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制是封建社会的支撑,家庭的稳定代表了男权制社会的稳定。恩格斯生动地阐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之所以稳定的原因以及社会对这种稳定的需要,虽然他的直接研究对象是从原始公社末期到19世纪初期的人类历史,但是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末期中国家庭和婚姻状况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否定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进步。事实上,也只有在个体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照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证在必要的时候人们选择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传统社会在保障个体的这种权益的时候,是以牺牲和剥夺婚姻中女性的权益来达成的,法律出于男性利益而保障家庭稳定。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给中国的婚姻和家庭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口学者唐灿认为: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家庭模式呈现多样化,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婚姻功能正逐渐在被削弱。中国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在下降,传统的婚姻功能正在受到“更注重个人价值和生活享乐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挑战,正在被削弱、淡化”。1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宣布,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联合国的这些举措,是为了让国际社会都来关注并努力解决现代家庭中所存在问题,鼓励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现代社会,家庭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较之从前已经大大削弱。封建主义覆灭宣告了家族制度的覆灭。随着君主政体的解体,领主制度、世袭制的废除,家族制度的没落成为必然,血缘联系对于人类生活结构的意义开始下降,家庭的存在不再有家族的支撑,其对社会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他政治功能就此也受到削弱。总之,现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家庭在社会中的政治功能已经渐渐地削弱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旧的门阀制度在消除,参与社会事务是以个人身份的公民而不再是过去的家族、家庭,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政治权利直接和个体联系起来,家庭不再是过去的中介作用。婚姻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是社会生产的组织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社会道德的实行单位,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已经最大限度地落实到了个体的、独立的人身上。这是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被打破的社会现实基础。现代社会反对人对家族和家庭的依附,反对妇女对于丈夫的人格的依附,反对成年子女对于父母的人生依附。人格独立是现代人格的核心,现代社会正是建立在这种以人格独立为基础的现代人之上的。无论是政治选举,还是工业生产,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社会保障,现代社会的立足点都是个人而不是家庭:选票直接下发到全体选民个人手中,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投票;工作机会均等地交给社会中的个体而不是给家庭。家庭在现代社会不再具备组织者的功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也没有单元功能的作用。因而,家庭的部分解体,婚姻的比例性消溃并不会妨碍社会的稳定。
由此观之,向来以家庭为重的中华民族,家庭观念也渐渐地变得淡薄了,所以出现了单身者,这也是有其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的。传统社会中家庭所担负的职能在现代社会中正在逐渐地社会化,这些职能从家庭中转移出去,一方面解除了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家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了。
在过去20年,上海的离婚率增加了20倍,已经成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新婚姻法简化婚姻程序和离婚程序之后,结婚和离婚更加轻率。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人的婚姻观念开始渐渐变化,甚至多样化:有认识13小时就喜结连理的“闪婚”,宣告速食文化的高阶化;有结了婚也坚决不睡在一张床上的“无性婚姻”,保护各自自由并预防艾滋病;有领了证也只在周末欢聚的“周末夫妻”,成为某些中产捍卫私人空间和时间的生活方式……各种影视作品和社会个方面都反应着这些婚姻模式与问题的演化,正是这种现状的投射。道德判断在这里无所作为,我们只看到困惑、不确定的婚姻和现代人的迷茫。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婚姻和家庭领域正在明显地发生着适应性的演变。这种演变为强烈的功利所驱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为背景,以扩大化的人际关系活动为中心,以开放式的现代婚姻家庭观为先导,以多样化的结构性渐变为过程。其间管在婚姻家庭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尽人意的表现,但中国婚姻家庭的稳定结构已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震荡和冲击,中国现代婚姻与家庭态势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综观现代婚姻的走向,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正在从单一模式逐渐转向多元化。婚姻契约只有走多样化的道路,才能适应不同的情况,让人们在自愿的结合中增加幸福。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自身条件,有其对婚姻的独特期望,所以他们应该有其独特的婚姻契约。过去,人们动不动就赞扬某某的婚姻很高尚、而某某的婚姻很市侩,这个习惯既武断又无礼。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尊重旁人的生活取向,容许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取向、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才是现代生活的道德观。
………【第五节 家庭经济与理财】………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家庭的消费职能是它的基本职能。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庭理财、家庭消费和家庭就业贯穿整个家庭的生活,但这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家庭就业是家庭理财和家庭消费的前提,家庭理财是家庭消费的保障,家庭消费是家庭生活所必需。近年来,家庭理财日益受到家庭的关注。一个理性的家庭,不应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食饱衣暖”。当手头现有的资金还算充裕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家庭自身的特点,寻找一些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与投资工具,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率。掌握个人投资理财的要旨,能够较好地计划开支、策划投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获得最佳投资组合收益。
21世纪,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资源经济已经在向知识经济转变。当前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都有其独特性和专业性,仅仅依靠个人、家庭的力量,即使是主动性的投资理财,也难以应付社会经济的纷繁变化。知识经济要求个人理财的社会化。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抑或是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化知识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大类的投资方法也很难为一个人所完全掌握,普通投资大众“单枪匹马”的进行投资理财更是难以“招架”,所以在现代社会不能光顾着赚钱,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自己的理财进行规划再实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下面我们将从几大方面来介绍理财的技巧:
(一)家庭理财,计划先行
家庭理财是一种使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是通过对家庭收支的准确衡量、科学管理、合理有效支配,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理财的成功需要从计划开始,遵循以下的步骤,你也可以“度身定制”出一份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
1估量机会这是家庭理财计划的,包括初步分析家庭未来可能出现的收支状况,形成判断并分析收支实现的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整个理财计划能否实施的基础。这是木桶原理的具体说明: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意即家庭成员要对家庭理财计划实施的限定因素有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行动方案。
2确定目标理财计划的第一步,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为家庭确定理财工作的目标,并确定需要重点进行理财的方向。
3确定实施理财计划的预期环境对自己具体条件客观真实的了解,并在具体实施中始终如一地坚持运用,理财计划就会做得愈细。
4拟定可选方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方案综合分析考虑多种情况,避免一个方案的单一性和不可实施性,拟订备选方案才能在比较中找到最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方案的拟订上一定保持灵活性,留有余地才能在变化的实际情况中应对自如,否则完成的可能性会减小。
5量化理财计划这是最后一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还要编制详细的预算,使计划进一步得以量化。同时要制定派生计划,即分计划,它是家庭理财总计划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到在实际变化中随时调整方案的执行度,保证总计划的顺利。任何一项计划预期实现的计划越长,完成的可能性越小,因此长期的家庭理财计划一定要落实到许多小的分计划中去分步实现,否则效果不一定好。
上面的步骤完成了,但计划只是手段,而不应成为枷锁。当客观现实与计划出现不符时,要及时修订,当遇到重大变化时要保持情形重新编制切实可行的家庭理财计划,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畅通,为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财务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一谈起理财,就觉得其是一种奢侈品,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收入微薄,无“财”可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固定资产缺失、经济基础薄弱、抗突发性风险能力不足;二是收入来源相对单一,资金积累进度缓慢;三是家庭成员结构决定其消费支出仍将继续增加,所以家庭经济压力明显存在且日益增加。其实,理财是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只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