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头微一品尝,又赞开了:“哎呀不得了。这汤好喝,这咸蛋味道更美,这两样搭配起来,透心的美啊。”
老头这一嚷嚷,别的家长也都赶忙过来瞧个究竟,你一口我一勺,所有品尝过汤与咸蛋的家长都是连连颔嘉许:“这汤跟这咸蛋,吃起来香口,虽说比不上大饭店的招牌菜,可落在肚子里踏实哪,有这一大海碗,老两口这一顿饭就齐了。”
老头老太都打算在这里陪孩子,可食食品吃多了,对身体没好处不说,也总觉得这嘴里头少点家常饭的亲切。尝着方翔做的老骨头汤,就有一人灵机一动,笑眯眯的望着铃铛三人开口了:“小朋友,你们家大人在吗?能不能帮我问一下,你们这饭外卖吗?”
“卖饭?”方翔走出办公室与这群家长一聊,居然都有买饭的想法。方翔凝眉思忖,‘我学做这老张家的四色汤水,是想kao着它们引起柳厚的兴趣、继而在中州市赚钱。哈,眼下倒是可以在宁远村先开个试点摊位,也好听一下顾客的反馈,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顺便也可以小赚一笔。’
方翔心头笃定,立马找上了几个擅长做饭的婶子,要她们帮自己做几天饭,自己付给她们工钱。婶子们都爽快的同意,只是一提到工钱,都是连连摆手:“要啥钱?帮个忙就要钱,那算啥帮忙?玉娃,不是婶子说你,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这动不动给钱让人觉得挺见外的…”
婶子们拒绝要钱,还把方翔好一顿数落。方翔没辙,心想反正也就这么几天,不要就不要吧,这些婶子都在自己的养殖场上班,不如工资的时候,一些奖金算做答谢。
至于做饭,方翔的计划很简单,自己负责做汤,几个婶子帮着烙煎饼切咸蛋跟端饭。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下午上班没多久,电话接连响起,全是市里的中小学打来的,都听说有学生到方翔的开心农场举行夏令营活动,想要依样画葫芦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市二小的校方领导最为爽快,简单接触后,立刻组织报名活动,几天后,市二小的六十名学生在老师的率领下进驻开心农场。
市二小的夏令营活动,没有野炊的课程,校方认为kao学生自己动手做饭不太kao谱。而校方在考察的过程中,也看到方翔在给陪护家长做汤,品尝后大为满意,这就与方翔商量,决定给孩子们订餐,由方翔提供。
消费人群一多,方翔就有些吃力,毕竟他要把精力放在养殖场方面,这就与老张太太商量,将做汤的手艺又传给了桂花婶子跟柱婶,让这两个婶子领着六个老娘们负责做饭。四份汤水轮流做,再加上一些农村小吃,供应着6续不断涌入开心农场的夏令营成员跟陪护家长。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排档】………
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劲风吹拂,万千藤条迎风招展。
开心农场外,搭起了一溜儿的简易大排档,旁边有一招牌,上书四个大字:老乡风情。
大排档里,一群妇女端着古朴的木质托盘,往返于各个餐桌,忙碌的热火朝天。
6续有衣装得体的男女自开心农场里走出来,多是些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直奔大排档而来,一来就急匆匆的叫着酒菜。
“老板,一盆虾皮海鲜汤一份野鸭煲,四个张记咸蛋,十张煎饼,再加一盘盐水花生跟四瓶啤酒,快点。”
“行咧,先找地方坐,马上就好。”
戴着卫生口罩的柱婶大声应承着,娴熟的摊着煎饼,大脸盘上红光满面,烈日的热意全都到了她的面上,由内而外容光焕。一旁的桂花婶子麻溜儿的将客人的吩咐记下,同时也记住了客人落座的餐位,吩咐着手下的妇女开始准备。
“服务员,我们的酒哪?”细声细。气的声音响起,还带着几分稚嫩的音色。
柱婶瞥了一眼开腔的半大小子,。登时乐开了:“吆喝,小孩子家家也敢喝酒,换了俺家树根,我非打烂他的屁股蛋。啥?你成年了?得,身份证拿来瞅瞅。”
“呃…”这群小子统统傻了眼,没辙,。只好一边愁眉苦脸的吃菜喝汤,一边埋怨着这红果果的差别待遇。
方翔的开心农场吸引了许多中小学校的注意,在。这个远离城市尘嚣的的地方,天是蓝的、水是甜的、山是青的、空气是纯净的,而这开心农场更是一片童话似的存在。让孩子们在这里种种地,玩玩水,识别一下庄稼与野草,跟着山村孩子学习一下堆泥巴,叠纸飞机,亲手制作可以下水的涂蜡小船,即便是大人们想来都觉得有些神往。
各个学校组成的夏令营队伍接踵而至,偌大的开。心农场都有些人满为患。其实那低廉的场地租借费用,压根赚不了几个钱。方翔起初也只是瞧在赵倩的面子上,卖给赵博城一个人情,所以也没存着赚大钱的念头。只是无心ha柳柳成荫,方翔万万想不到,这些学生跟陪护家长的到来,却带动起了宁远村的经济:家长与学生基本都是在开心农场外的‘老乡风情’大排档就餐,四批夏令营成员,总计一百三十名学生,算上家长,每餐的客流量在2oo人次以上。
大排档内人声鼎沸,养殖场的办公室内,大家也。是酒意醺醺。
“玉娃,真是不服。你也不行啊。你说你这脑袋瓜咋长的?咋搞点啥都能搞出点名堂呢?”刘大壮不无感叹的连连赞着,“你搞了这么一个大排档,居然解决了二十个老娘们的就业,一天净利润就有两三千,这钱儿来的,痛快。”
建大排档是方翔的主意,只不过他事情太多,只是提出一个设想,具体就由村委牵头,他只提供一下烹饪方面的指导。村委研究过,想将所得纯利润跟方翔五五分成,只不过方翔没要,希望村委把收入攒起来,年底给老百姓们点福利,刘大壮一一照办。
“是啊,多亏了玉娃,做的菜那叫一个地道,一下子就把外来人的鼻子给勾住了。”柱叔抿了一点猴儿酒,面上1ou出陶醉之色,欢天喜地的道,“对了,照着电视上说的,咱这大排档叫啥?对,叫带动周边经济。铁牛跟老四疙瘩家的猪,镇上的杀猪匠来看了,给的价那叫一个低啊。可扔给大排档,价钱高不说,这些城里人都爱吃,说香口哪。”
要说老乡风情大排档,的确带动起了宁远村的经济。暂且不说解决就业问题,单单是做饭所需的材料,就让大家伙得到了实惠。自家养的鸡鸭、腌制的咸菜、菜畦里的蔬菜等等,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大排档,转化成一盘盘的美味佳肴,换回来一叠叠钞票。这段时间,宁远村老少爷们的脸上,笑容当真是比阳光都灿烂。对于这大排档的起者——方翔,更是感恩戴德。
方翔赶忙谦虚:“要说这事儿,还得谢树根和毛蛋,当初要不是这两个小子把餐桌抬到养殖场外面,也就没今天的大排档了……”
铃铛本来端着小碗在一旁看着电视吃着饭,闻言却是不乐意了,放下小碗跑了过来,摇晃着方翔的手掌,小嘴高高的撅起来,上面能挂一油瓶。
蒜头不愧是铃铛的小跟屁虫,见状急冲冲的嚷道:“铃铛的功劳最大。”
小孩子跑出来抢功劳,屋子里六个大人笑趴下两对半,方翔强忍着笑,宠溺的摸摸铃铛的小脑袋,赶忙哄着:“对对,要不是我们家铃铛进屋端了一碗汤送给那位老爷爷,也就没大排档这回事了,所以说,铃铛的功劳比树根毛蛋都要大。”
“嘻嘻…”得到夸奖的铃铛可是乐坏了,得意洋洋的晃着小脑袋,重又跑到一旁吃饭看电视,当然也没忘了奖励蒜头一枚榛子。
童趣喜人无限,经铃铛与蒜头这一闹,大家心境益愉快。酒酣耳热之际,方翔神情一整,缓缓的开口了:“眼下的大排档顾客中,虽说学生占了七成,可那些家长才是最大的消费团体。”
刘大壮点点头表示赞同:“是啊,大人不比孩子,兜里有钱饭量又大,吃饭还外带着喝酒,是大排档的大客户。”
方翔笑着颔:“不错,可大家想过吗?一旦孩子的暑假结束,夏令营活动也就随之结束。我们的大排档还能开下去吗?”
铁牛笑呵呵的道:“那肯定是开不下去,孩子都走了,大人们也不会来了。不过单单这一个来月,也能让咱们村的老百姓手里头阔绰不少啊。”
“胸无大志!”望着一脸满足的铁牛,柱叔一绷脸,不屑的瞪了一眼,转而望着方翔,满脸希冀的道:“玉娃,你是不是有啥好招?”
刘大壮也无心饮酒,琢磨着怎么才能把大排档这红火热闹的场面留住,可他绞尽脑汁也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末了也就像柱叔一样,眼巴巴的望着方翔,希望他能出个好主意。其他人也是有样学样,在这些胸无点墨的本分庄户人眼中,方翔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智囊,平日里谁家有点犯难的事儿,总喜欢找方翔拿个主意。
方翔连连摆手,笑着道:“大叔们都别这样看我,我也没什么好招。不过咱们可以分析一下现在的情况。家长们为什么会留在这里?”
脑瓜最灵活的柱叔张口就来:“这简单。除了想陪着自家孩子外,无非是觉得咱们这里山好水好环境好,在这里一行一动都觉得舒坦。再有,吃的不错,好多人都是被玉娃鼓捣出来的那四份汤牵住了鼻子。”
“是啊,是这么回事。可要是没了夏令营的孩子,单凭这些东西也留不住这些大人。”刘大壮忧心忡忡的叹气。
东根叔眼睛一亮,乐的一拍大腿:“要是大奇山开了,咱这大排档不就每天都有生意了嘛。游客一多,咱就建宾馆,把大排档改成大酒楼,哈,到那时,全村都跟着富了。”
“瞧你那傻样。”东根叔美得都流鼻涕泡了,柱叔憋不住笑,调侃一句后,提醒他,“你说的这些都是没影的事儿,柳书记办事不kao谱,还开大奇山?指望他你算是押错宝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