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勤人员先要从机库的舱壁上取下纸质的副油箱,然后挂在re。2001战斗机的机腹挂架上,接下去就是花上几分钟将超过1吨的高标号汽油灌进飞机的各个油箱中。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最优秀最谨慎的地勤人员也无法避免汽油挥发,一时间整个机库会弥漫着汽油和机油混合的古怪味道。机库顶端的排气扇会以最大的功率运作,以便将这种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尽快排放到航母舰体之外。
在加油的同时,装弹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着,两个机械师相互配合着,忙上忙下。re。2001战斗机机鼻上的2挺12。7mm机枪和机翼上的2挺12。7mm机枪内,一共被装上了1200发子弹,子弹上均匀地涂抹着油脂,以防卡壳。除了指示弹道的曳光弹外,意大利飞行员都喜欢装上穿甲燃烧弹。
最后,地勤们解开机身上的固定绳索和机轮上的制动垫块,十人一组将四顿多重的战斗机推到升降机上。有些飞机被停放在距离升降机百米开外的地方,那么这个推飞机的过程,就会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精疲力竭且印象深刻。
当飞机被升降机从机库里提升到飞行甲板上,暖机工作就紧着开始了。每一架飞机的驾驶舱里都会爬进一名机械师,他的助手会在一旁待命。另外还有一名管损人员拿着灭火器,紧盯着发动机,以防火苗从发动机的气缸里窜出。
40年代的飞机发动机不能直接进行最大功率测试,那样会非常容易引起爆缸。所以,机械师会先让发动机的转速达到1000…1500转/分钟,运作一会后再进行最大功率测试。在这个发动机功率逐渐加大的过程中,机械师会借机对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和各个操纵舵进行检查。整个暖机的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分钟。
等暖机完成后,这时穿着棕色皮质飞行夹克,围着真丝围巾的飞行员才会出现在飞行甲板上,然后等待出发的命令。
12月27日凌晨5点,鹞鹰”号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再一次清理,以确保没有异物。飞机甲板两侧的无线电天线已经被放平,航母已经顶风加速到28节。8架re。2001战斗机下的垫块已经移走,菲亚特发动机已经以最大功率开始运行。
“出击!!!!!!!!”伊亚金诺正式下达命令,然后目送着8架战斗机起飞,编队完成,直至消失在视野之中。
…分割线……12月27日上午8时许,一个可怕的回波出现在了意军重巡洋舰“扎拉”号的对空警戒雷达示波器上,跳跃凸起的波型犹如一柄长剑刺入雷达操作员以及簇拥在他身后,负责对空情报汇总的年轻上尉眼中。看着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的波形不断向着屏幕的一端移动,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那群意料之中的不速之客正在急速地向着他们的舰队飞来。
很快,发现可疑空中目标正在接近的消息被送到了150mm装甲保护下的指挥塔里,那里是整个舰队的中枢。片刻后,无线电部门也报告监听到了不明信号,他们初步判断这是英军侦察机在无线电里向总部报告意军舰队的具体位置。。
听得这样的坏消息一个又一个接连而来,唐内奥少将看了一眼海图,苦笑着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不是前一天夜里厄运连连,那么现在他的舰队应该早已经和主力舰队汇合。可是,现如今他不得不面对着以14节的速度慢慢爬行的舰队,然后祈求上帝拉一把他那多灾多难的舰队。
不过唯一聊以欣慰的是,指挥主力舰队的伊亚金诺海军按照事先的允诺,及时提供了航空支援……一个中队8架re。2001战斗机。这些来自“鹞鹰”号航母的战斗机,此时已经上路,估计半个小时后就会飞临唐内奥舰队的上空。
就在舰队中其他军官忙着指挥部下准备防空作战时,唐内奥灵光一闪,命令三条巡洋舰将自己携带的6架水上机全部弹射出去。
”他就像一个溺水的可怜人,不肯错过眼前飘过的每一个木板“,事后一位水上机飞行员这样形容唐内奥的这个看上去十分荒唐的命令。意大利巡洋舰上搭载的ro。43;是一种1935年开始服役的双翼的水上机,靠着一台700马力的缸发动机只有300km/h的最大速度,火力更是弱爆到只有2挺7。7mm机枪。
就在唐内奥希望,或者说是妄想着,这些最高时速300公里,扛着两挺7。7mm机枪的双翼水上机可以客串一下战斗机,起码骚扰一下英军的轰炸机群时,第一批盟军飞机28架布伦海姆轰炸机已经不请自拉,飞临了意军舰队上空。
按照英国皇家空军少将斯蒂尔事先制定的计划,这些轰炸机分成三组,分别瞄准三条意大利重巡洋舰,从6000米的高空发起攻击。在实战中,6000米的投弹高度给战场上的双方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意大利舰队而言,如此高的攻击高度,使得他们手里口径40mm以下的高射火力全都没了用武之地,而数量有限的120mm高平两用炮虽然啪啪啪地打个不停,实际效果却是相当有限,反正没有当场击落如何一架来犯的盟军轰炸机。
当然,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样,6000米的投弹高度不仅保护了盟军的轰炸机,也让他们的投弹效果变得一团糟。不管布伦海姆里的投弹手是如何的老练,6000米的高度都意味了炸弹要整整三十秒才会落到海面,这是无人可以改变的物理法则。这段时间足够意军做出做够的规避动作,哪怕他们只能开到14节的航速,这段时间也能让意大利人的巡洋舰开出去2…300米的距离。
如果执行此项任务的是兰卡斯特,或者起码是惠灵顿那样的大家伙,一次能扔出去10颗以上的炸弹,那么也许还能蒙上一颗。但是,现在盟军手里只有布伦海姆,这种载弹量勉强超过一吨的小角色,其攻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除了几个近失弹外,28架布伦海姆轰炸机并没有给意大利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打击。
就这样,不管双方是否满意,这一轮回合的交锋以双方互交白卷收场。
不过,盟军的攻击显然不会就这样结束,甚至没给忙碌的意大利120mm高平两样炮炮手喝口水的时间,又一群盟军战机杀入了意大利人的眼帘。
这一次,来的是“战斗”式轻轰炸机。就像在法国战役时,迟滞在卢森堡境内高歌猛进的德军装甲纵队一样,这批加拿大空军驾驶的“战斗”式轻轰炸机正以70米的飞行高度,向着唐内奥舰队杀来。
正文 第85节、宿命(3)
1940年春夏之交的法国战役,已经证明一架合格的对地/对舰攻击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比如耐打的气冷发动机、比如包裹机体核心区域的装甲、比如结构坚固的机体等等。显然,此时正从200英尺的低空扑向意大利舰队的费尔雷战斗式轻轰炸机不在此列。加拿大飞行员们必须驾驶着老旧的战机,迎着意大利人密集的火网,一寸一寸地靠近那些该死的意大利战舰,同时还要期盼着投下的炸弹里延迟引信能都正常工作。不然,那些火爆脾气的铁疙瘩会把他们和意大利人一起埋葬。
但是即便如此,驾驶这些费尔雷战斗式轻轰炸机的加拿大飞行员并没有丝毫的恐惧。他们的飞行动作干净利落,整个编队井然有序。五色的曳光弹从意大利人的军舰上四处激射,将天空切成一块块画布,上面点缀着黑色弹花和炮口的白烟,那些失去上帝眷顾的的飞机被不幸击中后,螺旋滚转着,一头载进海里撞出巨大的水柱,溅起的泡沫拍打着冒烟的战舰。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相信加拿大飞行员的牺牲必定会物有所值。
而此时,对于大部分工作在甲板以下的意大利水手来说,完全接触不到任何视觉上的信息,只能依靠听觉和常识尽量想象:听到120mm高平两用舰炮开始射击时,这只是序幕,说明盟军飞机正在接近中;当双联装的山寨博福斯37毫米机关炮开始怒吼,毫无疑问那些危险份子已经非常接近了,不间断的开火节奏说明该死的盟军飞机就在4;000米的距离以内;也许用不上20秒钟后,遍布全舰的20毫米机炮马上也紧接着敲出急促的鼓点,那说明对方的目标绝对就是你的船。每个水手会下意识停下手里的活,开始不停祷告,希望能安全躲过即将到来的打击。这种漫长、频繁、全然不着底的等待是每艘意大利战舰上每个水手最难承受的经历。
但最后,他们等来却是是一阵山崩地裂的轰鸣。
负责攻击意军重巡洋舰“扎拉”号的12架战斗式轻轰炸机,在付出了四机被击落的代价后,终于先下一城。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两枚250磅的爆破弹和三枚同样重量的穿甲弹击中了这条在昨晚的撞击事故中受伤最轻的战舰。一时间,整条完全被笼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相比之下,负责攻击“波拉”号的12架战斗式轻轰炸机就表现欠佳。这一队加拿大飞行员显然将他们的“技能点”全部用在了“闪避”而不是“攻击”上。虽然,他们面对“波拉”号重巡洋舰上毫不逊色于“扎拉”号对空火力,只损失了一架轰炸机,但是他们的命中率却也同样让**跌眼镜,只取得了一弹命中三弹近失的战绩。
而正当加拿大人带着遗憾、不甘、无奈准备离去时,战场上又来了新的参与者……巴拉加中校带领的8架re…2001舰载战斗机。
作为一名资深战斗机飞行员巴拉加中校本已经调离了一线飞行岗位,成为了一名航母防空指挥官。但是,就如同他自己说的那样,离开了飞机,离开了蓝天,他就像失去了情人一般。最后,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上面不得不又一次调他回到了一线飞行部队。当他一坐到充满了机油味和汽油味的战斗机座舱里,“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中校感慨道。
实际空战与后世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