倚栏杆,脸含微笑,天际正有一抹微云,庭边有几株红杏,情趣盎然,画已就,要她本人即以此画为题,诗词或对联均可,为之增色。她略一沉思,写了一首《石榴花》的曲牌:

  微云一抹隐山岗,

  斜对着这栏杆细思量。

  人生有道不寻常,

  休想道是画堂别是风光。

  那有个知心人满捧杏花酿,

  空自里幽怨,嗟伤,

  玳筵前那寻着知音郎,

  何日里开宴出红妆!

  这一新词写就,画家赵松雪不由拍手叫好:“好一个‘何日里开宴出红妆’,把你的心事一泻无遗,情真意切,怡云姑娘,你要找个知音郎,好!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替你找个知音郎,文才出众,品貌非凡。哈哈,可还是个豪饮的酒徒,你可别嫌他爱酒啊!”

  张四妈接言道:“大画家,您可别小看了她,她也是能喝酒的啊,只怕一般人还不是她的对手啊!”

  “啊!这样说她也接上你这当妈妈的角了。”

  “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十几岁的小女孩儿家,纵然能喝几盅,又哪能及得男儿汉?”商正叔显然不大相信。

  '好,只要那小子能喝得赢她,我愿倾我积蓄,把她嫁给他。但得有个条件,要大元朝的显要官员之家,才能为她赎身。”

  这院中的鸨母也搭言了:“教坊司也发下话来,心属宋朝宗亲的女子,要为她赎身的,至少得纹银三千两。”

  “三千两啊?我的奶奶!”高房山感到惊讶。

  “嗨,人家可不是咱们这揽子穷画家,三千两就三干两,我能代表他,就这么一言为定!”赵松雪慨然应允。

  赵松雪为什么这么慷慨而有把握呢?因有一蒙古族名叫恰木儿忽什的,是元朝开国名将之后,此人最羡慕汉族文化,尤慕唐代杜甫诗名。奏准朝廷,以杜效陵取名,官居吏部侍郎,又有文才,更具酒量,爱与文人墨士结交,最慕汉族女子姿色娟秀,早就想娶一汉人之女为妻,但限于朝廷禁令,只能纳之为妾,正妻非蒙古族不可。

  其实他心里对朝廷这项禁令十分反感,他认为蒙汉应是一家,不应分出如此界限;但心里反对是心里反对,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只得敢怒而不敢违,纳了一房正妻,可心里仍一心想再找一位汉族美女。

  他与赵松雪相交甚契,几次托他为之留心物色。如今赵既见张怡云有从良之意,兼之她的人品和才学超人,又能喝酒,这堪称“同文共酒又同诗”了。

  这才算真正的人间知己,他决定做好这一媒人,牵好这根红线,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赵等恰一出门,正过钟楼街,只见几匹高头骏马,一队护兵拥着杜效陵而来。杜一见赵等人,即刻下马,拱手笑道:“你们几位大画家先生从何处而来?”

  赵松雪不由分说,一把抓住他的手:“巧,真巧!有缘,这下可真正有缘,您来得大巧了,我正要去找您哩!”

  杜效陵被他弄得莫名其妙:“赵先生,您什么好事这么高兴哪!”

  “嗨,我真高兴哪,侍郎大人,你托我的事,成了!”

  “成了!好呀!人在哪里?几时前去呢?”

  “还等得几时,即时就去,事情凑巧,越快越好,只是令正夫人会不会开恩允君纳妾?”

  “这事无妨,我不惧河东狮吼,况且此事她早已答应了,还说:只要我有了意中人,她家事一交落得清闲过逍遥日子。”

  “哎呀,侍郎大人,你娶得这样的贤妻,是祖宗有德,前世有福哩!好!好!好!为你祝贺。”

  “侍郎大人,我们的赵先生就没有您这样的雅福哩!哈哈哈……'高房山挖苦起赵松雪来。

  赵最怕人家笑他惧内,赶紧岔开话题:“侍郎大人,时间要紧,机会难得,请屏去侍从,同我们一起去。”

  于是杜效陵便把护兵打发回府,几个人徒步来到海子山张怡云的住处,一进门就喊:“怡云!怡云姑娘!你要的意中人我替你找来了!”

  张怡云母女闻之喜不自胜,赶快开门迎接,怡云的心里更是激动不已,她见这位客人,虽然外表之间,仍有一股蒙古族的彪悍之气,但是穿的是汉人装束,倒也风流潇洒。

  赵松雪连忙介绍:“这位是当朝吏部侍郎恰木儿忽什大人,他为崇尚汉文化奏准朝廷,改名为杜效陵,你看,你正仰慕大唐诗圣杜甫,思而效之,单这名字就不俗吧!”

  张怡云一听,不由得有了几分好感,面泛娇羞腼腆的桃红之色,眉宇间喜气融融。

  “张四妈,您瞧,这客人您满意吧?”

  “赵先生您是一双慧眼,带来这样的贵客,令咱蓬筚生辉,俺得好好地款待和感谢您哩!”张四妈眼笑眉开,特别惬意,赶忙张罗筛茶和端出瓜子糖果等茶食点心来款待客人。

  “怡云,给你找了知音来了,喏,刚才我们在路上正买了一尾鲜活蹦跳的鲤鱼,就劳你亲自下厨烹调,今日倒要试试你酒量。”赵松雪此刻心怀特别愉快。

  “好吧,只怕我做的南方风味,不合大人的口味呀!”

  “不!我最爱吃的是南方佳肴。”

  “啊!那赵先生您就帮我陪客人坐,慢些聊,我就暂时不奉陪了!”张怡云临起身向杜效陵丢了一个亲切的媚眼,提着鱼姗姗向厨房走去。杜效陵对她一见倾心,迫不及待地也跟着她赶到厨房去,连赵松雪等人的招呼都来不及打。赵等并不计较,只是掩鼻而笑,这里张四妈也觉好笑:“这也真是个急色儿,这般性急!”自己留在前厅,陪赵松雪等人叙话。

  张怡云一到厨下,撩起衣袖,就麻溜地动手剖鱼,这位杜侍郎两眼迷迷地看着她一双纤纤玉手,肤色白皙细腻,特别爱人,不由信口歌出《落梅花》的曲子:

  金刀细,锦鲤肥,

  更哪堪玉葱纤细。

  张怡云一听,信口接吟:

  得些醋,咸风味美,

  试尝俺这家滋味。

  杜侍郎不由称口说:“好,真是文才横溢!来,我先请你喝上一杯酒!”他走到厨下顺手取过酒瓶来倒酒,怡云望着他嫣然一笑,说:“一杯酒?要嘛就是一坛。”

  她接过酒坛一饮而尽,杜侍郎生性爽快,见她如此豪饮,十分欢悦,觉得遇了红颜知己。

  顷刻之间。几样可口的菜,已经捧了上来,这边张四妈又捧出一大坛“玉液香”的名酒,笑道:“喝了这坛酒,就算是真正的角色。”

  “不!赵大人与商、高二位老师酒量有限,我倒要与杜大人较量较量,杜大人不是要学杜甫吗?杜甫诗圣是能喝酒的,他的名诗中不是有‘酒债寻常随处有’和‘乾坤醉眼中’嘛!”

  “好,我就奉陪,但也得提个条件。”

  “请讲!”

  “需我们二人共填一首《水调歌头》,一个字一盅酒。”

  “那就请大人先起句吧!”

  “不,你是主人,先主后宾,怡云姑娘,该由你先起句为妥。”赵松雪一旁搭腔。

  “好,就由贱妾先起,恕我冒昧了。”

  这《水调歌头》是词牌中比较长的一阙,有72个字,他们喝酒的杯子,又是老秤二两一杯,72杯就是144两,共达八斤多,这“玉液香”又是有名的烈性酒,平常人喝上半斤,就会醉倒,喝下114两,这可不是玩的。于是赵松雪插言道:“一字一盅,这太过量了,两个字一盅,如何?”

  这杜效陵也知这酒性很烈,一个字一盅,他虽如此说出,但毕竟有点胆怯,何况张怡云是个娇弱的女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