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应了一声去了。
而胖子紧张地盯着夏衿和罗骞。生怕他们吃得不满意。
胖子姓陈,名叫陈望,正是于管家和董岩上次在省城买回来的厨子之一。他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夏衿在四个厨子中宣布了一系列竞争机制。其中有一条。就是客人点哪个厨子的菜,那个厨子就能得到一定提成,即是说。他的菜越受欢迎,收入就越高。客人吃得极满意。有打赏,他可以分得大半——还有小半给帮厨和跑堂;如果客人吃得不满意要投诉,那就要扣钱。
这种在现代用滥了的奖惩机制,在这古代却很新鲜。陈望这些人以前是在大户人家作奴仆的,菜做得再好,也只打赏个几十文钱。而且一个人的手艺毕竟有限,日子长了,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花样,主子也有吃腻的时候,这种赏渐渐就没了。
而现在不但可以学习新菜式,还能以自己的手艺面对顾客,每日都还有新顾客。他们吃得好不好,是对自己手艺最好的评判。更何况,还有竞争者呢?但凡有点上进心,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得的赏最多,而不是最差的那一个。
所以这段时间,买来的几个厨子是玩了命的练习手艺,这才有了夏衿一跨进门陈望就找上来让她尝菜的举动。
这宋嫂鱼羹,色泽黄亮,香味扑鼻,引得罗骞食指大动。看夏衿开吃,他也舀了一勺进嘴里,顿时,他只觉鲜嫩润滑,一股鲜美的蟹味顺着他的喉咙进到胃里,全身的毛细血管不由得都张开了来。
“这是蟹羹?”他诧异地问。这时节,可不是吃蟹的时候。夏衿他们哪里弄来的蟹呢?
“不,是鱼羹。”夏衿微笑着看他一眼。
听着罗骞这样问,陈望一下子就笑眯了眼。
吃出蟹味,他这宋嫂鱼羹就基本上成了。
然而夏衿在尝了两勺之后,就放下了勺子,对陈望道:“鳜鱼蒸煮的时间不够长,鱼肉没进味儿。”
陈望脸上竟然没有一点不悦之色,认真地听了,然后一脸受教地出去了。
陈望前脚刚出去,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就跟着一瘸一瘸地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盘红亮亮的肉块:“公子,您也尝尝我做的东坡肉。”
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钱不缺。要说怎么叫恶人自有恶人磨呢?这段时间夏衿恩威并施,不认真作菜就用针扎脚指,认真作菜就有赏。钱不缺性子本来就浑,自然受不了这种逼迫,逃过两次,两次都被夏衿捉了回来,加倍惩罚。如此这般,钱不缺终于服软了,如今认真做菜,只希望多得些打赏,好凑够十两银子还了债,夏衿再来跟他商量是去是留的问题。
夏衿让他把肉放下,示意罗骞先尝,自己也夹了一块尝了尝,闭眼细品后道:“不错。”
钱不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没二两肉的脸上露出笑容。
罗骞看着夏衿,眼神熠熠生光:“这都是你教他们做的新菜。”(未完待续)
ps:文早码好了,结果姐姐家网络出了问题,现在弄好才能发文。谢谢书友140121184934099厚赏的玫瑰和巧克力,谢谢独行御风打赏的平安符和蕾**蕾的粉红票~
第一百四十八章 劝阻
罗维韬正要发火,罗骞忙又道:“爹,我娘的脾气,表姨最清楚。她要是去道歉了,反而不像。再说毕竟是表姨他们出尔反尔,想攀附高枝,还在背后议论咱们。要是咱们姿态放得太低,反被人看不起。不如您一个人去吧。”
罗维韬想了想,点点头:“行,我一个人去。”说着便出了门。
罗骞想想罗维韬的脾气,恐怕这一生气,三五天都不会过来理会他们母子两人,更不会派人过来告诉他们劝没劝住沈家人。
他转头看着使劲绞着手帕的罗夫人,暗叹一口气,吩咐罗夫人的管事嬷嬷道:“派个人跟着老爷去客院,那边有什么情况及时过来禀报。”
那管事嬷嬷是罗夫人的陪房,刚才跟在罗夫人身边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敢怠慢,答应一声,自己亲自尾随着罗维韬去了。
大约过了一顿饭功夫,她回来了,禀道:“正如公子预料的那般,老爷劝了几句,沈老爷就答应不走了。这会子老爷正陪着沈老爷喝酒呢。”
罗夫人这才放下心来,嘱咐罗骞:“一会儿你出过去露个脸吧。得罪人的是我,他们自己个儿也有错处,不会为难你的。”
罗骞应了一声,站起来道:“娘您也累了,歇一会儿吧,我先去了。”
“去吧。”罗夫人挥挥手。
罗骞从正院出来,在岔道口站了一会儿,却没往客院去,而是回了前面书房。
“看看于管家在干什么,有空的话。叫他过来一趟。”他吩咐乐水。
不一会儿,于管家就匆匆进了书房,给罗骞行了一礼:“公子,您找小人?”
罗骞此时正坐在书案后面,手里拿着一本书,眼睛却望着别处,不知在想些什么。
见于管家进来。他放下书。踌躇了一下,却没说话。
于管家见状,也没敢作声。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好一会儿,罗骞才问道:“岑家那个酒楼,何时开张?”
于管家心里道了一声:“果然”。
他是年老成精的人,跟夏祁、夏衿都有过很多的接触。对“夏公子”行事风格的迥异和出现时间的反常,他早已有了疑惑。
夏祁虽在夏衿的调教下改变了许多。但在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于管家眼里,他总还有这年纪特有的青涩和出身见识所限制的一种小家子气。
夏衿则不然,那种自内而外的淡然自若和泱泱大气,即便是岑子曼这候府小姐都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她那双眼睛沉着睿智,能看透人心。接触得多了,即便不说话。光从眼神于管家就能区分得出哪个是夏祁,哪个是夏衿。
为此。于管家还费心去了解过夏家,知道夏家三房只有夏祁和夏衿这两个孩子。两人是孪生兄妹,一样年纪,一样高矮,便是容貌也有八、九分相像。在见了着女装的夏衿之后,他内心里早已确定了跟自家公子合开点心铺子,如今又张罗着要跟岑姑娘开酒楼的,是夏家的姑娘夏衿而不是夏家少爷夏祁。
想想也是,夏家少爷一心向学,正一心一意攻读诗书、准备童生试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什么买卖?即便他想这样做,夏家老爷和太太也不允许。
于管家只还没有弄清楚,当初给自家公子治病的,到底是夏家少爷还是夏家姑娘。
不过,从自家公子近段时间的情绪波动来看,他显然是对夏姑娘动了情。
这么想着,他恭敬答道:“原定这个月二十五开张,没听夏公子说要改期。不过今天岑姑娘和苏公子忽然离开,或许这个开张日期有变动也说不定。小人叫人去注意着,如有变动就来禀报公子。”
“这段时间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罗骞又问。
于管家腹诽:准备得怎么样你还不知道么?那边有什么动静你都一清二楚。
不过他面上丝毫不露声色,仍是一副恭敬的样子:“酒楼里面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夏公子也没派人去收拾。她倒是在华坊街附近赁了个院子,把从省城买回来的三家厨子都迁移了过去,又砌了三个厨房出来,跟那不知她从哪里找来的钱不缺一起,一人一个厨房,照着夏公子的指导,正在琢磨新菜式呢。说起来,这夏公子还真有魄力,华坊街附近的院子多贵呀,她那酒楼还没赚钱呢,她倒舍得花这么一大笔银子。”
于管家脸上露出叹服的神色:“不过夏公子那酒楼,开张后定然会生意兴隆。公子您是没瞧见,夏公子指导他们做出来的菜式可不一般,用料虽一般,味道却很好,有的还加了药材,有滋补的功效。小人实在想不出夏公子小小年纪,又出身那种家庭,还能指导人做出这么独特美味的菜肴来。”
罗骞点点头:“她那师父既然是奇人,出身见识不凡,还是个女子,传她几招厨艺倒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于管家赞同:“这倒是。”又叹,“可惜,这酒楼不是跟咱们合伙的。还没开张,光是尝了那些厨子做出来的菜,再想想夏公子那鬼斧神功的营销手段,就能想象得出这酒楼的生意有多火。”
“万事不可太贪。”罗骞道,“当初夏公子开知味斋,我只是想帮他一把,借些银两给他。他当时没说什么,可赚了钱却算我的入股,已是十分仁义,咱们不能得陇望蜀,太过贪心。更何况,那酒楼是岑姑娘跟夏姑娘开的,跟夏公子无关,更不可能扯上我们。”
“是。”于管家赶紧应道,心里却腹诽:夏姑娘就是夏公子,你可懵不住我。
“他那边你关注着,有什么难处伸手帮一把。”罗骞又道。
“是。”
“行了,我看一会儿书,你出去吧。”
于管家却站在那里半天不挪窝,脸上满是纠结。
“怎么了?还有事?”罗骞看他这样,奇怪地问道。
于管家咬咬牙,表情像是赴战场的勇士:“公子,小人有话说。”
罗骞轻瞥他一眼:“讲。”
“本来这事小人不应该插嘴,但小人虽是下人,却也是看着公子长大的,一心为公子好。有些话,便忍不住要讲。”
“但说无妨。”
于管家抬起头来,直视罗骞:“小人想知道公子为何不愿意跟沈家结亲。不用小人说,公子也应该知道跟沈家结亲对公子是十分有利的。”
罗骞的脸色一下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