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大中型水库。潮白河水是贯穿京东四个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京区四区是首都副食、蔬菜、粮食的供应基地,这条环境优美、水质清洁的大河是北京的主要水源,沿岸分布着七大水源地,日供水能力70万吨,尤其是水源八厂,每日向市区供水30万吨。在这些年北京供水持续短缺的形势下,潮白河水源地对缓解供水紧张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潮白河沿途分布着水源八厂、燕京啤酒厂、密云和顺义二厂、东方化工厂、通州水厂共七处水源地,每年向市区供水8亿至9亿吨,占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的1/3。现在,沿河周边开发区、度假村、别墅区依次林立。潮白河上游支流白河,经治理后,通过橡胶坝蓄水,形成了连续13公里的水面,使干涸的河道重现生机。通过在两岸进行绿化,建设健身娱乐设施,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也带动了两岸房地产的开发,是生态治理非常成功的一段河道。
潮白河向阳闸东畔已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地,潮白河承载着为“绿色奥运”服务的使命。然而,从1999年起,北京连续7年干旱,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的密云水库已接近临界值,每年向市区供水锐减到2亿、3亿吨。地表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造成了潮白河河道断流至今。潮白河断流后,周边环境急骤恶化,河道内沙石裸露,风起尘扬。
由于河道沿岸水源地众多,开采量大,加之地表水干涸,地下水超采严重,以自来水八厂井群为中心的水源地已经形成面积约1665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沉降漏斗。仅1998至2001年三年地下水位就下降了15米左右,近年地下水位继续下降。两岸农用浅水井基本不能使用,河道滩地有大量树木枯死,春冬两季风沙扬尘,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5)
缺水和水污染仿佛是一对孪生子。潮白河的水污染也在不断加剧,据2004年最新调查,潮白河沿岸共有排污口21个,年排放污水共计3000多万吨。污水大部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部分为养殖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潮白河,致使生态环境恶化。通州地区因长期利用污染严重的河水进行灌溉,地下水污染严重,水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酚等均不同程度超标。
潮白河管理处副主任夏占杰忧心忡忡,他说:“潮白河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水源基地,对于整个北京市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和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已严重破坏潮白河水资源的平衡,造成潮白河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的超度开采以及水质的不断下降,已严重威胁到了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潮白河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如何有效地保护好水源地已成为关系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和整个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的大事。”
他急切地呼吁: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是潮白河的当务之急!
北京未来发展的根本希望
全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国家首脑们寝食难安,对于首都北京市的水资源问题更是忧心忡忡。###总书记曾就马桶漏水问题等进行过多次批示。在1999年3月国土资源部呈报的《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缺水对策》一文上,时为国务院副总理的###批示:“北京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令人堪忧,应该引起重视。解决北京市缺水的问题,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要加大节水力度,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措施;科学适度地开采地下水,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严格控制再建耗水、耗能的大企业;防止水污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择机适当提高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开发。”
应该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饥荒给北京敲响了警钟。自80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出台了10余部节水法规规章,在全国较早形成地方节水法规框架。近两年,北京市又抓紧起草了新的地方节水办法,2005年5月,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正式实施,原有的15部北京节水地方法规规章被重新整合,标志着新时期北京市政府依法管理节约用水的工作,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为充分发挥价格对洗车、洗浴、纯净水生产等特殊行业用水的经济调节作用,1999年至2004年间,洗车、纯净水生产用水价格,从每立方米的3元,提高到40元;洗浴用水价格提高到每立方米60元,另加污水处理费15元。采取这一措施为的是抑制这类行业的过快发展。
首都水资源规划确定的水价方案,经过五年四次调整,新的水价体系的比价关系已渐趋合理, 2004年同1999年相比,北京市自备井地下水资源费由04元提高到2元,自来水综合水价由16元提高到5元。基本满足了供水企业的微利运行,为实施水资源规划、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以及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部分资金;北京市在人口和GDP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用水实现了负增长。近期北京市综合水价将从目前的504元提高到6元。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1999年至2004年间,北京将160余个用水量大、污染扰民严重的工业项目,逐步迁出了市区,其中近半数迁入了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另有半数在原系统内外转产或注销。目前,毛纺、汽车、化工等行业的部分企业,已经落实了搬迁方案,北京焦化厂、首钢等用水大户也已转产或迁出本市,首钢新址已经在河北唐山破土动工。
作为首都,北京云集了众多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市属机关。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由国家财政拨款的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无节水意识,节水管理工作不到位。党政机关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作为社会用水单位之一,理应带头遵守国家政策规定,为公众做出表率。为加大社会单位用水管理力度,北京市提出了党政机关节水“六必须”: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必须使用节水型淋浴装置;单位绿化不须大水漫灌,有条件的使用雨水和中水;景观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有条件的使用雨水和中水;单位内部洗车用自来水必须配套水循环装置;单位对外出租房屋、写字楼用水必须单独装表计量。
北京:不能承受之重(6)
2004年全市两次压缩单位用水指标10%至15%,使用水总量控制在346亿吨。2005年,继续压缩用水指标10%,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42亿吨,其中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6亿吨。
北京市已经完成了150余项节水科学研究,并加大了节水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节水设施、器具的推广。全市已累计完成重大节水技术改造项目4000余项,建成雨水利用工程项目34项。水的重复利用率由2000年前的88%,提高到2004年的92%,全市工业用水10年维持负增长。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抗旱保墒技术、耕作措施节水技术、再生水灌溉技术等,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占到节水灌溉面积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各类打假活动,加强了对用水器具市场的监督与规范。符合用水标准的节水型龙头、马桶已在本市器具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全市累计推广各类节水器具750万套。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40%,社会单位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城区节水龙头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开辟非传统水源,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已成为节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建成中水设施300多个,在建的100多个。日处理再生水约4万立方米。北京市近五年来市区污水处理率由22%提高到58%,2004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亿吨,2005年已达到26亿吨,远期将达到5亿吨!中水设施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大专院校,随着北京居住小区开发高潮的到来,居住小区中水设施的建设逐渐增多,150余个小区中水建设通过审核或已验收使用。
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和法规的推进,北京市用水总量已由2000年的44亿吨,减少到2005年的342亿吨,五年来年均节水12亿吨;万元GDP耗水量由同期的151吨减少到81吨;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436吨降到2000年的25吨,继而再降到12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增到92%。
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努力,北京市主要用水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没有水,北京人在节水,北京努力了!但无论怎样努力,北京枯水年缺水12亿立方米靠节水是找不齐的,一年节水12亿吨与每年12亿吨、远期17亿吨的缺口,无疑是杯水车薪。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来水补救,北京拼命节水也将一年有1/3的时间滴水全无。别的不说,生命没有水能存活几天?
北京市水务局戴育华处长对我说:
“现在这样节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包括农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超采地下水,环境在恶化。2010年北京总需水量平水年要40多亿立方米,枯水年需50亿立方米。而北京地区的可用水量已经非常有限。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我们已无水可用。实现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措施。届时,北京年平均将可获得12亿立方米补充水量,远期可获得17亿吨。可基本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近期和远期发展的需要。现在工程已上马,这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根本希望……”
我在西四环暗涵工程处站了许久、许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的著名大型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引汉水,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至北京,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未含天津干渠),进入北京的地点在房山县拒马河中支南与河北省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