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生产权进行谈判(该机资料详见意大利航空部同时讨论过购买B…17生产权的可能性(史实)。在那个年代的飞机设计师眼里,客机和轰炸机之间就只隔了一层纸,he…111、do…17、**…79等轰炸机都是源于客机。而波音307客机和B…17轰炸机都是源于波音247客机项目,两者拥有相同的机翼和垂尾,动机也是同一系列(莱特R…1820)的不同型号。
而波音公司的竞争对手比亚乔公司则是一家老牌飞机制造商,成立于20年代初期。比亚乔公司从30年代开始,就在杰出的飞机设计师乔瓦尼?佩格纳的领导下研制了一系列大型多飞机。鉴于比亚乔公司扎实的前期工作,为了准时完成远程轰炸机部队的组件,芒果和航空部决定由比亚乔公司负责与波音一较高低。其实早在“R计划”开始之前,比亚乔公司就已经在自费开远程轰炸机。1936年,佩格纳开始主持开了p50四重型轰炸机,并于1937年11月完成次试飞(史实)。
和德国亨克尔公司在研制he…177时一样,佩格纳也认为常规的四布局会带来巨大的阻力从而影响飞机的性能,所以,佩格纳将四台动机装在2个串列式动机吊舱内,从而形成了两推两拉的独特布局。当然,这种布局对减小阻力的确有不小的帮助,德国的道尼尔就运用这种布局,搞出了do335这样强悍的战机。
但是,在保守的意大利航空部眼里,这种离经叛道的布局在提高飞机性能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在他们的要求下,佩格纳不得不又改回传统设计,重新采用将四台动机独立装在机翼前缘的传统布局。完成修改的飞机在1938年3月9日,进行了次试飞(史实)。
当目睹传统布局的p50轰炸机飞上蓝天时,意大利空军终于安心地将144架远程轰炸机的订单交到了比亚乔公司的手里。不过,波音公司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意大利人还是以每架35万美元的高价订购了6架采用莱特gR…1820…51(g5)“旋风”动机的波音307客机。这批飞机的动机上配备有莫斯通用电气(mossgenera1e1ectric)公司的涡轮增压器;高空性能显著提高。而意大利人也借机第一次接触到了涡轮增压器这个新鲜事物。
和原来历史上拖拖拉拉地研进度不同,这一次的比亚乔公司在充足的资金和空军的催促下,紧锣密鼓地开始在p50基础上研制新型轰炸机的工作。此时,已经接替佩格纳担任比亚乔公司技术总监的乔瓦尼?卡西拉吉对p50设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这一新型轰炸机被命名为p108。同时,为了保障p108轰炸机的研制进度,防止动机的研制拖后腿,意大利空军还特意购买了40台莱特gR…1820…51动机用于原型机的制造。和历史上的p108轰炸机相比,这一次“芒果版的p108轰炸机”唯一的变化就是去掉了机翼上的两个遥控机枪塔和机腹处的可收放机枪塔,改成了和B…17类似的机身两侧气泡状机枪窗口和机尾炮塔来提供轰炸机后半球的自卫火力。这样的改动显然是设计师在研制进度和飞机性能之间的一次妥协。
按照比亚乔公司的乐观估计,安装美国莱特动机的p108轰炸机原型机可以在38年年底之前完成。然后,就马上开始为期半年的飞行试验,并对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如果一切顺利,p108轰炸机可以在39年9月之前投入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墨索里尼的儿子,布鲁诺?墨索里尼就是在p108轰炸机的新机转换训练中遭遇事故丧生的。)
“如果一切顺利——”芒果手拿着空军呈上的《p108轰炸机展方案》,反复品味着这句话。在他的记忆里,历史上的p108轰炸机在1939年11月完成飞,当时安装的是比亚乔公司自己的pIx动机,其后因为动力装置存在大量问题试飞工作一直很不顺利。直到1940年11月换装了pxII动机后,p108轰炸机的试飞工作才步入正轨,随后在次年的6月完成试飞。
也就是说只要搞定了p108轰炸机的“心脏病”,比亚乔公司的乐观估计就很有可能变成现实。毕竟比亚乔公司在研制p108轰炸机前,已经在大型多飞机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而p108轰炸机本身的设计相当出色的,被称为“轴心国最好的远程轰炸机”!
本书泡书吧。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躁动的欧罗巴 第12节、双身恶魔
作为一个对军事宅,芒果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是一块不错的胚子。意大利人不缺乏优秀的飞机设计师,但是意大利航空工业却存在着一个阿碦硫斯之踵,那就意大利人糟糕的航空动机。可是动机问题就不是芒果他老人家下一两个行政命令就可以搞定的了。虽然芒果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要求整合意大利全国的航空动机研制力量组建了意大利国家航空动力研中心,开始对美制R…1820气冷动机的仿制和改进工作。后来,随着与英法两国关系的扭转,意大利人又66续续得到了“土地神…罗纳14n…07”、“西班牙…瑞士”等动机,但是总体上进展有限。
意大利国家航空动力研中心于1937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意大利动机最高水平,号称最大动力输出达1000马力的新锐动机:菲亚特a74十四缸气冷动机。该动机也仅仅是在起飞时可以达到号称的1000马力,等到达3000米高空就只能提供不足800马力的动力。而且故障率也居高不下,这着实让芒果担心。对此,对动机技术一窍不通的他除了祈求上帝和许下重赏外,也别无他法。
不过,芒果也有自己的盘算:万一到了39年上半年,a74动机还是现在这个熊样,那样他马上会动用“五亿马克的提货券”从德国引进dB601的生产线;以解燃眉之急——
分割线——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的空军脑就不约而同地遇到了同样一个问题:手里的战斗机航程都太短,无法为深入敌境的轰炸机部队提供全程护航,使得轰炸机的作战效能在敌方战斗机的威胁下大打折扣。
在西班牙战场上,**;82轰炸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卫火力,但也难逃人民军战斗机的拦截。在淞沪战场上,菲亚特cR42战斗机对日军九六6攻的完美拦截,也说明了没有护航的轰炸机在战场上完全是任人宰割。
很明显,意大利空军除了拥有远程轰炸机外,还需要一种大航程的“战略战斗机”,该机不光能在轰炸机遂行任务时提供空中掩护,还能独自深入敌境与地方战斗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最好还能携带一定数量的炸弹攻击对手大后方的地面目标。
一战结束时,刚起步的航空技术根本无法将这一构想实体化,最终只能是望“机”兴叹,而二十年代动荡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明显不是花大钱展新型军用飞机的合适土壤。直到三十年代初,所欠的东风终于来临,一时间“万能战斗机”这一提法甚嚣尘上,迷住了不少当时各国空军高层中的达官显贵。在其影响下,各国争先恐后地开始研制双重型远程战斗机,而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德国和它的老冤家法国了。作为欧洲一个有分量的大国,意大利人也不甘落人之后,一个重型战斗机计划拉开了序幕。
在单战斗机招标中失败的意大利航空巨头菲亚特公司,决定背水一战,将其设计部门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cR25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中,最终该机在1937年7月22日飞(史实)。远程巡逻、高侦查、对地攻击等等在这一系列科目的试飞中,cR25表现出色,获得了飞行员们的一直好评。但是,唯独在远程护航这个科目的试飞中,在以mc200为的新一代单翼战斗机面前,cR25完全处于下风。而这偏偏就是展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初衷。
这使得意大利航空部开始重新考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现在在他们的面前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对cR25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减少重量,拆除一切与空战无关的设备,如弹舱,以提升cR25的空战实力。但是,在经过这样大规模的改进后,改出来的cR25能否抗衡mc200那样的新锐战斗机,就连菲亚特工程师心里也没底。
二是,德国引进福克…沃尔夫公司的F…187重型战斗机。该机在德国1934年驱逐战斗机项目的竞争中败于梅塞施密特的BF…110。到38年5月该机已经完成了大量的试飞和测试工作(史实),现在福克公司的设计师正在进行最后的改进,希望德国空军能够回心转意。但是,德国空军则倾向于将该飞机连同生产许可证一同打包出售给意大利人。现在,意大利已经是德国仅次于罗马尼亚的第二大供油国,而意大利人对德国工业品的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德国人希望用“高技术产品”抵充意大利人的贸易出。更何况,现在希特勒还给了墨索里尼一个“五亿马克的提货券”。
第三,就是推倒重来,马上研制一种新型的远程战斗机。这方法的效果可能是最好的,但是重新研制一种战斗机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让意大利航空部也不得不谨慎行事。但是,就在大家都在担心时,天才的意大利设计师给了意大利空军一个惊喜。那就后来被敌人和友军称为“双身恶魔”的马基mnetbsp;mc400合并了2个mc200机身;再在两个机身中间加入了新的主翼和尾翼。mc400采用和mc200一样的菲亚特a74十四缸气冷动机。考虑到远程飞机对飞行员的体力要求很大,马基公司保留了两个飞行员的座舱,但是只有左侧座舱内有完整的飞行和动机仪表,右侧领航员副驾驶座舱内仅有有限的仪表,供飞机的基本控制之用。
mc400保留了mc200机头的机枪,再加上中间机翼上的4挺机枪,使得mc400一共拥有8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