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的舞会上,你拉着我的手,要我一定要等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这些我都一一答应你。我对你的许诺是在“明天”,因为“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和空洞,它就守候在你的门外。看多了那些泡沫样的爱情以后,我还是更欣赏舒婷的诗中所树立的曾影响过两代人的情感坐标:“风扬起纷飞的长发,我是你骤雨中的百合。”还是更喜欢《诗经》中所传递的那种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你寄回的照片,我都好好地收藏着,湛蓝的天空下,你身着蓝色军装,站在飞机旁,挺拔的身躯更增添了几分英武。你说你很快就要进行试飞演练了。我在异地默默地替你高兴,也祝愿你能飞得更高更远。这祝福里饱含着我浓浓的爱,更寄托着我终生的依恋。
请不要责怪我。把爱留给明天,只是不愿看它如夜空中盛开的烟火在最绚丽的一刻瞬息零落,而后只能用这转瞬即逝的华丽来纪念我们得不到也不敢求的永恒。
把爱留给明天,是为了和你走得更远,等到把风景都看透,我要你陪我看细水。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胖,我快乐】………
中国人常说“心宽体胖”,这可是多少年来祖宗留下的话,当然不会错,而我自己正应验了这句话。
要说我体胖,可是由来已久,事出有因。首先是遗传基因,鄙人老爸就是一名体重超标者,这么说吧,他的“腰围”与“裤长”相等,且从小胖到老,连三年自然灾害都不曾让他减过分毫;其次是外在影响,老妈厨艺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鱼香茄条更令人馋涎欲滴。在“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指导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从小时起,我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没办法,吃麻儿麻儿香,想不长肉都不行。于是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终于造就了一个横看成筒侧成箱的胖女孩儿。
人“体胖”了,心“当然”会宽,在我的字典里从不知小心眼为何物,许多人“据理力争”的事,在我则大而化小,小而化了了。虽然这样做有失做人的精明,我也曾因此吃过不少哑巴亏,但却为我换来了轻松愉快的每一天。心宽了,心中的烦恼也就少了。常挂在脸上的欢笑自然就比别人多,也许有时我笑得过了头,以至于同学们都叫我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唉,没法了,谁让我天生少了根正经骨头,笑肌又太发达了呢。
说实在的,看到荧屏上娉婷、绰约的*,我不是不羡慕。可是这只限于羡慕,我从没想过减肥的念头。在美食和美貌这二美之间,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美食。在世上美人已太多,我无须再插一脚。何必委屈自己,按照心愿自由自在地活着,岂不快活!
嘻嘻哈哈,快快乐乐,这是个从不为身材发愁的胖子,一个天塌下来当被盖的乐天派!
………【第一百四十八章 坐看流星划空时】………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之苍苍,君不见明明皓月,灼灼红日,*东升西落,夜夜以其稳定的形态固定于苍穹之一隅。乾坤以其稳定的形态*于闪光的地平线,因而他们能以其宏大之德泽布洒于万世,使万物生辉。君不见闪闪流星,时而桀骜不驯地划破黑夜孤寂的旧貌,时而成群如雨般,刷新我们仰望天际的视野。流星以其多变的形态旋舞于苍穹,虽不能以其孱弱之驱给生灵以永世不竭之光芒,也没有固定永恒的生活轨迹,但它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顿悟觉醒之灵光……
且夫人俯仰一世,是循规蹈矩做个容之于方圆的宝钗姑娘,还是当个遗世独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的林妹妹,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得出统一志趣的话题。
先秦诸子,谁不想升迁授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君子之仕,行其义也”。然而偏偏有一个槁顷黄馘的庄子,不蹈世俗渴望“威福”之仕途,坚守心中追求之“闲福”,淡淡地告诉楚国的使者:“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且到了那久积沉疴的清朝,文人士族莫不埋首于故纸堆中,绝口不谈政事,不闻政事,**贪污亦仍旧戴你的乌纱帽,封你的万亩田。为何你——谭嗣同,偏偏不坐看这戴着罂粟花的老人寿终正寝呢?“望门投止思张俭,忍顾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那“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忧愤之心,是那“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魂,让他把生命轻轻托于菜市口之中,以流星的逝去,唤起沉睡的臣民。
循规蹈矩,固然能换得一夕或是一生之安寝,但是有那流星之璀璨——战国之时多了一门争鸣之学说:当涣涣千年的古诗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容于世俗韵的锦心绣口之学士;中华*,在先者之流血中萌芽生长。
看那流星划破夜空之美吧!虽无纵横捭阖之利,虽无“好好先生”之美名;虽无被多数人所追捧之荣耀,但“流星”总有被历史记住的那一天的。
………【第一百四十九章 生活的色彩】………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火红的太阳,翠绿的树木,还有周围人们五颜六色的衣服……
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些对他们是怎样一种感受呢?我决定“体验生活”。找出一块不透光的黑布,闭上眼,蒙好,系住。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一个“盲人”了。
咦,我是在哪来着?眼前一片漆黑,脑中却是一片空白。难道眼睛没了,大脑也失控了吗?我怔怔地站了一会儿,哦,这是我的小屋。奇怪,为什么想到小屋,首先想到的是屋内的各种色彩呢?雪白的四壁,棕黄的家具,天蓝的床单……过去,这些都是我多么熟悉的呀,可如今,我看到的只是一团黑,我只能任凭我的回忆一次次涌上心头。
待了一会儿,我小心地探着步子,摸索着走出了小屋。这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屋子,非常熟悉的屋子,哪怕是不同时间屋内的光线的明暗我都能分辨得出,可是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连走路都要靠触觉,唉……
我还要出去走走,就在小花园里(哪儿没车)。我还是摸着走。这儿是石桌,那儿是石凳,那儿是……哎哟!磕死我了。我伸手就要扯下黑布,不行,我现在是盲人啊,于是我又忍住了,只觉得膝盖上火烧火燎地疼。我用手摸了摸,只是破了点皮儿。忽然想到,我连血的颜色都看不到了呀,我又想到我是在小花园里,花池里种满了月季,一阵风吹过,鼻子里充满了甜甜的香味。我又要动用我的想象能力了:满池的月季十颜十二色(五颜六色2),在清风的带领下轻轻地跳着舞,晃着她们美丽的头,引得蜜蜂蝴蝶前来祝兴,多快活啊。可我又难过了,因为我看不到了,我只能看到无边的黑暗。
现在是几点了?我连光的强弱也分不出了,回家吧。
我摘下黑布,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夕阳西下,万物都镀上了一层火样的红,西边的天空由红渐变到浅蓝,这些过去我怎么没注意到呢?
真好,我不是真的失去了眼睛,我还可以看到生活中所有的色彩。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我没有失去,但我要更加珍惜这生活中美好的色彩。
………【第一百五十章 平衡的支点】………
也许,老人是孤寂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海边,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即使偶有风浪,也是孤身奋战。但我觉得,他并不孤寂,至少不觉孤寂,因为他有一颗耐得住孤寂的心。这是一一个多么矛盾的形象,一方面过着单调的日子,一方面却与大鱼相搏;一方面心如古井波澜不惊,另一方面却充满了挑战的坚韧。这是一个似乎并不存在的人物,而他却出现在海明威的笔下。所以,我甚至觉得《老人与海》的重心并不是老人,而是老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所处的精神境界。也许在作者看来,这是一个喧嚣不可调和的世界,充满了狂躁、不安和欺骗,而老人,却在一片宁静的天地中找到了自己平衡的支点。
有人厌倦了尘世的生活,但绝对的隐居是不可能的,至少人的心境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老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他的愿望:孤独地生活,孤独地奋斗。他把理想和现实的支点放在了最合适的位置,找到了两者最平衡也是最契合的地方。
其实,我们也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常常为此而苦恼。这正是由于我们没有找到两者之间最平衡的支点。一味地憎恨现实的黑暗或一味沉溺于理想的梦幻都是不可取的。你的态度就象一竿横杆,一头挑起对世界的清醒,一头担起对理想的梦幻。也许你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心中也因失衡而起怒气,但只要定下支点,使之平衡,一切便游刃有余。
是谁说过:和谐便是美。人生的美也同样在于和谐,一个平衡的支点不仅能使人找到最佳的位置,找到最平和的心态,找到最合适的生活方式,也能擎起一片无边的蓝天。
我相信,人生之美在于和谐、平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或许伟大,或许平凡;或许辉煌,或许黯淡。但是,只要适合,只要能使人生的杠杆平衡,便是最好的支点。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积累与创造】………
看到这幅图,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