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通-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聚光神使言道:“我主及侍者知其心愿力故。久远之前,此神者谛观世间种种恶尘,弥罗国中,土干地裂,火毒升腾,雨露将枯,明日将催。神者涕泪悲哭,做大愿言,愿摄受种种恶尘于己身。”

    “此愿立,诸世间恶尘种种纳受身中。浊重故,自净国土堕日月海。水中见毒蛇喷吐毒水。摄受群蛇故。”

    “下堕生死海中,见毒虫夺灵慧力,摄受群虫故,下堕三世界。”

    “三世界中,观众灵慧光偃息,将灭善根。于其中,取身中白露血,伺养众灵故。堕十八地狱。”

    “十八地狱中,观恶灵无智无命故,取慧中灵智,饲群恶故。如是,得名弃灵智。心明灵偃,成大地狱主。做大恶行。众生灵见之恶之,离之弃之。神者受如是万唾其心不起自哀。其心愿根,唯我主与侍者能知。我等常于其心中,做大赞叹,演奏喜乐诗篇赞叹,神者受如是华章赞美,其心不起喜乐。”

    说是语闭,高唱赞歌,万灵从空中降落,同其声合唱。

    余泽闻歌声而知此神者生生世世所行之愿,泪从颊中落,自思惟道:“我于城堡中,听戴威尔所讲沙利叶的故事。我与世人同样,认此恶神之可恶。厌之恶之。如今知其本来,方之我心量实在狭小可怜。”

    此念闭,忽闻空中有熟人语:“莫自责怪,施恩者当宽心。”

    余泽抬头,见一天神,神披光翼,手捧熔炉,身擎骨骸山,足踏骷髅海,须臾之间,就到余泽面前。

    余泽心中大起惊讶心,脱口而出道:“戴威尔……”

    天神形象,竟与戴威尔无异。

    天神言道:“戴威尔是一世我。若脱劫苦,需尽历不可计数劫。但因圣者故,今已脱劫。圣者是施恩者,当受我供养。”

    说是语闭,从手中熔炉中,取一颗宝珠,系于余泽头顶,刹那间便有甘露雨降下。

    余泽自心中生大欢喜乐,人世间种种乐,与之相较,百千万亿不及其一分。

    余泽自喜悦之中,不失本念,自思惟发问道:“我自与你分别,不过几日,如何说你已经无量劫?”

    天神道:“圣者曾见过去时象耶?”

    余泽说道:“过去已经历,何曾见过去象。”

    天神道:“圣者可见现在象耶?”

    余泽说道:“言说时,现在已成过去象。”

    天神道:“圣者可见未来象耶?”

    余泽说道:“现在即是上一刻未来,言说已成过去。未来者尚未来。”

    天神道:“戴威尔与我亦如是。”

    余泽从喜悦中静心,复而愁苦道:“我尤未明了。”

    天神道:“圣者非智根慧力不及,唯缺情故。”

    余泽说道:“我虽不从世间修行,得天爱之自冥冥得意通。也知世间一一修行事,唯视*如同猛火毒蛇,应当远离。”

    天神道:“情自心生,中无自性。多情心堕,执取欲生。世间文字名称,中有一一微妙。众生慧力自分别故。认情做欲,言欲为情。智者明情了欲,不起分别,唯心辨故。”

    “圣者,若大智者,或名神,或名仙,或名菩萨,或名精灵,或名人,或名鬼。因何而取分别?唯智少多故。因何而不取分别?大爱有情故。”

    余泽说道:“承听神音,已明我心缺少情故。如何生情?”

    天神道:“圣者心中无情耶?若无情,当不生世间,寂静之中得常乐。圣者不生于世间耶?其意如是。方知圣者心中多情故。”

    余泽说道:“承听神音,方知我心中有情。不知何故,逃情而走。何处寻情?”

    天神道:“圣者之情,广矣,大矣,我如何能知能说能言?只知圣者之情,不在未来。圣者但向西行,过某量数神国,有一人,当为圣者解惑。”

    声音方落,余泽就被一阵青光笼罩。

    须臾后,光影消失,余泽在一处人间山脚屋院之下站立,屋门应声而开。(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纳须弥于芥子,兜千秋于须臾
    门开了,屋子里走出来的人,余泽竟然认识。

    曾亮看着站在门外的余泽,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说道:“你怎么来了?”

    余泽再见曾亮,心中纵有万千感慨,却也难以言说。

    他说道:“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来,见到你,终于知道了。”

    曾亮因应宏远的事,心中早就决定,不再理睬余泽,但见他如此一点歉意都没有,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气,正要开口,屋内传来一个声音:“小亮,让客人进来。”

    曾亮闻声应下,看了余泽一会,说道:“你进去吧。”

    余泽走到曾亮身边,说了一句:“对不起。”抬起头,进了屋中。

    曾亮耳中听到这个三个字,心中尤念“对不起”三字,心中思惟:“对不起就揭过了吗?”

    可是门已经关上了,曾亮忽然有一种感觉,这大概是这一世,最后见到余泽了。不知怎的,这个念头就似在心里扎了根,回荡不散,忍不住的泪就流了下来。

    余泽进了门中,但见屋中简陋,中间一桌,旁落两椅,右有一位七旬老人坐在座位上,含笑望着他。

    余泽见老人之相,心如同决堤之江,悲如崩山裂泥之尘,跪在老人身前,嚎嚎大哭。

    老人开口道:“娃儿你为什么哭呢?”

    余泽抽泣难止,说道:“我心中并无悲伤。不知因何而哭。”

    老人说道:“情者,发乎心,感于物。执于失得。失得生,则情迁生喜怒哀乐忧思。唯独没有一个悲字。悲者,非你情情念念之心。娃儿,你悲耶?”

    余泽涕泪道:“如您所言,如惊涛中乍闻雷霆,惊涛之中,水浪为大音。如何能与天鼓齐音?我谛观自己心海扰动,不过爱染之情。又生七情。七情尚不知何来,情之所不受。怎知悲心?”

    老人说道:“可一一说来?”

    余泽一拜道:“我生来不知父母,食百家之米成人。因有恩人照料长大,虽爱心调伏。但受他人冷眼鄙目,心欲静而气难调。而后得天之祜,承天之福,得享世间荣华。食地物而知鲜美,品爱果而知男女之甘,患得患失之苦。忽感世间之事,不过如此,此欲求清净,怎知念海中波涛不定。譬如一叶舟于波浪海。舟欲停,而风波吹舟而旁行。”

    老人说道:“娃儿因何不说真话?”

    余泽道:“句句是真,何来不说真话?”

    老人说道:“你生来不知父母耶?若不知父母。如何生肉团心,如何有照料形躯?且观你身,从何而来?非父香而可生灵耶?非母血护香而可成形耶?不承父之慈,不受母之爱。你从何来?但观此身,父母慈爱故。如何言自不知父母?贪心不足故。”

    余泽道:“菩萨因何说我不真言于贪心?我非自辩,实因不解。”

    老人说道:“若不因贪心。何言生不知父母?你可忆得坐胎之时,母亲小心翼翼之心。忍受十月之极苦,爱心无怨之恩?”

    余泽说道:“不知。何人知生时事?”

    老人说道:“你是一人,非一一人,如何问何人不知生时事?如此世间中,有痴傻者,幼时远离父母身。二十年后,路遇其父,心知是早年远离之父,念父名得相认。如所说,你较此痴傻人如何?知父名耶?知母姓耶?一不得知,二不得知。知念皆失。长大成人,唯怪父母遗弃,不知因缘。我今道出根源,你尚用世间愚夫狡辩之言否认,我如何与你言说。”

    余泽闻雷鼓天音,心如明镜,照遍前尘蒙昧,于一念间,亲历此生坐胎出胎之相,如此涕泪悲泣,道:“承菩萨雷音,始知失念。菩萨句句实语,非语怪言奇,实乃我智少愚痴。何以故,我生生前,观世间种种恶尘交杂,心厌恶故。坐胎时,晃动灵元,心失定故。出胎时,外浊胎毒,两相欺凌,无忍而失心意。成蒙昧孩童。不复天真童子。如是说,是一贪,贪常乐心悔懊故。”

    “出胎时,天门未闭,却不识生身父母。后天承恩,自以为当受故。譬如乞丐,求米食于人家。得施者米物果腹活命。心不念施恩,反怪施者不给好物,嫌少愿多,不得生怨。我与父母如是。我为乞丐,父母为施食者。我无生求以生,父母施身故。我难经饥渴冷热,父母施遮盖故。如是说,是一贪,无智贪慈恩故。”

    老人说道:“知父母恩,尚可言教。”

    余泽说道:“始知恩情,欲报父母恩,父母双亲已不在,我真可悲矣。”

    言罢,涕泪悲泣,心摇意沉。

    老人斥道:“你心可悲耶?因恩欲报而不得耶?你心小量,父母生你时,求你报恩耶?念你养身耶?唯爱心故,无一一想。恩从何报?若从身报,父母自食其力,身不从你处得。若从物报,物不从你处来,天地恩泽故。”

    余泽茫然道:“如菩萨所言,我力卑微,父母之恩尚难报答,自不悲耶?”

    老人道:“你力卑微,非实相。缺智少定故。如前所言,你身从何来?”

    余泽说道:“从父母中来。”

    老人道:“此身非父母耶?你身因父有骨,因母有肉,方有七尺身立于世间。欲报父母恩,何不怜己身?”

    余泽说道:“我如何不怜己身?”

    老人道:“若怜己身,一当惜时。所以者何?你生身时有崖而智海无涯。明世理,复闻道。知周乎万物,济众生而无空过,此为一报父母恩。二当惜身。所以者何?身健体康。则有气力,有气力,则可担当。有担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