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不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意大利不面-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此,人民军利用意大利人调兵遣将的时间对该处的阵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通过三千士兵和上万平民耗时两个多月的修筑,特伦普的防御工事终于赶在意大利人进攻起前完工。特伦普据点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据点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山峰林立,是一个由天险构成的难以攻击的堡垒。人民军在主峰及各制高点依托天险用混凝土建造了很多阵地,凡是挖得动的地方都挖掘了工事和掩体,在重要的支撑点上修筑了大量的明暗碉堡。只有遇到大块的坚固岩石,实在无法施工的地方才没有修工事。即使是满山遍野的砾石和丛生的荆棘上也布置了层层的铁丝网障碍并埋设了地雷。

    守卫此地的巴斯克人是人民军中战斗意志最坚决的,他们大都是从北方原来巴斯克自治区的逃难而来,与弗朗哥的民**有着血海深仇。在他们的身后,人民军总参谋长罗霍布置了整整一个团40门山炮提供火力支援。看着这些坚毅地士兵、完善的防御体系,罗霍有信心在这里让国民军的血流尽……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躁动的欧罗巴 第4节、他们的战争(4)
    因为晚上有夜班,所以下午利安达休息。他选择了一家犹太教堂来度过这段空闲时光。传统的犹太教徒每天早晨、下午、傍晚要去犹太教堂祈祷三次,但是对于像利安达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却很少有人做到。所以,当他在上班时间出现在教堂里时就显得很扎眼,他找了一个房间开始独自祈祷,希望得到上天的庇护和救赎。

    吃完晚饭,他拎着自己的“新手提箱”来到了自己工作的泵站,看着这里熟悉的一切,利安达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三年来,他参与了这个泵站的设计、建造到最后投入使用后他又留下来维护,这里凝结了他多少的心血啊。但是,自己今天却要把它炸掉。他找了扫把和拖把,准备将泵站最后打扫了一遍。就在这时,泵站的门被人推开了。

    “谁?”利安达不安地问道,一边把手伸进了上衣口头里,握住了那支波兰生产的Viz35手枪。30年代的反犹的波兰政府居然是伊尔贡最大的支持者,而他们支持伊尔贡的目的就希望波兰犹太人能迁往巴勒斯坦独立建国。

    “是我”,那个人将自己的帽子摘下,以便利安达认出自己。

    利安达很快就认出了那张饱经岁月的老脸,那是泵站站长。自己刚从大学毕业那会,就是在老站长手把手的帮助下,才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管道工程师。但是,他也知道老站长是一位阿迪蒂突击队的退役上士和墨索里尼的拥趸

    “站长,你怎么来了?”利安达不解地问道,“要来杯热咖啡吗?”

    “我很抱歉,我知道你家里最近出了点事,我想你今天一个人当班,所以就打算来陪陪你”老站长说出了他的来意,其实准确的说那个犹太姑娘还不能算是利安达的家人。

    利安达的大脑开始飞快的运作,分析老站长说出的每一个单词。最后,他认为老站长的话是真的。因为,前几天自己消沉沮丧的样子的确很吓人。但是,老站长在这里的话,他又如何完成他的爆破工作?

    干掉老站长,一个声音在他的脑海里响起。

    不!老站长是无辜的。另一个声音在的脑海里响起。

    难道那些死在集中营的犹太同胞不是无辜的吗?难道那些死在纳粹枪炮炸弹下的波兰平民不是无辜的吗?第一个声音开始反驳。

    “利安达,你怎么了?”就在利安达陷入沉思的时候,老站长看出了他的异样。

    “哦,没事,”利安达的思想被拉了回来,这时他现他的手上还拿着那一杯咖啡。他将咖啡递给老站长,然后说:“我真的没事,您可以相信我。现在也不早了,就不麻烦您老人家陪我值班,您还是回家吧。”

    “还说没事,看你走神的样子就知道了。我可不放心把泵站交给一个心不在焉的家伙来打理”老站长一本说着,一边换上了工作服。

    在接下去的四个小时里,老站长又一次开始讲起了自己年轻时在奥地利前线与德国人作战的故事。这时利安达抬起手,看了看时间。他知道如果自己还不行动的话,今天就没机会了。现在,他必须将老站长支开,而且是尽快!

    “站长,你看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换班的人就快来了,不如我请你吃早饭。你先去那家快餐店帮我叫餐。我办好交接班就来,这样我就可以吃现成的,不用等了。”

    “好吧,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子”。老站长答应了利安达的请求,离开了泵站。就在他关门的一瞬间,利安达从手提箱里拿出了定时炸弹,并将其固定在泵站的关键位置,然后他按照训练时那样开始设置定时器。就在他将时间设置完毕并接通电路后,他按下定时器的倒计时按钮,可是定时器并没有开始倒计时,而是直接引爆了炸弹。“轰”一声,没有时间给利安达去思考,自己到底是哪一步操纵失误,炸弹就将他和整个泵站撕成碎片。随后,泄漏的原油挥出来的油蒸汽引了第二次爆炸,爆炸引起的巨大火球将周围的一切送入地狱。泄漏的原油被引燃,化为一条张牙舞爪地火龙。

    几分钟后,罗马威尼斯宫。整个晚上,芒果都在书房焦急的等待着情报部长塞萨雷阿姆大的电话,现在它终于响了。

    “领袖,他把它炸了”

    “我知道了,内政部刚刚来过电话了。那人呢?”

    “也被炸死了”

    “你肯定?”

    “我肯定,我们给他的定时炸弹是不会倒计时的。只要一按时间设定按钮就会爆炸。所以那小子一定已经炸死了。”

    9月27日,全意大利的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起爆炸案。按照意大利官方的消息,该案为有人蓄意制造的爆炸案,目的是破坏意大利的石油出口。此时,爆炸已经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意大利警方正在全力追查元凶。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马上将此次爆炸事件和正如火如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联系到了一起。他们认为这一次的爆炸是英法的间谍组织所为,目的是破坏德国的石油供应。在这些报纸的煽动下,罗马的市民自地聚集在英法使领馆门前抗议,投掷石块和燃烧瓶,并焚烧两国的国旗和领导人画像。

    得益于通讯技术的进步,爆炸事件的消息很快传到巴黎和伦敦,两国的领导人第一反应认为那是对方间谍的“杰作”。

    “愚蠢的英国人!他们怎么可以用这样办法阻止意大利向德国出口石油呢,这不是把意大利人推入德国人的怀抱啊”,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抱怨道。

    “疯狂的法国人!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们已经开始和意大利人关于停止对德供油的谈判吗?法国人除了给我们惹一身麻烦,他们还有干什么?”英国相内维尔?张伯伦埋怨道。

    事已至此,除了尽量安抚意大利,大声谴责这种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外,英法也不知道现在还应该干些什么。有时候,说得太多,反而让人怀疑。

    至于德国人,他们除了询问意大利要多久才能恢复供油外,就只剩下一个对遇难者和伤员的口头慰问了。不过对于德国要求尽快修复输油管道的请求,芒果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作为一个穿越者,芒果知道现在的希特勒不缺油。依靠合成燃料和战前的储备,在陷入苏联泥潭之前,德国的燃料供应是充足。没有利比亚的石油,德国战车一样可以在闪击波兰得手后,横扫西欧。但是英法不这样认为,这就给了芒果讨价还价的空间。

    一周后,意大利政府公布了爆炸案的调查结果。从现场遗留的手枪等物证上判断,这次爆炸很有可能是波兰人所为。这无疑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此时,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波兰城市格丁尼亚已经被德军占领,“波兰”再一次成为一个历史词汇。所以,没有人会关心某些人在它的尸体上再踢上一脚。

    这边意大利人一公布调查结果,那边德国人马上拉高音调谴责卑鄙的波兰人,戈培尔在电台里告诫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意图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阻挡德国人的伟大胜利注定是徒劳。

    而私底下,芒果明确告诉英法,他们是这次爆炸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怎么样都洗脱不了嫌疑。但是,考虑到德国人在波兰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欧洲的稳定,意大利人也愿意为全世界的和平做些应有的贡献,所以意大利人可以考虑拖延输油管道的修理进度,变相停止对德国供油。交换条件是意大利希望英法停止对西班牙临时政府的军事支持。芒果向英法保证,意大利对于西班牙没有野心,只是不愿意看到弗朗哥一派的失败。芒果还向英法提议,既然两种格格不入的主义都在西班牙拥有坚定地支持者,为什么不把这个国家一分为二,难道空洞的主义比活生生的生命更重要吗?而且,一个分裂的西班牙应该更符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

    作为一个夹在两大阵营间的大国,芒果不想完全倒向英法,也不想过分刺激德国。所以,他不得不玩这出苦肉计。他需要一个台阶,在不和希特勒撕破脸皮的情况下,切断这条输血管。另外,破坏英法两国在国民中的形象也是他这么做的一个考虑因素,毕竟现在波兰还是同盟国之一——

    分割线——

    “意大利人说他们对西班牙没有野心。你相信吗?”张伯伦问道

    “墨索里尼一直说地中海是他的海,而这个海的两个出入口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却不在意大利人的掌控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