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我们虽多方设法,一因江面戒严,行动不便,二因星期不易租得船舶,不能上“应瑞”舰。
  只好命孙集合全部人员在寓所候命,一面归报总司令。
  此时,总司令和参谋长蒋先生亲到南市督战,因为我陆路攻击部队,未能占领警署及其他目的地,乃由水路乘小船回法租界,约十一时左右到达渔阳里五号寓所。
  这时,陈其美、蒋介石、邵元冲、杨沧白、吴礼卿等人正在楼上开会,由于已进入严冬,外面北风呼啸,天气极冷,开会的同志冷得两脚直跺,陈果夫便下楼来准备生火取暖。
  忽然有人打门,他开了门,只见门外站着五个凶狠的巡捕,均以手枪对着他的胸口,不准他乱动。
  陈果夫想到楼上开会的革命党人,必须拖住巡捕,不能让他们冲上楼去,他急中生智,作出种种响声,如“撼窗作声,排门作声,以脚勾倒椅几作声,以引起楼上的注视”。
  正在着急的时候,另一革命党人俞剑光恰从前门进来,陈果夫即挥手示意,但为巡捕察觉,即有两个巡捕向前门追去,楼上开会的人听声音有异,又见巡捕追着捉人,于是一个个都越屋而逃,等巡捕再上楼搜索,开会的人全部逃光,巡捕扑了一空,毫无所得。
  便将陈果夫关在屋后面的亭子间,陈果夫看清巡捕只扣了门而没有扣窗,待巡捕出去后,便从窗门跳出,免遭衙狱之苦。
  “肇和”舰上的官兵不知外面情况,仍按预定计划行动,昂首的大炮褪去炮衣,向制造局方向吐出阵阵火蛇,隆隆的炮声成了指挥令,催促着革命党人去战斗。
  陈其美等革命党人以为占领了“肇和”舰,便命令市区发动起义,以响应肇和舰,于是陆路纷纷举义。
  下午,起义仍在进行。
  为了便于指挥,陈果夫随二叔陈其美及参谋吴忠信冒险从租界出来,回到华界,但此时,市区各路起义军均告失败,敌方到处布下军警,准备缉拿革命党人,陈其美等人只好退回寓所。
  而渔阳里5号已被敌人破获,陈果夫远远望见住地周围有生人,知道情况有变,急与陈其美等从旁逃避。
  由于指挥中枢遭到破坏,各方联络也中断了,军事进行益感困难。
  陈其美断然决定,雇小船,登上“肇和”舰,然后凭借军舰优势,杀出血路,占领他埠,作为根据地,以图再起。
  考虑到船上既无粮草,也缺燃料,便派陈果夫负责采办,并将得来物品运送上舰。
  陈果夫接受任务后,迅即派人往市内采购物品,自己则到江边雇小船,以便运输物品。
  他很快雇得一船,到指定地点等候。
  但采办物品的人却迟迟未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肇和”举义(2)
等了两三个小时,仍是杳无人影。
  陈果夫无法,只得返回。
  此时,“肇和”舰已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
  由于袁世凯派淞沪护军使杨善以大量金钱收买了“应瑞”舰上的官兵,“应瑞”舰背叛革命党人,协同“通济”舰,向“肇和”舰施行夹击。
  在“肇和”舰上指挥的革命党杨虎等人以为“应瑞”舰是自己人,毫无戒备之意,当“应瑞”向“肇和”连发数炮后,杨虎等人才如梦初醒,仓促应战。
  结果官兵死伤无数,舰上的气炉也被炮弹击中,气炉炸裂,又造成同志死伤多人。
  杨虎等见大势已去,便易装泅水而逃。
  敌军很快占领“肇和”舰,不及脱逃的悉行就义。
  至此,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袁战争,即以失败宣告结束。
  肇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烈士们的英魂却并没泯灭,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始终激励后人,永远奋进。
  肇和举义虽然失败,但它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
  正如国民党重要领导人邵元冲后来所总结的那样:这次起义“不仅影响到全国,而且影响到世界。
  在国内可以打破袁世凯武力万能的迷梦,促进一般人的觉悟。
  在国际上可以揭破袁世凯种种欺骗的宣传,纠正袁世凯兵力能够镇压全国的错误。
  同时在本党中间也因此重复鼓励起各同志积极的勇气,在各处做种种发难的准备。
  所以不久云南起义以后,各省都能很快地响应,到底推倒了袁世凯的帝制,这后来很大的成功,实不能不说因肇和战役传播了最初伟大的发难种子所得效果”。
  而陈果夫在肇和举义中所作的各种工作也是不可埋没的。
  他亲眼看到了革命党人屡仆屡起、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他不能忘记,二叔陈其美在肇和起义失败的当天,鼓励同志们的话:“革命事业,失败不足怕,我们应该检讨得失,及时再起,必有成功的一天。革命党人不可颓唐,意志消沉,则永远不会有成。所以我们以后仍要积极进行,革命的成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想到这些,陈果夫似乎明白了更多的社会、人生意义。
  陈其美几次讨袁,屡败屡起,其不屈不挠的意志令袁世凯既害怕又仇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袁贼通过他的党羽在上海以巨金买通了国民党的一名叛徒李海秋。
  李海秋探知陈其美经济十分拮据,想募款起事,又苦于没有办法。
  于是,李海秋便派人出面组织了一个鸿丰煤矿公司。
  他找到陈其美,说是鸿丰公司有块矿地,预备向日本抵押借款,如果他能从中介绍签约,将来借款成功,可以40%帮助他作革命军费。
  陈其美听了大喜,当即答应与鸿丰公司经理见面。
  5月18日,李海秋等5人来到萨坡塞路14号陈其美的寓所,陈十分高兴,在客厅里招待他们。
  一会儿,李海秋说忘记把合同底稿带来,起身出门去取,陈其美在客厅继续与其他4人交谈。
  这时,“外面忽然闯进两个凶徒,拔出手枪向他射击,头部连中数枪,顿时气绝”。
  等到陈果夫等闻讯赶来时,陈其美已死约一小时。
  缔造民国的一代豪杰与世长辞。
  陈果夫失去了亲人、导师,不仅在革命路上徘徊犹豫,无人指点,甚至连生计也发生了困难。
  他在上海呆不住了,也不想在险恶之地继续呆下去。
  他觉得前路灰暗,祸福难测。
  残酷的现实如一盆凉水浇灭了他的理想之火,他不禁发出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慨叹。
  他要找个避风港,远离革命和政治的漩涡,于是便打点行装,步履蹒跚地回到了家乡湖州。
  陈果夫的军事生涯结束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结束了。
  对于这段不寻常的军旅生活,他还是颇为留恋的。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一次对青年的讲话中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回忆道:“我很惭愧,因为身体不好,落了伍。我很希望我的身体完全恢复,再恢复我的军人生活,和现在一般青年一样,热烈地参加这一次伟大的抗战。”他把自己的落伍归结为身体不好,实际上,他思想的犹豫徘徊、意志的不坚定则是主要的因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洋场纵横(1)
陈果夫回到故乡后,似乎也要过一种像陶渊明那“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逍遥生活。
  闲暇时候,便找来当地各种志书研读,他对地方的风俗习尚、出产十分感兴趣。
  湖州人信鬼,因此对做梦、鬼怪、狐仙、神灵、异象等十分醉心,往往说得绘声绘色,神乎其神。
  针对这种情况,陈果夫写了《电感论》等一些文章,对宣传科学、破除迷信起了一些作用。
  同时,他还对教育、医学等方面多有研究。
  这些,对地方的移风易俗多有促进。
  有一段时期,他还对小说发生兴趣,并负责办起了一个儿童文艺杂志。
  因家乡有个美丽的碧浪湖,陈其美死后便葬在这风景秀丽的湖边,为了纪念他二叔,为了宣传家乡,他将这份杂志取名为《碧浪》。
  陈果夫后来回忆说:“编这种刊物的时候,最困难的是常常感到稿荒,记得那时候我不知写过多少信给许多朋友要稿子,可是等了好几月,他们寄来的稿子还是很少。后来我因为右臂伤了,于是用左手又写了许多封反字的信,并限定时期请他们交卷,这样给他们一个特别的刺激,他们才如期交了许多稿子来。”除了向朋友们约稿外,陈果夫自己也写了一些文章在《碧浪》发表,这些文章后来收在由王凡夫编的《果夫小说集》里。
  陈果夫对家乡这种“南窗寄傲”、“清流赋诗”的隐居生活倒十分惬意,但他的岳父朱五楼先生却认为,闲居在家,终非长久之策,便从上海写信给他,希望他进入商界或金融界工作。
  对此,陈果夫心动了,他极愿在金融界工作。
  他认为:“金融界是商业中枢,我的岳父又是老金融界的领袖,与人接触的机会也许比较多。
  在我结婚的时候,金融界的老前辈,大半都已见过面”,进入金融界,关系比较好相处。
  因此他即回信表示同意。
  第二年春天,岳父又来信,说金融界有两处地方,由他选择:一处是银行,一处是钱庄,都是新开设的,而且与他有关。
  陈果夫认真考虑后,选择了钱庄。
  他认为,“对于银行制度,自己可以看书研究,钱庄是老式的,究竟内容如何,无书可看,不容易知道,颇希望借此机会,进去探究”。
  可见陈果夫进入金融界并不完全是为发财,多半还为了学些知识。
  为此,他还专门写信给蒋介石,征求意见。
  蒋介石也赞成他进入钱庄,希望他多学点旧式的东西,并在必要时可以作为革命工作的掩护。
  这更坚定了他进入钱庄的决心。
  1918年5月5日,陈果夫离乡赴沪。
  搭乘轮船,售票时,付款8角。
  待船开后,才知自己一人一室,并无其他乘客。
  他认为付款太少,便找售票员,要求补票4角。
  但售票员并不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