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证-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呼啦地散开,大空场只剩下杨天顺,、姑娘和兰炮头。

  “清平世界,你敢撒野。”杨天顺心里害怕,但更多的是愤怒。此刻,想躲已来不及了,他用手推了下身后的姑娘说:“你快走。”

  “不,姑奶奶和他拚了。”姑娘没有丝毫惧色,欲往前冲。

  一个巡警雄纠纠走过来,当他看清持枪的是兰炮头,转身离开。

  杨天顺高声喊说:“警察,警察,这儿有人行凶。”

  巡警没听见似的,分开人群不见了。

  “哈哈,小子,你喊警察也不顶用,他一个月八块大洋,值不了个命钱。”兰炮头狂笑说:“你想保住腿也行,趴在地上磕三个响头,叫声大爷,我就放你走,姑娘留下,我还要赏她钱呢。”

  杨天顺气红了脸,他是一书生,但就因为是书生,他才深深懂得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不过,让他视死如归扑上去,他也缺少这种勇气,兰炮头手中有枪,自己赤手空拳。他与姑娘连连后退,仿佛多退一步,便多一分安全。

  “有种的,你站住,你再退,我开枪了。”

  “啪”一声枪响。

  人们大惊失色,待余音停下再看,这枪不是兰炮头放的,而是从兰炮头背后传来的,只见两个军人大步流星走上前,其中一个是军官,人们认出了他是太平镇守军的黄营长,另一个提匣枪的人是护兵。其枪口还冒着淡淡的青烟。

  黄营长年约二十五六岁,疲削的脸膛,肤色很白,得体的军服,黑色皮靴,便使他显得英姿飒爽,他走近兰炮头,厉声地问:

  “光天化日之下,你持枪威逼路人,太放肆了,把他的枪下了。”护兵上前缴下兰炮头匣枪,插入腰中。

  兰炮头醒过腔,忙赔笑说:“黄营长,这事儿可怪不着我,他们俩当街拦我们东家马车,我吃东家的饭,能不管吗?”

  “谁是你的东家?”

  “商会孙会长呀。”兰炮头知道在镇上,提起自己东家,没有办不成的事。

  黄营长缓下脸问:“你是孙家的人?”

  “我是护院的炮头,姓兰。”

  “你既然是炮头,更应该懂得维护孙会长的声誉,我想孙会长知道你这么做,也不会赞成的。”黄营长口气变得平和,看得出孙会长在他心中占有位置。

  “黄营长说得对,我日后注意就是了。兰炮头说这话时声音特别小,怕围观人听见,他枪让黄营长缴了,已够丢人现眼的了。

  人们远远地看着。

  黄营长示意护兵把枪还给兰炮头。

  兰炮头连声说:“谢谢黄营长。”

  “兰炮头,我部驻防此镇,一为肃清匪患,二是安定民心,保护山外要塞之地,好多事还得请你多照应啊。”黄营长笑了,他笑起来很好看。

  兰炮头受到莫大鼓舞,拍着胸脯说:“黄营长,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吱声,为朋友,咱两肋插刀,皱下眉,就不是爹捧娘养的。”

  “那咱们再会了。”

  兰炮头挺胸腆腹,得胜似地走了。

  人们虽听不清黄营长与兰炮头在说什么,但眼睛看得明白,有人悄声感叹说: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别看姓黄的是一营之长,照样不敢得罪孙会长。”

  “听说黄营的军饷是由商会包下的,官再大也得吃饭呀。”

  “你知道黄营是谁请来的吗?是商会。”

  杨天顺为自己及那个姑娘意外获救,由衷地感激黄营长,至于黄营长与兰炮头的谈话,他未加理会,也未想得过多,忙说:

  “谢谢你救了我们,谢谢你主持了正义。”

  黄营长忍住笑说:“到底是大学生,说起话来咬文嚼字。”

  “黄营长过奖了。”杨天顺不好意思了,从黄营长身边走过去,拎起踢翻的柳条包。

  “杨天顺!”

  杨天顺立住脚,疑惑地看着。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噢,你是……”

  黄营长摘下大沿帽。

  杨天顺惊喜万分,喊说:“汉国,你是黄汉国,吱呀,我看着眼熟,就是不敢认了。”

  黄汉国张开双臂,与杨天顺抱在一起,相互拍打着后背,又转了两圈。

  “七八年未见面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你还是一副书生气。”

  “这么说,你若认不出,是不会救我了?”杨天顺在黄汉国肩上狠捶了一拳。

  “救是要救的,不过,不会急得放枪。”

  “你什么时候来太平镇的?”

  “刚来四天,你也看见了,我还不认识这些坐地虎呢?对了,你来镇上是……”

  “我从学校回来,刚下火车,想搭车回家。”

  “那位女士……”

  “她是……”杨天顺转过身愣住了,他与黄汉国只顾得高兴了,没注意姑娘已悄没声已走开了。

  “你与她……”

  “不相识。”

  “噢,原来你是想做个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英雄呀。”

  两人哈哈大笑。

  围观的人已散了,剩下几个好奇的还在看着。

  “走,咱们回去好好唠唠。”黄汉国挽起杨天顺的手臂。

  护兵拎着柳条包跟在后面。

  黄汉国刚来镇上,营部安在商会腾出的一个套院,后院有三间瓦房,算是他的家了。

  杨天顺走进黄汉国的卧房,从其摆设,看出他还是个未婚者,透过敞开的门,可见西屋有女人之物,收拾得清雅、洁净,杨天顺马上想起到,那是黄汉国妹妹的住室。

  “汉国,你是不是抱定独身主义了?你长我三岁,该娶妻生子了。”

  黄汉国忙着倒茶,不以为然地说:“我是介武夫,那个女人会嫁给我呢。”

  “都升营长了,还愁娶不着老婆,怕是你的条件太苛刻了吧。”

  “照说娶个老婆并不难,可是娶个啥儿样老婆,这马糊不得,天顺,我们虽然多年不见,你也应该了解我,我不想娶一个想当官太太的女人,也许这是受了你的熏陶,多读了几本书的缘故。我总想娶个志同道合,能给予我帮助的女人,可是这样的女人实在是太难找了。”黄汉国一改军人的风度,此时,到象个受过爱情挫折的人。

  杨天顺与黄汉国同窗三年,是在县里一家“山东会馆”,会馆共有十六名学生,大多数来自僻远的乡村,教书先生是位年过花甲的山东曲阜的孔子后代。当时,能入会馆的学生,大多是家中富裕的子弟,学费并不贵,开销都用在吃住上,杨天顺读了近一年时,黄汉国来到会馆,与杨天顺学同样课程。始初,杨天顺以为黄汉国是哪儿家会馆淘汰的学生,来此重读,颇瞧不起他,后来得知,黄汉国父母早逝,他与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常给同屯的一个秀才送柴帮工,闲暇时跟秀才识些文字,秀才见他聪明灵慧,执意将他保荐到县里闻名的孔老先生门下,加深学业,求图远大前程,学费孔先生减半,吃住费用靠的是变卖父母留下的几亩薄田,其妹暂居一个远房表哥家。

  杨天顺了解到黄汉国的身世,极为敬重,与黄汉国结为朋友,时常暗中资助黄汉国,他深知黄汉国的性格,若馈赠钱物,他不会接受,鉴此,他找借口与黄汉国一同吃饭,将自己的衣服以穿着不合身为由送给黄汉国。

  黄汉国与杨天顺要好,决非出于利已目的,他是看杨天顺虽家境富裕,却生活俭朴,专心学业,才与杨天顺相交。

  三年过去,杨天顺与黄汉国约定报考的县国立高中,两人自信能考上,试前,黄汉国回家一趟,返回后,便改变主意,说什么也不考了,杨天顺逼问再三,黄汉国迫出因由,原来他妹妹生活在表哥家,受尽白眼,前些天因妹妹贪看哥哥代回的书,做糊了饭,挨了表哥打,黄汉国与表哥争吵几句,表哥将黄汉国兄妹逐出家门,现妹妹寄居秀才家中,可这不是长久之计,黄汉国说此次回来,一是告诉杨天顺不能遵约同考,二是收拾行李回到妹妹身边。杨天顺好不凄然,恳求黄汉国继续读书,黄汉国决心已定,是谁也劝不动的。杨天顺考上高中后,专程去黄汉国的家,住了几天,两人见面,黄汉国向他表示祝贺,杨天顺为好友无奈辍学,流下惋惜的泪水。

  “天顺,你还记得在水里救我的事吗?”黄汉国沉思着说:“就是在我家的后河套。”

  “记得,那次我救了你,今天你救了我,算得上知恩图报了。”杨天顺开玩笑说。

  “你没想过我水性比你好,怎么会被淹着呢?”

  杨天顺不解地摇摇头。

  “你呀,至今还朦在鼓里,其实我是想寻死。”

  “为什么?”

  “我见你考上高中,想到自己处境,心里太难过了。”黄汉国道出这番实情,着实使杨天顺好个惊讶。

  “汉国,当时你想过吗?你死了,你妹妹怎么办啊?”

  “就因为这点,我更不能忘记你这个大恩人啊。”

  “还说不忘呢,好几年见不着你的信。”

  杨天顺入学高中,黄汉国参加东北军,始初两人尚有书信来往,后来黄汉国所在队伍调入关内,住址不定,断了音信,在一个假期,杨天顺去黄汉国所住过的秀才家,秀才已死,黄汉国升为排长,将妹妹接走,不知去向。

  中午黄汉国喊来护兵,令其去饭馆买些洒菜,被杨天顺止住,他说急于回家,他家离太平镇四十里地。

  “你我重逢有说不完的话,不能住下来吗?再说,你还没看见青青呢。”

  “她上哪儿了?”

  “随大车去县里看望她的老师,晚饭前能回来。”

  “路上碰面怕是不敢认了。”杨天顺眼前浮现出一个闪着亮晶晶眸子,扎着两条小辫的调皮面孔。

  “现在已是大姑娘了,你见了肯定会吃惊的,咋样儿?为了青青,你也该留下呀。”黄汉国笑了,笑得意味深长。

  “改日再来,以后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