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第四部(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春秋第四部(完)-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说这是朝廷门口,咱们前面找个角落解决吧。师慧说了:“没事,这里没人。”搀扶他的人就说怎么能说朝廷没人呢,师慧说了:“朝廷肯定没人,否则怎么能用几个大夫换我们这两个瞎子呢?”
  师慧最终还是找了另外的角落的解决了问题,但是他的话传到了子罕的耳朵里,子罕当即坚决请求宋平公把师慧送回郑国了。为什么?因为他惭愧。
  按着国际惯例,别国前来避难的人都是客人,即便他在原国有罪,在流亡的国家也有义务保护他们。为流亡的人提供保护事关国家尊严,即便所在国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也决不能交给原来的国家去处罚他们。即便是晋国楚国这样强横的国家,也不会逼迫别国把罪犯交给自己,当初晋国也只是要求各国不要收留栾盈,而不是一旦发现就移交晋国。所以那时候,晋国的罪犯可以逃到晋国的盟国,楚国的罪犯也能到楚国的扈从国继续生活。
  而宋国为了一点好处,就把郑国的罪犯送回了郑国,可以说是有损国格的。
  对于此,子罕原本就有些后悔,到师慧以撒尿来讽刺宋国人没有尊严的时候,子罕就已经是痛心疾首了。
  “我再也不能动这样的贪念了。”子罕下定了决心,这件事情对他触动极大。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有人拿了一块宝玉来献给他。准确地说,是一块璞玉,没有加工的那种。
  “你拿走吧,我不要。”子罕拒绝了。
  来人以为是子罕没有看出来这是块玉,于是说:“这块玉我请专家看过了,说是上等好玉,因此我才敢来献给你。”
  子罕笑了,之后说了一段流芳千古的话:“我把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把玉作为你的宝贝。你要是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没有宝贝了,还不如各自留着。”
  来人还不甘心,又说了:“我说实话吧,我有这个宝贝,很怕来往各地不安全,把它献给你是为了避免自己被谋财害命。”
  子罕想了想,收下了玉。之后,他找人把玉加工好了,卖了出去,把卖的钱给了来献玉的人,那人于是发了财,回老家去了。
  子罕那段著名的话原话是这样的:“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予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这人的思维方式很别致,或者说很理智,堪称是个大智慧的人,具有典型的“春秋先贤”特征。
  十年前,宋国太宰皇国父在农忙季节为宋平公修别墅,子罕请求过完农忙再修,宋平公没有同意。修别墅的民工们就唱歌,这么唱:“白脸黑心皇国父,逼迫我们修别墅;黑脸红心是子罕,为命请命把心暖。”
  子罕听说之后,就亲自拿着鞭子去督工,鞭打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于是,再也没有人唱歌了,大家都骂:“狗日的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有人问子罕为什么这样说。
  “小小一个宋国,如果有人被诅咒,有人被歌颂,这个国家一定会乱的。”子罕说。
  有道理吗?太有道理了。
  宋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一个出傻瓜的国家,也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家。
  世界和平大会之后第二年,宋国闹灾荒,子罕去找宋平公,请求把公家的粮食借给老百姓。同时,子罕也把自己的家的粮食借出去,而且都不要借据。大夫们也被要求把粮食借出去,有的大夫家里确实没有余粮,子罕就把自己的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借出去。
  这一年,宋国虽然闹灾荒,老百姓都没有挨饿,而且,整个官场的形象焕然一新,因为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至少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和平来临
  世界和平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但是,也埋下了两个伏笔。
  有两个重要国家没有来参加,一个是秦国,一个是吴国。
  按照双方的约定,各自的盟国各自通知。楚国故意没有通知秦国,原因很简单,他们很乐于看到秦国继续骚扰晋国。晋国也没有通知吴国,同样的理由,他们也乐于看到吴国继续骚扰楚国。
  所以,大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总有很多小算盘。
  不管怎么样,世界和平大会的成功程度还是出乎晋国和楚国的意料的。大会结束之后不久,晋楚两国就分别派遣了智盈和蔫罢到对方国家出访,监督盟约执行情况。
  
  第二年夏天,盟约开始执行了,也就是说,朝拜之旅开始了。
  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北燕伯、杞伯等国家元首前往晋国朝拜。
  与此同时,郑国派游吉前往楚国朝拜。刚进入楚国境内,楚王就派人来让他回去。
  “你回去吧,好像你的规格不够,我们将派人去晋国问一问,到底该国君前来还是派个大夫来做做样子就行了。”楚国人也没给面子,直接赶回来了。说起来,这不怪楚国人,我这边都派盟国国君去晋国了,凭什么你的盟国派个大夫来就行?
  “哎,这你们就不对了,和平大会上你们说得好啊,说凡事要考虑小国的利益,利于小国的和谐稳定。如今我们国家闹灾荒,国君不方便出来,这才派我出来,怎么就不行了呢?”游吉也挺能说,而且郑国确实闹灾荒了。
  “别说这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别让我们为难好不好?”
  说来说去,游吉还是被赶回来了。
  原本,中原国家都跟郑国打的一个算盘,都打算派个卿去敷衍楚国人。如今游吉被赶回来了,大家知道要忽悠楚国人是没戏了。
  没办法,秋收一过,中原诸侯们纷纷上路,前往楚国朝拜去了。当然,齐国除外。
  郑简公第一个到,朝拜完之后匆匆回国了。鲁襄公和宋平公出发较晚,在路上听到了楚康王去世的消息,于是宋平公和向戌掉头回国,而鲁襄公还是坚持去了楚国。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楚康王薨的前后脚,楚国令尹屈建也卒了。
  天下诸侯都派了特使参加楚康王的葬礼,而赵武派了家臣参加了屈建的葬礼,表达朋友一场的情谊。

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传说
  世界和平了,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
  连续两年没有战争了,而且也没有战争的迹象。
  不仅和平了,世界人民还很友爱,互相帮助了。
  晋平公给天下诸侯发了一道通知,大抵说杞国人民需要帮助,希望大家出钱出力出人去帮他们修建都城。
  没办法,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遵照执行,离杞国最近的鲁国、齐国和宋国出力最多。
  为什么晋国对杞国这么关怀?说起来,就要说到儿子好还是女儿好了。
  当初晋悼公登基不久,杞国国君杞桓公到鲁国访问,跟鲁成公谈起晋悼公。鲁成公对晋悼公赞不绝口,说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帅气十足、有气魄等等等等,把晋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语气表情都很真诚。杞桓公一听,当时就有想法了。什么想法?
  杞桓公有个女儿,恰好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杞桓公决定,趁别人没动手之前,赶快把宝贝女儿嫁给晋悼公,有了这个金龟婿,杞国还怕谁?
  于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晋国向晋悼公提出通婚的请求。晋悼公还是个小孩,听杞桓公的人把个女儿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就同意了。
  就这样,杞桓公的女儿成了晋悼公的夫人,晋悼公对夫人也是百般宠爱,后来,就生了晋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晋悼公夫人就对晋平公说:“儿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家的城墙都垮了,让大伙去给帮忙修修吧。”
  就这样,晋平公下令天下诸侯给杞国修城墙去了。
  儿子好还是女儿好?儿媳妇好还是女婿好?
  
  ——杞人:天生忧愁
  城修好了,鲁国的功劳最大,于是,晋平公派司马女齐前往鲁国表示感谢。同时,还转达一项命令:把过去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杞国。
  女齐来到了鲁国,首先表达晋平公和太后对鲁国的感谢,鲁襄公还哼哼唧唧假装客气了一番。但是随后,正题来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请你们把当年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他们。”女齐吭吭哧哧说了出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什么?”鲁襄公当时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好嘛,不错,世界和平了,我们帮杞国修城,出钱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把田地还给他们,合着世界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个啊。
  女齐叹了一口气,算是表达自己的同情。
  “太过分了吧?晋国是盟主啊,不关心王室的兴衰,不关心同姓的兄弟国家,却要兄弟国家牺牲利益去帮助异姓小国,今后还怎么当盟主啊?谁还愿意跟你们混啊?”鲁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来。
  女齐对鲁襄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也觉得晋平公这样的做法太没道理。
  “主公,算了,其实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各个国家都有意见。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太后一定要这样,大家不敢违抗啊。”女齐帮着鲁襄公说。
  尽管很愤怒,鲁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擦掉一切陪你睡”,还感慨呢:“咱们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鲁国把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了杞国,不过,只还了一半,另一半是“历史遗留问题”。
  女齐睁只眼闭只眼,稀里糊涂在协议执行书上签了名,回晋国去了。
  
  女齐前脚回到晋国,后脚杞国的使者就到了,说是鲁国只还了一半,另一半说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还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总之,不肯还。
  晋悼公夫人一听,很生气,当时就对儿子说了:“女齐这人不行,办个事也办不好,鲁国的田地只还了一半他就回来了。要是你爹活着的话,一定不高兴。”
  晋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觉得这么做很过分,所以哼哼唧唧没说什么,私下里,让人把老娘的话转告给了女齐,意思是说这事我帮你扛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