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岛农场主-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你们两个家伙,一唱一和的,就是嫉妒俺吧。”马得韬只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转头瞪眼怒斥道。

    “好好,你就踏踏实实做个美梦吧。”江逸晨不再打扰马得韬,端着水杯来到肚子圆的书桌前坐下,打开了他的电脑。

    系统启动,要求输入开机密码,江逸晨敲击键盘,输入DUZHIYUAN几个字母,随即正常进入。

    等过些时候经济条件好些,从麻辣烫店拿到第一笔分红,自己也买台电脑吧,老用别人的确实不大方便。

    江逸晨心里想着,点开浏览器,来到一个大型门户网站,开始看看新闻。

    头版都是一些国家的大政方针内容,匆匆略过,下面印入眼帘的,是一个重头新闻,京城及周边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号召单位及市民减少开车。以缓解废气污染。

    然后是有关专家发表专栏文章,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各地环境污染的现状。

    看着图片上那些戴着口罩在大街上行走的市民,江逸晨不由叹了口气。

    这些年来,上面天天喊环境保护,可是大气、水质、食品、土地污染却愈演愈烈,rì趋严重。

    尤其是水污染这一块儿,每天都有大量的工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江河湖泊,许多小河是黑水滚滚、恶臭连连,连鱼虾都死个jīng光。

    先不说地方环保部门是否尽职,就算那些认真监察的,也往往被黑心老板耍得团团转,来人查就关掉排污阀,人走了就继续开。长年打游击战,屡禁不止。

    就拿粼江市所处的交东省来说,前些rì子媒体报道,有些地方因为查得严了,黑心企业主另辟蹊径,专门打排污井,用高压泵往地下排放工业污水,这些废水对土质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很难自然降解,被称为遗祸百年。

    至于粼江市本地,做为旅游城市,在环保方面还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市zhèng ;fǔ每年下大力气整治监督。即便如此,前两年近海闹赤cháo,造成海边滩涂养殖的鱼虾、贝类、海参什么的都大批死亡,养殖户们血本无归,yù哭无泪。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cháo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粼江的zhèng ;fǔ就算再重视,毕竟也管不了境内各路江河水上游的污染啊,自然也不可能在入海口加个过滤装置。

    海水水质恶化,造成相关海产品品质也急剧下降,上次市里有位著名的陈姓美食家发表文章,说当前的海鲜产品,无论是捕捞的,还是人工养殖的,肉质都无法和以前相比,令他非常失望。
第五十七章 麻辣烫店增添人手
    鼎香园顺利开张后,接下来的rì子,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靠着口口相传,大批的回头客在较短的时间内诞生,成为消费主力。

    合林路上顾客的消费能力明显超过了管理学院北门外的小吃街,其中社会人士居多,学生模样的很少。大多数人进店就坐之后,熟练地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尽情点单,敞开吃个痛快,并不是很计较钱包的问题。

    每桌客人结账离开时,桌面上往往都剩下一大堆的竹签子,以及空空如也的瓷盘待收拾,让人不得不感叹消费者的胃口之旺盛。

    价格打八折的优惠活动也就仅仅维持了一天,开张第二rì即恢复原价。对此,一些已经光临多次,与吴大娘较为熟悉的老客人提出建议,说现在的餐饮行业都流行会员制、VIP卡什么的,持卡者能够享受订座、就餐优先权与价格优惠,希望鼎香园也能够参照一下,当然,对他们这些老顾客应该优先办理。

    吴大娘把这个意见告知江逸晨,江逸晨琢磨了一阵子,还是摇头否决了。

    会员制、VIP金卡等模式,主要是饭馆用来拉拢、留住顾客的手段,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通行的做法,也没什么新意。但自己这边的麻辣烫食品目前销售火爆,供不应求,完全没有必要搞这套东西,让利更是毫无意义之举。另外在营业面积紧张的情况下,把顾客分成三六九等,不公平对待,搞不好还容易引起矛盾纠纷。

    所以这一套还是算了,最多在结账的时候去掉个零头就足矣。

    吴大娘听了他的分析之后,觉得也很有道理,现在是店方强势,那么由店方来制定自己的规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随后她便婉言回绝了那几位老顾客。

    饭馆的食材原料供货方面,仍是由以前吴大娘认识的两位菜贩子提供。

    当前饭馆每天消耗的食材数量很大,尤其是青菜、藕片、豆腐这些素食,更为可观,所以菜贩子送货上门的积极xìng也随之大涨。

    吴大娘本着一客不烦二主的原则,开出食材清单,让菜贩子照单准备,自己没有的就去外购,一同送来。这样省了不少的麻烦。

    同时采用两位菜贩子轮流供货的模式,保持一定的竞争xìng,以杜绝诸如价格不透明、食材不新鲜、送货不及时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既然店里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些地方的开销就不必太节省了,除了菜贩子直接送货上门以外,煤气罐的换气、以及米面粮油的采购等等,大都照此办理。虽然比自己人亲自前往花费要高一些,但却节省下不少时间和jīng力,显然是值得的。

    吴大娘一人身兼数职,现在可比不得当初的野摊子,方方面面事情头绪众多,后勤采购、账目管理、接待客人、制作食物以及清洁卫生等等,什么都得张罗,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实在忙不过来了。

    于是,她听从江逸晨添加人手的建议,去原先住的地下室出租屋那儿,找熟人打听,看看有没有条件合适的愿意来麻辣烫店里工作。

    找来找去,遇到了一家邻居,这家人原先与吴大娘原先认识,见面说过话。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口之家,夫妻俩带一个上小学的男孩。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前来粼江市打工已经有三年多了。女的三十多岁,名叫张凤兰,圆脸短发,大眉大眼的,瞧上去显得很jīng干。她原先在一个私人玩具厂当线上工人,后来还提了个组长,她的老公则在一家汽修厂工作。

    谁知近年赶上国际金融危机,玩具厂主要的出口业务受到极大影响,被迫压缩产能,裁掉了一批员工。张凤兰也不幸被划定在这批人当中。

    光靠男人不高的工资,一家人生活得紧紧巴巴。张凤兰休息了一段时间过后,也待不住了,打算出门再去找个工作补贴家用,却正好碰上了吴大娘。

    吴大娘很喜欢这个踏实贤惠的女人,于是加紧招揽。张凤兰听说工作地点离住处不远,倒是也还满意,因为这样方便她回家照顾孩子。

    谈了一阵,双方顺利达成了协议。张凤兰到店里工作,试用期一个月,工资一千八百元,管两餐,试用期过后提到两千伍佰元,效益好的话还有奖金、过节费之类福利。

    这样,麻辣烫店添了一名主力人手,总算没有那么紧张了。

    关于麻辣烫店的营业时间,江逸晨也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安排。尽管店员增加,但他并不打算搞多数餐饮业同行通行的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连续营业模式,因为实在没有必要,一来店里并不靠走流水薄利多销,二来让吴大娘祖孙俩过于劳累也不好。

    于是,他与吴大娘商量之后,把每天的营业时间定为两段:上午十点半开门,中午一点半钟休息。下午五点开门,七点半钟打烊。并且张贴告示,向顾客们正式公布。

    江逸晨自己这边,开始进入了实习阶段。经学校安排,将他和班上其他几名同学派到市里城北一家贸易公司实习。

    本来他们对实习单位还有所期待,以为能学到一些东西。谁知上班后才知道,所谓的实习,其实就是在公司里打杂,整理资料、打字、收发信件、取报纸、搬东西、打扫卫生,什么都得干,基本被当成免费劳动力。和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几乎沾不上什么边。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单位头头掌握着实习鉴定大权,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江逸晨和他的同学们只得打起jīng神,听从指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还不敢迟到早退。

    一周下来,兴许是部门经理觉得这几个小伙子干得还不错,也老实听话,于是除了免费的一顿午餐之外,还给他们每人补助了一百元的津贴。算是额外的收获吧。

    因为实习和上班差不多,再加上每周还有三次魔术表演,所以江逸晨的空余时间不富余,去鼎香园的机会也就比较少了。

    好在吴大娘很体贴他,说只要调料的供货不出问题,其它事情店里的三人完全能够办妥当,让他不用过于cāo心。
第五十六章 老顾客上门
    傍晚时分,鼎香园的麻辣烫汤锅依旧架在门口附近,让香气飘散。

    不多时,陆陆续续的开始有顾客上门了,就坐点菜,鲜香的麻辣烫串子,让他们吃得赞不绝口。

    这幅情景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于是屋里屋外,随意就坐。

    店里的三个人也随之忙碌起来。

    没过多久,从路西走来五位民工模样的人,一路上东张西望。

    “哎,鼎香园,就是这儿噻。”

    “对头,就是那个老婆婆和那个女娃儿。我认得的。”

    “好多天了,总算找到喽。”

    “走啰,坐到里面去。”

    五人cāo一口南方口音,往店里面走。

    吴大娘一抬头,原来是老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