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不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意大利不面-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既然阿比西尼亚不是《不干涉西班牙内战协定》的签约国,自然无法阻止这批军舰流到弗朗哥手中。
以上帝的名义 第28节、明灯国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与意大利隔着奥特朗托海峡相望。阿尔巴尼亚人认为伊利里亚人是他们的祖先。不过历史上古希腊人、古罗马人、斯拉夫人、拜占庭帝国、土耳其人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印迹。1912年,作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政治遗产,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不过在两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片土地成为了战场。奥匈帝国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北部,意大利占领其东南部,法国占领了其中部的都拉斯港。甚至连塞尔维亚人都不把阿尔巴尼亚的国境线当会事,战败的塞尔维亚军队直接穿越阿尔巴尼亚的国土逃向希腊以躲避奥匈帝国的追兵。可见在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眼里,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不过是个地理名词。万幸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可怜的阿尔巴尼亚人遇到了“全世界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救世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此公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的领土与独立得到了保障。(相比之下,“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先生只得泪流满面在山东来贺电)

    伟大的芒果同志对于明灯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阿尔巴尼亚曾被盛赞为欧洲的一盏明灯)并没有好感,在他眼里这个小国贪得无厌而又自视清高。所以,当外交部长齐亚诺表示,英国人准备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意大利人的领土要求以换取意大利对西地中海现状的维持时,芒果决定拿这个小国开刀了。在本来的历史面位上,意大利对明灯国的入侵生在1939年的4月7日,在整个过程中意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顺利程度堪比德军进入奥地利。现在意大利人又得到了英国人的默许,吞并明灯国易如反掌。

    不过,正如放弃吞并阿比西尼亚一样,这次芒果也不打算吞并明灯国。一方面,这可以展示意大利一贯坚持的“和平崛起道路”的诚意。另一方面,芒果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知道武装吞并是效率最低的控制手段,所以他宁可采用经济侵略的方法来完成对明灯国的“占领”。

    1936年的1月15日,在经过友好的协商后,意大利王国和阿尔巴尼亚王国签订了《经济友好合作协定》,这个协定为意大利公司进入明灯国投资开厂、开矿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明灯国则通过意资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税收,解决了失业问题。到了1936年的年底,意大利在明灯国投资了30个以上的项目,累积投资金额已经达到了20亿里拉以上。这些意资企业的到来给明灯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薪酬也要比本地企业或在家务农要高。据说,哪怕是最普通的矿工其收入就相当于地拉那(明灯国都)的普通公职人员。一时间,到意资企业找工作成为了明灯国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选。以往很热门的明灯国公职人员选拔考试也因为大量的优秀青年选择投身意资企业而报名人数锐减。

    30年代的明灯国,最值得关心的出口商品是石油、铬矿石(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原料)镍矿石(镍是装甲钢的主要原料)和铜矿石。特别是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管制积极严格,难以进口。所以,意大利人投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采掘业。而明灯国政府则将意资企业上缴的税收主要用于道路、港口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意大利企业来明灯国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两国友好协定签字前,明灯国的石油年产量大约在30万吨左右,而在铬矿石和铜矿石的开采意大利企业也有涉足。在大量意大利资本涌入后,石油、铬矿石和铜矿石开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镍的开采就有一点比较麻烦,明灯国的镍矿石先天不足,主要是以红土矿的形式出产,而在30年代对于这种矿石的有效利用还是个大问题。哪怕是作为穿越者的芒果也只是依稀记得在70年代土鳖国曾经帮助明灯国设计了一个氨浸处理氧化镍矿的湿法冶炼厂。不过,既然知道了先用液氨对红土矿石进行浸泡再提取,那么剩下的问题就交给“x”小组的化学家去解决了。(历史上是古巴的尼加罗厂niearoninett在40年代次运用氨浸湿法流程处理氧化镍矿)。

    面对本国矿产资源被意大利资本所控制,无节制地开采,一些明灯国的专家开始大声疾呼,希望政府能出面用行政的手段阻止这种涸泽而渔的局面。但是,当明灯国的艾哈迈德·左古(ahmedZogu)国王面对节节上升的gdp,当地方官员们面对着日益增高的税收,当明灯国普通老百姓面对高薪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呼声变得如此的苍白。于是“定期枪毙一部分专家有利于国家稳定”成为了明灯国新的国策。

    大量意大利资金的涌入明灯国,大量的意资企业在明灯国新建,大量的明灯国国民受雇于意资企业,大量的税收由在阿意资企业上缴,这使得明灯国的经济进入一个高展的时代。在这样的良好局面下,为了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展战略,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在意大利专家的帮助下,明灯国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这个新的部门就是阿尔巴尼亚王国改革与展委员会。

    1937年1月23日,阿尔巴尼亚王国改革与展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当天,阿尔巴尼亚的左古王国所乘坐的,由意大利领袖赠送的**81专机在亚得里亚海失事,机上12人包括左古王国无疑幸免。随即,新国王登基。这位新国王登基后马上访问了意大利大使馆,他表示明灯国对意大利人民的友好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本书泡书吧。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以上帝的名义 第29节、葵花宝典铸强军
    1937年的2月,安静了大半个冬季的西班牙战场又一次喧嚣起来。进过三个月的休整,无论是国民军还是共和国,犹如两只养好伤口的野兽,准备给对方再一次的重击。这次弗朗哥选择的目标是马拉加。

    马拉加;作为西班牙南部港市;位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线的中点位置。随着国民军巡洋舰的受损,驻扎于此的共和国的分舰队严重威胁了国民军的海上大动脉。自从37年1月开始,国民军方面只得依靠空运得到一些数量有限的“志愿者”和轻武器。失去制海权的危害开始慢慢影响国民军的战斗力。为此,弗朗哥计划是以6制海,通过占领共和国的海军基地,将共和国舰队赶走。

    同时“仗义”的墨索里尼将武装黑衫军第128团两千多人空运到了西班牙,这个团由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组成。是专门接受过城镇攻坚的特别训练的部队,号称“攻坚老虎”。这个团刚刚组建时,芒果就将他们的训练重点放在城市攻坚上,为此芒果无耻地剽窃了土鳖国轻步兵“爆破攻城”和“四队一组”的绝技,并组织参加过实战的老兵编写了有关的教材在该团推广。为了保密,按照芒果的意思,该攻坚秘籍的封面没有书名,只印了一朵大葵花,所以一般士兵称其为“葵花宝典”。他们的到来使得对城镇攻坚产生恐惧的国民军又一次燃起了希望。

    进过短暂的休整,1937年2月10日,第128团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马拉加进,沿途战旗飘扬,歌声嘹亮。团长安得雷纳此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一年来,这个全部由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按照领袖亲自编写的攻坚小秘籍努力训练,今天就是利剑出鞘之时。

    马拉加从腓尼基人时代开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约是公元前12世纪),以后相继为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占领,修建了完善的城堡防御设施。现在守城的共和国部队一万余人做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市区有古人留下的棱堡和新筑的钢筋水泥碉堡等防御设施,结合城市高大建筑组成了既能独立坚守、又能相互支援的防御体系,环城有一条长十余公里、深三米、宽三米的护城河,河外沿设有铁丝网和地雷场,河内沿有两米高的土墙,墙上装有电网,每隔五十米有一座碉堡。共和国方面想凭借丰富的物资储备、坚固的工事、完善的防御体系与国民军相抗衡。

    根据马拉加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特点,以及守敌的兵力部署,弗朗哥决心以五个旅一万四千人的国民军部队加黑衫军128团及全部的炮兵、坦克,从东、西两个方向实施对进突击,先切断南、北两部分敌人的联系,尔后各个歼灭。

    2月13日晚,128团在夜幕的掩护下,进至马拉加外围,配置在国民军的后侧方。一旦国民军的部队打开缺口,这只“攻坚老虎”就以猛虎下山之势展开纵深攻击。将马拉加截为两半。

    13日午夜,劝降失败后,弗朗哥出了对马拉加实施总攻的命令。

    14日凌晨,128团的指战员们顶着早春依然刺骨的风,踏着泥泞的道路,向马拉加城郊悄悄逼近。

    上午十时整,国民军数百门火炮齐声怒吼,一炮弹带着仇恨的呼啸倾泻在马拉加城里。霎时间,一根根烟柱腾空而起,弹片碎石纷飞,一个个地堡被炸上天,一座座炮楼被打塌。马拉加城外围工事顿时被炸得七零八落,硝烟淹没了马拉加城。就连执行“不干涉”监督任务的德国装甲舰也参与了炮击(史实)。

    十二时左右,担任主攻任务的一梯队部队,迅扫清了外围据点并从东西两个方向突破马拉加城垣防御,并向纵深穿插,像一把钢钳的两个劲翘,牢牢卡住敌人的要害。该是武装黑衫军第128团出场的时候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