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生气的是英国人、法国人竟欠账不还。所以,有了这么一次吃力不讨好的教训,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对于欧洲事物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现在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英国人一旦垮掉,那么美国人将独自直面轴心集团的重压,但是至少现在罗斯福还没有办法把他的国家拖入战争,这是他们的民主政体决定的。现在,他的当务之急是说服美国人民和国会赞成给以英国更多的战争援助,至于将美国带入战争,依我看至少现在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就是民主体制的悲剧,虽然少数精英份子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方向,但是却因为大多数平庸者的制约而无法使得国家从这种先见中获益。”
“所以,我认为我们只要很有诚意地给美国一个道歉再赔些钱,让美国人面子上大大地赚一把,估计就可以把这个事情给出来掉。毕竟,此时此刻的美国人并不想要跨国大西洋和我们打上一仗。另外,我回头会让人在美国找些专家教授在报纸上多讲讲保持和平展的重要性,先去制造一下舆论气氛。”
“另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1937年12月12号日本飞机在南京的长江上击沉了一条美国人的炮艇,日本人道歉赔款后美国人也没向他们宣战。据我所知,美国人对太平洋的关心程度可是远远过他们对欧洲事务的兴趣啊。”
显然齐亚诺在来威尼斯宫之前,已经有所准备,他的一席话让芒果眉头紧缩开始舒展。芒果缓缓的站起身子,吐了口气,“嗯,这个我自然明白,那接下和美国佬的谈判就有劳你费心了。”
分割线
直布罗陀以南2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托达的火车站。木质的站台,摇摇欲坠的指示牌就是它全部的家当。从昨天晚上开始,大批的意大利军人出现在这里。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铁轨的两侧警戒着。灯光映得闪亮的铁轨上,一条通体黝黑的巨龙正在被一点点蠕动,缓缓驶入从经过车站的铁道正式线路上延伸出来的环形铁路之中。这就是列车炮,一款从1917年开始就在意大利军中服役的攻坚利器。200万里拉的高昂造价使得意大利人只在1916年订购了4门。(详见:_aVs意大利文网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goog1e翻译工具看)
“射向调整完毕——炮车停”,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212吨的列车炮停止了它带着“嘎嚓嚓”地怪响的蠕动。紧接着是一声尖锐的刹车声,火星在列车炮与铁轨之间迸。
“混凝土破坏弹——起吊!”又是一声嘹亮口令,只听见粗大的炮管后方一个鹅颈状的吊臂与钢绳出一阵嘶嘶铿铿的响声,钢绳末端吊挂着重达875公斤的炮弹。
炮弹被缓慢地吊放到炮闩的后面,早已在那里待命的士兵们围了上心翼翼地左右前后拉扯着吊绳,将这枚差不多一人高的炮弹平放到了与炮膛相连在一起的滑槽上。
“炮弹——入膛!”滑槽后方伸出的一条推杆将近一吨的炮弹推挤入进入炮膛之中。
“装药4——入膛!“四个圆柱形的射药包也被同一根推杆推入炮膛之中。
“炮闩——关闭!”位于炮尾右侧的螺式闩体翻转过来,闩体上的螺纹与炮尾内表面上相应的螺纹紧紧啮合。
“射角调整——开始!”米的巨大身管在液压机的作用下一点一点地被斜着向上抬举起来。
“射角调整完毕——高低机停!”液压机被关闭后,巨大的身管一下子就停止了运动。
“校准——开始!”士兵们开始对面前的设备进行最后的调整。
“校准完毕——十秒后开火。”
这是多么漫长的十秒。
这是令人期待而又令人胆战的十秒。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预备——放!”
注一:1939年9月4日,德潜艇u30在北爱尔兰沿海击沉英国油轮雅典娜号,造成包括28名美国人在内共112人丧生。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躁动的欧罗巴 第53节、前夜
从7月的第一天开始,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重炮部队66续续赶到直布罗陀前线。现在面向直布罗陀的意大利火炮数量从最初的几十门增加到现在的上百门,品种也从最初的山炮、野炮展到后来的列车炮、攻城臼炮,每天落在直布罗陀的炮弹数量也从近千增加到数万。每天,前哨的意大利炮兵观察员静静地观看着大团的黑色或是灰色的云团在沉重的爆炸声中不断地在直布罗陀山的上空升起。
但是,就在意大利的大炮向着几十公里外的直布罗陀要塞送出死神的礼物时,他们的敌人躲在要塞工事中的英国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随着皇家第三重型炮兵团的指挥官罗伯特上校一声令下,mk10型英寸岸防炮粗大的炮口绽出了一道可怕的闪光,这道闪光瞬间膨胀成耀眼的火焰,火焰高向外扩张,在距离炮口好几米外衍化成了浓厚的灰色烟团,烟团继续扩散,越散越薄,直到变成淡淡的雾,直到变成空气本身……
公斤的射药瞬间迸出来的能量赋予了172公斤的炮弹以800多米/秒的初度一飞冲天,并使得28吨重的炮身向后滑动了好几米,最终依靠安装在炮身底部的两根可伸缩的液压支撑杆才勉强停住了炮身的滑动。
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穹,穿过云层,一直冲到它所能抵达的最高点,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斜向着大地俯冲而下。如果此时炮弹有生命,它可以看到地面在不断逼近,景物不断清晰和扩大,刚才那个那条细线原来是一段铁路。下一个瞬间,铁路中间有一个如同“吃饱的鼻涕虫”一样的怪物;再下一个瞬间,“巨型鼻涕虫”的周围站立着不少穿土黄色制服的年轻人。
如果炮弹有生命,此时它一定会感慨:“多么年轻的生命啊!”
但是,对于远在罗马的大佬眼里,这些年轻的生命只不过是战报上的一个数字而已。
就这样,毫无生气的巨大钢丸与地面猛烈地撞击,巨大的惯性使得弹底引信正常工作,只听到一声巨响,在距离列车炮不足十米的地方一道浓厚的烟柱带着零零落落的泥土和弹片冲上了天空,烟柱越升越高,越高越淡,在数百米空中,烟柱的末端散化为空气的一部分……
等到硝烟散曲,只见密集的炮弹碎片将列车炮装甲车体的侧面打得伤痕累累,十几个暴露在车体之外的士兵已经被冲击波拍成肉糜。在与意大利炮兵的对射中,数量上处于劣势的英国人并不完全处于下风,这主要得意于性能出色的火炮和完善的地下工事。
在20世纪的头十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装甲巡洋舰一直扛着寸的主炮在全世界的海面上为女皇服务。但是,随着一战后《海军限制》条约时代的带来,世界五大海军的巡洋舰不再可以拥有如此级别的主炮。于是,皇家海军将全部的寸主炮被从军舰上拆下,安置在从远东新加坡的柔佛炮台到英吉利海峡的多佛炮台。寸**以其316000码的射程和/分钟的射成为了英国要塞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英国人在直布罗陀布置了7处10门9,2英寸岸防炮。这些1900年的老古董和另外20门英寸重炮、4门3英寸射炮、、10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2个pompomsp1这该怎么翻译啊?)构成了直布罗陀要塞完善的火力打击体系。
直布罗陀山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山体,它的东西两侧都面向大海。当初,英国人在进行要塞的火力规划时,现如果想要获得较大的射击角度,就必须在山顶修建一系列炮塔式的炮台。而这些暴露在外的火力点是非常容易被敌人的炮火摧毁的。进过仔细的权衡,最后英国人决定牺牲射击角度,选择了具有更加坚固防御的地下炮台方式布置火炮。
事实证明英国人的选择是相当正确的。就在7月2日意大利人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出现在了直布罗陀要塞的上空。因为没有战斗机的干扰,那些意大利飞行员可以从容瞄准投弹,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就炸弹投到了距离目标二十米以内的范围。250或是500公斤的炸弹轻易地摧毁地面上的目标。在如此精准的轰炸中,直布罗陀要塞火力体系中仅有的两门以炮塔式布置在山顶的岸防炮被摧毁。
与此相比,布置在山体的隧道之中的全部火炮得以幸免。虽然这些火炮就只能射击正面的敌人无法顾及两侧和后面出现的敌人。但是这样带来的好处是除非意大利人能将炮弹精准地从射击口中射入炮台,不然一般情况下单靠大炮或是轰炸是无法摧毁这些处于几米厚的岩层保护之下的英国大炮的。就这样在大部分英军要塞炮得以保留的情况下,意大利人的总攻开始了。
7月6日晚上11点,在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意大利6军第27师开始进入直布罗陀对面的西班牙小镇圣玛格丽塔ntrgarit既然是夜里,从这里向南望公里外的直布罗陀山清晰可见。战争已经让这个原本宁静的西班牙小镇变成一片世界末日的样子,整个镇好像被魔鬼用巨锤疯狂敲打过一般。镇内没有一幢建筑物是完整的,只有较大的建筑物还有部分的天花板悬空着。
而在这片巨大的废墟中还隐藏着一个致命的危险,那就是休吉?安德森中尉为的120多名新西兰军人。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只有160万人口的新西兰为了他们的宗主国派出了高达14万人的军队,其中有万人最后阵亡,差不多每一个新西兰家庭都会失去一名亲人。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39年爆后,这个遥远太平洋上的小国又一次派出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前往欧洲为英国作战。安德森中尉和他部下就是新西兰第2远征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