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读《史记》到这里,每每有所触动。刘邦“贺钱万”的大话,确是使人印象深刻,感到他与众不同。以一般人的品格而论,他打冒诈耍无赖,诚属厚颜无耻,活脱脱一混混流氓;以役吏的吏道而论,他无视上级不实虚报,实属不轨猾吏,该拖出去打三百屁股。不过,如果以政治家的素质而论,他实在是卓尔不凡。政治宛若舞台,政治家需要表演做戏,我们现在有个名词,叫作“作秀”,专门用来指称政治家的表演。政治家惯有的作秀之一,就是以空言虚语鼓舞士气,运动群众,所谓“伟大的空话”是也。空话虚语者需要大言不惭,明知是虚,要用虚以张扬声势,明知是虚,要用虚使他人信以为真。作秀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吹嘘得自己也信以为实,物我一体,真假同一。从后来刘邦的政治生涯来看,他的政治作秀演技,堪称一流。吕公是政治人物,他选中刘邦为婿,确是能够相面识人。
  说到慧眼识刘邦,除了萧何和吕公以外,后来还有一人,就是张良。
  

四韩国贵族张良(1)
张良是王室血统的贵族,聪明智慧的青年,经历国难家难以后,对于伟大先祖的怀念愈益深厚,对于破灭之祖国的爱恋愈益执着。他内心深藏对于秦国的仇恨,一心一意要为韩国复仇。
  就在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厮混着时,张良迁居到了沛县附近。
  张良是韩国贵族的后人,本姓韩,与韩国王室同姓。韩国的先祖出于周天子王室,是姬姓的一支,后代在晋国任官,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取封地韩原的韩字为氏,从此姓韩。公元前453年,晋国大臣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瓜分晋国,韩国建国,成为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张良的祖父韩开地,在韩昭侯(前362~前333)、宣惠王(前332~前312)和襄哀王(前311~前296)的时候做过丞相,父亲韩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和悼惠王(前272~前239)的丞相。张良像
  一家父祖两代辅佐五世韩王做丞相,虽说是古来世卿世禄的遗留,如此越代久任,毕竟是少有,足以见得张良一家与韩国关系的深厚。
  张良的父亲韩平于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去世,当时,张良年纪还很小。悼惠王在位三十四年,前239年去世。次年,韩国最后一位国王韩王安即位,仅仅在位九年就成了秦军的俘虏。从张良的父亲韩平去世到韩国的灭亡,二十来年间,韩国年年岁岁笼罩在秦军蚕食攻击的威胁之中,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前249年,秦军攻取韩国的要塞成皋和荥阳,建立三川郡,将韩国拦腰截为南北两部。前246年,秦军再次攻取韩国北部领土上党郡。前244年,秦军夺取韩国十三座城池。前233年,在秦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韩王安被迫表示愿意成为秦国的藩臣,纳地缴玺,顺从秦王政的要求,送王室贵族、法家学者韩非到秦国见秦王。前231年,韩国南阳郡代理郡守腾投降秦国。次年,秦国任命腾为将军,统领秦军攻破韩国首都新郑,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秦军灭亡韩国以后,设立颍川郡,按照秦国的方针制度处置韩国的遗民。秦灭韩国,韩王安没有作殊死的抵抗,开城投降。秦对韩国的处置,比较宽容。首先,秦国将被俘的韩王安迁离韩国,移居到陈郡陈县附近。陈县在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市,离韩国首都新郑不远,本来是楚国的旧都,此时已经被秦军攻占。秦迁徙韩王安到楚国旧地,目的当然是隔断韩王与本国间的联系,迁徙之地离韩国旧都不远,又是向韩国遗民,以至向将要征服的其他五国君臣官民表示怀柔宽容。秦国对于韩国的贵族官僚,也没有作严厉的报复,容许他们在故乡居留,土地财产也予以保留。
  然而,韩国人执着于故国、仇恨秦国的民情,始终根深蒂固。前262年,秦军第一次南北分断韩国,韩国被迫将北部领土上党郡割让与秦国时,上党军民誓死不愿作秦国人,在郡守冯亭的率领下归降赵国,引发秦赵之间的长平大战。三十六年后的前226年,也就是韩国灭亡以后六年,韩国旧都新郑爆发大规模的反秦叛乱。新郑的叛乱虽然被镇压,因为波及到韩王安的迁徙地陈县,进而引发了以陈县为中心的楚国地区爆发更大规模的反秦叛乱和秦楚之间新的战争。在以陈县为中心的反秦战争中,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位是楚国公子昌平君,他长期居留在秦国,受秦王政信任被派遣到陈县主持当地军政,怀柔楚人;另一位是项羽的祖父项燕,他身为楚国抗秦的大将,策动昌平君反秦成功,在陈县大败秦军将领李信所指挥的二十万攻楚秦军,避免了楚国早早灭亡的命运。
  韩国亡国时,张良已经二十多岁。二十多年间,天天的耳闻目睹,都是秦军攻城压境、国势一天天衰微的苦难和辛酸。他还没有进入韩国的政界,秦军已经攻入国都新郑,身不由己成为亡国遗民。张良是具有王室血统的贵族、聪明智慧的青年,经历国难家难以后,对于伟大先祖的怀念愈益深厚,对于破灭之祖国的爱恋愈益执着。他内心深藏对于秦国的仇恨,一心一意要为韩国复仇。
  

四韩国贵族张良(2)
新郑反秦叛乱,张良天生有参加的条件,他有什么具体行动,我们已经无法考察。不过,他不可能不卷入其中,他深受此事的影响,也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张良后来离开韩国,到他乡游学任侠,他最重要的停留之地,就是陈县。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过,战国末年,陈县一直是反秦的热土,层累着楚国旧都、韩王迁地、昌平君和项燕的反秦据点等种种历史积淀。进入帝国以来,反秦的暗流也始终在陈县一带涌动。据我们有限的所知,魏国的游侠名士张耳和陈馀,被秦政府通缉后,是逃到陈县作里监门潜伏下来的;发动秦末起义的首事者之一的吴广,是陈县近邻阳夏县人,而陈胜、吴广在泗水郡大泽乡起义后,迅速西进,直趋陈县,得到陈县父老乡亲的热烈拥护,在陈县建国定都,都是出于陈县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条件。张良在陈县一带活动,结交了不少反秦的豪侠英雄;陈县的反秦风土,也加深了他为韩国复仇的决心。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军事镇压和法制建设双管齐下,逐一平息各国的武装反叛,以郡县什伍户籍制为基础的帝国化政策在各地步步推行,政权日趋巩固,统治日趋强化。年轻气盛的张良,眼见复兴祖国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觉得别无选择,决心以个人之力,刺杀秦始皇以报秦国灭韩的深仇大恨。
  古今中外,刺杀既是个人复仇的方式,也是###的手段。作为###的手段,刺杀在两种情况下是有效的选择,一是在弱小对抗强大,无法做有组织的对抗时;二是在强大敌人的权力运作,集中于个人时。春秋末年,负气的名将伍子胥由楚国逃到吴国,将勇士专诸推荐给吴国的公子诸光,刺杀了吴王诸僚,使公子诸光做了吴王,出兵攻破楚国,报了楚王杀死自己父亲和哥哥的冤仇。战国年间,严仲子与韩国丞相侠累有仇,请动武侠聂政刺杀侠累,在历史上留下了严仲子得人、聂政聂榮姐弟刚烈侠义的千古英名。秦灭韩国后的第三年,燕国太子姬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政,虽然功亏一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情豪义,至今尚回荡在人们的耳边。
  亡国后的张良,从贵胄公子沦落为民间的游侠。当他的弟弟不幸早逝的时候,家中尚有家僮三百余人和大量的土地财产。张良草草埋葬了弟弟,将全部家产变卖出售,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豪杰,四处寻求可以刺杀秦始皇的勇士。张良先在陈县一带活动,后来继续东去。据说他曾经流落到朝鲜半岛,见过东夷君长仓海君。古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秦攻取燕国首都蓟城,燕国举国东移到辽东,秦军东进辽东灭燕,燕人逃往朝鲜半岛的不在少数。也许,张良确是追寻燕人足迹到过朝鲜,也许,仓海君只是近海地区的豪士贤人,而张良是上穷碧落下黄泉,遍游天下,终于通过仓海君得到一名壮勇的武士,可以挥动一百二十斤的铁椎。张良开始实施刺杀秦始皇的计划。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博浪沙的一击(1)
《博浪沙考察记》,我多次阅读,连接《史记》上张良与仓海力士刺杀始皇帝的只言片语,仿佛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之历史体验,油然而生。
  秦始皇是不安分而好动的人。统一天下以后,在种种兴功作事之外,他开始大规模巡游天下,十二年间,五次出行,最后死在巡游的途中。秦始皇巡游天下,迷雾重重,牵扯到种种政治和个人的原因,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事情,笔者打算留待将来再来细说。
  秦始皇第一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他这次巡游,走的是西北方向,目的是寻根祭祖,追寻秦人先祖发达的足迹,向列祖列宗报告统一天下的大业已经完成。他由咸阳出发,顺着渭河一直向西抵达雍城(今陕西宝鸡)。雍城是秦国迁都咸阳以前的旧都,有孝公以前的多位秦公的墓葬和祖庙。秦始皇在雍城告祖祭祀以后,继续沿渭水西去,来到陇西郡西垂(今甘肃礼县),第一代秦公襄公和第二代秦公文公的墓葬祖庙,都在这里。西垂祭祀完毕,秦始皇再折回前往犬丘(今甘肃天水地区)。秦人的先祖,曾经在这里放牧养马,繁衍滋生。以喜庆告慰牧马的先灵以后,秦始皇又翻山越岭,进入汧水河谷地区,由汧水上游的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越过陇山,进入北地郡,抵达泾水源头的鸡头山(今甘肃省平凉市西)。这一带地方,是秦人被周王召唤、定居称秦的发祥之地,当然也是秦始皇寻根祭祖的必经之地。从地理上看,鸡头山是泾水的源头,秦始皇了结寻根祭祖的心愿后,由鸡头山返回,沿泾水河谷东南去,再南下回到咸阳。
  古代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