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不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意大利不面-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然,帐篷病房的一角被人掀开,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韦瑟姆的病房。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韦瑟姆的身边,尽量轻柔地帮他拉了拉毯子,但是还是惊醒了韦瑟姆。

    “你醒了,祝贺你,韦瑟姆区队长”,来人笑着说:“你好,我是梅西,代表领袖来看望坚守阿拉姆哈尔法岭的英雄。”

    韦瑟姆看到说话的人肩上扛着的星星,马上明白了这人的身份,“梅西将军,对不起,您称呼我为什么?”

    “韦瑟姆区队长,这是你的最新军衔,另外,领袖将说他将在罗马亲自给每一个突击队队员授予金质勇气奖章!”没等梅西开口,一旁的泽鲁阿勒插话说道。

    “哦,老朋友,前面情况怎么样了?包围英国佬了吗?兄弟们,怎么样了?”,韦瑟姆一连串连珠炮式的问让刚刚进来的泽鲁阿勒有些措手不及。

    “整编六师撤下了,不过17师上来了,67师也快来了。另外,你听这炮声,都响了一天一夜了”梅西笑着说道:“;不过按照这个炮击的度,罗马的议员们又要指责我们不节制地挥霍军用物资了。”

    “那就让他们来看看战俘营的俘虏和战场上的尸体”,泽鲁阿勒忿忿地说道,他对那些罗马的“上等人”可没什么好的影响。

    “不过,我倒是担心17师和67师能不能完成包抄的任务。”韦瑟姆皱了皱眉头:“这两个师在21号的攻击中损失不小?这才休整了一周,他们能行吗?”

    “嗨”,韦瑟姆叹了口气,“但愿这群家伙别浪费我们的努力。”

    “应该没问题的”梅西看着韦瑟姆说道。不过,韦瑟姆没能从梅西的眼神里看到他想要的东西。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这个在场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话题。

    韦瑟姆将话题转开。“兄弟们怎么样了?”

    “14人阵亡,还有37个兄弟和你躺在病床上。”泽鲁阿勒回答并不让韦瑟姆感到吃惊。

    “那就是只剩下21个人,”他看了看泽鲁阿勒那张被棱角分明的脸,“你还记得行动之前,我们在去庞特德拉的飞机上,你说我们将执行的特殊任务,是一项可以结束整场战争的特殊任务吗?”

    “记得,当然记得。”

    “那么,你现在还愿意去执行一项可以结束整场战争的特殊任务吗?”

    “当然,我的队长,请下令吧!”

    听了泽鲁阿勒的回答,韦瑟姆又看了看梅西。

    梅西摊了摊双手说道:“你们是领袖亲自指挥的部队,在领袖没有新的命令到来之前,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对战争的判断指挥你的部队,我相信你的判断。

    分割线

    29日黄昏,桔红的太阳尚未隐没在蔚蓝色的海平面之后,亚历山大的市区就已显露出冷静和可怖来。由于前方吃紧,入夜后,除了英**官指挥的阿拉伯巡逻队还在不紧不慢地到处游走外,当地老百姓都早早地躲入家中,整个市区的街上空空荡荡,白天的喧闹和聒噪像变戏法一样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昨天开始,伴随着意大利人的狂轰滥炸,一批有一批的盟军部队开进这里,然后又匆匆离开。到后来,那些盟军部队更是毫不停留地穿城而过。

    提起亚历山大,它是埃及最大的海港,这座冠以亚历山大大帝之名的城市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就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那些浪漫的法国人和优雅的英国人在这个城市建造了许多光怪陆离的商店高楼、豪华别墅、宾馆酒店、高级剧院,而金碧眼的异乡人也曾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片兴旺和新鲜的感觉。可如今,整个市区冷冷清清,凄凉萧条,许多曾经昙花一现的繁华场所如今都已大门紧闭,一片死寂。消息灵通人士已经得到内幕消息,英国人快不行了。

    此时,泽鲁阿勒和他的第六整编师后方医院外的一块空地上。而在队列的前面,是倚着拐杖的韦瑟姆队长。

    “准备!”一声并宏亮但杀气腾腾的命令从韦瑟姆地口中传来。

    话音刚落,两辆缴获的英国卡车喷出了淡蓝色烟雾。这时,泽鲁阿勒从队列的一端走廊出来,扶着韦瑟姆队长一边敬礼,一边检阅了他的突击队。最后,他回到队伍中央,站在一辆沙漠突击车旁,手臂用力一挥:“出!”

    随着一声口令,两大一小三部汽车战车驶出空地,只见尘土飞扬,烟雾飘荡,整个车队犹如一条灰色的巨龙向亚历山大市区飞奔而去。车队全行驶,所向披靡,一头扎进了茫茫大漠。沙漠、溃兵、车辆残骸都被一一抛在后面。

    坐在沙漠突击车上的泽鲁阿勒望着这支干劲十足的队伍,看着穿上整齐制服的突击队员,想着所肩负的特殊使命,脸上露出凛然不可侵犯的神色。而同时。他心底又有几分得意——亚历山大,我们来了!

    晚上6点,黛青色的天穹中还残留着一点夕阳的痕迹,天色已暗了下来。贝洛诺夫的突击部队经过一个小时的全行驶,已经可以遥望到亚历山大室内高楼大厦的美丽剪影了。
正文 第66节、亚历山大的征服者( 中)
    伦敦,一部黑色劳斯莱斯轿车从白金汉宫驶出一路急行,车上疲惫不堪的丘吉尔昏昏欲睡。

    “你在这里坐得太久了,什么好事也没做。喂!滚开吧,我们不要你了。”丘吉尔猛地被惊醒,耳边响起了这几句话,心里像被针刺着一样疼痛。这是克伦威尔的名言。是他针对那些尸位素餐、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官僚政客们时所说的。几个月前,正是丘吉尔将这些话送给了自己的前任,正在病床上躺着的张伯伦先生。而在今天的《伦敦时报》上,不明真相的无知记者居然将这些话还了给他。

    此时此刻,贵为相已经年满66岁的丘吉尔,也和普通人一样,不禁掉下了几滴辛酸的眼泪。他感到十分委曲。自他出任相以来,面对国内纷繁的内政,面对国际复杂的外交,面对内内外外这个极不安宁的世界,他没少花心血,没少来回奔波。他认为,用“励精图治,日理万机”这话来概括他的全部辛劳也不过分。他的一切难道还有什么可指责的么?

    “佩克”,丘吉尔轻声呼唤着自己的私人秘书:“你说这世界是怎么了?”

    “局势还算稳定吧。当然,人们会为前线的战局失利感到悲痛,不过,他们应该还不至于到推翻现任政府的地步吧?”

    丘吉尔面带难色,他说,“可是,总之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还是把问题考虑得严重一些为好。我记得你上午说起了埃塞克斯选区的事,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埃塞克斯选区离丘吉尔自己的选区不远。在以前的议员选举中,保守党议员马尔登总是稳操胜券,但现在这位被正式提名的候选人败下阵来,席位到了左翼元党派候选人汤姆·德雷伯格手里。

    “还有北非,那里总是送来不好的消息,”丘吉尔信手点燃一根雪茄烟,说道:“阿拉曼防线被突破了。奥金莱克正在那里指挥部队撤退。”

    一说起北非的战局,丘吉尔直摇头,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本以为这一次定能挡住墨索里尼的脚步,没想到现在居然只求能从意军的铁蹄下全身而退失败真是太失败了。

    其实,丘吉尔对盟**队在阿拉曼的撤退是有顾虑的。

    阿拉曼的防线已经被意军敲开,守是守不住了,退肯定要退。从某种意义上说,哪怕奥金莱克只把一半的军队撤出了意军的包围圈,那也是一次“敦刻尔克式胜利”。

    但是,盟军退的度不能太快,退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影响盟**队的士气。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考虑政治上的影响。

    就像丘吉尔对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所说的那样:“舆论会责问我们,你们怎么回事?说好了阿拉曼防线固若金汤,而且报纸上都说了你们在21号的时候不就打退了意军的攻并给造成了他们惨痛的损失吗?怎么这一仗就一下子被打败了,还有撤得那么远?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向女皇陛下交代、怎么向英国人民和所有自由世界的人民交代?”

    丘吉尔让布鲁克给奥金莱克制定了“撤退指标”,明确规定一天最多能退多少公里。而且指出:“只要意军不进攻,我军就不撤退,万一意军撤退了,我军还要及时跟进一点。”他甚至要求已经处于意军半包围态势中并且失去了机动工具,不太可能逃脱意军包围的部队战斗到最后一门大炮、最后一个士兵、最后一子弹,以便拖着意军继续向开罗进军的步伐。

    明确制定“撤退指标”,这在战术上是及其不科学的。作为一线指挥官的奥金莱克认为在阿拉曼以东那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里,无险可守,撤退就要大踏步地撤退,以最快的度与意军脱离接触,以保存实力。他甚至认为,只有在英军大幅度的后退后,才可能有机会寻找战机,歼灭几支孤军冒进的敌人。

    平心而论,奥金莱克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惜的是,现在的北非战场已经不单单是一场军队之间的较量;丘吉尔希望他的军队既要力争歼灭敌人,又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作为相和政治家,丘吉尔总希望中东的英军不断传来捷报,鼓舞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增加英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然而作为军人和战场指挥官,奥金莱克却不能回避战场上的客观实际,不能拿士兵的生命作无谓的牺牲。

    为此,伦敦和开罗之间的电报你来我往,争吵不断,直到奥金莱克被免职为止。而就在这一将一相借着无线电千里大吵架时,在阿拉曼的盟军部队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来自罗马的电报带来了墨索里尼的圣断:意军埃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