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兵部尚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兵部尚书-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大忠想了想,叫来传令兵,命令道:“传令下去,准备迎战,另派人迅速通知与吾军平行呼应的阳泉卫立即派兵向这里增援!”

  传令兵应声拨转战马,向大队迎去。

  与李大忠并骑在一旁的一名千户,王好善担心道:“将军,恐怕阳泉卫赶到咱们这里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现敌况不明,唐突应战……”

  李大忠挥手打断了王好善的话,左手握住腰间挂着的斩马刀刀柄,轻轻的摇了摇头,他又何尝不知道鞑子兵的强悍,与兵力的悬殊,可如果未曾一战就放鞑子坦然通过自己的防线,那就是罪,不用那么麻烦,光是一条怠慢军机的罪名,足够让他脑袋分家的,

  “王千户,你让你的人马就地迅速掘陷马坑,另派一些人迅速返回偏城,找来些民用车辆,动作要快!”

  王千户领命拱手,带着几名亲信向队伍的反方向奔去。

  
  ====================================================

  
  这章看上去虽然与杨萍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李游击狡猾的作战方针却为杨萍的首次走马上任就遇到的问题埋下了伏笔,敬请期待 。。

14混战(下)
李大忠的军队是刚刚出得偏城镇,这里是山西与河北两地交界之处,地形较为复杂,山河交织在一起,

  偏城镇所在的位置是北有河、南有川,十分适于居住,镇北的河道,起自黄河,终汇与鸭绿江,此河道东过济南,南达开封,北经石家庄,可谓是东、南、北,三方漕运交汇之处,

  所以偏城镇得工商相较山西境内的许多同规模的村镇比,可以说更为繁华一些,但这里只是南、北漕运中一处算不得规模的渡口,所以镇中百姓也不过数千人,

  由于该镇所在的位置,并非军事要害,所以镇中并未有驻守军队,只有一些由当地民壮组织起来的团练而已,并无城可守

  可是这种地形对于李大忠来讲,确是有许多可以利用之处,于是便命人,在北河与南山之间得来路之上,掘陷马坑,并在其上作好掩饰,搭上简易的拒马桩,又在道路的附近还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各种刚从镇中拉来得车辆,其中居然还有驴车和手推车,

  经过一阵简单的布置之后,李大忠断然下命,让军队将每人所携的干粮各留一袋装入四散的车辆之上,命传令兵传令集结军队,火速向南急行。

  “强百夫,您说将军这么做是何意?”一名小校按耐不住心头的疑问,对身旁的一位百户长问道。

  “闭嘴!将军如此做法必有文章,你只需赶路便罢!”那名百户压低着声音对那名多嘴的小校怒斥了一番。

  就在李大忠率军离开仅两柱香的功夫,只听在他们刚才所在之地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闷雷的响声,随着声响的愈演愈烈,在月光之下,渐驰渐近的数千名铁骑的身影,越来越清晰,隆隆的铁蹄之声如同压低天际的滚雷,从低空辗了过去,

  突然一道角号得尖啸之声刺天而上,与万马奔腾的隆隆声响交织在一起,

  “全队停止前进!”

  随着一名身穿侧肩大袄袍甲,身躯彪悍,面长连鬓黑须的大汉用着汉人听不懂得语言,铿锵有劲的低吼一声,前一刻还在急速驰骋的群马,乍然停止,犹如蹄下生钉一般,一些体格较为高大的战马,刹缰不住,顺着惯性平平的向前滑行了数米,这才得以停下。

  只见四五名同一种打扮,腰挂弯刀的骑士从马队的前方迅速靠近过来

  其中,一名头戴雪白貂皮绒帽,五官俊朗的年轻人,催马靠近了刚才那位雄健大汉身边,在战马之上躬身行礼道:“巴嘎系!斥候队在前方四里的地方,发现了许多明军所布置得防守器具,咱们会不会是受到了明军的埋伏了!”

  在蒙古语中,巴嘎系的意思就是汉人所称的老师,那位大汉闻言,两道英眉紧蹙在了一起,虎曈半睁,颇有一副不怒而威的气质

  “只有一些器具?你没有发现明朝的军队么”

  “是,我已经向四周派出去了斥候,得到他们的回报,附近七里范围内并没有发现有明军的出现,而且我还在明军所布置防守工事附近发现许多载有粮秣的民用车辆”那名年轻人随手将别在腰间明军所遗留下来的一口袋粮食递给那名中年大汉。

  那名大汉接过后顺手扯开粮袋,伸手从中抓出一把生粮米,塞入了口中

  年轻人见状大惊,大声叫道:“巴嘎系!小心有毒!”

  闻言大汉瞥了他一眼,斥责道:“叫什么!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你这胆小的毛病,不去尝试你又如何知道有毒!就算我毒发身亡,你一样可以代我统兵,大汗将你托付给我,要我好好锻炼你,可你却处处叫人失望,妄称我草原英雄大汗之子!这叫我怎么向大汗交待”。

  被那名大汉怒斥一番后,那青年面色之间却没有半点的不满之意:“巴嘎系教训的是”

  大汉冷哼一声,便不再去理会他,

  “来人!传令,将载有粮秣的车辆全部集中起来,交由后续部队受纳!”

  “是!”

  *************************************

  距他们近十里之外的地方,李大忠的军队也停止了南下的步伐。

  久经阵仗训练有素的边军,从下达命令,到集结完毕,准备再次北上,只不过用了近半柱香的功夫,两千多名骑兵已经集结整肃完毕,由于只是一个右卫,人数并不多,所以行动也颇为迅速。

  卫所制,是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在这一制度中,明太祖又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其中就定制,卫所内兵员大限为五千六百名士兵,而一卫所又分为了千户所和百户所,从人数上看,卫大约相当于现今的师,千户所相当于团,百户所大约同等于连,

  其中以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通常每卫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又被分为二总旗、十小旗,为五十到十人不等,有时候又会被临时或因事将一卫三分,左卫、中卫、右卫,李大忠所领就为太原卫中的右卫

  集结完毕之后李大忠又命每人从箭壶之中各抽出三支箭矢,将所有火把熄灭,只可取火折以萤蚊之火辨别位置,熄灭的火把不可丢弃,要随身携带,短暂的准备过后,李大忠抽刀大喝:“全军!向北上冲锋!”

  两千铁骑犹如出水蛟龙一般,以来时近一倍的速度原路冲锋而去,虽然头顶上挂的依旧是猎猎寒风,

  一路保持着冲锋时的急速,十里路瞬息而至

  突然李大忠眼前一亮,在漆黑一片的黑暗中徒见一串亮点,格外显眼,他迅速的判断着与光点之间的距离,

  四箭地……“弓箭,预备”

  三箭地……

  两箭地……

  一箭地……“放!”随即一片让人头皮发麻的弓弦“噔噔”声,从耳边飞过

  “弓箭,放!”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第二轮箭矢被硬弓射了出去

  “弓箭放!”箭矢脱弦“点燃火把!”

  借助黑夜的帮助,一片如雨幕、飞蝗一般的箭矢射入进仍在收集载有粮秣车辆的鞑子人群之中,在队伍最外围的鞑子兵部队,齐刷刷的倒下一片

  猝不及防之下的鞑子兵都在急忙的搭弓射箭试图还击,可一箭之地顷刻既过,有些手快的也不过匆忙的射出一箭,就发觉眼前突然变得清晰明亮,等当抬起头时,迎来的却是寒光四射的刀刃,

  身穿叶子甲、头顶铁盔的李大忠冲在最前,抄起身后的斩马刀,单手持刀,劈向一名还再准备搭弓欲射的鞑子兵,手起,一朵刀花耍了开来,那名鞑子兵大骇,连忙抽刀挡了上去

  “喀!噗!”极力的一刀,配合着战马的冲击力,只一刀,便将名鞑子兵从右肩至左腰间,连刀带人劈为两段,

  驰马霹雳般呐喊道:“擅退者!斩!畏战者!斩!杀!”

  听闻到主将将令的大明士兵们热血沸腾,眸中只有冰寒无比的杀意,对方的人马是他们的一倍之多,可是他们却没有避开正面采用侧翼冲锋,面对着敌军,一声令下,雪亮亮一片钢刀耀眼,反射着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周围

  “杀杀杀!杀杀杀!”

  整齐划一的口号,喊出了必杀的气魄,气势如虹的明军冲进了鞑子兵的人群之中,

  双方的战马冲撞在了一起,沉闷的“嘭嘭”之声不绝于耳,钢刀砍入肌肉的声音,血溅长空痛苦的悲鸣声,愤怒的喊杀声,到处都是刀光剑影,远远近近都是挥舞着刀枪亡命冲杀的人,就像礁石群中激起的海浪,互相拍击着,鼓荡着。

  本来以明军的有备打无心,原本可是重挫敌人,可惜兵马数量太过悬殊,即使这样,李大忠的军队在这一次冲锋之下,依然损失了近一百多名官兵,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是从现实中来看,四十人成队,百人成群,千人就已经是望不到边了。

  李大忠挥舞着滴血的钢刀,在鞑子的队伍中横冲直闯,他的亲随个个骁勇,紧随其后,犹如一股旋风,当者披糜,战力虽可一较长短,可奈何人数相差太过巨大,

  明军的冲锋渐渐感到受阻,已经没有一开始时那样的冲击速度了,

  一直跟在李大忠身后不远处的王好善,手提厚背儿虎头刀劈向了一名正要持枪刺向李游击后身的鞑子兵,

  那名鞑子兵见王好善刀匹链般劈来,一声不吭,一抖手中尚未完全刺出去的铁枪,斜指王好善,其快如风,王千户没想对方竟然有枪术这般高明的人在,深吸口气,迎了上去,

  两人兵刃堪堪相遇,王好善一矮身,随即弹身而起,刀身斜挑,怒目大喝一声:“开!”

  “铿”地一声,迎面刺下的长枪籍着马的冲势,犹被他这一刀磕得弹了开去,斜斜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