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越说越兴奋,但又同时想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一带也有海盗出没,他们第一次遇到海盗就是在那附近。必须要防范于未然,否则等他们把一切都建设好了,到头来却被海盗掠夺去,岂不是白忙一场为他人做了嫁衣?
两人都认真思索起来,倒是想到了许多办法,但随即又被一一否定了。
他们说得认真,没留意到一直在甲板上玩儿的那两姐弟也溜进来听了大半天了。
两个小家伙见父亲在皱眉沉思,便也转开了他们的小脑筋。
莫云遥现在已经被培养得很彪悍了,攥紧小拳头,道:“我来帮李爷爷打海盗!”
莫云逍不屑地撇撇嘴,“就凭你?海盗一巴掌就能把你拍飞。”
莫云遥不服气道:“那我派兵马拦截。”
莫云逍道:“海盗派将军来缴杀你的兵马,你打不嬴的。”
莫云遥恼了,双手叉腰,大叫:“我还有元帅呢,谁说我嬴不了?”顺手抓过旁边一盒象棋,摆开楚河汉界,就要跟他姐拼命。
莫钟书却突然得到启发,对李长义道:“要不,你们立国吧,自立为王,那岩石岛就是你们的城池,再把南海这边别的帮派中品行过得去的海盗多招募一些去,组建一支海军,谁要是敢来侵犯,就叫他有来无回。不仅要把小小的岩石岛护得像个铁桶似的,还要保住方圆数十里的海面平安,那才是一国之主的气派。”
李长义惊诧于莫钟书这大胆的计划,虽然这并非造反,只是盘踞一个别人都看不上眼的岩石岛自创霸业,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对君权神授那套说法深信不疑,觉得自己这种凡夫俗子没有资格当天子的。
莫钟书生来就对某间屋子某张椅子毫无敬畏之心,混不在意的道:“有什么不行?本朝开国皇帝起事之前只是个走街串巷的卖油郎,混得还不如你。吕熠的皇位倒是他家祖宗传下来的,可也没见他比别人多生了只眼睛或者少长了个鼻子。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能做得,你们自然也能做得。”
李长义被他说得豪气顿生,不禁拍案长啸,道:“既如此,咱们就去占了那岩石岛,开辟一个新天地。”
莫钟书很高兴,让船上杂役取了酒菜来,举杯预祝他们国富民安。
李长义喝了口酒,却又冷静下来,琢磨了一会,问道:“你既有此心,为什么不自己去做那一番大业呢?”他刚才听莫钟书条条框框的规划,便知道这绝不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致,应该是酝酿许久深思熟虑的结果。李长义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不愿意乘此机会抢夺朋友的地盘和成果。
“你早就看中那个岩石岛,谋划很久了吧?不如,你来当这个岛主,我都听你的,我爹他们一定也愿意。”这是真心话,他们父子都不爱占人便宜,能有一个安身之所便于愿足矣,也相信拥立莫钟书这样的人为王一定不会吃亏。
莫钟书摆摆手,摇头道:“你还不知道我么?也就只会空想一番,并没有治国安邦的真功夫。要是没有大富和二柱阿贵几个,兴许连莫记船队都摆弄不过来,哪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李叔叔统领近千人的海盗队伍那么多年,一定积累了许多用人领兵的经验,你又是个白手起家的,深谙为商之道,由你们父子来管辖那个岛国,再好不过了。”
莫钟书之前是想过要开发那个岩石岛,但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就好比港湾里停了一艘无主的航空母舰,他可以想象把它据为己有甚至开着它漂洋过海踏尽五大洋的浪花,但在行为上他绝对不会走近那航母,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驾驭那个庞然大物。但是现在李长义意愿接掌这艘巨船,甚至愿意按照他设计的航线去走。他除了高兴还是只有高兴。
李长义知他一向不喜欢虚言假语地做作的,必是真的愿意把那海岛让与他们,便也不再推让。船到松江之后,莫钟书带了孩子们回家去,他却又掉头回去与父亲商量。
果不其然,李泉他们一听说还能有用武之地,病就已经去了一大半。待到李长义把他们带到那岩石岛上,简略说了“占岛为王,商业兴国”的计划之后,一个个就开始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再无一点病态。
莫钟书只提了几个建议,之后就再不过问。那些事,应该由人家父子君臣共同努力,他一个外人不好瞎凑热闹。不过,他让大富给李长义送去了半箱子的银票,因为莫记船队自两年前就停止扩张不再购买新船,赚回来的钱正没处花。
李长义有船,专程运了几船的建筑材料过去。这些海盗中,有几个原来就是做泥瓦匠的,此时便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带领伙伴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家园大建设。
完工之日,也就是他们的开国大典,李家父子郑重其事地邀请莫钟书前去观礼。
当那岩石岛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莫钟书一眼就看到了小岛东西两端各立起了一座高耸的?望塔,威风凛凛地注视着四周的海面。当他的脚踏上焕然一新的小岛时,他就知道,从今天起,海洋贸易就将是一个新的格局了。
彼时,岛上已经有了一条气派的街道,道路宽敞,两边都是高大整齐的青砖瓦房,窗上还嵌着明亮的玻璃。李长义说,这些建筑物都是专门为来往的客商准备的就是客栈和饭店、茶楼、酒馆。现在的街道还很短,只有几百米。可是他们都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样的街道就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庆功宴席上,李泉已经喝得半醉,打着酒呃对莫钟书道:“莫贤侄,岛上的人就数你肚子里的墨水最多,劳你给咱起个响亮的岛名吧。”他打心眼里感激莫钟书,又出主意又出钱,却又早早划清界线表明不会从中谋取私利。
莫钟书也不推辞,脱口而出,“乌托,乌托岛。”乌托邦,除了“乌有之乡,空想出来的国家”之外,还有一层意思,“完美得接近理想的地方”。他希望李泉这群人能建立一个近乎于理想的社会,岛上人人平等善良,没有争权夺利,没有压迫欺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祥和安乐。虽然他知道这不大可能,但就是忍不住暗暗地幻想一下。
李泉不明白这名字的意思,但这两个字叫起来朗朗上口,便一拍大腿,道:“好,从今往后,这儿就叫‘乌托岛’了。”他的目光扫过满大厅的人,声如洪钟,踌躇满志,“我相信,只要咱们乌托国的君臣同心,定能改天换日,把这岩石岛变成黄金窝。你们,都是乌托国的功臣元勋!”
话音刚落,欢声雷动,喜气云腾。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莫钟书跟着众人一起举杯庆贺。他心中快慰,看着自己的构想被一步一步地实现,成就感丝毫不逊于称皇称帝者。
正文 第104章
场地建设好之后,就该招商了。
按照计划,李泉负责乌托岛及周边的海域安全,招商引商的责任则落在李长义肩上。
莫钟书作为《松江商报》的大老板,少不得也要帮忙烧把火。他亲自给商业要闻版撰写了一份报道,详细介绍乌托岛的地理位置和商业特色。于是,乌托岛上那一堆昨日还默默无闻的石头,一夜之间便在松江声名大振。有许多做海贸生意的商人嫌大食路途遥远,之前都是去古里,与同样不愿远到中土的大食商人做香料交易。读了这篇报道之后,这些人就开始考虑乌托岛之行。因为,相比于古里市场的言语不通,乌托岛上却是汉语世界,方便多了,何况岛上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令人心动。
但是大食那边少有商船过来。
不过,这难不倒李长义这个小船王。从此他麾下的几十条船就专门在乌托岛与大食之间来回。此时岛上的人气还比较薄弱,来的商贩不多,而他不到十天就有一条船回到乌托岛,带回大量的香料宝石,就连古里出产的胡椒和生姜也没落下,足可满足中土商贩的需求。交易之后,他又把中土商贩带去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运到大食销售。如此一对多的经营模式,竟然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足的货物供应把原本只抱着试试看心态的中土客商稳定了下来。
从大食返回时,他们会刻意找几条大食商船结伴同行,虽然人家这一次跟着他们到乌托岛的可能性不大,但让那些大食商人知道了这个地方有交易市场,下次就有可能了,因为到古里去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正在减少。久而久之,就有不少的大食商船也转战乌托岛交易。
李长义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尽管一开始之时,乌托岛上几乎就没有大食商人,他还是要求莫钟书支援几个阿拉伯语人才。
莫钟书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但是送人不比送钱,说不定怎么就让人家误会他要染指乌托岛,所以一直等到李长义开了口,他才把李小满及其几个徒弟调过去。
李长义和李小满早就熟悉,当年还是李长义和方睿先去李小满家的果园闹事大家才认识的。但现在的李小满早就不是那个木讷的农家少年了,他先是跟着二柱开杂货店,后来又学了阿拉伯语,跟着莫钟书下西洋,再后来长期派驻大食,与余春生一南一北地分管莫记船队在大食的所有业务,精明至极更兼面面俱到。他一到乌托岛,就把预备给大食客商的各项软件硬件设施都按照大食人的生活习惯做了改进,几个徒弟更是安插到适当的位置。等到第一批大食商人来到乌托岛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儿的配套设施甚至比古里的还要完善周到。
在古里,各方客商们都是自己寻找买主卖主,谈妥交易条件,自行交换。在乌托岛上,除了这个交易模式之外,还可以委托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