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主脉变白发亮,质地变脆,易从烟株上摘下,断面整齐,叶尖下垂,叶与茎角度增大;
C茸毛脱落,叶面光滑,粘性减退,顶叶树脂分泌多。
(三) 烟叶科学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采,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以绿色稍有消退(绿多黄少)为度;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成熟时要明显落黄,青黄各半;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成熟时以黄为主,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顶部4-6片叶宜全成熟后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次采收。国际型烟叶要求中部叶片明显呈黄色才视为成熟,上部6-8片叶成熟时黄色要更为突出,只有少部份微泛青色。根据以上科学采收原则,进一步明确如下采收规程。
A打顶后清除底脚叶,移栽后60天开始采收下二棚叶,每次采收2-3片,间隔6-7天采收第二次。下部叶采完后停烤10天左右,等中部叶充分成熟后继续采烤,中部叶炕次之间仍间隔6-7天,中部叶采烤结束后,停烤10-15天,然后采烤上部叶。
B上部叶最后4-6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收。下端的2-3片叶与上端的2-3片叶分别堆放,分别挂杆,下端的2-3片叶挂在上棚,上端的2-3片叶挂在下棚。
C真正营养均衡、发育良好的烟田,烟叶成熟比较集中,每次每株采烤叶数都要在3片和3片以上,完全可以5-6次将烟叶采烤完,这是烟叶生产发展和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趋势。
二增加烤房容量、落实科学烘烤
要实现科学烘烤,首先要有先进科学的烤房,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我县的“立式炉灶-气流下降式烤房”(L-QX烤房,下同)是当代中国比较先进的烤房之一,其效益可增加,不用L-QX烤房烘烤,谈不上科学烘烤,L-QX烤房是开阳烟叶的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科学烘烤,至关重要的是烤房容量要适宜,然后才是烤房性能要好,即设备齐全、升温灵敏、排湿畅通、保温保湿、平面和垂直温差都要小。
实施以平衡施肥为核心的科学种烟之后,烟叶成熟期更会集中,每次采烟会3片以上,全季烟有可能5-6次就烤完,再加上上部4-6片叶一次成熟采收,烤房容量不足的矛盾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据估计,我国因烤房不足造成的损失有20%左右。所以现在烤房标准化建设的标准是:首先是烤房容量要足并适当增大,其次是性能要优。
烤房容量(装烟量)确定的基本根据是:每次采收烟叶的总数量,即按照实际种烟面积,每亩株数和每次采收的叶片数:
1亩烟每次采收的叶片数:1200株/亩×3-4片/次=3600-4800片;
1亩烟田每次采收的杆数:3600-4800片÷120片/杆=30-40杆;
按照通常装烟密度:杆距保持在22-25cm,面积270cm(尺)×370cm(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90-100杆,适于种烟-3亩;
5棚,110-120杆,适于种烟3-亩。
面积300cm(10尺)×400cm(12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100-120杆,适于种烟-4亩;
5棚:130-150杆,适于种烟-5亩。
只有按上述标准栽烟、采烟、按上述标准修建烤房,才有可能烤出优质烟来。
三合理编杆、装烟
将分散的烟叶以束为单位绑在烟杆上称为编杆。编杆在鲜烟叶分类的基础上选叶配杆。做到同杆同质。这样才能实现整杆烟叶变化一致,出炕时烟叶质量一致,分级时达到整杆烟叶基本一个级。不仅省工省事,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通常米长的标准杆,其适宜的编烟量为100-120片,最多不宜超过150片,尽量做到采烟、编杆、装炕一天完成。
烟叶装炕时强调装杆均匀,务使烟层密度一致,通风均匀。宜将成熟度较高,相对需要“高温、低湿、快烤”的烟叶装在烤房的顶棚;将成熟度较次,相对需要“低温、高湿、慢烤”的烟叶装在底棚;成熟度中等的烟叶装在中间。
一间烤房的装烟量主要由杆距确定。一般情况下,杆距以20cm为宜,最少不能少于16cm,有时可以扩大到25cm。国外要求每杆烟只编120片,杆距要求达到30cm,烤出的烟叶质量较好。
目前普遍存在长得好,烤不好,原烟颜色不鲜,下低等烟多,很大程度上是编烟密,杆距小,装烟挤造成的。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装炕的杆距以各棚相等,上下棚交错装挂为好,这样才能通风均匀,且加强热气流与烟叶之间的湿热交换,避免了上下棚烟挂在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形成上下贯通的气流通道,减少气流与烟叶的接触造成通风不均匀。
在L-QX烤房内,过去上稀下密的装炕法,导致炕内垂直差异增大,顶棚与底棚烟叶烤后更不一致:底棚本来湿度高、温度低,如果再装密一些,必然湿度更高,温度更低,难于脱水定色;而顶棚则相反,湿度更低,温度更高容易烤出青烟和烤红烟。
四L-QX烤房烘烤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多数烤房已改造成L-QX烤房,这种烤房的结构与当前大面积使用的气流上升式(QS,下同)烤房差异很大,其理论基础和运作机理有质的区别,现将L-QX烤房烘烤技术作如下说明。
应特别指出的是:L-QX烤房烘烤技术当然遵从于我国的三段式烘烤理论,而且更有力地证明了三段式理论是正确的。
仍将干湿温度计挂在L-QX烤房的第二棚(由下往上数)。
(一) L-QX烤房烘烤模式
三段式烘烤工艺分别为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通常每个阶段又分为升温阶段和稳温阶段。
A变黄阶段:变黄阶段的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即在保持干球温度34-36℃条件下,主要靠调节湿球温度(通过干湿差调节炕内湿度)掌握烟叶的失水干燥程度;靠控制时间长短掌握烟叶变黄程度。
基本任务:一是促进烟叶叶内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前体物,打好烟叶内在质量的基础;二是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保持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基础。
在变黄升温阶段,烟叶装炕前要打开冷风洞和热风洞及排湿窗,装满炕后,关闭冷风洞和大部分热风洞,仅留炉膛中部两个对开的热风洞,三个排湿窗大部分关闭,各留5cm宽的缝。点火后以-1℃/h的升温速度将烤房内温度升到34-36℃,保持干湿差2℃左右。此阶段升温不宜过快,以防炕内上下棚之间温差过大使顶棚烟叶烤出青把;但升温也不宜太慢,以防烟叶失水不足,变黄过慢,消耗养分较多。通常在炕内外温差较小的天气,可用1℃/h的速度升温;在炕内外温差较大的地区和天气下,宜用℃/h的速度升温。
变黄稳温阶段是烟叶主要的变黄阶段,香气前体物质将大量形成,并达到转火要求的变黄与失水程度。此期要求干球温度稳定在34-36℃。维持干湿差2℃。温度高低主要靠烧火控制,干湿球差大小靠排湿窗、热风洞调节。
烟叶变化首先应使叶片适度变软,进而是支脉变软,到转火之前主脉1/3左右变软不易折断,叶片达到基本全黄。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应协调同步,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都不宜转火。若发现烟叶失水不足,可开大排湿窗和再打开1-2个热风洞,以降低湿球温度,以此降低炕内湿度,加速烟叶低温脱水,若发现烟叶变黄不足,可持续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要求的变黄程度;若发现烟叶脱水过多,变黄不足,应加强保湿,必要时向热风洞口或冷风洞口内适量加水补湿。
在稳温阶段应注意检查烟叶变化情况,若发现装烟过密造成上下气流不通,温差较大,或者上下棚烟叶之间的变黄失水差异过大,可适当开大排湿窗和增开热风洞,促使气流走顺,缩小垂直温湿度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发挥排湿窗和热风洞的排湿作用,尽量少用冷风洞;又要防止垂直差异过大,适当增开热风洞,甚至起用冷风洞。
B定色阶段:定色阶段的技术要求是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升高降低炕内湿度。
定色升温阶段是决定烟叶外观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烟叶要在升温过程中最终完全变黄;另一方面,回青、烤青、挂灰、蒸片、糟片等不良现象易于在此阶段出现,而且部分香气物质正在边升温边干燥过程中发生。所以必须精心操作,不能掉以轻心。
此阶段湿球温度依照鲜烟素质,稳定保持在36-38℃,不可过低过高,也不能忽低忽高。在烟叶勾尖卷边即小卷筒(44-46℃)以前,干球温度以平均℃/h左右的速度升高,之后以-1℃/h的速度升高到52℃。在升温过程中,湿球温度通常按时段来掌握:在干球温度36-40℃时,保持干湿差2-4℃,即湿球温度为34-36℃;在干球温度40-48℃时,保持湿球温度36-38℃;在干球温度48-52℃时,保持湿球温度37-38℃。湿球温度前低后高有利于烟叶烤黄、烤鲜、烤香,且比较安全,不易出现失误。
在干球温度40℃之前,应使叶片充分变黄,二级支脉也大部分变黄,一级支脉也开始变黄。在44℃以前,一级支脉大部分变黄,在46℃以前,一级支脉基本变黄,主脉大部分变黄。与此同时,烟叶的失水程度在40℃达到卷尖,叶边开始干燥卷缩(俗称勾尖卷边)。44℃达到主脉充分发软,不易折断,叶片开始因较多失水而卷缩(俗称软卷筒);48℃时达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