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北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江北去-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实景描写,另一种是典型的白描。
  这两幅图给予我的震惊将永远难灭!它属于绘画,它更属于精神,它最终还会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属于历史,属于整个人类!我先把话放这里,等待历史作证。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10)
这是两幅怎样的图呢?
  随着柳长毅庄严的神情,我看到了梦中的郧阳!
  在长420厘米、宽330厘米、题名《梦里郧阳图》的画幅上,城墙雉堞,绵延绕城;城外汉水逶迤而来,旖旎而去;巍巍峙立的群山,在城西峭壁风雨;白墙黑瓦的长街古巷,郧人在穿梭进出;耸入云天的钟鼓楼、春雪楼,数千间寺、观、祠、庵、学府、堂馆、店铺,以及一把辘轳、一口老井、一棵老树,都一起在叙说一座古城的当初。
  作者兰士华以毫发之笔将已沉入江底的古城一滴不漏地墨画在了一张偌大的画纸上。令人惊讶地是,凡在郧阳城住过的人,都可以在画纸上找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街巷,甚至房屋!
  在画图的左侧,有十堰书法家黄家喜用绝妙的草书书写着柳长毅、兰善清(郧县教育工作者,曾宪梓奖获得者)为《梦里郧阳图》题写的《梦里郧阳》赞。赞文是注释,是感佩,也是倾诉——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望萋萋苇荡深深,家园安在?古城何存?
  自古楚地有才,郧山出人,还我故园,给我旧梦者谁?兰公士华先生。
  五百年府城,一笔落成,千百载古风,尽现丹青。
  水兴水逝,百年一城;时长时消,天地一瞬。唯笔墨胸臆人心,如碑如铭。万丈尘沙掩不住,悠悠岁月随笔生,昔日不再历史在,新郧又新更无穷。思过去,感怀中,增长一种豪情;看今朝,更发展,振奋万般精神。南水北调,世纪工程,虽需再次贡献,亦为机遇天成,吾辈人等,当团结一心,拼搏奋进,圆一个更大梦想,建一座水上新城。慨然讶然,勉为其赞,诚惶诚恐,恭祝永存。接着,柳长毅徐徐打开另一幅《汉江古风白描图》。
  使我瞠目的是会议厅居然未能全部展开这幅长卷,因为会议厅长度不够,而画卷竟长达3100厘米!在我不得不半卷半卷地赏识这创世长卷时,一个念头飞速而入:这绝对是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但它远比《清明上河图》要壮观得多!浩瀚得多!
  我们来看依然由黄家喜题写、兰善清为《白描图》所作序文便知:兰公士华先生,生长于郧阳古城,堪称一代老郧人……士华先生不以丹青为业,却于花甲暮年壮心勃发,潜心数年,于甲申年九月画得《汉江古风白描图》长卷,以纪念、追怀汉江伟大的过去,郧阳曾经的伟观……长卷类《清明上河图》而制,规模、气势、笔法显其不凡。其长3100厘米,宽60厘米。举凡所绘人物3273个,房屋9l5栋,庙堂17座,大小商会83家,街道门面244间,巷道36条,江面大小船只60只,马牛等牲畜93头,生产工具56件(套),民间花灯9种……
  画作以高度的写实,记录可考的历史风物,以历史的真实,创造艺术的美好。细穷毫发于缤纷万象,求造化之功于凿凿现实之中,追寻汉江文明而再创汉江文明,实乃卓成。
  感钦不已,故为之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人物五百余位,牲畜50多只,车船20余艘。兰士华的《郧阳古风白描图》无论从画卷的长度还是内容的丰富繁多均为前者的6倍左右!而画风古朴飘逸大有前者讽骨余韵!
  《梦里郧阳图》和《郧阳古风白描图》,两幅巨图前后耗去了兰士华十年的时光!作为一县之长和一个心怀良和的知识分子,柳长毅一再地被兰士华对故土深刻的眷恋所感动,他又挥毫提笔,欣然为《白描图》作跋。跋文也由黄家喜绝妙的书法抄写在图尾——浩浩古江涌,巍巍秦巴横;鄂陕同一水,秦楚共争春。天地生郧阳,青山有龙腾;骋目八百年,明珠耀三省。桅帆蔽江流,商贾聚郧城;钟灵毓秀地,文明冠古今。琼楼随云起,长街迤地伸;四海金玉聚,九州骡马奔。笙歌袅夤夜,凤灯舞良辰;千门迎日升,万家喜承平。思古添豪气,抚今壮雄心;世纪新发展,前程如美锦。时移风物迁,古风化丹青;兰公妙笔在,千秋梦成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11)
(以上序跋均有删节——笔者)
  十年的时光,十年的心血,十年铸成两幅精神巨图!兰士华,何许人也!
  我请求一直在帮助我联系采访对象的、郧县南水北调办工作的张湘华,帮我找找兰士华,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内心力量使他完成了如比的绝世之作,我还想告诉他,这样的画作不妨去申请吉尼斯纪录!
  兰士华来了,他坐在我的对面,一个面相朴实、内心厚道的66岁的男人,他看上去充满沧桑但并不苍老,他记忆清晰,谈吐诚恳。我不想对他的谈话作任何加工,读者从他最真实的言说中发现一个失去故乡的郧阳人,思念的情愫所赋予他的力量;你同时会发现,原本只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兰士华,信念怎样使他一双搬弄了一辈子砖瓦的手,最终创造了绘画的奇迹!
  兰士华:我一辈子搞建筑、搞施工,我特别喜欢古建筑。我小时候就喜欢画画,1959年在郧阳中学念完初中就没再念书。我们家住在郧阳古城东大街钟鼓楼附近的青年路口,父母是做小生意的,针头线脑、小杂货一类。我们家八口人:父母、哥嫂、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我。我们家五间瓦房,一溜儿铺板门。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那年秋天,郧阳老城就被淹了。水忽然从东关城门进来,霎时半条街被淹了。水到了我们家门口,这才慌着搬家。我们累死累活用板车把东西拉到东岭新城,那时新城没盖多少房子,几万人“忽”一下子上山,根本没处住,人们都开始抢房子,包括干部们也抢,谁抢着是谁的,但只能抢一间。我们那一间是我姐姐原来抢住的一间,水来了,我们一家七八个人挤在了这一间。第二天再下城拉剩余的东西,水都没房顶了!青年路大井一带的水都齐腰深了。已是深秋了,水很冷,我浮着水回去抱我们家的狗,狗都上到房顶了!街上已开始走船了!
  水一进城,各搞各的窝,各找各的点儿。新城搬迁的房子没盖好,七零八落的,人上来了,没房子,移民部门用洋灰这儿划个圈圈,那儿划个圈圈,圈圈里头盖个三间五间房,还没等盖好就抢完了,没等房子干都搬进去了。房子全是干打垒和土坯垒的,还有的是挖城墙砖、扒老城的瓦和旧木料盖的。老城的房子没来得及扒的很多,全淹了!水来了,“哗啦啦”全泡塌了!一倒一大片!移民局组织人划着船抢拆财神楼巷的楼门,曾门坊、江西会馆、山陕会馆……都是划着船抢拆的。半个月后,我站到烈士亭看,整个城里的房子水全没顶了,一片汪洋呀!只剩下钟鼓楼半截子还露在水外面,移民局的船还在抢着拆。那是一座明代的建筑呀!
  两三个月后,丹江口水库又开闸泄水,城里的水又退了,人们“忽”一下子又都跑回老城的废虚上去,有的回去再看一眼自已原来住的那个家,有的是回去挖石条、挖旧砖到新城盖房子,有不少人挖到洋钱、元宝、银元什么的。
  那年,我25岁,亲眼目睹并经历了这场“水漫金山”的情景,我是个怀旧心很重的人,我老是做梦在老城里,现今老了,还是这样,一梦就梦见老城。过去,郧阳城是个非常文明的城市,没有什么防盗防偷概念,晚上铺板门不上也没事,邻里之间很少打架斗殴,相互之间特别关照,人与人之间特别和气,我特别怀旧。于是我就想把老城角角落落画下来,给后人留个念想,自己也有个寄托。更重要的是几座古代建筑毁得造孽!南角楼、钟鼓楼、山陕馆、江西馆、东寺庙、西寺庙……毁得可惜。现在,好些娃子们都不知道这些,人们都知道有个春雪楼,但不知是个什么样子。春雪楼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写的,是郧阳诗人们聚会的地方,在北门坡城墙上建着,十几米高。我画图时问过许多老人,据他们说,站小河西梨花寨都能看到春雪楼的七星灯飘。我是搞建筑的,我常想,郧阳府城要是保存到现在,不得了!
  我画这两幅图,最早动意在1988年,那年盖县文化馆,陈家麟是馆长,他几十年搞摄影,他对郧阳老城感情也特别深,拍了许多老城的老照片,也搜集了许多。我对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很支持。但那时,常年搞施工,很忙,没时间搞,但心里老是在揣摸这件事,回忆一点就记一点。一没事,就摊张纸在街门上画,先把郧阳古城的轮廓画出来,把重点要点先画出来。这样做,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大家帮我回忆。今天碰这个人说一点,明天碰那个人说一点,我都在图纸上作上记号,这儿有啥那儿有啥,前后左右有哪些建筑,现在活着的人都能说得清楚。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铺张纸在街上画,参与的人竟达几百人!这是个绝招,不想这个办法,我一个人是搞不成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郧阳府城:沉没在江底的绝唱(12)
真正动笔画是到了1996年,画那幅郧阳古城图,即《梦里郧阳图》,那是一幅全貌图,地形、地貌、建筑、街道完完整整,巷巷道道90%都画上去了。硬是见人就问,一定要找到当年住过这个地方的人,位置必须保证准确。图画好后,总觉得有问题,常常夜里睡不着起来看图,看得发呆,在图前一站就是一夜!天亮又跑到江对面天马崖再看这边的地形,冬天雪大,一捅老深,皮鞋都湿透了;有时有大雾,看不清,一等就等到中午十一二点,雾散了再看,回来后再画、再描!全部画好后,又把陈家麟、兰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