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家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核桃家园-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甜,你不看是谁种的。”龙小井随口道。

    “那是!这可是我亲手种的!”

    “这苗苗是从我家偷的吧?”

    王小丫一把揪住龙小井的耳朵:“你说的怎么这么难听呀,是谁偷你家胡萝卜苗了?你问问胡萝卜,答应不?”

    龙小井把王小丫的手拿开,攥住她那只小手的时候,感觉得这只小手都是肉,滑滑的,手背软软的,手掌上有几个硬茧子。这感觉很熟悉,勾起一串串往事。

    龙小井感觉自己真地回到了少年时代……

    “王小丫,你怎么也不上学了?你和钱富贞不一样,她是真的不爱读书,可你当初是爱读书的。”龙小井一边吃着胡萝卜,一边问道。

    “俺姥爷说了,字认得差不多就行了,还是种好地是正道。”王小丫道。

    龙小井心中一阵感慨。

    过了一会儿,龙小井又问道:“王小丫,将来你怎么打算?”

    “怎么打算?这难道你不知道?”王小丫歪着个头,反问道。

    “你的事,我怎么知道。”龙小井道。

    “你是装不知道吧。好,就算你是真的不知道好了,真人不说暗话,那我就直接告诉你吧,将来,我不就是要跟你过日子嘛,跟了你之后,给你生个大胖小子。……俺姥爷盼小子,都快盼疯了。”

    “你……”龙小井彻底无语了。

    王把式盼小子真的都快盼疯了,他要往下传的,仅仅是一把传家宝铜把虎皮鞭吗?不是的,他真正想要传的,是“代”,是“香火”,是他这个家族的姓氏。

    而作为他的最宠爱的小外孙女,受的家庭熏陶是找个好老公,天天围着锅台转,为老公做三顿饭吃,天天围着炕头转,为老公焐好热被窝,天天围着磨房转,为全家人磨好玉米面。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三转老婆”。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农家妇女的全部追求。

    王小丫,小小年纪,在家庭熏陶下,就已经有了这种思想观念了。

    龙小井吃了一小半胡萝卜,就吃不下了——胡萝卜实在是太大了。他把吃剩下的胡萝卜,递给王小丫:“拿回家去,让你娘炒菜吃。我要回家了。”

    在王小丫恋恋不舍的目光中,龙小井沿着湾坑的岸边往家走。

    走了一个孤形之后,就看到高大树家了。

    高大树家,和王把式家斜对着,两家都住在湾坑边上。

    远远地,龙小井看到,高大树家房子后边,有一堆新挖出来的土,而且,隔几秒钟,就有一块土从下面飞上来,落到上面的土堆上。

    有人在挖坑?龙小井猜测。

    来到近前,果然,这个坑已经挖了三米多深了,坑是圆形的,直径有两米左右。

    大洋马高翠翠,站在坑里面,拿着一把大号铁锨,正在坑的底部掏横洞,已经掏好了两个了,她在掏第三个。这横油是半圆形的,这个拱形状支撑力大,洞的延深在一米半左右。

    大洋马高翠翠,身高一米九多,站在三米多深的洞里,有点活动不开,但是,她力大惊人,那个大号铁锨,每锨土要有五六十斤重,她轻而易举地就一抬手扬到地面上。

    “你这是在挖菜窖吗?”龙小井问道。

    “噢,是小井叔呀,吓俺一跳。……俺是要挖个菜窑了,要挖个大点的,今年种了你弄的种子,大白萝卜和胡萝卜可能要堆一当院子,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存到菜窖里,吃到来年五六月去。”

    高翠翠边说边干,两不耽误。

    听了高翠翠的话,龙小井若有所思。

    “那你继续挖吧,我就不帮你的忙了。”龙小井说道。

    “嗯,俺一人就够了,不就是挖个菜窑吗,半天就干完了。”

    龙小井继续往家走,路过贾珍珍家门口时,正看见贾珍珍给菜地浇水,本来不想打招呼了,可贾珍珍一抬头,看见了龙小井,立即招呼道:“二兄弟,来,看看我种的菜行不?”

    贾珍珍是个逃难来的江南妹子,讲话还是用“我”不用“俺”。

    这贾珍珍的家门,一般人是不敢轻易进去的。因为这个来自江南农村的贾珍珍,是村里最风骚的一个,可又偏偏丈夫没那个能力,所以只要是正当年的男人进她家的门,就会有人说闲话,不是说这个男人想占便宜,就是说贾珍珍又勾引人了。

    龙小井犹豫一阵子,一想自己现在的外观是个13岁的少年,不会让人多想吧。于是,他就进了贾珍珍的家门。

    '昨天俺一随便吆喝,还真有位乡亲来浇了一桶水!俺代表龙庄子村民,向这位不知名的乡亲致以无产阶级崇高敬礼!晚上还有一章。'



………【第028章 别出心裁的种植】………

    贾珍珍,这个从江南逃难来的女人,身上蕴含着江南农村文化,也可以说“长江文化”。她流落到这个华北大平原上,在这个古老的龙庄子生存下来,已经是个不小的奇迹了。

    华北大平原上,处处洋溢的是北方粗犷文化,也可以说是“黄河文化”。冬天凛咧的北风,春天干燥的气候,夏天遍地的泥泞,秋天南飞的大雁。这种环境,不知贾珍珍是怎么适应过来的。从16岁逃难来到村子里,12年来,她宛如一滴长江水,早已融入滔滔黄河里了。

    不过,她的身上,还是难以完全退去一个江南妹子的灵气。

    同样是种菜,她种的就和别人不同。

    别人家的菜地,要么是不规则的圆形,要么是不规则的方形,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形状,也就是借院中或院外房前屋后的地势,有什么形状就种什么形状,只不过是翻土播种施肥浇水而已。

    贾珍珍不是这样。

    她家院子,在这个村里比较大,因为她的公公那一辈,是个大地主。土改时把他的房产和地产充公了,只留下这栋房子给老地主住。这栋房子在老地主的全部房产中,不是最大的,最大的那一栋,当然不会给他留下,被用作村委会办公的地方了。留给他的,是当时不大也不是太小的房子,即使这样,院子也是不小的了。

    老地主就一个儿子,他死后,他的老伴不久也死了,剩下一个地主的儿子,那年月又有哪个姑娘肯嫁他。到这地主儿子38岁时,贾珍珍逃难来到村子里。

    那时,贾珍珍是个要饭女,身上披着个破麻袋片,头上缠着块破毛巾,两手和脸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浑身散着难闻的几年没洗澡的难闻味道。

    第一次来到龙庄子,要饭要到哪一家,那家不是人来哄她,就是放狗咬她,要了七八家,也没要到一口饭,主要原因,是贾珍珍走错村子了,这龙庄子,太穷了。

    贾珍珍没要到饭,还让王二子家的狗咬破了腿,正是冬天,血很快就冻住了,血块和腿上破裤子的布条冻在了一起。

    贾珍珍实在饿极了,也冻极了,冒着漫天大雪,趔趔趄趄地到了村南的打麦场上,在一个麦秸垛前停下,钻进被牛羊啃出的麦秸垛洞里,伸手从雪地上抓了几把雪,从麦秸中拣了几粒了霉的麦子粒充饥,然后就半睡半昏过去了。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起,各家各户还有自留地。这个麦秸垛就是龙小井家打过自留地的麦子后垛在这儿的。因为快过年了,龙小井的娘来麦秸垛前掏麦秸,作为柴禾来用,年前蒸几锅年糕和馒头。刚掏了一把,小井娘就下了一大跳,怎么麦秸下面有个软乎乎的东西?

    定神一看,原来是个“要饭花子”。

    要是换个心肠硬的,兴许就不管了,自家口粮还不够吃呢。可是,龙小井的娘是村里心肠最软的一个,就是一个要饭花子,也不能活活冻死饿死呀,老人家掂着双小脚,回家把龙振清和大儿子、二闺女叫来,几人一起动手,把贾珍珍抬到家里,放到热炕头上,烧了锅热水,给冻昏的要饭花子解冻。

    解开这个要饭花子那又破又臭的衣服时,一家人才现,原来是个女孩子。

    那一年,龙小井一岁,还在吃娘的奶呢。营养不够,娘的奶水也不多。但即使这样,小井娘也从小井嘴里省出奶水,连喂三天奶,把贾珍珍救了过来。

    小井家,连同龙振清过世的头房媳妇生的一个儿子,加上二房媳妇生的两个儿子、三个闺女,共是六个孩子。虽说大儿子成家自立炊火、大闺女嫁到外乡去了,但家里人口还有六个,已经够小井娘忙活的了。怎么安顿贾珍珍,一家人讨论来讨论去。

    小井娘出去喂猪时,看到邻居王大贵,就是那个地主的儿子。这小子正操着一把大扫帚,在院门口扫雪,还捎带着把小井家门口的雪给扫了,小井娘心一动,回屋就说:“要不,让这女孩子和王大贵成家,行不?”

    龙振清一听,看看在外屋刷锅的贾珍珍。龙振清的心思很明确,把贾珍珍嫁给38岁的王大贵,倒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事,只是,贾珍珍她愿意不?毕竟,两人年龄想差太多了,22岁啊,说不好听的,那地方儿子给贾珍珍当父亲都够了。

    当初穿着一身臭臭的破衣服、浑身散着难闻的味道时,贾珍珍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等到小井娘给她洗把干净,换上干净衣服时,人们才现,贾珍珍是个极漂亮的小丫头。倒不是按照北方人的审美观那种白脸大眼睛的漂亮,而是另外一种漂亮。到底是一种什么漂亮,一辈子没出过村的村民,哪里知道,女人也有“长江”、“黄河”之别。

    这么一个村民们说不出是怎么漂亮的小丫头,让她嫁给一个地主的儿子,又差那么大岁数,她愿意吗?

    没想到,小井娘把贾珍珍拉到一边一问时,贾珍珍竟然羞答答地操着江南口音,道:“大妈,您作主吧。”

    倒不是贾珍珍急于嫁人,而是她颠簸流离怕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雨剑严相逼,实在不想再去要饭求生了,遇到小井娘,认为是自己的幸运了。管他是什么人,只要是个老实健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