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户部,宜当节流节约。”沈肃这次回得很快。
他已经知晓崇德帝的选择。崇德帝想徐徐图之,不想引起那么多反弹。否则,光是皇族宗亲来闹,就不容易对付。
人一旦习惯了财多的好用,就难以忍受钱少的局促,就连国君也一样。
沈肃忽而觉得有点冷,当年离开京兆时的那种冷意再次袭上心头。他侧过了头,看向了紫宸殿内盘龙金柱。
眼前站着的,是他用心教出来的学生。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当年在争位的情况下,他只教了他铁血武功,却没有时间来教他泽被文治,后来他离开京兆,就什么都没有教了。
这些年,什么都变了。
沈肃忽而笑了笑,他教了崇德帝那么多年。此刻应该说什么话最清楚不过了。
“我已经年老,这样的说话大概不能再说几次了。就像当年臣在皇子所说的那样。登上皇位不难,可是治国却殊为不易,尤其是在承平之年做个明君,难上加难。在我心中。还是希望你成为明君的……”沈肃的话语有说不出的萧瑟,在他几乎全白须发和颓败的面容下,有一种不祥之感。
此时,他不自称为臣,而是你我相对,提醒着崇德帝昔日的情分。
昔日的情分,是师和徒。如果崇德帝真念这一份师徒情谊,那么沈肃今日所言,崇德帝定会咀嚼再三。
昔日的情分里。沈肃所想所做,皆是为了他唯一的学生。
崇德帝听见这些便有些动容,便想伸出手去扶住沈肃:“老师切勿如此……”
随即。他似想起了什么是,伸出去的手停在了半空,到底还是没有伸出去。
直到沈肃离开紫宸殿,崇德帝都没有明确表态是将皇库撤或是留。只知道,这一晚,崇德帝没有宿在任何宫妃处。反而去了紫宸殿西侧的皇子所兜了一圈。
紫宸殿西侧的皇子所,是当年崇德帝还是皇子时所居的地方。
沈肃听到沈度转告的这个消息时。什么都没有说,只在东园逗乐着两对金环鼠,听它们“吱吱”叫,第二日,就病倒了。
这一趟进宫,耗费了太多精气神,以他那样颓败的身体,病倒,才是正常的。
没几日,京兆官员便等来了皇库的后续发展,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下这样的旨意。
“朕御极之后,深感皇库所靡之大,今又出贪墨之事,感皇库所存,于朝于民无益,故裁撤皇库,皇库原来的珍宝钱银并入国库,皇族一应用度由户部核拨,以简洁为上……”
这就是崇德帝的决定,他高高坐在銮椅上,下令将皇库裁撤!
这个旨意一出,朝臣就像被定住一样,不知道该说什么。
首先出列反对的,是宗正卿朱有洛。他在御史台受了一段时间的敲打摧残,段数就高了一截,只奏言道户部繁重,若是皇库裁撤了,反而增加了户部的负担云云。
只言不提他心痛得快要说不出来了,若是皇库裁撤了,以张龟龄那种吝啬的性格,能核拨多少钱财下来?怕是养不好自家人!
接着出言反对的是太常卿韩士元,他奏言道撤掉皇库不合祖宗**,他搬出了这么一座大山,顿时让不少官员心里默默抽了口冷气。
不知是佩服他敢于直言,还是惋惜他的莽撞糊涂。
祖宗**,当然是指太祖立国之时就设有皇库了,如今崇德帝要撤掉皇库,就是与祖宗**相违,这是对太祖的不敬。
对太祖不敬,这么严重的指责,一旦成立,崇德帝的皇位都坐不安。韩士元这样死忠典章的人,的确会说出这样的反对。
韩士元的话一落,国子司业徐桢就出列驳斥韩士元了。徐桢掌儒学训政,对太祖政行潜心钻研多时,此刻韩士元所言,正正撞上他的逆鳞。
忘了说,徐桢最见不得有人借所谓祖宗之法,行扰政乱道之言。
当下,他就冷了脸,对韩士元说道:“韩大人此言差矣,据下官所知,太祖虽设立皇库,却也有祖训‘顺时而行’,皇上已有言,皇库所在于时于民无益,撤掉皇库即是‘顺时而行’,怎与祖宗之法相违?”
崇德帝收敛着全身的威压,放任徐桢与韩士元争论,宣政殿上一时喧闹异常。
(哇咔咔,我写了皇库这么多事,最终就是为了这一章的一点私货呀!正好是在上架第一章,太好了,求表扬!)(未完待续)
ps:求首订求粉红!推荐好友已经完结的书《原始小日子》,作者:脚滑的狐狸喜欢种田的书友可以看。简介:现代剩女林北在原始社会遭遇宋代娇宠小妾
小妾宅斗本领可不小,原始男人追着跑
林北傲娇地表示:谁要和你斗,男人你拿走
咱是来种田发家过小日子的
可是……
男人一个个倒贴过来是怎么回事儿?
且看她用现代灵魂改造农耕渔猎、重整部落、建造城池,创造史前灿烂文明!
057章 当撤!
(明天上架,这章早点发,晚上还有一个上架单章,请大家一定要看看呀,感谢大家!)御史台的调查很快就有了定论,事件与朝官所猜测的最坏结果没有出入,整个皇库,从官员管事到普通书吏,全部参与了皇库贪墨!
从主官到吏胥,一环扣着一环,他们连接起来,成了一堵打不破的利益墙,欺上瞒下,才能贪了皇库四分一有多的钱财!
听说,御史台在查抄皇库主薄张永春家的时候,惊得连握笔的手都颤抖了。违制的珍宝众多那也罢,关键是在墙壁、地底搜出的官银,整整齐齐码成一行一行,简直是亮瞎了御史台官员的眼!
御史台的官员都是以廉洁起仕,他们一生都没有见到那么多官银,而且还是一次过见到的,那震撼可想而知了。
听说,御史台还要从京西马市借了许多马匹,才将这些官员们的珍宝钱银驼完毕。
这些珍宝钱银,激发了御史台官员的最大仇恨,御史中丞王以德在向崇德帝汇报情况的时候,一改往日的口拙,将墙壁中的官银描述得清清楚楚,一行行是怎样码的,那官银光泽又是怎样的,等等。
可谓舌灿莲花,刷新了御史台官员对他的认知。
事已至此,便没有太多好说的了。所谓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就是要求治贪要有法,是以大定治贪用重典,这些人肯定不会轻饶。
况皇库之案影响如此恶劣,崇德帝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
判张永春斩立决,夷三族,这可真是永没在春天了;判书吏裴韶斩立决,流其族于西疆,三代不得入京兆;判书吏赵鹏斩立决,流其族于西疆……
一条一条的判决,将皇库上上下下的人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无一例外。
其中还涉及了京兆其他官员,如仓部员外郎姚亮就牵入皇库事中,被褫职下狱,最后被判流放西疆。
为了让京兆的其他官员都深刻记住这些判决,御史台的官员还别出新裁地建议朝官都去观刑,在见到张永春等人斩首之后,不少朝官都是忍着反胃回到家中的。
张永春等人被斩首之后,皇库的事情似是告一段落。但细心的官员还是发现了诸多不寻常之处。
其一,皇库清洗,自上而下,没有一个官员能例外。但传说中执掌皇库的那位郡主呢?却是一点事都没有!
其二,皇库原来的官员都没了,可是新的官员却不任命。偌大的皇库,总要有人管理都打点,上意如何?
其三,皇库流失的那些钱银到底去了哪里?清查账册还能追得回来吗?太悬了。
还有其四其五,总的来说,就是长邑郡主不受牵连,陆家没事,刑部尚书陆清就更不会有事。一想到这些,就有官员不太淡定了。
宗正卿朱有洛经常去御史台,道皇库流失的银两肯定进了陆家,皇库就成为陆家私用了云云,撮掇御史台的官员去弹劾陆清。
对此,王以德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反应都懒得给朱有洛。御史台是不怕得罪人,但绝不会胡乱得罪人。弹劾总要有个根据才是,弹劾陆清的名目是什么呢?开玩笑!
监察御史虽然察风闻,却不能以风闻奏事,要有实质的证据才是。不然,御史台的官员和挟私报怨的小人有什么差别?
见到朱有洛还在御史台念念叨叨,王以德像看傻子一样看他,啧,宗亲!
不说朱有洛的私心,这京兆官员是傻子的,到底没几个,所有官员的目光都看向了紫宸殿,等待着皇库案的后续。
是了,这种种不寻常都显示:英明神武的皇上对皇库必有进一步的考虑和处置。
可是官员们并不知道,他们眼中英明神武的皇上,正在紫宸殿中烦躁地踱来踱去。
皇库官员已清洗,流失的钱银要追回,长邑执意要离开,这些都使得皇库成为一个不可轻动的摊子,一动,就是另外两库的范本了。
他迟迟定不下主意,是另派人执掌皇库呢,还是对皇库制度重新制定?因此,他暗令中书舍人起草皇库管理新规,在新规出来之前,他不可能会有决定。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少主动进宫的沈肃,带着一贯的阴冷,去见了崇德帝。
崇德帝听到沈肃主动进宫,心里十分高兴,忙让常康将沈肃迎进紫宸殿。
“老师,快请坐。您能进宫来,学生真是太高兴了。”面对沈肃,崇德帝始终是学生的态度,十分恭敬。
以帝王之尊,奉沈肃为师,崇德帝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