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福多的零售经销商一直保持着十几家的规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后面还有想加入的也被这些人想法设法给撵了出去。
宏光大街上的孙、胡两位老板,本想以创业元老的身份多争取一切配额,尤其是胡老板,更是派出侄儿强子出马,游说九号院副经理顾子芬。
顾子芬耳朵软,经不住软磨硬泡。为此还真的找到张凤兰为胡老板说情。
话说这俩人认识了这么长时间,貌似还真有点儿那个意思。
没等张凤兰做出表示,胡老板的劣行就被消息灵通人士在圈子内捅开,顿时引起公愤。竟然背着大家玩儿起了美男计,走裙带路线,人品实在不堪,怪不得长了副獐头鼠目的模样呢,老天爷就是公平。
一帮人也不管不顾了,这天下午集合起来,跑到九号院里大吵大闹。要张凤兰给大家一个公道。
胡老板和孙老板也到达现场。再次结成同一阵线。同时把去年那套什么创业元老、承担市场风险、先来后到、大锅饭时代早已远去的理论搬出来,企图压住其他人。
谁知当前这套儿东东却不管用了,入行已久,谁还不知道谁是怎么回事儿。
何况众人早就对胡、孙两位老板的高配额不满。如今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还要在新品种分配上玩猫腻。实在令人无法忍受。
十几位经销商划成了泾渭分明的新、老两派,双方吵吵嚷嚷,争执不下。
孙素珍和胡老板这边的老派仅有他们两人。立时显得势单力孤。而强子因为美男计事件的嫌疑,也不方便在这个场合出现。
“大伙儿心平气和一点儿,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吧,咱们还按照原先配额的比例进行新产品的分配。这是最公平的,大伙儿说咋样儿?”胡老板眼珠儿一转,提出一个貌似说得过去的方案。
“老胡的这个法子好,我觉得挺公平的,大伙儿也不用再费脑子了。”孙素珍立即表示拥护。
按照原先的比例,那当然还是他们两家拿得最多,完全可以接受。
“那是你们两家不用再费脑子了吧,这小算盘倒是打得滴溜溜儿转,把我们大家伙儿当傻小子耍着玩儿哪。岁数也不小了,积点儿德成不?”春兰路上的李老板闻言,顿时怒火中烧。头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加入得最晚,直到现在每天的配额只有可怜的四十张饼子,每天看到别人七、八十甚至上百张的进货,哗哗地挣票子,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好不容易熬到口福多增产,正想指着这个翻身,不想那胡孙两位老板却表现得如此的贪得无厌,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是怎么说话哪,谁不积德了?”饶是胡老板涵养再高,此时也沉不住气了。
“哎,要我说,咱们也别站在这儿瞎吵吵了,还影响张经理她们的工作。我提个建议,最简单的法子,就是这新出来的饼子,大伙儿平均分配,谁也别多吃多占,不就结了。”宏光大街一号棚亭的金老板出面打圆场,提出新的方案。
这个办法显然比胡老板刚才的那个好得多,于是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赞同。
但分歧也不小,胡老板认为这是又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年代,打压劳动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开拓创新。
而李老板则觉得这样分到自己手上也没有多少,贫富差距依旧巨大,完全不能满足。所以他坚持要优先照顾原先配额低的经销商,比如自己。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总不能肥的肥死,饿的饿死吧。要平均也行,那就连带着前面的配额一块儿平均,他举双手双脚拥护。
结果又是一通儿吵闹,谁也无法说服全部的人。
张凤兰蹙着眉头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闹腾,心里实在犯了难。
外面这些人都是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身,按说应该是同病相怜的,平时互相之间也都还表现得和和气气。没想到面临利益分配问题,竟然也闹得不可开交,还真是超出了事前的估计。
虽说自己现在做出任何决定,迫于压力,也能强制执行下去。但这配额一旦定下来,就得长期实行,让部分人长时间心存怨气不平衡,总不是什么好事。
那该怎么办呢?这一碗水还真不好端平啊。
对了,能让所有人心平气和接受的,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抓阄。大家各凭运气,各安天命,最多抱怨老天爷去,那总比抱怨自己要强得多。
别说这里,就连政府分配保障房的时候,僧多粥少,为示公平,也往往采取抓阄摇号的方式。
想到这里,她站起身推门而出。
见到张经理出现了,院子中的人们立刻停止争吵,一双双眼睛都盯向她的脸。
张凤兰随即公布解决方案,她把新增的七百张千层饼分成十几份儿,每份儿从三十张到六十张不等,大家靠手气抓阄决定。
往后如果口福多再增产,也照此办理。
这个方案一出,众人琢磨议论了一阵,觉得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于是便纷纷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竹楼设计方案出炉
() 江逸晨饶有兴致地观赏苏晓佳最新出炉的设计作品。
只见图中的竹楼临水而立,依山而筑,分为上下两层,是那种传统的半干栏式建筑,也称吊脚楼。
其特点是上层的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下方靠柱子支撑。
整体建筑呈南北向分布,屋顶是人字形,上面覆盖茅草,朝外的有绕楼的曲廊,南侧的晒台连接着上下楼梯。除了梁、柱之外,墙壁、曲廊护栏、楼梯扶手都用竹子材料,图上特意画出了竹节的特征。
也许是考虑到人手和工艺的问题,竹楼的造型古朴简洁,没有更多的花式。但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竹子天然的材质,下层柱体附近种植的青竹和芭蕉,整体建筑与山势配合,看上去浑然一体,显得非常协调。
“画得不错嘛,我早就说过,这没什么难的。晓佳妹子这么聪明,只要稍微用点儿心,一定可以轻松搞定。”江逸晨微笑着夸奖道。
苏晓佳听了,脸sè微微泛红,心情很是愉快。
但要说轻松那可未必,这些天来为了设计竹楼的方案,她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竹楼的历史、民俗到结构、材料选择与处理等等,都翻了个遍。
说实话,竹楼瞧上去简单,但真正要动笔进行设计,也tǐng不容易的。
前几rì岛上的石锁儿和喜子,在选址处用手机拍摄了一些补充地形照片,又用皮尺量了坡度、距离等参数,一同发到她的邮箱里。
她根据网络资料上学到的东西,再结合具体数据,花了两天时间才画出了这些方案图,期间改了又改,废掉了不少。
江逸晨接着又继续看下面的平面布置图,上面标注了大致上的尺寸以及文字说明。
竹楼的一层不设围墙和房间,只做为放置杂物或者饲养牲畜所用。人们主要在二层活动与居住。
二层大体上分为zhōng ;yāng的堂屋和两侧的厢房,堂屋相当于公寓房的客厅,是会客和集体活动、用餐的地方,
南北的厢房被隔成几间小屋,分别用做卧室、储藏室、厨房以及淋浴室和卫生间。
前面的倒是很平常,就是后面三项实现起来有些难度,关键是上下水的问题。这个还得与石锁儿他们一块儿好好琢磨一下。
还有厨卫的位置,似乎放到一层去更为合理,这样楼上居住的环境比较卫生和干燥,而且可以腾出地方多设立两间小屋。
他将自己的意见告知苏晓佳,后者想了一下,点点头表示赞同。
苏晓佳坐在办公桌对面,拿起一只笔,连比划带书写,向江逸晨详细解释她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些细节。
两人对平面方案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把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做了修改。
苏晓佳特意说明,竹楼整体方案比较简朴,尽量不设置一些纯装饰xìng的东西。唯一的例外,是她参考南方苗家的吊脚楼,打算在堂屋外的悬空走廊栏杆处,安装一段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民间有一美称叫做“美人靠”,这是因为苗家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感觉上非常有情趣。
当然靠椅主要还是用作居民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饮水聊天等等。
就是这种设计要多费不少人工,所以要看江逸晨的意思。
“tǐng好,这么有情调的东西当然要保留。费事儿就费点儿,值得。”江逸晨爽快地拍板定案。
他以前曾经在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的影视剧中见过不少这种情景。竹楼上打扮得漂漂亮亮、身着盛装的年轻姑娘,坐在前廊靠椅上,展示曼妙的身材,搔首弄姿摆丝,装模作样地绣个花、做点儿针线活什么的。
而楼下芭蕉树旁站着一位毛头小伙子,一脸傻笑做脉脉含情状,随后拿起笙或者笛子吹上一段儿,完了再亮开嗓子倾诉心曲。
于是楼上楼下你来我往,阿哥阿妹地一通儿对唱,越唱越热乎,眼神儿也对来照去,眉目传情。用不了一阵子俩人就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了,效率非常之高。
那情形确实浪漫得紧,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繁忙世界中的城市居民可享受不到。与之相比,城里青年男女的约会活动,比如逛大街、逛商场、看电影、咖啡馆之类,就显得俗气多了。
苏晓佳闻言很高兴,连忙又在纸上画出了曲栏靠椅的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