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权相”“独相”有灭国之患。他是绝对不会让这样的官员出现的!
见到他神色震动,沈度便知道自己的话语说道他心里了。事关灭国。皇上怎么会不震动?
而且这些话语并非危言耸听,只要尚书省继续权重,只要尚书令出一个崇权之人,“权相”“独相”的出现。那就太正常了。
一直以来,沈度和沈肃都在想着如何限制尚书省、尚书令的权力,这官衙搬迁就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但他们的思路尚不够开阔。并没有像傅通所想的这样:撤尚书令!
尚书令位居正二品,大定就这么一个人而已。这个人,实在不能再有了!如果接任的尚书令是像方集馨这样心术不正的人,那么势必会令更多官员都歪斜,朝廷乌烟瘴气更甚。
退一步来说,就算接任尚书令的人心术很正,但才能平平呢?这样的人位极人臣,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尚书令便不要了!
沈度继续出言道:“尚书令方大人出事已有数月,不曾理过朝政之事,但尚书省一切运行正常。所以臣以为,尚书省没有了尚书令,并不会耽搁朝政。”——他这话,已经被这几个月的现实证明了的。
既然尚书省没了尚书令,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尚书令的话,或会有“权相”“独相”之祸。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崇德帝身为大定帝王,又怎么会不懂得?但他没有立刻说话,是因为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词:此消彼长。
大定有中枢三省,若是撤了尚书令,那么三宰相职就只剩下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既然尚书令有可能成为“权相”“独相”,那么中书令、门下侍中也有这样的可能。
若是撤了尚书令,又怎么限制中书令、门下侍中的权力?又怎么能保证中书令、门下侍中不会成为“权相”“独相”?
他沉吟不语,等待着沈度的回答。沈度既奏请撤尚书令,那就会想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崇德帝想得没有错,这个隐忧沈度当然想到了,也有了应对的办法。在沈度看来,撤尚书令必须是利大于弊的,如果撤了对大定朝政没有好处,那还撤来做什么?
是以,他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臣恳请皇上撤尚书令,在尚书省增设左右仆射,皆为从二品职,与中书令、门下侍中同阶,入政事堂;同时,提高御史大夫之官阶,加其入政事堂!如此,三省一台相互牵制,则朝政可久治也。”
沈度的眼神从未如此明亮,整个人像是会发出光芒一样。在紫宸殿这里,他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设想,关于大定官制的设想,这就是三省一台官制!
他能想出这个官制,是受了傅通的启发。以走路为喻,傅通走出了第一步,但沈度顺着这第一步,走到了终点。
傅通所说的撤尚书令,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但更关键的,是撤掉尚书令之后要怎么办,如何保证朝政会比有尚书令之时更好,这是沈度所想的。
离开嘉醴院之后,他就一直在想:撤掉尚书令之后呢,朝政如何?
他在南园苦思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增设左右仆射,重用政事堂!
朝廷原先就有政事堂,但只有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得入其中,在以往作用并不显。但现在,沈度想重用的政事堂,不仅仅只有中枢三省主官而已。
他要往政事堂加人,除了三省的官员之外,还要加入御史大夫。他想要,提高御史台的地位,提高大定监察力量的地位!
(章外:一更!注释1:借《旧唐书》描述李林甫之言一用,免责啊。政事堂制度,历史自有,但似乎只有三省,我觉得加了一台,会更有意义,吼吼。)(未完待续)
ps:章外:一更!
正文 304章 朝有震动
(二更!)
沈度永远都无法忘记,当自己将这个三省一台的设想说出来的时候,沈肃那骤然放光的眼神。
父亲那个时候多么惊喜,这让沈度更加坚定了心中所想:这个三省一台的政事堂官制,必是对朝政有益处的,所以他才会请求撤尚书令,然后向崇德帝上呈这个设想。
在沈度的心中,增设左右仆射,是为了稳住尚书省,是尚书省分权之措,这是针对尚书令被撤一定要有的,只是顺势而为,但令御史大夫入政事堂,才真正是沈度的创举。
御史台不像六部之掌政令,又不纯粹如诸寺监之担负具体职务,它是一个监察机构,其职能虽已完备,但多被忽略,地位也一直不是很高。
大定立国以来,御史台的名称虽屡有变更,但其监察的职能却没有变过。因这一职能,沈度觉得御史台如此之重要,它的地位也应有所提升。
提高御史大夫的品阶、以御史大夫入政事堂,就是沈度觉得的提升御史台地位之举。
这么重要的机构,怎么能长期被忽视?势必要将它抬起来。只要御史台的地位提高了,其监察职能才能贯彻到实处,才能够震慑百官,才能让百官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如此,百官在贪念起之时,心中才会足够畏惧,才能尽可能减少这些贪/欲,吏治才能渐趋清廉。
沈度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贪/欲,并不相信个人的德行能压制住这些贪/欲,有时候权位越高,贪/欲就越盛。
既然不能靠道德操守,那就依靠强大的监察吧。——这也是沈度从何逑亏空一事中所得到的经验。
在当下。国朝的监察力量就是御史台。如果御史大夫能入政事堂,御史台监察力量的加强就是当然之事。
撤尚书令、增左右仆射、升御史台,他这个设想,实在太过大胆,崇德帝闻所未闻,以致不知该有什么反应。
“皇上,臣恳请皇上准臣所奏!”沈度弯着腰。再一次说道。不管崇德帝准许还是不准许。他都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然而,崇德帝只是摆摆手,示意沈度退出紫宸殿:“你先退下吧。这个奏疏,朕得仔细思量。”
这个奏疏所说的三步,每一步都牵涉甚大,崇德帝又岂能立刻下决定?沈度也知道这一点。便顺从地退出了紫宸殿,而后等待崇德帝的旨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沈度所上的这道奏疏,很快就被有心人知道了。当这个奏疏内容传出去的时候,简直像一股飓风,几乎席卷了所有官员的心神。
撤尚书令。这简直是胆大包天!有些激动的官员直接就唾道:“此举乃违背祖宗家法,上此奏疏的人,其心当诛!”
礼部的官员已经准备好一肚子的口水。待到沈度真敢当众上这奏疏的时候,决意用口水将他淹没。
还有飓风中心的尚书省官员们。想掐死沈度的心都有了。
尚书省官员如何震动惊愕,就不用多说了,这奏疏内容传到三皇子府的时候,也令朱宣明愕然不知所措。他最关心的就是尚书令之位,左右仆射和御史台,当然是在其次。
撤尚书令,那么他们准备推上位的祁玄便用不着了,这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朱宣明一时难以判断,便急急来了成国公府,找秦邑商量此事。
秦邑知道沈度这个奏疏后也意外不已。撤尚书令,他没想到有人敢上这样的奏疏,这就是对官制有大改动了!
如此,肯定会引起官员的不满,说不定官员群起而攻之。特别是礼部那些官员,肯定会将沈度喷死。
沈度不怕这些?
不过,沈度怕不怕这些,并不是秦邑最关心的。他最关心的,就是沈度的奏疏对三皇子府、对成国公府有没有好处。
略想了片刻,他就眉开眼笑,对朱宣明如此说道:“殿下,依臣看来,若尚书省撤尚书令而增设左右仆射,这对点下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此,尚书省的两位主官,殿下就可以推自己人上位了。”
朱宣明听了此言,略想一想便明白了,嘴角也勾起了笑容。可不是吗?左右仆射的人选,就有一个现成的,那就是蒋钦!
担任尚书令之位,蒋钦资历不够,但若是左右仆射的话,那还是可为的。是尚书令还是左右仆射,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最重要的是能掌控尚书省!
若是蒋钦得到了两仆射其一的话,那尚书省不是还像方集馨在的时候一样,算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吗?
朱宣明越想,便越觉得前途美好,脸上的笑意怎么都忍不住。
“哈哈,国公爷说得甚对!若尚书省增设左右仆射,那的确是一件好事。”朱宣明笑说道,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了。
蒋钦是自己人,由他执掌尚书省,当然要比一个纯臣祁玄执掌好,更让朱宣明放心。
他眼神闪过一抹异色,没想到这个沈度,也有一道旨意是让自己高兴了,呵呵。
为沈度这个奏疏高兴的,除了朱宣明外,还有二皇子朱宣成。他高兴的原因,也和朱宣明差不多,因为他身边正好有一个人,可以谋取左右仆射的官位,这个人就是林世谦。
尚书令空缺的时候,朱宣成并没有什么想法。这个地位太崇重,非是林世谦当下可以得到的,他都懒得花心力去想。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林世谦本人,对这样的位置也心动不已。他已经是正三品了,再升一等便是从二品,有左右仆射这两个千载难得的官位摆在这里,他很难做到无终于衷。
便如此,舅甥两个人开始细细谋划起来。首先,当然要有这两个位置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