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年毛泽东-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上、上,这可是人生的第一大学!”毛泽东蓦然读到什么,双眸一亮。  柳午亭的声音仿佛从书中跃出:“青年人并非就有青春,老年人并非就没有青春。青春不在年岁,而在于体魄、在于精神、在于永无止息地奋斗!”  深中下怀!毛泽东击书称奇:“好一个‘青春’!”1916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  两只大划子,满载着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向警予、陶斯咏、杨开慧、朱华贞、陈昌、罗学瓒、张昆弟、周世钊、罗章龙、彭道良、萧三和新来的张国基、李思安等,在貌似平静,却风浪隐动的湘江里,乘浪###。  “同学们、同胞们!”陈昌高扬起一册《新青年》,让大家安静,“毛君泽东刚收到一册北京的《新青年》。”  毛泽东莞尔纠正道:“不是‘毛君泽东’,是杨君昌济先生刚收到的。”  “一个样。杨先生中有你,你中也有杨先生!”  满船开颜。  杨开慧听来备觉新鲜,笑着紧拽住向警予。  13岁的朱华贞糊涂了,悄声问道:“开慧姐,杨伯伯中怎么有毛先生?毛先生里怎么又会……”  蔡畅揽过可爱的华贞,一串畅笑,更叫华贞如堕五里雾中。  陈昌又一扬《新青年》,一派大家风范道:“听听李大钊先生怎么说的——‘青年之自觉,一在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说得何其尖锐哇!”  一道逆浪,将船激出一个趔趄。站在船口,正沉醉在李大钊的“青春”中的鼓动家倏然一颠,竟给“鼓动”进了江水里。  惊愣之后,卷起一片哄笑。  何叔衡连连伸竿拨拉,萧子升也从旁相助。  “你就是这么冲决‘网罗’的?”毛泽东一激,又引起一阵欢快的畅笑。  “冲决网罗,难免小有牺牲。”陈昌攀上划子,解嘲地笑着,正待重新开张,一个寒噤,迎天打出一个喷嚏。  “这个网罗还真不好‘冲决’哇。”萧子升也逗上乐。  “惟其如此,才显出‘冲决’的魅力。”陈昌又重振旗鼓地开讲道,“背黑暗而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天高云淡,一碧如洗。  一群白色海鸥,掠浪穿飞着,似在与风浪相搏击。  陈昌的奋切之声宛如随着海鸥在翱翔、在搏击: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海鸥栩栩展翅掠起,驰入青春之宇宙……  热烈的掌声与碧浪相吞吐,似在向无畏的海鸥们致以“青春”的礼赞!  被“青春”激发的青年学子们,完全醉入“青春”的魔力之中!  “李大钊的‘青春’,便是‘新的青年’——”陈昌又扬起《新青年》。  蔡和森脱口补上:“便是新的路!”  奔涌的热血,从掌声里激扬出来,洒溢开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民选“总统”(6)
“说得好。”毛泽东乘风鼓帆,“我们的‘青春’,甚至于生命,注定要交给‘新的路’。高材生,你说呢?”  萧子升虽然听出话中寓意——巧藏着友善批评,但也不能不为“青春”所撼动。他思忖在《新青年》中,少许才回应道:“当然。我们应该属于一个新的世纪!”  不能不说,北京的《新青年》、北大的李大钊,第一次切切实实地出现在湖南学子面前,第一次融入到他们嗷嗷待哺的心田里。此时的毛泽东自然也不会想到,他以后的工作,尤其是以后自己一生“主义”的抉择、人生道路的抉择,会和李大钊先生密切相关。  对于毛泽东、蔡和森他们来说,这是继信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甚而是孙中山先生之后的一次潜在的突破。当然,现在还只是朦胧的,无明确意识的。是一个“新”——新的人、新的路,把他们和李大钊们维系在一起。  风益大,浪益高,将划子打得七晃八摇。骤然间,又一排潮头,冲划子劈头压下。  何叔衡一腔真情,话中有话:“风浪来得好,划呀!”  “划——!”  风鼓浪,浪噬舟。轻舟晃荡着,喷射出“青春”的活力,破浪穿行。这天又有一节写生课。  讲台上搁着乒乓球、足球等静物,一个个同学煞费苦心地写生着。  “今天是周末考试,同学们要用心,画出自己最……”女先生还没有叮嘱完,毛泽东已将画稿交上:  “老师,好了。”  女先生不胜诧异:“才考,怎么你就画好了?!”她狐疑地接过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一条直线,托起半个圆圈。题词倒大有诗意:“半壁见海日”。  邻近的几个同学踮足翘首,一瞄,莫不掩嘴失笑。  女先生火了:“你这叫什么……”  “对不住,先生。”毛泽东依然礼貌地一鞠躬,返身自出。  女先生欲骂不能,直瞪着默然远去的这名怪学生。  也难怪毛泽东君,一则他实在不想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研究画画上;再则,他今天有重要约会。  等毛泽东赶到小吴门外的船山学社,翘首徘徊着的蔡和森与另一位陌生青年早就等急了。  “来了。”蔡和森两步迎上,“考得怎么样了?”  “‘半壁见海日’。快。”毛泽东故弄玄虚。  “你画得出‘半壁见海日’?”蔡和森不敢置信。  毛泽东自嘲了:“就可惜超不出三十分。”  蔡和森与走上前的陌生青年恍然大悟,相与欢笑。这位陌生青年长方脸,敞天庭,周正的五官上一双浓眉,潇洒之状自溢于行止。  “这位是邓中夏先生了?”未待蔡和森介绍,毛泽东已判断出来者。  双双鞠躬致意。  邓中夏邓中夏,原名隆渤,号仲。时年22。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同年9月12日慷慨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早就听和森说起你,有幸相识。”毛泽东情意拳拳。  “我也久闻润之兄大名了。”邓中夏细睹新友,流露出一腔友好。  “走走,快进去。”蔡和森催促着。  三人进到船山学社讲演场,一位四十开外的学者,正说得动情:“原财政司长杨德邻是被汤屠夫枪杀了,但今天若再反过来,又去枪杀六位牵连人,以此来作为祭奠,且不又重蹈覆辙?!”  叫好的、附和的,非议的、驱喝的,一哄而起。  毛泽东清眉一拧,顿失所望。  在堂堂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王船山的学社里,尽纠缠些个新、老军阀的陈年旧账,实在于目下的社会、国家无补。毛泽东、蔡和森与邓中夏所以敬重王船山,并非完全认可谭嗣同的评价:“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而是赞成船山先生政治上反对复古;生计上主张土地归耕者所有;治学上重怀疑,重自我,排除迷信,注意实证。  今天的所谓演讲、辩论,实在有悖于开办船山学社的初衷。他们本是来看看新的人,听听新的声音的。  对眼下摘桃子的军阀谭延,毛泽东、蔡和森与邓中夏没有兴趣。风水轮流转。  偏偏现在是上任新官谭延“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都督大人审览了呈文,一睃参谋,冷冷道:“杨德邻是我的臂膀,失臂之痛,今犹在心。这六个人……你定夺就是。”点到即止。  “是!”参谋会意,接过呈文。  “倘有风吹草动,我可拿你是问。”  “明白。”  参谋刚转过身,秘书又来催请:“都督,各界欢迎会还等着。”  “噢,就去。”谭延雍容地欠起身子。船山学社讲演场里,依旧是纷争迭起,莫衷一是。  毛泽东无意滞留,催促道:“走,走。”  出了大门,毛泽东仍余气未消:“今天是最糟糕的一次讲演,那还用争?”  “完全是形式主义。”蔡和森赞同着。  “毛先生对时局怎么看?”邓中夏继续着刚才在学社里的商讨。  “暂时的和平。”毛泽东立时便进入心底忧切的王国,“中国的军阀割据,历时已久,南北不和;单就北方来说,像曹锟、张作霖,都各有地盘,不会同心在民国的一统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民选“总统”(7)
邓中夏默默忖度着:“嗯。一旦有变,黎元洪的根基,不足以驾驭这些实力派军阀……我的选择,对了。”  “嗯?”毛泽东不知所指。  “明年毕业,他想投考北京大学。”蔡和森解释着。  “我想到这颗动荡的中国心脏去……”  毛泽东抓住新友的臂膀,使劲地一握道:“好!我们不能就局限在湖南,应该像种子一样撒播开去才是,那才会有视野、有希望。”第一师范特地选了个“良辰佳日”,恢复被动荡形势所迫而中断了的“人物互选”活动。  这是1917年6月6日。  学监方维夏在礼堂讲台上作出宣布,还特地强调:“请记住,去年的今天,短命的皇帝袁世凯去见了上帝。”  台下泛起一片讪笑。  “袁大总统见鬼去了,我们的‘大总统’应该问世了!”  “对对,我们自己的‘大总统’!”  赢得一片喝彩。  台上的先生们也忍俊不禁了。  “好,就选出你们自己的‘大总统’。”方维夏亦回以幽默。少顷,又肃然关照同学们:“不要忘了我们一师的传统,德、智、体三大类共十五项,务必事出有据,宁缺勿滥。”  礼堂外专门竖起的一道木壁上,便是选“大总统”的三类十五项基本原则——  德育:敦品(敦廉耻、尚气节、慎交游、屏外诱三类);自治(守秩序、重礼节、慎言笑之类);好学(不缺课、勤温习、好参考之类);克己(绝嗜欲、耐劳苦之类);俭朴(菲衣食、尚俭约之类);服务(重公益、勤服务之类)。  体育:胆识(冒险进取、警备非常之类)及卫生、体操、竞技等。  智育:才具(应变有方、办事精细之类);言语(长于演讲、论辩、应对之类)及文学、科学、美育等。  “唷,那么多?”一位显然是低年级的同学不觉望洋兴叹。他是第十三班的,长着一张敦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