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飞机,“中央决定先行征用上海英商英联、马勒两船厂的全部财产”。征用命令拟用上海军管会名义公布。“望即刻着手准备,组织力量,并委派专人负责领导征用工作。准备就绪后,可立即宣布征用命令并执行,日期不要超过8月15日,愈早愈好。”
15日,上海军管会发出征用令。
关于索赔两航资产问题,经过中英两国的长期谈判,直到1978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相互资产要求的协定》生效,中国向英国索赔两航资产一事乃告结束。
两航起义为新中国民航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物质基础。
飞机。两航北飞的12架飞机(convaiz…240型1架,C…46型3架,C…47型6架,DC…3型2架)和后来由两航员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包括C…46型14架,C…47型2架,水上飞机1架),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队主体。
航空器材。1950年1月,完成中航2477箱电信器材的内运工作;3月14日至5月6日,完成中航9787件器材及3600桶航油的内运工作;3月26日至4月26日,完成央航678件器材的内运工作;年底,抢运回两航器材2779箱;还有1951年、1953年分两次陆续运回两航档案、办公用品和部分器材等等。所有这些,成为新中国民航初期维修飞机所需要的主要航空器材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太原飞机修理厂、天津电讯修理厂,而后为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和电讯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技术物质基础。
人员。据统计,参加两航起义的员工为2527名。到1950年底,两航回大陆参加建设的员工累计1717人,加上随同回来的直系亲属2474人,总计4199人。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中一支重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他们在岗位的贡献和成就,诠释着周恩来“建设新民航,人才是主要的”这一论断的重大和深远意义。
1956年4月2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出席民航局首届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
在接见时,毛泽东询问周恩来,代表中是否有两航起义的同志,在旁边的民航局长邝任农指着黄锟同志说,有,这位就是。毛泽东同黄锟亲切握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周恩来决策部署两航起义(5)
随后邝任农又把参加过两航起义、在民航通讯导航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林立仁工程师请到前面来,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又和林立仁亲切握手。
原中国民航局局长胡逸洲,两航起义时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机械员。他深情地回忆道:两航起义给我个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使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新中国民航事业贡献力量,并且在民航得到培养和锻炼,逐渐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民航在一个薄弱的基础上,历尽曲折与坎坷,最终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日益强大。是两航起义使我与新中国民航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能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我深感荣幸。
翻检有关史料,除了上面提及的一些人物,对两航起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不应忘却的名字还有蒋天然、吴克坚、乔冠华、任以沛、何凤元、陆元斌、陈耀寰、王汶、朱汉明、任泊生,以及以潘国定、陈达礼为代表的北飞12个机组的成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