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阔天高-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莫钟书定了一下心神。他现在已经不再怕她了。老太太的心思还猜不准,但潘太太显然是瞧不上自己的。潘府在钱财上虽比不上莫府,但也算是澄州城里数得上号的富户,潘慧言作为潘府的正牌嫡长女,潘太太是怎么也不可能看上自己这个莫府庶子的。

    莫钟书知道,在这时代,嫡庶就是一条划分尊卑的分界线,虽然这条线并不一定准确,各大家族中庶出子女强于嫡出子女的也不在少数,但大多数的世人都认同它。他自己也不打算挑战这条准绳。他觉得自己总是要离开莫府的,这所谓的尊卑贵贱根本不能构成对他的束缚,甚至暂时对他来说是有利的,比如现在,面对潘慧言的时候,他就自在了许多。

    老太太让莫钟书带潘慧言到后院里去耍。莫钟书不知道和这女娃儿一起能玩什么,她既不能爬树也不会游泳,自己也不懂小女孩的游戏。他想了想,把小女娃带到水塘边,又让夏荷去找了几张纸过来。

    他拿起一张纸,左折一下,右叠一下,不一会儿,一艘精致的小帆船就出现在他手中,上下两层的船舱,被风吹得鼓起的船帆,让潘慧言爱不释手。莫钟书把小船放到水塘里,它就随风在水面上漂流。

    潘慧言高兴得抓住他的手乱摇,一定要他教自己折这种小船。

    两人就手里各拿着一张纸,潘慧言一边看莫钟书折,一边自己动手。她观察细致,又能够举一反三,折出来的船篷位置、船头船尾的构造都和莫钟书的有所不同。只用了半个时辰的光景,她的小船也顺利下水了。

    莫钟书的思绪又跑远了。折纸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工艺,折之前就需要考虑位置和构造,进行精确严密的计算。

    当年教他折纸的老师,曾经问过他:“如果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把它对折51次之后,它有多高?”他随口猜道:“和冰箱差不多吧?”老师摇头,“一层楼?”老师依然摇头,他开始思索:“难道有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这个高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他感到震撼。老师对他说:“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但如果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你的人生便能达到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老师还说:“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最初的人生方向将以前的那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老师最后总结道:“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他现在的人生,是简单的叠加?还是精准的折叠?
正文 第15章 用意
    &nb)

    又是盛夏,午后热浪滚滚,伏在树上的夏蝉放声齐一声高过一声,中间还隐隐的夹杂着几声狗吠牛哞。莫钟书坐在村边一棵大树的一个丫杈上,背脊斜靠着一枝手臂粗的树干。这儿倒还算清凉,浓密的树叶把炙热的阳光全挡在外面了。他正在琢磨着怎么才能布置个吊床方便午休,二柱和阿贵手里抓着张渔网,在他指挥下不停爬上爬下变换位置方向。

    树下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一群大人小孩不顾烈日炎炎,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向村尾的方向跑。

    村子里的生活一向平静,顶多就是隔三岔五的有几个村妇吵嘴掐架,算是给大家伙儿唱戏解闷了。不过这般大的动静似乎不止是泼妇吵架那么简单吧?

    莫钟书好奇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正好看见里正从那边走过来,二柱比他还心急,一溜烟地冲过去向里正打探消息。

    里正陪笑着走过来,道:“五少爷别笑话,乡下人没见识过大场面,听说知府老爷要在村尾现场审理一桩偷窃案,大家伙儿就都赶着去瞧热闹了。”

    知府现场审案?莫钟书也来了兴致,马上扔开渔网,跳下树来,跑得比前面那些人还要快。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知府开庭审案,很想看看和电影电视里的一样不一样。

    里正望着一小两大的三个背影,嘴巴张得老大:“原来莫府的五少爷也是个没见过大场面的!”

    尚知府本来是带着小妾出城到山庄别院去避暑的。不料才行至半道,就有人拦车告状,他的小妾又认得告状人身后一个婆子是莫府的下人,力劝知府接案。尚知府和莫荣添也私交甚密,这才勉强接了状子。

    他这边还没开审,那边就有人到处宣扬,几乎把全村老少都勾来了。莫钟书远远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走近了更觉得人山人海,大家伙儿正瞧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悄声点评几句,只是乡下人直爽惯了,本该是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声音大得隔着三四个人的也能清楚听去。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案。村民胡老六家失窃了一头老牛,隔壁孙二作证是苏大山和苏直父子偷的。(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他们还找到了被苏家父子藏匿在苏家旁边的竹林里的牛。虽然苏大山父子矢口否认,但人证物证俱全,尚知府就想下判词结案,把苏家父子关入大牢几日就可以了。

    围观的村民却在窃窃私语:“苏大山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怎么可能会做贼偷牛?”“就是呢,谁会相信哪?”也有人不同意周围的声音:“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知道苏大山的老实面相背后藏着什么心肠?”

    莫钟书站在人群外围,一听苏大山的名字就急了。那是苏姨娘的亲哥哥!他压根儿就不相信这个舅舅会犯下什么盗窃之罪。他还记得,他出生第二日,苏大山就匆匆赶去莫府,拒绝了老太太送去的二百两银子,只求能亲眼见自己一面。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去偷邻家的一头不值钱的老牛?如果他想要钱,大可以来找自己。不管怎么说,他莫钟书都是苏大山的的亲外甥,看在苏姨娘的份上,也不能拒绝苏大山的要求。可是几年来苏家的人从没找过自己。他好几次发现苏大山躲在远处偷看自己,但从不上前搭话,就算自己主动向他走过去,他也马上避开了。

    莫钟书心念电转,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苏家父子被人栽赃陷害了。他不懂刑侦破案,但可以从所谓证词中找出些破绽来。

    莫钟书从人群中挤进去。苏大山被人五花大绑着,正跪在人圈中,脸色灰黄委顿,只一个劲儿地叫着“冤枉!”。他无助的眼神中有不甘,更多的却是茫然,似是不知如何面对这场无妄之灾。倒是他的儿子苏直,看样子大约七八岁,虽然粗布衣裳上打了好几个补丁,但上下还算整齐,美中不足的是他眼中射出的光芒夹着许多怨恨。

    莫钟书对尚知府弯腰拱手作了个揖:“草民莫钟书参见知府大人。”按规矩,没有功名的平民上了公堂,是要对官员行跪拜礼的,可他实在不愿意屈膝下跪,也不习惯自称小人。听说本朝有明文规定,秀才可以不跪县老爷,为了保护自己的膝盖,他还真得要考个秀才回来。

    尚知府看着站在面前的小孩子,发髻垂束,容貌俊秀可爱,目光灵动,笑容可掬,让人一见就忍不住喜欢,再听他自己报上的姓名,知道他是莫荣添的小儿子,便没有计较他那行得不伦不类的礼。

    “不必多礼。你这孩子所为何来?”

    莫钟书又行一个拱手礼:“恳请大人让草民询问证人几句话。”

    尚知府点点头:“好,你问便是。”他对这孩子的聪颖早有耳闻,听说他两岁就开始认字,颇有文才,前两年还弄出过风靡一时的“福寿桃子”,只是不知道他和刚才那个仆妇又有何关系,这件窃案的背后是否关联着莫府的后院争斗。尚知府暗自沉思。

    莫钟书转头问证人孙二道:“你是怎么看见苏家父子的?”

    孙二答道:“昨日是小人老娘的生辰,家中摆酒请几个亲戚吃饭,小人因多吃了那一道梅菜扣肉,菜咸了些,睡前便多喝了一些水。夜里四更左右,小人起身如厕,之后听到隔壁胡老六家的牛栏里有响动,便悄悄走到院门后,从门缝里向外张望。却见苏大山父子,正牵了胡家的老牛出来。”

    “你确定没有认错人?”

    孙二不屑地望了这个小孩子一眼,可惜他现在跪着,莫钟书却站得笔直,两人的目光正好平视。孙二不再理睬莫钟书,转头对尚知府道:“青天大老爷,小人的目力一向很好。别说胡家牛栏与我家院门相隔不过两三丈远,就是十丈之外的人,小人也能瞧得清清楚楚。”

    “若是白天阳光充足之时,自然不会认错人。。”

    孙二没等莫钟书说完,就急急忙忙地抢着说道:“昨夜的月色很好,月光把他们的脸照得清清楚楚。”

    莫钟书微微一笑:“昨夜四更的月色的确很好!”他不慌不忙地对知府道:“大人相信他的话吗?”

    今日是六月初八,正是上弦月,月亮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这个人竟然说四更时的月色好得能让他看到两丈之外的人脸。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听出这话中有假。

    尚知府板起脸来喝道:“大胆刁你竟敢作假证欺瞒本官?!”说罢就想一拍经堂木振振威风,手抬起来了才想起这里不是府衙大堂,手里也没有惊堂木,只得放下手来,清了清嗓子,又道:“来将孙二拉下去打十大给他一个教训。”

    尚知府最后作出判决,胡孙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