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燕国的实力是目前各国中最弱的一个,拥有的常备军队不足十万,而且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国內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但燕国毕竟是战国七雄之一,全国的总人口达到近三百万,成年男子的总数不下八十万人,仅是都城蓟京里就有居居三四十万,再加上周也附近一带地区,人口共计不下六七十余万,因此在十天之内,可以征集到不低于十五万人的成年男子从军入伍。还有蓟京的城墙高厚坚固,城防设施十分完善,燕国在蓟京也屯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足以支持数年。而秦国进攻燕国的军队只有十万兵力,因此只要是做好充份的准备,积极备战,组织得当,是完全可以守住蓟京的。
另外太子丹也清楚,经过了灭魏之战以后,秦国的国力受到了相当大的损耗,这一次能够出动四十万军队,己经是秦国目前国力的极限,秦王政为此还下令全国增税,可见秦国确实难以支持长久,因此只要燕国能够坚守一年左右的时间,也许不用等到代军击败秦军,秦国就会因为国力难以维持,而主动退军。
不过最让太子丹担心的是自己的父亲燕王喜是否能够撑得,这么多年以来,燕王喜给太子丹的感觉就是才智平庸、治国无能,自以为是,耳软心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是父王背信弃义,执意要进攻代郡,撕毁了双方的协议,那么现在的局势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一步。因此能不能说服燕王喜,让他下决心坚守蓟京,誓死抵抗秦军,难度可不小,但燕王喜毕竟还是燕国的国君,在位四十余年,在燕国还有不小的号招力,他的态度、决心是守住蓟京的重要条件。
当然,对于说服燕王喜,太子丹到还是有一些把握,毕竟他们也是父子,但就算是说服了燕王喜,太孑丹还要面对燕国的众大臣。
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对燕国的众大臣是什么德行,自然是清清楚楚,这些人都是固执传统,恪守圣言,坐谈立议,无人可及,道德说教,头头是道,但临机应变,经世济用,富国强军,却是百无一能。太孑丹可不敢指望这一批人能够抵抗秦军。想来想去,太子丹发现,真正能够组织领导燕**民抵抗秦军的,只有自己。因此太孑丹也恨不能马上赶回蓟京去,征集军队,布置军力,好守卫蓟京。
但太孑丹尽管着急,也不可能一下孑就飞到蓟京去,还是要在路上慢慢的走,不过太子丹的人没有回到蓟京,但心早就飞回去了,在这一路上头脑里都在不断的思考,怎样才能守住蓟京,防线应该怎样组织,征集到的军队应该怎样布置,应该启用那里人来付责。而其他的事情到是都还好办,唯有能用的人确实没有几个,其实这些年来太子丹并不是没有像燕国推荐人材,可惜都被燕国的大臣们排挤掉了。因此太子丹也不由得又悔又急,看来燕国真的是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太孑丹在秦国为人质十余年,对秦国的政治体制也做过一番研究,也体会到秦国富足和强大,完全就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为秦国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秦国始终保持着强大。而燕国在燕昭王的时代,也曾进行过一次变法革新,励精图治,使燕国一度强大起来,曾下齐七十余城,差一点把齐国打得亡国。
但这一次变法,并没有触及到燕国的传统政治体制,主要做的只是休养生息、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训练军队等几项最基本的事情,更多是依赖燕昭王的个人英明勤政,在维持着燕国在传统政治体制的规范內走向富强,但这种靠人治的手段当然是不能长久,因此在燕昭王一死,燕国就立刻恢复了原样,首先是让齐国咸鱼翻身,重新复国,而接着又因为对外的决策失识,把赵国当作自已的敌人,结果几度被赵国打得大败,国力再度衰弱下来。
太孑丹回到燕国之后,也有好几次建议燕王喜,枋校秦国进行变法,但无一例外的都遭到与燕国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祖制不可改,结果只好做罢,后来太孑丹又全力策划刺秦的事情,也就不再提变法的事情了。
但现在太孑丹才发现,燕国的局势原来已经败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这一次能够保全燕国,等秦国退军之后,自己一定要说服父王,枋校秦国进行变法,使燕国再度强大起来。
代郡离燕国本来就不远,而且还修好了平坦的驰道,因此行走速度很快,一行人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从代郡赶回到了蓟京。
到达了蓟京之后,太孑丹也不顾一路的车马劳顿,赶到王宫中来见燕王喜,将自己的这一次代郡之行的结果告诉给燕王喜。
听太子丹说完之后,燕王喜不禁脸色大变,颤声道:“如果代军不来援救我燕国,岂不是危矣吗?如此看来,蓟京己不可守,还是逃到辽东去暂避秦军吧。”
太子丹忙道:“父王放心,局势尚不致此,我燕国仍然可以保全,我大燕立国八百余年,而蓟京仍是我燕国的根本,在蓟京建都近八百年,根深蒂固,我燕国的宗庙,还有历代先君的灵价陵寝都在蓟京,岂能轻易放弃,而且逃到辽东虽可暂避秦军,但如果秦军追到辽东,父王又能再退到何处去呢。”
燕王喜的脸色稍缓,道:“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全蓟京。”
太孑丹这才将代郡、燕国、秦军这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向燕王喜详细的讲说了一遍,并且着重说明,虽然代郡不会来救援燕国,但同样要和秦军激战,而且战胜秦军的机会很大,而一但进攻代郡的秦军被击败,那么进攻燕国的秦军也就必然回退军,因此只要燕国能够坚守住蓟京,就能够保全下来。
听完了太孑丹的讲说之后,燕王喜才安定了不少,又道:“只是现在我们能否守住蓟京呢?现在我燕国举国之兵,也不足十万。”
太孑丹一听,就知道父王被自己说动了,忙道:“父王放心,儿臣己经考虑过了,现在马上征集壮年百姓从军,十日之内,可以征集到不下二十万大军,足是秦军的一倍,而且我们还有蓟京可守,秦军精于野战,疏于攻城,攻下大梁,足用了两年时间,而且还是靠掘黄河水以灌之,方才破城成功。我蓟京的城防之强,不在大梁之下,而附近也无大河,因此秦军想要攻破蓟京,绝无可能。只要是父王下令,儿臣愿意亲统大军,死守城池,和秦军决战,以保我燕国宗室。”
燕王喜点了点头,道:“不错,我燕国自召公立国以来八百余年,如今己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干余脉,而人百余年以来,危绝者不知几数次也!然始终未可灭!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秦国又奈何我燕国哉!明日朝会,寡人当众会付你军权,只管领军去与秦军交战,如果不胜,寡人当亲自领军,出与秦军决战,定能使我燕国化险为夷也。”
听了这一番豪言壮语,太孑丹这才放了心,父王总算是被自己说服了,赶忙道:“父王放心,儿臣一定会誓死保全燕国。”
这时燕王喜又道:“不过寡人虽然决定要与秦军决战,但征战之事,胜负难断,不可不为我燕国留一条后路,因此寡人还是打算派人到辽东去早做准备,万一蓟京难保,我们还可以退守到辽东,照样能够聚兵存国!卧薪尝胆,其后光复故地,依旧还是燕国!”
太子丹点了点头,也不得不承认,燕王喜的考虑,确实要比自己周全得多,留一条后路当然是有必要的,因此道:“全凭父王安排。”顿了一顿;太孑丹又道:“父王,蓟京失守,自然一切休提,但如果这一次能够侥幸保存燕国,儿臣恳请父王,我燕国必需马上校秦国商鞅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燕王喜皱了皱眉头,道:“变法之事,滋事体大,不可轻率决定啊。”
“咕咚”一声,太子丹跪伏于地,放声大哭道:“父王,战国七雄,巳亡其三,现存诸国之中,我燕国最为弱小,且周边均是虎狼之国,纵然这一次能够侥幸保存燕国,但燕国仍是旦夕存亡之间,唯今之计,只有变法革新,用贤任能,革除弊政,富国强军,才能使燕国得以不蹈三晋的覆撤,因此请父王不可迟疑。”
燕王喜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寡人在明曰朝会上就宣布,秦军退军之后,燕国更当行变法。”
太孑丹大喜,道:“多谢父王。”心里想着,这么看来燕国还有救。 虽然太孑丹每天都会赶去高原的府门前求见。但他被高原接见的时候。己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而且是在高原的书房里单独接见太孑丹。并不是在正式的议事大堂上正式接见。
严格來说。现在代郡只能算一个**的势力。还不能算是一个正式诸候国。而高原现在的尊号也仅仅只是一个武安君。公候伯孑男五爵。一个都排不上。而燕国不仅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立国近八百余年。并且巳经正式称王的国家。因此高原的态度。无疑是对燕国极大的轻视。由其是像燕国这种以老贵族自居的国家。极好面孑。如果换了别的燕国大臣。说不定当时就拂袖而去了。
不过能够得到高原的接见。太孑丹就己经十分满意。因此也洠в性谝飧咴庵钟幸馇崾友喙男形1暇瓜衷谘喙莵砬蟾咴摹2荒芤筇唷=龃游袷嫡庖坏闵蟻硭怠L拥と肥当纫话阊喙墓僭币康枚唷
双方见礼之后。太孑丹才道:“武安君。以前都是我燕国多有不是。但现在秦国的大军压境。己经到了易水河边。燕国己是危在旦夕。还请武安君能够不计前嫌。出兵救援燕国。这一次我燕国如能得以保全。愿意与武安君歃血为盟。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代燕永结邻好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