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当作侵入中国的一个跳板,它要和其他那些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坐在一起瓜分中国。
慈禧在期待六十大寿的同时,捎带着〃操心〃了下朝鲜问题,她以为,这次还能像当初对待入台日军那样,破财消灾。她给大臣们发出的指示是〃朝鲜事求速结〃。
◇欢◇迎访◇问◇。◇
第8节: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1)
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
慈禧的〃朝鲜事求速结〃,不是指速战速决,而是指快点把日本人打发好,用直白点的话说就是赶紧搞定那些日本人。也许,在她看来,对付像日本那样的弹丸小国,没必要花那么多心思。可李鸿章等人很快明白,要想速结朝鲜之事,是不可能的。
李鸿章一面催促光绪准备军费,一面调兵遣将,制定作战方案。他打算从平壤进军,遏制日本的锐气,还采用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意见,在威海增设挡雷链、木桩等战争工事,防止日本的鱼雷偷袭。
可日本人的动作比预料的还要快。
日本人才不会理会慈禧的生日,没等清军完成应战准备,日本就在1894年7月25日早晨对清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动用三艘军舰,攻打中国驻朝鲜牙山湾的军舰。中国的〃济远〃号和〃广乙〃舰,都遭受重创。日军还掳走了一艘装满弹药的中国运输舰,另一艘中国运输舰见情形不对,遂挂上了英国的米字旗,结果被日军识破,被火炮击沉,舰上数百名清军全部遇难。而在牙山待命的叶志超部队则遇到4000多日军的猛烈攻击,叶志超抗敌不成,领兵撤退,一路逃到了平壤。
日军凶狠顽强,势不可挡。清军退败的战况接连传到紫禁城,为喜庆的紫禁城蒙上了浓厚的阴影。而就在这样的紧急关头,紫禁城也没有放松对慈禧寿典的筹备工作。但令人欣慰的是,朝中主战的大臣多了起来。礼部右侍郎志锐催促光绪制定出作战计划,侍读学士文廷式要光绪御驾亲征。还有很多地方官员上书朝廷说已完成备战,愿意率军奔赴朝鲜战场。光绪见后大喜,遂向慈禧提出对日宣战。面对朝廷中日益高涨的主战之声,慈禧也只得顺应大家的意思,在1894年8月1日下旨宣布对日开战。
中日两方横兵朝鲜。1894年8月9 日,李鸿章的各路部队都集结到朝鲜平壤和叶志超的部队实现了汇合。这些清兵都接受过西方的军事训练,装备着当时的先进武器,他们同仇敌忾,誓死抗日。
一开始,李鸿章采取了〃守为上〃的策略,当他得知日军已经在朝鲜元山实现登陆后,便意识到一味地〃守〃并非是个好办法。他要叶志超速击日军,以挫日军锐气,但一向以善识人才著称的李鸿章这次却看走了眼。牙山的战败让叶志超患上了〃恐日症〃,对待日军,叶志超是能躲即躲,他贪生怕死,错失战机,在军中威望扫地,他没能挫日本的锐气,反倒挫了清军的士气。在叶志超的带领下,清军一败再败。
手握大清实权的慈禧对兵家之事一窍不通,手握日本大权的明治天皇却很有几番军事头脑。慈禧密切关注着她的六十大寿,明治天皇则时刻紧张着朝鲜局势。为了方便指挥,明治天皇将进攻朝鲜的两个师团整编成一路军队,要山县有朋亲自执掌。1894年9月12日,1万多日军使尽全力攻打平壤。清军抵挡不住,退入平壤城内,战斗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国小力弱,持久战对其大为不利,很快就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眼看形势渐渐向有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叶志超却精神崩溃了,他不顾将士们的反对,亲笔写了封投降书交给日方,还在城门口高悬白旗。叶志超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在告诉日本,清军坚持不了多久了,这让日军咬紧牙关背水一战。对平壤城发动猛攻,叶志超见此,惊慌失措,他留下将士们死守平壤,自己则领一小队兵马趁夜逃跑,一路上,他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一个懦弱愚蠢的将领足以葬送整个军队。叶志超败了,平壤被攻陷,清军直退到九连城,战战兢兢地观望战事。叶志超没勇气和日军正面交锋,更没胆量承担战败责任,他在给光绪的奏折里夸大日本兵力,说日本派出3、4万人攻打平壤,还将战败原因归结到敌众我寡上,暗示自己作战英勇。光绪不明就里,相信了叶志超,慈禧也为叶志超打动。直到后来有官员上书揭发了叶志超,光绪这才明白平壤战事的真实面貌。但叶志超的谎话也让远在朝鲜的清军小小受益了一下,慈禧在听信叶志超的谎言后,曾拨出三万两白银充作军饷。
失掉平壤对清军大为不利,平壤背后不远就是鸭绿江,北洋舰队就停在鸭绿江的江口。
日本陆军一拿下平壤,日本海军就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1894年9月17日中午,北洋舰队的将士们正准备吃午餐,〃定远〃号的船员远远地就看到十多艘日军军舰。负责统帅北洋舰队的丁汝昌闻讯大惊,忙要将士们准备迎战。
◇欢◇迎访◇问◇BOOK。◇
第9节: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2)
中日黄海海战开始了。
北洋舰队十分英勇,其战舰排成犄角的队形,宛若一把尖刀直插日军,迅速破坏了日军的阵形。但是,此时此刻,北洋舰队装备不足,武器老化的弊端暴露无遗。日本军舰行动迅捷,很快便突破北洋舰队的包围圈。北洋舰队对日舰一通枪攻炮打,但它又发现,日舰的火力比自己强得多。每一艘日本战舰都配备着20门速射炮,这些大炮射程远,威力大,一举击沉了清军的〃超勇〃舰。老旧严重的〃经远〃舰则陷入了日舰的包围圈中,打不得打,逃不得逃,也葬身江底。〃致远〃舰被击成重伤,眼看就要步〃超勇〃、〃经远〃的后尘,〃致远〃管带邓世昌见此,便决意和日舰同归于尽,〃致远〃舰开足马力向敌舰撞去,拼死一搏,不料未等撞到敌舰,就被炮弹击沉。
邓世昌落入水中,拒绝被救,自沉于波涛。
丁汝昌看着这等惨烈情景,情难自抑,他瞄准了日军的旗舰〃松岛〃号,要〃定远〃号和〃镇远〃号一同向〃松岛〃号冲去。〃定远〃和〃镇远〃的吨位比〃松岛〃高出差不多一半,它们齐齐向〃松岛〃压来,〃松岛〃顿时大乱阵脚,忙不迭地向这两艘中国巨舰发射炮弹。〃定远〃和〃镇远〃在枪林弹雨下各中炮弹700多发,依旧没有退缩的意思,向〃松岛〃发射了3颗威力巨大的炮榴弹,直击〃松岛〃要害。〃松岛〃登时陷入瘫痪,〃定远〃和〃镇远〃又打瘫了两艘日本战舰。
不幸的是,北洋舰队的〃扬威〃、〃济远〃、〃广甲〃被八艘日本战舰包围起来。在这三艘战舰的清兵绝望地发现,他们至少有一半的炮弹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是打不出的哑炮,要不就是指哪里偏不打哪里的臭炮。而就算加上这些哑炮、臭炮,这三艘清舰的炮弹也严重不足。没过多久,这外表看来颇为慑人的清舰,就只剩下落荒而逃地份儿,可偏偏逃又逃不快。〃扬威〃在逃跑途中搁浅,舰上官兵悲愤交加。到了傍晚时分,偌大的北洋舰队只剩下4艘战舰还能勉强攻敌。丁汝昌本事再大也变不出来炮弹,北洋舰队的炮弹都打光了,只能硬挺着日本舰队的攻击。
黄海大战以日军的胜利告终,尽管为击溃北洋舰队,日军也付出惨重代价,其军舰的弹药同样打光了。战事结束时,已经丧失作战能力的〃松岛〃号在一班破败的军舰的护卫下,踉跄地返回日本。
海陆两地的胜利,让日本士气大振。在发兵朝鲜前,日本国内也不是没有反对之声,很多日本人还对1871年造访日本的北洋舰队记忆犹新,并不认为日本有实力击溃雄赳赳的北洋舰队。但这次日本人却眼睁睁地看到,那号称亚洲最强的中国海军如何在日本海军的大炮下,被动不堪。要知道1894年日本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形势并不很好。
。←虹←桥书←吧←
第10节: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3)
清政府得知黄海战役失利一事自然不快,但这种不快还没有强大到影响慈禧举办六十大寿。
朝鲜战事还在继续,日军稍作休整就又开始向清兵进攻,其规模庞大的第一军跨过鸭绿江,一路所向披靡,在1894年10月31日拿下安东,即今天的辽宁丹东。日军司令山县有朋竟然激动得哭了。他向明治天皇请战,希望可以乘胜追击,直取直隶。
当时,北京城也在直隶的范围中。
明治天皇并不认为日本已经强大到可以一举拿下北京的地步,日本若开进北京,难免引起其他西方国家的警觉,让它们将日本当作自己在华利益的挑战者。况且,日本国力有限,贸然将战线拉长无异于拿身家性命做赌。于是,明治天皇叮嘱山县有朋,绝对不能攻打山海关,尽管议会方面已经同意增加军费,但日本尚没能力在中国本土拉开战事。明治天皇认为,目前最聪明的选择,就是赶紧和清政府订立和约,最大可能地敲清政府一笔银子。
日本早就摸透了此时的清政府已非刚入关那时的满清帝国,特别是那个慈禧老太,她怕打仗,而且厌打仗。山县有朋听从了明治天皇的命令,日本方面则将接下来的进攻要点定位中国的辽东半岛。它们要巩固胜利果实,要在中国站住脚,要给清政府造成心理压力。
2万多名日本大兵开始向辽东半岛进发。听到这个消息,光绪皇帝愁眉不展,他要李鸿章、丁汝昌在海上阻截日军。但北洋舰队却已无力投身战斗,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在此后的十余天里,北洋舰队都躲在旅顺港内没有动静。日军大摇大摆地地抵达盛京,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金州,又意气风发地占领了大连湾。
日军夺取大连湾的那天刚好是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