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偷袭珍珠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偷袭珍珠港-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分头同时袭击珍珠港和香港、马来亚与菲律宾。  以后,日美双方你来我往又进行过几次试探,都未在谈判问题上取得任何进展,反倒造成了日本内阁的危机。10月18日,东条英机就任首相,自此,日本一步一步被推入扩大侵略战争的深渊。  东条内阁上台后,战争的爆发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但是,东条为了麻痹美国,争取时间,就作了一个姿态,派遣老资格的外交官来栖三郎赴美协助野村大使工作。来栖娶了个美国人为妻,是公认的亲美派。与此同时,日本内阁与军方却又在秘密讨论何时为与美谈判的最后期限,何时对美开战。几经激烈地争论,才达成一致意见,决定11月30日午夜为谈判截止时间,同时提出了两套与美谈判的方案,方案中所列条款都是对方难以接受的。实际上这两个方案都是为了转移美国人的视线、分散美国决策者的注意力而制订的。  野村和来栖根据东京的指示分步将甲、乙两个方案递交美国国务院,由于要价太高,并不接受美国提出的从中国和印度###撤军、取消三国同盟条约等要求,被怒气冲冲的赫尔拒绝了。  山本五十六的特遣舰队按预定时间向珍珠港进发了。日本时间12月7日,也就是机动部队出发11天后,日本外务省给驻美大使馆发去了对美最后通牒的电报。出于策略的考虑,这份电报分两次发出:7日发前13部分,8日发第14部分,即宣布与美断交的那一部分。日外务省指示野村,务必于华盛顿时间7日下午1时准时递交给赫尔。由于翻译电报晚了1个小时,当野村气喘吁吁地跑到美国务院赫尔办公室递上最后通牒时,日本飞机已经对珍珠港实施了1个多小时的攻击。日本的最后通牒的内容赫尔已于两个半小时前就知道了,并且已得知日本正在轰炸珍珠港的消息,因此,当接到野村递来的电报后,他只问了一句:“大使先生,你为什么要约定1时会见我呢?”然后就愤怒地挥挥手,令野村出去了。  赫尔之所以能提前两个半小时得知日本最后通牒的内容,是由于美国情报部门早就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因此,日本向驻美大使馆发的所有密电均被截收。但是,日本的外交掩护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直到日本在珍珠港投下最后一枚炸弹为止,美国都没有能够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防范日本的袭击。  山本的计划能够如愿以偿,也得益于日本成功的外交欺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伪装与欺骗'图'
为了确保偷袭的突然性,日军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欺骗和伪装。  首先,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以和谈为掩护。日本先后派出了多人赴美谈判。直到12月7日,就是开战前一天,日本政府还照会美国,声称日本不拒绝谈判。  其次,1941年7月,日本关东军由11个师40万人增加到20个师70万人,并举行了大规模的“关东军特别演习”(简称“关特演”),制造进攻苏联的假象,掩盖对美国的作战准备。10月,在日本内海组织登陆演习,还邀请各国驻日武官参观,以吸引各国的注意力。12月例行的从横滨到檀香山的定期邮船“龙田丸”号照常出航。  12月5日早晨,500多名横须贺海军水雷学校的见习生坐着列车,从横须贺抵达东京。他们头上的水兵帽上的标志都换成了“大日本帝国海军”,而不是“海军水雷学校”这几个字。他们装扮成日本海军官兵,在教官岩重政义大尉的率领下,列队向皇宫的广场走去。一路上不停有记者和好奇的民众在两旁拍照,而在队伍的不远处,还能见到各国的领事人员在好奇而警觉地观望。  与此同时,另一群大约500名海军炮术学校见习生在教官境民藏大尉率领下,也从另一个方向抵达了皇宫广场,他们也没有佩带海军学员的标志,而是一色海军官兵的肩章。两股戴着同样水兵帽的大军在广场汇合,并一起在二重桥广场参拜了皇宫。随后,各自按自己安排的路线进行参观。水雷学校的见习生参拜了明治神宫和靖国神社后,还前往有乐町车站附近的《朝日新闻》社参观,并在《朝日新闻》社门前合影留念。  下午容许自由活动。见习生们一下子都拥到了东京闹市区,他们好奇地在繁华的银座大街上闲逛。这么多身穿鲜艳蓝制服的水兵突然出现在银座大街的人行道上,一下就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观望。  12月5日到12月7日三天里,日本海军组织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的3;000名见习生和海兵团的学员,装扮成海军官兵游览东京,营造太平景象,同时作为掩盖机动部队驶往夏威夷采取行动的一种手段。  有的人皱着眉头说:“在目前这样紧张的形势下还到东京参观游览,搞什么名堂?”  还有人也不满地说:“日本海军都在干什么?这也未免太悠然自得了吧。”  但是也有人对此钦佩不已地说:“真不愧为日本海军,如此从容不迫。”  还有人在嘀咕:“这么悠闲,看来不会打仗了吧。”  而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们却没有穷追不舍地追问,只是一个劲地不停拍照,并偶尔采访个别“海军军官”,请他们谈谈在这种紧张气氛下忙里偷闲、游览美丽东京的感想。很快,日本的各大媒体都登载了这一新闻,而这些新闻也很快传到了英美等国。  但是,玩弄这样一种滑稽可笑的手法,其真正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欺骗敌人,首先要欺骗自己人”。由于此时美英等国的谍报机关都在拼命刺探日本的情报,尤其是日本是否会开战、何时开战的情报,所以大本营海军部便认为组织水兵到东京参观游览,可以用来掩盖日本方面决心开战的真实企图。  根据大本营海军部的意愿,各家主要报纸都对这一事件予以报道。12月7日,《朝日新闻》晚刊以《三千海军勇士来社参观》的标题作了报道,并刊登了水兵们参观报社的照片。  此举看来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光如此,由于航空舰队等的大部分舰载飞机都在鹿儿岛进行紧张的训练,为了不让国民和国外情报机关察觉到这些飞机的神秘消失,日本大本营又抽调其他部队的飞机进驻参训部队的基地,同时还保持这些基地原有的正常飞行和通讯。这些掩人耳目的措施可谓煞费苦心,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日本海军长达半年的集训一直都没有被国外情报机关侦察到。  最后,日本还加强了保密措施。在很长时间里,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只有山本和极少数高级军官知道。参战部队训练地点在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和佐伯湾,参加训练的官兵都对训练的目的一无所知。同时为了掩人耳目,日本海军还将集结地点选在人烟稀少的北方择捉岛单冠湾。在突击编队集结过程中,各舰都选择远离商船航线的偏僻航线,分批按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间隔前往。在航行中,各舰的收发报机一律加上铅封,实行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并特别注意反潜警戒。当突击编队的舰艇进入单冠湾后,海防部队就切断择捉岛同外界的一切联系,甚至连岛上居民的粮食等生活必需品都由海军的补给船来运送。对编队舰员的私人信件也一律进行检查,并扣押到开战那天才发出。在突击编队向珍珠港航行途中,所有舰艇严格实行只收不发的无线电静默,夜间进行灯火管制。另外派出数艘驱逐舰停泊在本土,伪装航空母舰的无线电呼号,进行无线电通信,以欺骗美军的无线电监听。同时联合舰队全面更改密码和呼号,以迷惑美军的监听。    

“龙田丸”的最后使命(1)'图'
就在对美开战的箭离开弦的那天下午1时,日本豪华邮船“龙田丸”作为“第二次撤侨船”,从横滨启航,开往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它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间谍任务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天的《朝日新闻》晚刊以“第二次赴美撤侨,‘龙田丸’启航驶向波澜壮阔的太平洋”为题,作了如下报道:  船上乘客共有148人(一等舱有45人、二等舱28人、三等舱75人),其中外国乘客有:挪威驻日代办康斯特先生的夫人,日后视察满洲、华北的智利新闻记者布拉内托等一行4人,以及其他外国旅客共35人。上月29日经美国政府同意重新入境的60余个急于返美的海外日侨,结果只有3人来得及办理手续,他们和旅居美国54年之久的南国太郎老人一起,也都是在即将开船之时才匆匆赶上船的。  乘客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驶向波涛汹涌的太平洋的那艘‘龙田丸’,其启航时间正是日美谈判处于极其重要阶段的紧要关头,所以码头上挤满了欢送的人群。从甲板上传来了《爱国进行曲》的音乐,它与人们大声叫喊的‘再见’声交织在一起,数不尽的手帕随风飞舞……船徐徐驶离码头。  对于“龙田丸”的船员们来说,他们对开船的日期一延再延感到极为困惑:“龙田丸”原定11月中旬启航,后来延至20日,接着又延迟几天,好容易到27日才决定于12月2日启航。但是船长木村庄平倒是从容镇静,面对船员的疑问,他只是简单地说:“上面有决定。”  而且,日本有关当局还惟恐人们不知道似的,在报纸上大肆报道该船的启航情况。比如,在11月25日的《朝日新闻》上,就有这样的报道:  据外交当局发表谈话称:帝国政府继派第一次撤侨船赴美后,正在就派第二次撤侨船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谈判,根据此次所取得之谅解,将派‘龙田丸’开往洛杉矶和巴拿马的巴尔博亚港。日后,该船一旦准备完毕即出航,大致定于本月内驶离横滨。  《朝日新闻》11月27日还报道:  据外交与邮电当局发表谈话称:此次开往美国之撤侨船——‘龙田丸’,其航行日程为:12月2日自横滨出发,12月14日抵达洛杉矶,12月16日自洛杉矶出发,12月24日抵达巴尔博亚港。  日本是不是真的打算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