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阳实现了连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了农业布局,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阳县委、县政府把烤烟生产列入兴县富民的重要议事日程,从此开阳烤烟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开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发展烤烟生产的大好时机,采取种种措施提高烤烟质量,才奠定了开阳烤烟生产在全省的重要地位。2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当时及后来的县委、县政府是颇具高瞻远瞩才能的,做了一件功在当今,惠及子孙后代的了不起的大事。

  从1979年到1997年的19年里,全县每年的平均农业人口为328023人;他们平均每年生产烤烟担,是1978年前平均年产量(担)的倍,是建国以来平均年产量(担)的倍,在1979年产烟123041担的较高基数上,平均每年以的比例递增;他们创造的年平均产值为万元,是1978年前年平均产值(万元)的倍,是建国以来年平均产值(万元)的倍,在1979年产值万元的基数上,平均每年递增;他们创造的年平均均价为每担元,是1978年前年平均均价(元)的倍,是建国以来年平均均价(元)的倍,在1979年均价每担元的基础上平均每年递增;他们的年平均人均收入为元,是1978年前年平均人均收入(元)的倍;是建国以来年平均人均收入(元)的倍,在1979年人均收入元的基础上,平均每年递增;他们创造的年平均税收为万元,是1978年前年平均税收(万元)的倍;是建国以来年平均税收(万元)的倍,在1979年税收294万元的基数上平均每年以的比例递增。

  开阳烤烟产量、质量的高速增长,使开阳迅速成为全省闻名的富裕县。到1997年时,全县农业人口已达358131人,烤烟产量为353473担,几乎达到每个农业人口1担烟,创开阳种烟史的最高水平;实现产值万元,创第二个高效益年(最高效益是1996年,为万元);农业人口人均种烟收入为元,也是第二个高收入年(最高收入年是1996年,为元),均价达到元(1996年为元),税收实现2572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51998-2002年,国家实施计划种植、合同收购的年代。这段时期国家给开阳下达的烤烟计划指标先是万担,后是16万担。这个指标对开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开阳烟农每年都要超种烟,开阳不收的烟叶就外流了。根据曾祖荫的调查,得出了这个年代开阳烤烟的真实生产情况:在这五年中,开阳平均农业人口为人,平均每年递增;平均每年产烟叶19526担,平均每年递增;烟叶平均年产值为万元,平均每年递增;烟叶平均均价为元/担,平均每年递增;农业人口人均年种烟收入为元,每年平均递增;平均每年创税万元,平均每年递增。以上的数据说明,除了烟叶均价是上升的外,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都大幅度下降了,这从侧面说明了烤烟生产对开阳是多么重要!

  毫无疑问,以上数字所展示的成绩是伟大的,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充分说明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必将以更加繁荣富强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

  伴随着开阳烤烟生产的发展壮大,尤其是烟叶质量的迅速提高,开阳的知名度也相应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开阳跨入全国烤烟先进县行业,当年12月,在全省烤烟生产会上,开阳被评为省的优质高产县,且烟叶质量名列全省第一,以后直到1982年,连续四年保持烟叶质量全省第一;1979年开阳成为全省13个基地县之一;1982年又成为全省31个重点产烟县之一;1987年贵州农学院对开阳烟叶进行化验,认为开阳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好,达到优质烟叶特征;同年在贵州遵义,开阳烟叶受到世界著名烟草专家、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署顾问左天觉博士和中国郑州烟科所所长朱尊权高级工程师的赞扬;同年9月,开阳烟叶参加了北京国际博览会,受到中外专家的赞扬;1987年12月,开阳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单位;1988年开阳再度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先进县;1989年和1992年开阳两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县;开阳多次被安顺地区行政公署评为烤烟生产先进县;1997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特邀美联社记者来开阳参观、考察烤烟生产和收购工作。

  二科学技术推动着开阳烟叶质量稳步提高

  烤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烟叶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靠科学技术,这一基本结论是开阳近六十年种烟实践,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种烟实践做出的。

  漫长的种烟历史,无休止的科学试验及普及推广,形成了开阳自成体系的科学种烟理论。那就是:要生产出产、质皆优的烟叶,因地制宜、调整布局是基础;选用良种、假植壮苗为先导;适期播栽、单垄精植、经纬成行、空间营养、协调一致、控制株数、适当留叶是前提;施足氮肥、增施磷钾、农肥化肥、经济配用、分层施放、定量到株是核心;加强管理、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增质为保证;成熟采收、优化烤房、科学烘烤是关键。

  这一理论在大田实施工程中体现为科学的系统程序:良种良法配套、狠抓育苗假植、主攻大田移栽,精心田间管理,功成采收烘烤。苗、栽、管、烤环环紧扣,良法操作,贯彻始终,不违农时地将科学技术措施落实到烟田与烤房。

  以产优质烟而富饶,而闻名的开阳县,正是在坚持自己的科学种烟理论和不断完善大田施工程序中走出来的。然而,这些理论和程序的形成,却有一个漫长的实践和不断学习、引进的过程,它们本身就是历代科学种烟理论及实践与开阳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烤烟良种的变迁。开阳早在1943年就从瓮安县引进了美国品种“佛光”和“特字400号”,这两个品种在开阳种植了近30年,到1970年才引进了“红花大金元”,为了适应当时烟厂原料紧缺的需要,1974年又引进了多叶品种“春雷”系列。原料紧缺矛盾解决之后,烟叶品质的优良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1980年又引进了美国品种“G-28”,1983年又引进了“G-140”。经多年实践,开阳认定,要发展烤烟生产,必须采用良种,到1986年全县以“红花金元”和“G-140”为当家品种,淘汰了“春雷”系列多叶品种,并严禁种多叶品种,并试种“Nc-82”和“k326”等优良品种。直到今天,“Nc-82”和“k326”仍是开阳的当家品种。近年来开阳积极进行品种试验,并对“云烟85”、“k346”等品种进行中试,以期解决“Nc-82”、“k326”种植多年、品种退化和病虫害加重的矛盾。

  2育苗和假植的历程。“秧好一半谷,苗好一半收”,这就是开阳人的培育壮苗观,可见其重视程度之高。1970年前,开阳烤烟是露天裸种育苗,1971年县烟叶站派潘国华同志请来河南技术员2名,在城关进行塑料薄膜育苗,经过6年推广,于1977年实现全县育苗塑料薄膜化。

  塑料薄膜育苗在开阳的试验成功并普遍推广,使开阳烟叶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使烟叶产量也大幅度提高,这就是1969年-1978年这个灾难深重的“文革”时期开阳烟叶产量和质量得以较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这10年的年平均产量是上一个10年年平均产量的2倍;产值是上一个10年的倍;均价是上一个10年的倍;国家税收是上一个10年的5倍。塑料薄膜育苗的成功,大幅度缩短了育苗期,使原先裸种露天育苗的苗龄130天-150天,变成塑料薄膜育苗的70天-90天,变原先的“小满”至“夏至”栽烟为现在的“立夏”至“小满”栽烟,使商品质量好的“伏烟”比例大幅度增加,商品质量差的“秋烟”、“青烟”比例大幅度减少。这就是塑料薄膜育苗大幅度提高烟叶质量的根本原因。

  塑料薄膜育苗是科学种烟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是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光辉典范。

  在1987年前,开阳都是实施的“母床”烟苗直栽大田,烟农谓之“栽滑烟”,1987年开阳实施“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示范课题后,开始推广“营养块”假植育苗技术,到1990年时已普及全县,1990年开阳人自己发明了“开烟一号制钵器”假植育苗,这项技术已在开阳大部分烟区得以推广。“营养块”育苗和“开烟一号制钵器”假植育苗解决了培育壮苗问题和从根本上解决了适时移栽问题。就培育壮苗论,“开烟一号制钵器”比“营养块”育苗好得多,也比其它各种形式的假植育苗优越,这一结论是专家试验和广大烟农实践经验做出的。

  1996年,开阳首次从毕节引进包衣种育苗,当年试种8000亩,1996年从南京引进包衣技术,自己生产包衣种31000包(合3100公斤),供1997年生产用。1997年开阳包衣种面积达31000亩,占种烟面积的;1997年又从南京引进烘干机,为开阳和清镇市、修文县、熄烽县生产包衣种193954包(合公斤),供1998年生产用,1998年开阳烤烟育苗全部实现包衣种化,播种面积达60000亩。

  塑料薄膜育苗、“营养块”和“开烟一号制钵器”假植育苗、包衣种育苗是开阳烤烟育苗史上三个转折点和里程碑,它们都在各个历史时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烟叶质量和产量,都把开阳科学种烟水平推向一个新阶段。

  2001年开阳引进了漂浮育苗,这是当今国内外最先进的育苗方式。但在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