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火狐-代号00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谍海火狐-代号007-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率督导组南下左营之前,曾指示一名督导官通知空军“总司令部”的“擎天作业室”,希望空军能适时予以配合。

  然而,当海战打响后,空军竟声称不知道“台风一号”计划。 

  两个多小时以后,他们才匆忙派飞机增援。

  6时35分,4架F…100战机从屏东机场起飞,于7时12分到达海战区域,可为时已晚。

  “剑门”和“章江”两舰踪影全无,海面上只留下一片漂浮物。 

  海战发生后,台湾岛内的报纸连续3天以头号新闻刊登海战经过,使廖志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携带辞呈面见蒋介石。

  蒋对他说:“此次海战损失了剑门;章江两舰,倒无所谓,而损失了200多个官兵,使我很痛心。

  今天你能够引咎辞职,不委过于部属,我深为感动。

  经我郑重考虑之后,惟恐舆论方面对你不利起见,乃姑准你辞职。”

第二四二章。见不得人的事业
一。

  与“南向政策”同步的是军情局的“南海计划”,就是台“国防部”军事情报局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的情报展开合作,并在当地华人中发展情报网,然后向大陆进行渗透。

  这一计划的创始人是台湾前“军情局”少将陈虎门。

  此人透露说,台军情局为这一情报网的布建下了12年功夫,将东南亚情报网条造成台湾派驻大陆进行地下情报工作的中继站,现在有多达12个站点。

  台军情特务也多以东南亚华裔“商人”的身份潜伏大陆。

  正因为非常有效,以至于陈虎出事的时候都没有被追责任,仍得以提升。

  现在仍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事,台军情局长这个重要军职,近几任局长,任期都不长,现在的军事情报“仅能满足‘国防部’所需”,开创新局已是不可求。

  一人兼3职,显示其能力颇受倚重。

  然而副局长身份兼任督察长,有球员兼裁判之嫌,虽说兼职系奉“国防部”核定,但与军方坚持督察体系独立的精神不符。

  军情局负责情报作战的有6个处,郭,杜二人主张处长人选以情干班出身优先,军情局有名的“编情”高手,2处处长于为诚退役,军情局让6处处长转调2处,再让执行长赵德章少将兼6处处长,总之,人事以情干班系统为主,如果不行,就让高阶兼低阶职务,权宜变通。

  台湾当局不断派遣特务到大陆进行间谍活动,是因为它一直把大陆作为“威胁台湾安全的主要敌对势力”。

  它一方面派特务到大陆从事破坏活动,另一方面又疑神疑鬼地认为,大陆在台湾“布下了大量间谍”,并捕风捉影地搞了几次“清查”活动,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台湾 “军情局”的前身是蒋介石*统治时期“赫赫有名”的“军统局”。

  1946年,“军统局”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后又改名“国防部第二厅”。

  1954年台湾当局对情报部门进行调整时,又将其名称改为“国防部情报局”。

  到了60年代,“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勤室”才合并为现在的“军事情报局”,由台军“参谋总长”直接指挥,其所搜集的情报主要供台“国防部”及“参谋部”用作决策参考。

  “军情局”下设7个处,一个“情报研究中心”和一个“秘密交通中心”,其活动主要是收集大陆政治,军事情报,情况需要时还可以策划破坏,暗杀,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袭击,骚扰,心战等活动。

  除此之外,台湾军情局的主要任务还包括:适时在大陆建立和发展“敌后武力”,对大陆军队进行策反和军事“攻心”,配合台军的战略性行动等。

  二。

  间谍情报行业特有的情报搜集;情报办证;档案制作;化妆与变身;技术情报等特殊技术。

  尤其是档案制作和化妆与变身两种技术,更是在情报圈以外学不到的技巧。

  这方面,世界各国都是列为高度机密,台湾情报界也不例外,绝对能算得上是“见不得人的技术”。

  其中,档案制作主要是以特殊的墨水;代号;代码;书写格式;信函等各种方法,让自己所寄出的信完全没有任何情报证据。

  继续接受专项培训的学员,除了进行间谍专业的专项培训外,还要进行各种特种作战能力训练。通常情况是要到陆军谷关特种作战基地接受基本求生训练,还要到屏东伞兵训练基地完成至少3次以上的跳伞训练。

  然后再到海军陆战队的蛙人基地接受严格的水下特种作战训练。

  同时还要前往陆战队的特勤队练习各种轻兵器的射击。

  当然,所有经过情报训练的学员都要经过结业考核,成绩合格后才可以正式接触间谍情报业务。

  而且结业考核的科目每年都不一样,如果今年是要求有来无回的“军情局”特工学员,以跟踪的方式进行特定人士的调查,明年可能就是进行范围较大的社会调查工作,或是做情报资料的整理与研判读的工作。

  结业考核中最复杂、最特殊的一种形式被称为“境外综合考查”,就是通过岛外旅游方式来考核学员的综合情报获取能力。由于这种测验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而台军情报部门通常在经过上层机关的批准后,才可以实施。

  但从实际的考核效果看,很多“军情局”的学员均难以顺利地在境外进行独立调查和获取情报。

  这也说明台军情报人员的培训绝非“成效显著”。

  依据台“军情局”的规定,接受情报训练的学员不可讲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一切都是在完全保密的环境中进行,学员的思想压力极大。

  而且即使是脱离了情报系统之后,依照规定,3年内不准出岛旅游;探亲,使得台军的情报事业真正成了“见不得人的事业”。

  人人都畏惧特务,特务打“国家安全”;“国家机密”;“惩治贪腐”的旗号,而拥有极大的便宜行事权力。

  在法治程度不足,特别是喜欢把司法变成政治工具的国家,这种在法治体系内长出的特别机构就更让人害怕了。

  国安局的大搜索,确实让人看得一头雾水。但值得注意的,却是它大搜索的场面。

  国安局对此案理论上有许多处理方式,而它竟选择了最耸人听闻的大搜索,这个动作究竟在暗示什么呢?

  近期以来,台湾的国安局已地位愈来愈突出。

  今年双十,总统府前阅兵,国安局即在总统府顶楼安排了狙击手,用远距狙击枪盯现场,这是在刻意制造恐怖的怪异气氛。

  而现在国安局又大场面搜索出版社,它即难免让人和狙击枪联想到了一起,目的是要制造某种严峻的气氛。

第二四三章。生存和死的选择
一。

  美国要死命保台湾,目的就是要把台湾作为它遏制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容忍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

  自从朝鲜停战之后,美国人害怕中国腾出手来解放台湾,加紧对台湾的保护,台海局势骤然紧张。

  在此同时,美国又派出大批特务潜入中国大陆,实施破坏和颠覆活动。

  上海提篮桥监狱,也被称作是远东第一监狱。

  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它关押了各个时代;一些身份很神秘;命运很诡秘的人。

  而就在前几年有一群从这座监狱走出来的人,他们突然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且联合发起了一个异乎寻常的行动。

  他们作出了或许是他们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搏。

  这些人就是一群来自台湾的间谍人员;台谍。

  当然用一个我们在历史上更为熟悉的词,其实他们是一群台湾的特务。

  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一直在香港社会底层和边缘生活的人,却突然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主角。

  因为他们同时主动曝出了自己隐藏多年的神秘身份:

  这些人曾在十年前受雇于台湾军情局,潜入大陆执行特殊任务,都是名副其实的台湾潜伏间谍特务。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台湾的战略是确保“台澎金马”伺机*。

  但到后来两岸关系出现很大的变化: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

  蒋经国上台之后,在军事政策方面也有所调整,变成了积极防御;独立固守。

  到蒋经国的后期,香港开始成为台湾情报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桥头堡香港作为自由港地理环境很特殊。

  而当时大陆渐渐地开放。

  所以利用香港当地的商人进行一定的训练;派进中国大陆就成为情报侦察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就在这个时候别无选择走上了这条道路,对一切还懵懂茫然的他其实就是这巨大的情报网络当中小小的一环。

  “我说我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不杀人放火,我什么都可以为你们效劳。”

  “天下的事情,我也全部饱尝了这些滋味,无所谓。”

  间谍;特工。

  当这些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词儿,被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加工演绎的时候,那些个隐没的面孔但有着特殊身份的人,他们的形象在一些人的头脑当中,却好象是渐渐清晰。

  他们从容;淡然;绝顶聪明。

  二。

  总之不管你的想象停留在哪一个阶段,恐怕你都不会把他们和眼前的这两位蜗居在香港小出租屋里;神情落寞的男人去联系。

  他们当然也并不愿意打破常规;自揭身份。

  但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被历史遗忘;甚至是抹煞掉的一群。

  如今为了改善晚景凄凉的状况,向台湾政府索偿。

  还有一些相同命运的人发起了一个行动;成立了一个组织,他们给这个组织起名字叫做“两岸关系受难同胞会”。

  这恐怕又是第一次会把历史上特定年代里;那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