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个想法讲给吴大娘听,后者也只能无奈表示同意。
餐后,江逸晨正准备离开,苏晓佳却对他打了个稍等的手势,并把他带到了二楼她与nǎinǎi的房间。
江逸晨不明所以,走进屋后,苏晓佳用手指着靠墙的架子让他看,只见上面摆放着一些新制作的贝壳工艺品。而且其中一部分主材料应该是上次从云沙岛带回来的。
江逸晨饶有兴致地慢慢观赏,看得出来,女孩儿在这些手工作品上花了很多心思,每片贝壳都经过打磨抛光上蜡的细心处理,整体做工也非常jīng巧。
有呆头鹅,有兔子,造型趣味横生。
还有一名陶瓷的少女,打着一把花伞,花伞是用两片扇贝组成,很有一种清雅的气质。
“不错,做得挺漂亮的,造型也生动,不死板。”江逸晨点头夸奖道。
听了这话,苏晓佳的眼睛亮亮的,很是愉快。
接着往下看,架子上还有几个单独摆放的海螺和宝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型较大,完整无损,模样也很独特。
江逸晨略一思衬便明白了,就像碎钻通常是用于镶嵌、组合在一件工艺品上,而高品质的大钻石却往往单独保存。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他继续看了一会儿,却发现这几个海螺、宝螺跟他刚拿回来的时候相比,产生了一点儿变化,那就是sè泽似乎稍微淡了一些,没有原先靓丽鲜活。
于是他向苏晓佳提出这个疑问。
苏晓佳又是比划,又是拿过纸笔在上面写,折腾一阵才让江逸晨搞明白。
原来,贝类在海中尤其是活着的时候,天然sè泽鲜艳,纹理清晰。一旦离开海水,接触空气,欠缺海水中营养成分的滋润,再加上温度和光线的变化,贝壳表面的颜sè便会产生消褪,这是贝壳收藏爱好者一直以来面对的难题。
当然,消褪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与处理手段和收藏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比如,jīng心抛光上蜡之后再保存就要好得多。
“那还真是有点儿可惜。”江逸晨轻轻摇摇头,惋惜地说道。
苏晓佳又在纸上写到,现在城里的工艺品商店里流行一种贝壳画,就是用贝壳组合镶嵌在画框中,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她很喜欢这种形式。
江逸晨告诉她,过些rì子给店里配台电脑,除了工作所用外,其他时间可以她可以上网学习查询相关的资料。
苏晓佳先是感到很高兴,但随即又蹙起眉头,摆手表示自己不懂电脑。
“呵呵,这是小事情,我可以教你嘛,但是以后记得要称呼江老师啊。”江逸晨微笑着承诺道。
苏晓佳闻言脸sè一红,不由羞涩地低下头去。为了掩饰,她拿起一块白绒布开始擦拭木架子上的贝壳。
看着她细心专注的模样,江逸晨心中不由产生了一阵怜爱。
这女孩从小就无法与同龄人玩耍交流,属于她的注定是一个孤独的童年。估计贝壳就是一直以来陪伴在她身边的伙伴了。
既然她这么喜欢这些东西,要不,等以后有条件了,弄个贝壳工艺品小店、旅游纪念品店之类的让她经营,不为赚多少钱,让她能感到开心快乐就行。
整天待在麻辣烫店里,这烟熏火燎、乱哄哄的环境也的确不适合于她。
粼江做为海滨城市,游客众多,这种旅游纪念品小店也不少,经营内容大多是贝壳、海星、珊瑚、珍珠等等工艺品,看着应该还是有市场的。至于原料来源,海边肯定是捡不着了,听说基本上都是渔船出海作业的副产品,店方派人到码头上采购回来再进行细加工。
当然,自己如果以后到云沙岛上搞种植养殖,利用那里的资源,也可以捎带着给店里补充一些。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江逸晨暗暗思衬道。
最近的天气很糟糕,最低气温已经接近零度,四处yīn冷yīn冷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若隐若现的缕缕水汽,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盼望着太阳早rì出现,将这一切驱散。
学校苗圃的菜地里,由于廖老头儿的及时提醒,以及保护措施得当,这些作物安全地度过了一次预料之中的霜冻。
随着入冬的进程,它们还显示出了强大的适应环境能力,在薄膜的覆盖呵护下,至今仍保持着青绿的状态。这也让廖老头儿啧啧称奇,感叹现在的农业技术发展rì新月异。
不过尽管如此,作物但还是放缓了生长速度,整体处于半休眠状态。
江逸晨对此倒是不担心,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调料存货,完全可以满足麻辣烫店的使用需求。
鼎香园这边,近期yīn冷cháo湿的天气,使得麻辣烫更加受到顾客们的欢迎,根据大伙儿的要求,吴大娘在两口大汤锅中都相应增加了特种辣椒的使用量。
xìng情暴烈的辣味儿可以将体内积聚多rì的寒湿气驱除,一顿吃下来,个个满头冒汗,浑身通透舒坦。这在冬天里可是非常惬意的享受。
时至今rì,鼎香园与隔壁的两家邻居,东边的建材五金店和西边的粮油店,关系都处得挺不错,两家老板经常叫伙计过来购买麻辣烫串串,拿回去全家享用。吴大娘也给他们两家都定了长期的八折优惠。
互通有无,麻辣烫店rì常所需的食用油和米面等等,也基本上都向邻居粮油店购买,同样也获得了相应的优惠。
另外,下水道的事情已经得到解决,隔壁建材五金店的赵老板拍胸脯打包票,这次用的都是优质材料,而且他派出的伙计也是手艺最好的,活儿绝对没问题。再有啥事儿只管找他。
第七十六章 弹力十足的面条、麻辣烫店挨
丁雨晴拿起筷子开始吃清汤面。
汤先行进入口中,鲜香、微辣、微酸的滋味儿顿时盈满整个口腔,然后带着热流向全身散去,令她jīng神一振。
再嚼上几口面条,只觉得表面爽滑无比,还在牙齿上活泼地碰撞弹跳。
“哈,真好吃。”面条下肚,晴晴喘了口气,夸赞了一句后又继续。一双眼睛也眯成了小月牙。
江逸晨对面条的味道早有把握,当然,如果换成肉汤会更好。但令他惊讶的是,这面条的筋道xìng,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这是第一次用空间冰水煮手擀面,和以前吃过的方便面之类全然不在一个档次,那活跃的弹跳甚至给人带来一种面条本身具备生命力的感觉。
空间水竟然还有这种功效,真是始料未及。
中国是面食大国,面条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人们对此很有讲究。
像方便面、干挂面等,都是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产物,但真正好吃的,还是要属费时费力的现揉手擀面、拉面,面团经过不断的揉打,结构产生变化,小麦中的香气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而面条也才能变得弹xìng十足。
所以尽管方便食品充斥着人们的现代生活,但一有空闲,大家还是喜欢去面馆吃真正的手工面食。
像今天买来的手擀面,名字虽叫手擀,实际上也是面铺用机器制作出来的,和正经面馆的纯手工制品其实并不是一回子事儿。但相较那些速食品肯定要好得多。
没有别人在场,兄妹俩也不讲究什么吃相了,都是呼呼地大口吃面、喝汤。
看着一大碗面,却没用几分钟就被消灭掉,连汤底都喝了个jīng光。
丁雨晴将空空如也的大瓷碗放下,用手轻抚自己微涨的肚子,此时全身都透着舒坦,随之是一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晨子哥,你做饭的手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她奇怪地问道。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你晨子哥天赋异禀,骨根清奇。学什么都快,正所谓无师自通也。”江逸晨乐呵呵地敷衍道。
“又是什么天赋异禀,也不换个新鲜词,老拿这个糊弄我。哼,我还不稀罕知道呢。”丁雨晴撅起小嘴,不满地嘟囔道。
她站起身,收拾碗筷端去厨房洗刷。
江逸晨则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歇息。
这里虽然是出租房,但一顿简简单单的晚餐,却给他带来一种居家过rì子的温馨感觉,很舒心,这也是饭馆、宿舍、食堂所无法比拟的。
餐后,俩人继续收拾屋子,一直到九点多钟,他们才锁好门离开小区,向学校方向走去。
晴晴的行李还放在女生宿舍,打算今晚再住一宿,明天就搬进出租房。
次rì中午,安顿好了晴晴之后,江逸晨又来到合林路上的鼎香园瞧瞧情况,已经有三天没过来了,老不露面也不太合适。
麻辣烫店的大门开启,食客进进出出,依旧是那副热闹的景象。
不过时值中午,还不能将餐桌椅摆出来。这段时间已经和左邻右舍打听清楚了,白天街上有城管不定时地检查,所以各个商家都规规矩矩的,不敢占道经营。必须等他们下了班才能zì ;yóu一下。
江逸晨进店,依次与正在忙碌中的苏晓佳、吴大娘和张凤兰打了个招呼。
不过奇怪地是,据他观察,吴大娘脸上的笑容很勉强,似乎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但当前正是最忙的时候,也不好多问。江逸晨于是挽起袖子,上前搭把手。
一直到午后一点半钟,饭馆挂出了休息的牌子。
店员们得到空闲,开始准备自己的午餐。
江逸晨也到厨房帮忙,他抽空问了一下张凤兰,店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张凤兰叹了口气,告诉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