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熙皇帝擒拿鳌拜的地点选择
地点选择在武英殿——不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说的慈宁宫。
既然地点不是慈宁宫,当然借口也不可能是康熙皇帝撒出谎言,说是孝庄太皇太后有病。
因为只有武英殿才可以有小孩子们跟康熙皇帝等人练武。
这是第一,地点的选择。
2.康熙皇帝设计让鳌拜放下武器
当时设计的借口是康熙皇帝在武英殿召见鳌拜。也就是说,康熙皇帝要跟鳌拜商议一些事情。但是,在平时,鳌拜每天都是带刀上朝的。
所以,这一天,鳌拜带刀上朝的时候,索额图站在门口说了:皇上大了,您是不是把刀放下,老吓唬住皇上。
当时的鳌拜可是丝毫没有在意,他就说了:算了,算了,我还是把刀交给你吧。
就这样,鳌拜的手中就没了武器!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鳌拜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角色,他即使不带武器,也还是很厉害的一个角色,还是一个不能轻易被别人擒拿下的角色!
这,可怎么办呢?
3.鳌拜的坐椅是个瘸腿椅子
当时为了避免在擒拿鳌拜的过程中出差错,孝庄太皇太后、康熙皇帝、索额图他们就给鳌拜预备了一把特制的椅子——椅子还是四条腿,但是其中这一条腿是被锯折了之后,又轻轻的给拼接上了。
你看,如果你是康熙皇帝坐在一边,我是鳌拜坐在另外一边,肯定我身体的重心要偏向你康熙皇帝的这边,按照我们数学、物理学的原理来讲,有个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这一条被锯折了的腿是不吃劲的。
所以鳌拜这一坐下之后,他肯定是身体偏向着康熙皇帝说话的,这样他就暂时不会马上发现他坐的椅子的腿中有一条是被锯折了的——他的安全暂时是没有问题的。
4.鳌拜的坐椅后面有个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
按照惯例来说,鳌拜的坐椅后面应该有一个侍卫的。
这里我们话说鳌拜这一坐下之后,在他和康熙皇帝说话的过程中,鳌拜的坐椅后面的确有一个侍卫——不过,这次的这个内廷侍卫不同于往常,这次的这个内廷侍卫可是已经训练好了的、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
5.给鳌拜端茶倒水的人也是个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
然后,按照惯例来说,在鳌拜和康熙皇帝说话的过程中,应该有个太监给鳌拜端茶倒水。
这里我们话说鳌拜这一坐下之后,在鳌拜和康熙皇帝说话的过程中,的确出来了一个人——不过这个人他不是太监,而与鳌拜的坐椅后面的那个人的身份是一样的——是个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9。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之谜(3)
6.鳌拜的茶碗是被沸腾的开水煮了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给鳌拜端茶倒水的“布库少年”,他给鳌拜端茶倒水的这个茶碗,是已经在滚开的开水了煮了一个小时了。而“布库少年”手中端的茶碗的茶托——这个茶托却是凉的!
三、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过程欣赏
1.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过程
这样,我们再来完整的叙述一便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经过:
康熙皇帝借口要跟鳌拜商议一些事情,而在武英殿召见鳌拜;鳌拜带刀上朝的时候,索额图让鳌拜把刀交给索额图,鳌拜丝毫没有在意而把刀交给了索额图;进门之后,鳌拜坐在了一个有一条被锯折了腿的椅子上面;鳌拜这一坐下之后,在他和康熙皇帝说话的过程中,鳌拜的坐椅后面安排了一个已经训练好了的、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这个时候,在鳌拜和康熙皇帝说话的过程中,又出来了一个假的太监——又一个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给鳌拜端茶倒水。
鳌拜一接这个茶碗,发现这个茶碗是被沸腾的开水煮了的之后,“啪”的一下子,这个杯子非常烫手,鳌拜就把这个茶碗摔掉地上了!
然后,这个鳌拜他肯定得捡拾这个茶碗,鳌拜在俯下身去捡拾这个地上的这个茶碗的过程中,他的身子偏向了另外一边——这个被被锯折了腿的这一边,结果, “啪”的一下子,鳌拜一不小心倒身向地。
这个鳌拜这一倒,这边送杯子的和他背后站着的这两位非常厉害的“布库少年”,同时扑向已经失去重心的鳌拜的身体,他们的口中还同时喊着:鳌中堂栽了!赶紧抢救!
结果,却是又上来十几个小孩!
这个时候的鳌拜,本来以为这十几个小孩是来为救他的!
这个时候的鳌拜没有想到,这十几个小孩一上来,一下子就把鳌拜给摁那儿了!
然后康熙皇帝宣布鳌拜30大罪状。
2.鳌拜的获罪和被平反
本来康熙皇帝宣布鳌拜是死罪,但是康熙皇帝念在鳌拜立功不少的份上,宣布将鳌拜终身监禁。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事情说的是有一篇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媒体报道中称,前些年,大连那个地方有一个姓金的人家,他们自称是鳌拜的后代。根据他们的家谱当中记载,说鳌拜是当年是终身监禁,只有一个人跑出来,是鳌拜的一个孙子,他跑出来以后再那个地方落脚了,到后来六代以后他们家就改姓金了。
在实际中,应该不是这样!因为,鳌拜在被监禁之后没有没几个月,他就死了。鳌拜死了以后,在康熙4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就已经让鳌拜的后代们重新出山,该工作工作,但是没有给鳌拜平反。
紧接着,雍正皇帝继位以后,马上就给鳌拜的全家平反。让鳌拜的后代继承鳌拜的爵位,一等功。紧接着,后来,雍正皇帝又觉得,这样对鳌拜还是不公平,又加封鳌拜为超武公。“超武公”这个字在所有加“超”的“公爵”当中,是最高的位置。在“超武公”的上面就是“王”,而按照雍正皇帝以后的规定,只有和皇帝有血亲的人才可以被加封为“王”。也就是说,鳌拜的“超武公”已经是顶风,登峰造极了。
也就是说,对于鳌拜的处置,康熙皇帝及其子孙也觉得后悔了。后来,康熙皇帝及其子孙也采用了比较宽容、甚至是追加封赏这么样一个方法来表达自己歉意之情——对于处理鳌拜的处置方法及给鳌拜后代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歉意——并给予了充分的补偿!
四、铁丐吴六一其人其事
1.铁丐吴六一的三个场景
在这里,我们要插这么一个人物,在智擒鳌拜这场戏当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那位人称叫铁丐的,官职为九门提督的吴六一!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可以说,吴六一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决定着这一次的行动——这一次秘密行动的成败。我们来看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对于他的作用的介绍。
9。康熙皇帝智擒鳌拜之谜(4)
第一个场景:
“我这里也有一份皇上的密旨!”
“朕特旨,吴六一所领北京九门提督一职。无朕亲笔手谕,概不奉诏!钦此!”
“将他们统统拿下!”
第二个场景:
“这些年来,你们每年都拿鳌拜几万两银子,以为我不知道吗?你们早已不是我铁丐的兄弟了!成了鳌拜的走卒!跟着他篡权乱政!看在你我多年出生入死的份上,我将禀报皇上,说你们是剿灭鳌拜时战死的!给你们留点名声和脸面,让你们亲人得到些朝廷抚恤!说实话,这不像我铁丐的为人!押下去吧!”
“走!”
“走!”
“哎!吴大人!”
第三个场景:
“听着!京城安危就在咱们这几个人手里!早朝以后,封锁内外城门!无论进出者执何人手令,都不准越城池一步!”
“嗻!”
那么,在真实历史当中,是否有吴六一这个人呢?
2.《鹿鼎记》、《聊斋志异》和铁丐吴六一的原型
吴六一这个人我没听说过,我倒知道有个叫吴六奇的。
吴六奇这个人要说起来可能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了。凡是看过金庸的小说《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鹿鼎记》里面有一个吴六奇,好象还特别孔武有力,当时是大将军,在里面有一段佳话:
有一个大儒士叫查伊璜,也叫查继佐。吴六奇与查伊璜,他们两个人有一段交往的故事,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还有一本比金庸的小说《鹿鼎记》还要早的书——《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里面,也有关于这个吴六奇的记载。
而且,实际上,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关于吴六奇与查伊璜两个人交往的故事,就是取材《聊斋志异》当中的一段故事。
金庸为什么把《聊斋》的这一段故事移植到《鹿鼎记》当中呢?是因为金庸先生姓查!金庸本人的原名就叫查良镛。
莫不成这位查伊璜和查良镛,他们两位,一个是祖宗,一个是后代?
您还别说,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关于吴六奇与查伊璜两个人交往的故事也好,《聊斋志异》中关于吴六奇与查伊璜两个人交往的故事也好,他们所写的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翁查伊璜先生,就是说的是金庸先生祖先的故事。
也就是说,历史记载中,还真有一个吴六奇的人,不过这个人他不叫吴六一而已!
3.从和尚庙里出来的吴六奇
也就是说,吴六奇确有其人!
在吴六奇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个人他生活在明清之际——所以正好是动荡时期。后来他一看,我也无以为生,我怎么办呢?我就出家当的和尚吧!
但是,这个时候的和尚庙也不好过——人家和尚庙也不收他。还跟他说:我们这儿还没法过呢?你走吧。
吴六奇说:我也没处去,你这里是和尚庙,你总得收我。
和尚对他说:你也甭剃度了,你就跟我当一个烧火的人得了。
然后人家白天老和尚训练小和尚练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他偷着看。
有一天,老和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