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移民局已跑了近50万公里的桑塔纳轿车,载着我和岳文华告别中原向江汉平原行进,车刚刚进入钟祥市境内的高速公路,突然停了下来,我们先后下了车。年轻的司机皱着眉头说,车箱温度太高。我预感车出了事故。司机打开车前盖,当他从后背箱拿出一个油桶往机油箱里加油时,发动机“突”地着起了火!这一团火让人心惊胆战。司机拼命用毛巾扑打,岳文华拿过饮用纯净水浇在了着火处……一阵慌乱后,火被扑灭。两个小时后,当岳文华联系上钟祥市救援的车后才得知,机油箱里的机油早已耗干殆尽,应该是过了湖北襄樊车已开始“拉瓦”,即小车完全在没有机油的状态下行驶,“拉瓦”行程长达100多公里,这实是一个危险的行驶。
我写这段有惊无险的历程是因为我始终感慨着与岳文华的一段对话。记得待一切平静下来之后,站在高速公路边的岳文华,望着江汉平原对我说:“刚才太危险了!但我相信老天爷不会收走我,我这一辈子都在为移民作事,现在还有最后一件事没有完成呢!”我笑着问:“什么事?”岳文华说:“送你这位大作家到大柴湖呀!”岳文华说得很平静,很郑重,不像是在说玩笑话。
不错,岳文华这一辈子,实在是为移民的一辈子。
1958年丹江口大坝动工后,上级通知淅川立即搬迁县城。1959年底在离原县城40公里的上集公社开始了新县城的迁建。在仅有16辆卡车、100辆人力木板车、10只木船分水陆运输,将一座500余年的古老县城迁往一荒山野岭时,20岁的岳文华走进了这个迁建新城的队伍。他开始学习绘图、放线、建筑预算;他保管、清理、回收各类建筑材料,仅回收铁钉一项就达1000多万斤!在一个物质极度贫乏、一切凭票证供应的年月,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应该说,淅川这座古城从最初的059平方公里到如今的30平方公里,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木都在岳文华们的注目中成长了起来……
1961年,丹江大坝围堰壅水,造成淅川库区124米以下移民267万多人在慌乱中迁出库区,逃难般各自找安生点,没有任何规划,没有安置地点,全是“以水赶人”,使河南邓县、九重、厚坡、彭桥、孟楼和湖北老河口纪洪、丹江口市玉皇顶等公社都成了淅川人逃命的落脚处。群众一担两筐,没有任何安置费用,移民在生产、生活、住房等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长年人访信访中央和省市、长办。1963年冬至1964年6月,淅川组织12个体质较好的年轻人,组成工作组,对这批老移民进行内查外调,逐户查证,落实兑现,岳文华参与了这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从那时起,岳文华目睹了移民们因国家建设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从那时起,他深深懂得了认真对待每一个移民,包括他们的每一间房屋、每一只猪鸭、每一件农具、每一块土地、每一项利益的落实,都是天大的事情。
从1966年3月作为县移民局的工作人员,岳文华随同他人护送第一批148万多移民到湖北荆门和大柴湖安家,到1976年第六批(也是最后一批)25万多移民在淅川境内的荒山上后靠完毕,在长达十年的淅川移民迁徙的艰难岁月中,岳文华以一颗虔敬之心,一丝不苟地诚待了24万多淅川移民:他一次次配合长办对库区淹没区实物指标进行调查登记、建档;对每一批外迁或后靠移民进行人口审核,填写分户建房户卡、档案;不断向上申报移民建房料物,为移民催要建房木材、钢材、铁钉以及建房用煤,先后多次到平顶山煤矿、省物总站、武钢等地找关系落实物资;帮助移民新村搞规划,组织检查移民新建房、人畜饮水、用电修路、建校等基础设施和专业项目落实;在丹江口水库1973—1974年连续两年超水位蓄水抢险中,组织抢险物资,冬季组织劳力给倒房户新建房屋,使受灾倒房户入冬前住进新房,安全过冬……
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努力作好自己能作好的一切。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淅川:古丹阳最后的告别(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跃进”、“文革”年代丹江口水库建设遗留下的大量问题开始被凸现、被重视,中央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库区移民房屋维修和改建、人畜饮水、交通运输、修建库区码头和生产路桥、扶持移民耕牛、机耕配套等实际问题。
这个时期的岳文华,先后接待县内外新老移民3500多人次,查阅移民档案,对照新老移民政策规定,完善各种立案手续,由专人内查外调,提交移民指挥部集体研究审批。帮助解决移民房产遗留问题、人口遗留问题、超水位蓄水移民受灾问题等等。
通过三年多处理移民遗留问题,解决了大批库区内外新老移民来信来访反映的实际困难和兑现发款。
1984年3月至6月,河南省和南阳市移民办欠淅川县历批移民款达1000多万元,其中省欠660万元,市欠520万元,县委指派岳文华专职赴省市催要此项欠款。岳文华除向省市有关部门如实反映淅川库区移民受灾、房屋倒塌、灾民露天食宿、群众怨声载道等实情外,便是天天去给人家打扫卫生、打开水,以实际行动感动上级部门。历时90多天努力,终于感动了省市领导,省移民办一次性付清欠款,南阳市移民办也先后分两次付清欠款。
同年7月29日,经县委组织部考核批准岳文华任淅川县移民办副主任。
此后的年月,一直在这个副职岗位上的岳文华,为落实一项一项移民政策、为发展库区生产、为把每一元补助款发放到移民手里,为给移民打一眼水井、修一间房子、建一所学校、发一头耕牛、买一只渔船、养一箱网鱼、种一亩柑橘……他都事无巨细,鞠躬尽瘁。
淅川移民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叫“小岳”的人,从“小岳”叫到了“老岳”。岳文华说,我一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为移民”。这是怎样的一件事啊!
尤令我感动的是:1998年退居二线为副科级调研员的岳文华,又用4年时间整理、编写、修改、校核、出版了《淅川县移民志》。为编写好这部移民志,岳文华数次奔赴湖北钟祥、荆门走访了当年成千上万个移民,查阅了成千上万件资料。 425万字的《移民志》,体例的清晰、资料的翔实、文字的严谨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移民志书,这部志书是对淅川20多万移民奉献和牺牲的铭记,也是对当年中国最大一个水库建设史的铭记。
2001年6月,淅川移民志出版后,岳文华又开始对移民迁安人口进行全面整理。经历了丹江口水库移民全部过程的岳文华,很清楚那个年代留下了多少遗憾和亏欠,外迁和内安、返迁和复迁长达20年,移民的漏登漏记、江水的无情淹没都将使一切变得模糊。岳文华决心将这片模糊变得澄明起来,他开始分批次、分年度地一个公社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一家一户一人地进行造册登记。其中外迁移民79,546人一人一张卡片,按姓名、性别、年龄、迁出时间、地址、迁入时间、地址一一进行分户建档登记,他登记装订了五大册,每册都厚达三四百页;对10万多内安的移民他作了同样的整理,登记装订了12册!
与此同时,他又选编了淅川县历批移民政策规定。
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从1959年开始至1978年移民迁安工作任务结束;1979年至1999年处理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和恢复发展移民的生产生活,前后历时了40多年。丹江口水库移民动迁规模大、难度高、延续时间长,在国内已建水库中是绝无仅有的。
淅川水库移民的历史是我国水库历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淅川历次移民迁安人口、政策规定、动迁方案、主要领导讲话等历史档案资料不全,在有关文献中虽有反映,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完整的记述。为了完善移民系统资料档案,岳文华从2001年开始潜心查阅、收集,于2002年10月初,整理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资料,他把40年间历次移民政策规定、移民动迁方案、移民迁安人口及迁安情况进行了科学归纳,终于完成了一部《丹江口水库淅川县移民工作资料选编》,《选编》共分六个部分,117条文件规定,约22万多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淅川:古丹阳最后的告别(7)
这部《选编》,是—部移民工作的档案库、工具书,更是研究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和移民历史不可缺少的文件备忘;这是一部真实的铭记,它铭记着中国那段历史不能再更改的真貌!它对于做好淅川乃至全国移民工作、处理好移民遗留问题、乃至今天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郧县移民局范有良、均县移民局丁力先等全国许多优秀移民工作者一样,岳文华这一生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只是默默地以其自身生命的本真作好了他应该做好的工作,这本真里包括一个真正的人的善与良知、责任与使命、品格与德性。由此,他弥补了那段历史太多的缺损,他补偿了那段岁月太多的亏欠。
岳文华有一本2万多字的“参事摘要”,他说整理这本“参事摘要”是准备留给儿孙们的,告诉后代他这—生都做了什么。他把这一生的家事、政事都记载在那本“摘要”里,包括他的大女儿当年怎样因没房住而出生在马棚里;包括他家哪年盖房子,用了多少砖、多少水泥;包括他参加了什么会议,到哪里出差;包括到哪个村子为移民办了哪件事……一个一丝不苟的人用一丝不苟的一生铭记了几十万淅川移民,也铭记了他辛辛苦苦、光明磊落的人生。
故园大迁徙:历史的伤痛与眼泪(1)
移民大西北
1
丹江口水库跨汉水、丹江两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